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黃石市,湖北省轄地級市,為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重要工業基地、沿江開放城市、鄂東地區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華中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西靠武漢、鄂州,西南與咸寧為鄰,東南與江西九江接壤; 總面積4583平方千米。,黃石市轄4個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黃石市常住人口244.4萬人。
黃石工業文明厚重,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有著“青銅故里”、“鋼鐵搖籃”、“水泥故鄉”、“服裝新城”、“勁酒之都”之美譽。黃石是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節點城市,在湖北省城鎮化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僅次于武漢市,黃石體育群眾基礎一直在湖北省處于領先地位。黃石因水而生、因港靈動,有長江黃金水道70公里岸線,是長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因其交通區位好、產業基礎強、發展空間大、人力保障足、要素成本低、市場輻射廣、文化底蘊深等優勢,成為客商投資的黃金之地。
【行政區劃】
黃石市轄4個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黃石港區 面積34.9平方公里,人口21萬。區人民政府駐磁湖路。
西塞山區 面積112.4平方公里,人口23萬。區人民政府駐黃石大道。
下陸區 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14萬。區人民政府駐下陸大道。
鐵山區 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7.1萬。區人民政府駐鐵山大道1號。
陽新縣 面積2782.8平方公里,人口99萬。縣人民政府駐興國鎮。
大冶市 面積1566.3平方公里,人口90萬。市人民政府駐東岳路。

【歷史沿革】
唐虞之世,市地屬二苗。
夏、商時,市地屬荊州之域。
西周時稱鄂,為鄂侯領地。
周夷王七年(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楊粵至鄂,市地為楚國鄂王轄地。
春秋戰國屬楚、秦。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東及江南置江夏郡,從此鄂縣南移屬江夏,江夏郡統有鄂、下雉等14縣,市地在鄂縣境內。
漢章武元年(221年),孫權自公安遷都于鄂(今鄂州),改鄂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陽新縣,以武昌、下雉、陽新、柴桑、沙羨、潯陽六縣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陽新兩縣之間的下雉縣境內。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興兩縣境內。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吳王楊行密將永興縣和武昌劃出一塊地盤置青山場院,進行大規模采礦、開爐冶煉,市地在吳國鄂州境內。
五代十國時期,市地在鄂州武昌縣、永興縣境內,梁唐時屬吳、晉、漢、后周北宋初時局南唐。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縣。從此,自宋至民國市地隸屬興國路、興國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冶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民國十九年(1930年),成立大冶縣蘇維埃政府,先后隸屬于湖北省鄂東革命委員會、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鄂東辦事處,湘鄂贛省鄂東南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政府在省、縣之間設立湖北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市地屬湖北省第二專署大冶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屬第一專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大冶淪陷,日軍在大冶建立偽政權,盜稱“中華民國湖北省大冶縣政府”,并在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建置“石黃示范區”,國民黨大冶縣政府則流亡至毛鋪等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14旅,在大冶、陽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務委員會、鄂大政務委員會、陽大政務委員會,統屬于鄂南政務委員會領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國民黨大冶縣政府接管,復置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隸屬大冶縣轄。
1949年5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黃鎮。
1949年5月15日,大冶解放。
1949年6月9日,成立大冶縣人民政府。同年6月12日,“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石灰窯工業特區特派員辦事處”成立。不久,經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批準,設置“湖北大冶特區辦事處”,直屬中原臨時人民政府領導。同年9月29日,劃石黃鎮、鐵麓等鄉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礦特區人民政府”。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號文,向中南軍政委員會請求,將石黃工礦區改組為市,定名“黃石市”。同年8月21日,湖北省轄黃石市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石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區,西靠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區,西南與咸寧市咸安區、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武寧縣、瑞昌市接壤。總面積4583平方千米,市區形狀成“入”字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為盆地型城市。
地形地貌
