武邑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東北部,轄6鎮3鄉1區、545個行政村。全縣總面積830.1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其中農業人口27.9萬,耕地面積80.26萬畝。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行政區劃
武邑縣轄6個鎮、3個鄉:
鎮:武邑鎮、清涼店鎮、審坡鎮、趙橋鎮、韓莊鎮、肖橋頭鎮
鄉:龍店鄉、圈頭鄉、大紫塔鄉
歷史沿革
武邑縣歷史悠久。秦屬鉅鹿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縣,前漢屬信都國,后漢屬安平國。晉稱武邑郡,屬冀州,北齊廢。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武邑縣,屬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縣皆屬冀州。民國年間,武邑先屬直隸省冀州,后改屬大名道。1938年建立武邑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1949年8月屬河北省衡水專區,1952年11月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2月撤銷武邑縣并入衡水縣。1962年3月復置武邑縣,同年6月復置衡水專區,武邑縣還屬之。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武邑縣仍屬之,至今 。
氣候特征
武邑縣屬北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2575.6小時,全年日照率58%。年平均氣溫12.6℃,無霜期195天,地面平均溫度11.9℃,年平均5厘米地溫13.8℃。年平均降水量518.5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武邑縣地處黑龍港流域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平緩傾斜,海拔15.10--22.50米,平均海拔20米。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亞類,東南沙,西北粘,中間堿,沿河兩岸是良田,PH值7.3--8.9,有機質含量一般為0.8%左右。地下淺層水為10至20米,深層水250米至300米。境內有滏陽河、滏陽新河、滏東排河、索魯河、清涼江5條主要河流,流長193.29公里;排灌渠23條,流長359.71公里。全縣河道總長553公里,蓄水能力3000萬立方米,行洪排瀝能力5000立方米/秒。橋梁198 座,其中公路橋27 座,農用生產橋171座,流量204--540立方米/秒。中小型水閘22座,其中主干河流上的大中型水閘有滏東排河田村閘、楊莊閘、老鹽河黃村閘、清涼江王莊閘等4座。

經濟發展
全縣共有工商企業350家,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43家。近幾年通過加強“一區四基地”(縣城新區、蘇正冀衡化工基地、橋頭金屬櫥柜產業基地、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硬木雕刻產業基地)平臺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壯大骨干企業和整合提升特色產業,全縣基本形成了以四大傳統特色產業(金屬櫥柜、化工、硬木雕刻、節水設備)和以冀衡化工為代表的新型化工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以虎牌集團和藍盾柜業為龍頭,共有110家企業,從業人員1萬多名。主要產品有保險柜、防火柜、家庭式柜、文件櫥、防盜門和其它異型產品等6大系列100余個品種,其中電子密碼柜、指紋柜、手機遙控柜等產品代表著中國保險柜最高水平。年生產能力150萬臺(套)。年產值3億元,年上繳稅金300萬元左右。知名品牌有虎牌、藍盾、長城、豐澤、金豹等,其中虎牌和藍盾牌保險柜是國內名牌產品。武邑生產的櫥柜約占國內市場10%左右,在長江以北地區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
傳統化工企業16家,具體分為醫藥、農藥、染料、油漆、橡膠五大類。從業人數約4000人,年產值3.5億元,實現稅金500萬元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包括冀豐農藥、冠龍農藥、奧虹化工、優利化工、國興化工、燈塔涂料、慈航藥業、環宇橡膠、金輪塑業、新邑興化工、雙興攝影材料廠等11家。農藥以福美砷系列產品為主,年生產能力4000噸,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40%;染料以中間體為主,其中優利化工廠生產的染料中間體就達21個,主導產品為無PCB酞菁銅、鉀鹽(苯基甘氨酸鉀);油漆主要以工業用油漆和防腐涂料為主,有6個系列200多個品種,年產量1萬噸;橡膠以三角帶、多楔帶和農用輪胎為主,年產量1200多萬條(套),其中環宇橡膠壟斷了海爾、小天鵝、小鴨等30多家全國名牌洗衣機用三角帶市場;醫藥類主導產品為貝諾酯原料藥和西藥制劑,年產近1000噸,原料藥(撲炎痛)市場占全國的70%左右,西藥制劑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0%左右。
蘇正化工產業基地有三個化工企業實現稅收,截止8月底,冀衡化工、藍天化工、東華化工分別實現稅收872萬元、160.6萬元、601.5萬元。
擁有核心企業2家(國農公司和龍達灌溉)。主導產品有微噴頭、滴灌管、帶及成套設備。年生產能力滴灌管5400萬米,微灌頭2600萬個,微灌節水成套設備600套。年產值2000萬元,上繳稅金200萬元左右。其主要產品系列內嵌迷宮式滴灌管獲科技部國家級新產品稱號,各項性能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80%。目前,微灌節水產品開發已列入國家“863”計劃。
