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區歷史悠久,夏、商時屬荊州之域,周時屬楚,三國時屬吳,唐設驛,宋置鎮,清立鄉。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南征途經此地時,取“花容月貌”之意而將此地賜名華容。華容區位于鄂州市西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連市區,北與黃岡市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隔江相望,西與武漢市洪山區接壤,南與鄂城區長港鎮為鄰。全區總面積413.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39.2%。華容區總人口271821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5.3%。
行政區劃
華容區轄3個鎮、2個鄉:
鎮:華容鎮、段店鎮、廟嶺鎮
鄉:蒲團鄉、臨江鄉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華容解放。不久,成立華容區公所,隸屬鄂城縣人民政府。1975年6月,撤區并社。1983年8月成立鄂州市時,設華容區公所。1987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華容縣級區,隸屬鄂州市。
地理環境
華容區地勢以丘陵為主,西北部為壟崗平原,東南部多湖泊。華容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12.4℃,極端最高氣溫40.7℃。無霜期年均266天,年降水量1315毫米。歷年積雪最深為23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時數1995小時。
自然資源
華容區土地總面積為46179.23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41.14%。其中,耕地面積19095.22公頃,占總面積的41.35%。
華容區境內探明的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礦石、粘土、黃沙等3種,可供開發的共5處,其中礦石儲量150萬噸,黃沙儲量250萬噸,粘土礦國家將逐步禁止開采。
華容區襟江帶湖,水資源十分豐富。長江由葛店鎮熊灣村入境,至臨江鄉德勝村出境,過境流程41.72公里。主要湖泊有鴨兒湖、南跡湖、紅蓮湖、武城湖、檔網湖、鴨兒湖、暫咀里湖、曹家湖,其它小型湖泊星羅棋布,水面總共達11860公頃。此外,還有長港、黃柏山港、拾湖港、薛家溝、車灣港、白滸鎮港、黃磯港等十多條較大港道,總長100公里,其中港道總長在15公里以上的6條,最長汀橋港全長17公里。華容區水資源總量9.8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5.8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668.18立方米。
主要物產
農作物:水稻、小麥、大麥、紅苕、黃豆、蠶豆、豌豆、油菜、芝麻、花生、棉花、甘蔗、蔬菜、瓜果等。動物資源:野生動物主要有刺猬、黃鼠狼、蛇、青蛙、喜鵲、麻雀、啄木鳥、貓頭鷹等20余種;家養動物有豬、牛、羊、雞、鴨、鵝等十余種。
水產資源:魚類100余種,其中經濟魚類50余種,主要有草魚、青魚、鯰魚、鯉魚、鱖魚、武昌魚、鰱魚等;特種水產有銀魚、蝦、螃蟹、鱉、烏龜、牛蛙等;水生植物有藕、蓮、茭白等。
植物資源:華容區用材林主要有松樹、樟樹、意楊、梧桐等;經濟林有柑桔、梨樹、桃樹、棗樹等。
華容區農副土特產較為豐富。其中,蒲團鄉的魚、米、瓜、珍珠,臨江鄉的棉、蒜、蔬菜、毛豆,華容胡鋪的葡萄,廟嶺鎮的淡水螃蟹、香麻油,段店鎮的湘蓮、綠殼蛋等馳名大江南北。
經濟發展
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4億元,增長16.2%;財政總收入完成2.88億元,增長31.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5億元,增長31.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56億元,增長35.3%。實際利用外資1380萬美元,增長10.4%;出口創匯2372萬美元,增長3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5元。
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4:48:28,工業領跑作用更加凸顯。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46億元,增長40.3%。林達工貿二期、三和管樁二期、華祥水泥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實施投資3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擴規項目18項,鴻泰鋼鐵躋身全省百強工業企業。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2.5億元,增長6.8%。華容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全面啟動并加快建設,憨哥酒業、梁子島工貿公司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無公害有機蔬菜、萬畝西甜瓜、南美白對蝦等特色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彰顯。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7億元,增長19.7%;金融存款余額15.21億元,增長23%;貸款余額3.79億元,增長27.4%,其中支農貸款余額1.88億元,增長82.4%。旅游經濟已成為我區經濟增長新亮點,紅蓮湖旅游度假區全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億元。