黃石地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延綿于湘江鄂贛三省邊境的幕阜山脈,在陽新境內有大小山峰411座。進入大冶,分為大同山(又稱南山)、天臺山、龍角山、云臺山、茗山、黃荊山等去脈。境內較大的山有東方山、黃荊山、云臺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為陽新境內的七峰山主峰南巖嶺,海撥867.7米,次高峰為大冶太婆尖,海撥840米,最低處為陽新境內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撥8.7米。
氣候特征
黃石地處中緯度,太陽輻射季節性差別大,遠離海洋,陸面多為礦山群,春夏季下墊面粗糙且增濕快,對流強,加之受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其氣候特征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能豐富,雨量充沛,為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最熱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無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時,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時數的31℅-63℅。境內多東南風,年平均風速為每秒2.17米。由于大氣環流、地形、季節變換,氣候各要素年際、年內變化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強風、伏秋連旱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
水文水系
黃石境內有長江自北向東流過,北起與黃石接址的鄂州市楊葉鄉艾家灣,下迄陽新縣上巢湖天馬嶺,全長76.87千米。市境內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個大小湖泊組成本地區水系。最大的水系為陽新境內的富水水系。富水河發源于通山,由西向東,流入長江,全長196千米,流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在市境內河段長81千米,流域面積2245平方千米。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積1339平方千米,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積570平方千米;市境內有大小河港有408條,其中5千米以上河港有146條,總河長1732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黃石市共有幼兒園515所,在園幼兒86752人;普通小學348所,在校生229810人;普通初中109所,在校生109240人;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53681人;中職學校8所,在校生17002人。
文化事業
黃石市共有國有文藝院團3個,群藝(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7個,全市登記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9個。其中文博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8個,廠礦企業管理的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3座,電視臺3座,有線電視用戶26.39萬戶。
醫療衛生
黃石市擁有衛生機構1390個,其中,醫院5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8家,衛生院38家,婦幼保健院(站)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衛生技術人員2107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275人,注冊護士10065人。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9384張。

【交通運輸】
黃 石市在國家“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和國際區域運輸通道中,位于“縱3”滿洲里至港澳臺運輸大通道(東北亞國際運輸通道主軸)、“橫9”沿江運輸大通道與“橫10”上海至瑞麗運輸大通道(東南亞國際運輸通道主軸)三大綜合運輸通道交匯處;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區域性鐵路物流節點。
公路
黃石市有大廣高速、滬渝高速、福銀高速、杭瑞高速4條國家高速公路和蘄嘉省級高速公路在境內縱橫交匯,初步形成了“壬”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
黃石市有公路客運站19個,其中:一級站2個(市中心客運站、羅橋客運站),二級站2個(大冶中心客運站、陽新官橋客運站),三級站3個,四級站8個,簡易站和等外站4個。農村客運中,現有農村五級客運站17個、候車棚146個、招呼站225個,港灣式候車亭10個。全市目前有正式貨運站1個(陽新城南三級貨運站),其余貨運站均為簡易站。
鐵路
黃石是中國98個區域性鐵路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黃石市共有鐵路客運站5個,主要有黃石北站、大冶北站、黃石站、白沙鋪站、陽新站和楓林站;有鐵路貨運站13個,主要有:武九線鐵山站、黃石站、羅家橋站、大箕鋪站、浮屠街站、西河村站;鐵黃線新下陸站、下陸站、黃石東站;鐵靈線金山店站、靈鄉站;銅大線銅錄山站;山南線西塞站。
水路
黃石境內的黃石港是中國53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噸級船舶,具備海關、商檢等通關功能,貨輪可直達日本、香港以及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并連通歐美諸國的中轉航線。黃石港口按轄區分為黃石市城區港區、棋盤洲港區、陽新港區和大冶港區四個港區,主要分布在上起花港、下迄天馬嶺(江西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總長約76.87千米的長江干線上,81.3千米的富水河和34.5千米的大冶湖也有部分碼頭。
【風景名勝】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于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區境內,“礦冶大峽谷”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核心景觀,形如一只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硬巖復墾基地。是中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湖北省繼三峽大壩之后第二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0年2月22日,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小雷山風景區