有硬木雕刻家具及木器加工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5000余人,主要產品有明清仿古雕刻家具、花臺、餐桌餐椅、門窗家具等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各種木器產品30萬套(件),年產值9000多萬元,稅金400萬元左右,約占江北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較大規模的企業有:悅順仿古家具有限公司、南關雕刻廠、外貿雕刻廠。
農業發展
武邑縣農業發展較快,是比較先進的縣份之一,為全國糧食重點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0-45萬畝,產量達到2.7億公斤以上。但是還是全國的貧困縣之一。武邑縣是河北省林業科技示范縣,建立科技示范園37個,現有優質紅富士蘋果樹10萬畝,其它紅棗、梨、杏、桃等果樹6萬多畝,果品總產達到0.5億公斤。武邑縣被列為河北省十大菜籃子工程示范縣之一,并確定為蔬菜工程新技術推廣項目縣。目前,全縣設施蔬菜面積6萬畝,各類露地菜10多萬畝,并引進了津春3號黃瓜、中雜9號西紅柿、日本黃皮大王甜瓜、京新一號西瓜、荷蘭櫻桃西紅柿、伊麗沙白甜瓜等27個新品種。武邑縣是河北省秸稈養牛示范縣、河北省十大養牛基地縣之一,肉牛飼養量達到19.7萬頭,年出欄6萬頭以上。另外瘦肉型豬年飼養量達到8萬頭,肉雞年飼養達到350萬只,蛋雞年飼養達到320萬只。武邑縣是河北省農業節水先進縣,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節水設備生產企業——河北國農節水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全縣發展噴灌面積10.6萬畝,管灌節水面積25萬畝,年節水4000萬立方米。

武邑縣烈士陵園紀念堂
城市建設
城鎮建設:縣城規劃面積27.5平方公里,實際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城區總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萬人。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形成了十一縱九橫的路網格局:縣城老城區六縱六橫(南北向有京大路、富強街、西環路、新華街、東環路、東外環,東西向有東風路、西街、建設路、花園路、宏達路、寧武路),新區內五縱三橫。縣城水廠日供水量在1700噸左右。2003年以來,先后對東環路、花園路、富強街、西環路等7條主干路進行了維修和外延,總長度達19.5公里,面積近25萬平方米;新修縣城排水管道總長15100米,完善了排水系統,縣城內除東環路以外所有道路的排水管道全部實現了連接并網;新修建設路、宏達路、西環路等5條主干路便道共計8100米,總面積54000平方米;投資500余萬元,圓滿完成富達市場的改造工作。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清涼店、審坡、韓莊的鎮區建設全部完成,橋頭、紫塔、趙橋、龍店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全面啟動。以縣城為中心,以5個建制鎮(清涼店、橋頭、審坡、韓莊、趙橋)為重點,以邯黃鐵路、106國道、4條干線公路[武千路(武邑--阜城)、寧武路(景縣--武邑)、武連路(武邑--武強)、武清路]為軸線的點線結合、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城鎮發展體系初步形成。
教育建設
武邑縣教育苑是武邑教育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標準最高、設計最優、功能最為齊全的現代化綜合建設工程。教育苑以武邑中學為中心,以衡水市衛星城的標準定位,總建筑面積24.66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其總體規劃全部由大連理工大學建筑科學設計院承擔。是2005年河北省重點項目。
按功能定位,共分為五大功能區。其中:武中以東分為教職工生活區、職業教育區、普通教育區和文體活動區,武中以西為民辦教育區,也就是宏達學校和武羅學校。
教職工生活區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總投資4000萬元。普通教育區主要是與教育苑和縣城新區相配套的小學、幼兒園,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文體活動區主要工程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2380平方米,總投資220萬元。職業教育區建筑面積60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民辦教育區包括武羅學校和宏達學校,其中武羅學校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投資3000萬元。宏達學校建筑面積720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
教育苑建成后,可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可實現全縣教育的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其內部在校生總規模可達到20000人,占全縣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總數的37%,是目前衡水市規模最大、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教育城”;二是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全縣教育的結構、布局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優互補,資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