全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8.9億元,增長40.9%,簽約項目28個,在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上實現了新突破。成功引進了紅蓮湖數碼城及高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富士康配套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項目。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2個,總投資148.87億元,其中億元項目32個,已啟動武漢實佳、三和管樁二期等億元項目7個。恒大二期、鄂鋼碼頭等一批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全區爭取中央和省級投資項目16個,蒲團、臨江土地整理、南跡湖泵站更新改造、現代漁業示范基地、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程正在順利實施。
交通狀況
(1)鐵路:武九鐵路穿越全境,新建的華容火車站已投入運營;
(2)公路:31 6國道橫貫東西,關葛大道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
(3)水運:黃金水道長江穿境而過,在區內岸線長達42公里,建有5000噸級白滸山外貿碼頭;
(4)航運:武漢天河機場距區中心城區70公里。
基礎設施
供電:全區電力供應充足。區內建有裝機總容量300萬千瓦時的鄂州電廠,全區現有變電站9座,其中22萬伏1座,11萬伏3座。
供水:全區淡水資源豐富。境內湖泊50多個,華容城區建有自來水廠各1座,日供水3萬噸。在紅蓮湖度假區、臨江等地也建有水廠各1座。
供氣: 忠(縣)武(漢)天然氣管線延伸穿越全區,已開始運營。
污水處理: 區內建有污水處理廠1座,排污管線齊全。
新農村建設
全區83個行政村每個村確立了1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灣,其中選出華容鎮周湯村、肖葉村、楊巷村、涼亭村;廟嶺鎮脈嶺村、大雄村;段店鎮燈塘村、三江村;臨江鄉臨江村、崔湯村以及蒲團鄉何橋村、上倪村等12個具有代表性的試點村在全區范圍內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在鞏固上述試點村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廟嶺鎮后尹新村、大屋村、廟嶺村;華容鎮鐵張村、胡鋪村、牌坊村、廖銘村、柴湯村;臨江鄉龍潭村和蒲團鄉大廟村、石竹村、橫山村、小港村等13 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目前,全區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130萬元,完成村級道路硬化10.9萬平方米;拆除影響布局的廁所、牛欄豬圈等障礙物572處計3500余平方;墻面粉刷57000余平方,建成黨員活動陣地63個,新建“農家書屋”38個;建成“兩打兩賽(曬)” 文體廣場64處;新建村民休閑廣場3處;鋪設自來水管網44000米,架設有線電視線路8100余米,疏通港渠、下水道4000余米,建設沼氣池1100口,改造塘堰222口、硬化83口,漿砌駁岸12000米,新建泵站51座,維修泵站17座,新建景觀長廊12000平方米,建成垃圾池18個,添置垃圾筒300多個,聘用保潔員72名,清理淤溝3600余米,清運垃圾180余噸;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受訓人員涉及全區83個行政村,3000余名干部群眾。
風景名勝
水上風光:武四湖、上鴨兒湖、紅蓮湖等水上旅游發展迅速。
蒲團新石器遺址:從蒲團吳家大塆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等文物保存完好。和尚山遺址:系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面積25000平方米,出土了石器、陶器及皮蛋殼、彩陶片等實物標本。在華容鎮熊咀村境內的高家老屋,上面有大量的杉木和古、現代紋,保存較好,屬省級文物。
覺華寺:位于華容城區北部,唐太宗南征途經華容,身患背花,夜宿禪林寺。該寺僧人慧光用鑫藤白鼠蒸水為其敷洗療毒,不久即愈。次年,唐太宗御賜重建禪林寺,改禪林寺為覺華寺,擴建廟宇四十八幢,規模宏大,甚是雄偉。明末,闖王李自成興兵戰敗于鄂省,卸甲南撤,后率部東突,夜宿覺華寺。明軍追至無所獲,遂火燒寺院,后僅存東獄、覺華兩寺。
華容區主要革命紀念地有毛主席視察臨江紀念堂、彭楚藩烈士祠、劉伯垂烈士紀念館、夏家榜烈士總館。
紅蓮湖旅游度假區位于廟嶺鎮境內,是1994年元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首家省級旅游度假區。以5.5平方公里的紅蓮湖為中心,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度假區緊鄰武漢市,西距“中國光谷”(武漢市內)21公里,東距鄂州市區38公里,滬蓉高速公路臨湖而過,關葛大道(武漢光谷、葛店藥谷)和武漢外環、京珠、滬蓉高速等均在此立體交叉。其功能定位主要面向高端消費人群,以旅游、度假、康體、休閑、商貿、服務、會議為主要功能,兼具旅游地產和科技物業功能的綜合性、生態型旅游度假區。目前已建有多功能商務會所、五星級賓館、高檔別墅群及18洞高爾夫球場。不久的將來,紅蓮湖旅游度假區將成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的現代會展商務區、高端人群居住地、城市居民休閑地、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地。目前,省水上訓練競賽基地、深圳寶安集團、廣州恒大集團等多家企業和項目已在此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