小雷山風景區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城西十五公里的陳貴鎮境內,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雷山風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省級森林公園。
小雷山以神奇的石景聞名遐邇,石松,石床,石屋等近百處石景,鬼斧神工,各具特色,共分四大景點:方廣洞景點,大小口景點,小雷八景景點,石筍尖景點。各景點有寶塔,亭臺,樓閣,廟宇點綴其中。
早在明朝袁宏道留有贊美小雷山"峰峰雪點綴,曲曲水蒼寒"的詩句。小雷山是一幅瑰麗的山水畫,是一座神奇的石頭城,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
◆仙島湖風景區
仙島湖位于幕阜山北麓,距陽新縣城48公里,現轄東源、王英、國和三個建制鄉(行政管轄屬于王英鎮),版圖面積32平方公里,水域4.8萬畝,湖內1002個島嶼星羅棋布,原名“千島湖”,因湖畔山崖上懸有一塊“靈通仙島”的古匾而改名仙島湖。由于受地理條件影響,形成了自身特殊且優異的小氣候環境,清晨,紅日破霧,霞光萬丈,與湖水的粼粼波光交相輝映;入暮,日落西山,霎時紅霞漫天,甚是悅目。仙島湖冬日里的云霧更是誘人,霧氣在湖面升騰浮動,形態變幻無常,實為仙島湖天景中一絕。仙島湖是省級生態旅游風景區、中央電視臺影視拍攝基地,國家4A級景區,與杭州千島湖、加拿大千島湖并稱“世界三大千島湖”。
◆東方山
東方山,坐落于中國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海拔高度475米,是省風景名勝區及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東方山被譽為“三楚第一山”,主要由曼倩垴、攬勝垴、走馬寨三大主峰組成,方圓面積十八平方公里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
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黃石城區中最大的林區。保存有“青松倒插、白蓮頻開、鐵牛懶臥、石船高撐、月涌禪關、仙履日暄、靈泉卓錫、道洞云停”等古八景。
◆鄂王城遺址
鄂王城遺址現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城址依崗毗地形而建,呈南高北低狀。城內地平面高出附近地面5——10米,城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其東西長約500米,西北寬約400米,城垣總長為1530米,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現存城垣基腳寬約20米,頂寬約10米。殘存最高處4.5米左右,城垣為土筑,系紅褐土夾黃斑土夯筑而成。
2022年1月,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150項名錄。

【風俗民情】
富池“三月三”廟會
陽新富池“三月三”民間廟會,是陽新居民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自發地在陽新縣富池鎮舉行的一個盛大民間節日活動,源于紀念三國時期吳國大將甘寧。富池建有甘寧公園和甘寧寺。主要有掃墓、祭拜、唱大戲、普施齋飯、抬大王夫婦塑像巡游、搶彩球祈福等系列儀式和活動。
大冶布烙畫
大冶布烙畫屬中國布雕藝術,由民間工藝美術家王分忠發明。布雕、溫感與繪畫技法及改進的刻刀、烙鐵等工具相結合,創造出新的雕刻技藝。集雕刻、剪紙、圖畫、油畫、版畫等古今中外美術、書法工藝于一體。
陽新布貼畫
陽新布貼畫起源于陽新民間工藝美術,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其是在一塊底布上通過剪樣、拼貼、縫制、刺繡制作而成的具有淺浮雕效果的民間實用美術品,用于裝飾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帳沿、飄帶、布枕及童玩等。陽新布貼圖案取材于民間故事、戲曲人物、民俗風情和鄉間景物。
陽新采茶戲
陽新采茶戲音樂由正腔、彩調、擊樂構成。演唱形式是“時唱時和,鑼鼓伴奏”,唱、做、念、打融為一體。2008年6月7日,陽新采茶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塞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是黃石市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制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2009年9月30日,中國端午節(含西塞神舟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栗林賽龍舟
位于陽新中部南坦湖區的栗林村有賽龍舟的傳統習俗,栗林賽龍舟習俗歷經2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節日民俗文化特色,龍舟賽包含豐富的傳統民間文化內容:祭拜祖先、設壇祭五方、徒手斬雄雞、祭船頭、參賽隊喝分水酒、水手分喝雄雞血酒、鼓手喝彩詞、術士打告求平安等。

【特產美食】
中國勁酒:20世紀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宮廷御酒總監陳伍榮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組方基礎上,配以御蓯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種名貴動植物藥材,應用現代生物醫學技術,潛心研究,經過十余次組方,開發出“中國勁酒”,率先開拓中國滋補保健酒市場。中國勁酒是中國滋補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勞、免疫調節等保健功能。十幾年來,中國勁酒以其醇厚的酒質、怡人的口感和顯著的功效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暢銷全國,并遠銷韓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勁酒三次在國家級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連續五次被評為“湖北消費者滿意商品”,并于1997年被國家衛生部認定為“保健食品”。
黃石港餅:黃石港餅是湖北省黃石市的地方名特產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黃石的糕點食品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劉備到東吳招親攜帶的“龍鳳喜餅”,就是在黃石采購的,這是黃石港餅的前身
當時的黃石名叫楚雄鎮,地點在西塞山下東邊,是吳楚地區周邊各縣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劉備去東吳招親,船隊就是在這里補充食物、采購禮品,其中就有“龍鳳喜餅”。
白鴨牌松花皮蛋:造型十分精美,蛋身內清晰可見一些松針形的小花,就是這些“花”,使松花皮蛋聞名遐邇。
珍珠果米酒:是傳統的地方風味,早在明代就出了名,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黃石特制的酒曲——風窩酒曲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制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湯清,顏色碧綠,蜜香濃郁,入口甜美,濃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后能開胃提神,并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金柯辣椒:產于湖北省大冶市南部高寒山區--金柯村,該地空氣清新,無工業污染。產的辣椒個大肉厚,清脆爽口,再加入該地山泉精心泡制而成。成品色澤黃亮、解膩開胃、肉質厚實、清脆爽口、堪稱一絕。
靈溪豆豉:豆豉又名“幽菽”,其生產歷史距今已2000多年,它以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愛。營養成份與牛肉相等,蛋白質含量高達40%,脂肪含量3%左右,營養豐實,滋味鮮美。用于烹飪,無論蒸、炒、拌食、調味,葷素皆宜。
豆豉除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外,自古即入藥,歷代醫書治病入藥皆有記載。《本草綱目》說豆豉有開胃增食,驅風散寒,增強腦力,防治高血壓,預防癌癥,消除疲勞,減緩衰老,治水土不服,解山嵐嶂氣等功效。靈溪豆豉是大冶市靈溪豆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唐代宮庭傳統工藝,引用靈溪天然山泉,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由華中農業大學科技食品系微生物專家反復調配,精心釀造而成。其產品口味多樣,配料獨特,內含成份豐富,產品真空包裝,高壓滅菌,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開瓶、開袋即食,家庭佐餐、炒菜、調味省心省時,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爽口小蘿卜:本產品精選優質新品小蘿卜,采用傳統農家工藝,結合現代技術泡制而成,具有香脆味美,酸甜可口的特點
猛漢酒:黃石市今陽保健品廠科研人員聯合國內藥學專家通過數載攻關,在傳統中醫藥學理論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研制開發出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滋補保健名酒——猛漢牌保健酒。猛漢牌保健酒自投放市場以來,以其品質優良、功效卓越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一九九九年,中國猛漢酒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保健食品”;同年十一月第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中國猛漢酒”以其酒質功效的約對優勢,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二OOO年公司被黃石市知識產權局定為黃石市專利重點保護企業;二OO一年,被評為“湖北市場質量信得過品牌”、“黃石市酒類產品推薦品牌”等稱號。
印子粑:在大冶市南部的“果城里”(劉仁八鎮)。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歷史,每年制作兩次。一次在春節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小年,家家戶戶洗米出舂碓,用篩籮篩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兩種,一種是高梁粑,紅色,代表日子越過越紅火;一種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點紅,代表豐收、喜慶和圣潔。過春節時,當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親友作禮品。印子粑也有綠色的,表示期望來年風調雨順,禾苗蔥壯。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時間是農歷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別講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秈米為主,兌進適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籠蒸熟。如果堆粑山,則要趁熱堆,冷卻后不易堆成。粑印用木制,每個粑印有1-3個空模,形狀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馬、牛、羊、雞、龍、犬以及鳥雀、花、草等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瑩透亮,造型美觀,堪稱優秀的民間藝術品。其形狀如銀元,印有福祿壽喜等各種圖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膩,香而柔軟,既可蒸食,又可烤食,還可和葷湯煮食。
金牛千張:大冶市西南邊陲的金牛鎮,是個5縣(區)交界的集鎮,自古井市繁榮,商賈云集,生意興隆,小吃也多,其中之一是千張皮。
千張皮,簡稱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張,是金牛的特產,也是鄂東南的風味食品。作千張皮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和冬豆,七月烏豆、泥豆也行。制作方法和步驟大體是:先將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時,用手掐掉豆殼,豆殼浮于水面,用撈子撈去豆殼,再用清涼井水洗凈豆子,然后磨成漿糊狀,裝進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腳子,邊摻清水邊舀動,過濾出來湯狀的豆汁,放進大鍋煮沸后,倒進缸中,慢慢點進熟石膏水,俗叫點豆漿。邊點漿邊用水瓢在上面來回攪動,待出現小顆粒狀為止,蓋上木蓋,待20分鐘左右便成腦漿狀,這就是豆腐腦。再用小竹帚攪勻,用瓢澆進事先放在專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約26厘米見方,10厘米高)內的棉布片上,澆一層蓋一層布片,可澆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杠將略小于木匣的術頭壓進匣內將水榨干,然后將布片從匣內取出,用手輕輕的一層層剝落,就成千張皮。黃豆是一種健脾食品,金牛皮子由黃豆深加工而成,薄而脆,香而甜,松且軟。千張皮食用時,可切成絲條狀或3厘米寬的條條結成皮子花,用鮮魚一起煮,味道鮮美,其中尤以鱖魚燜皮子聞名遠近。大冶、鄂州、成寧、陽新等地群眾婚喪喜慶或節日,請客辦酒席離不開它。席上第一道菜就端出千張皮,稱“皮子席”,在歷史上僅次于殷實之家辦的“海參”、“魚翅”席。
馬叫蕎麥粑:解放前,提起馬叫蕎麥粑,那些南來北往的肩挑小販們就來勁了。 馬叫,是大冶城南的一個小集鎮(現金湖街道)。解放前,馬路右側有一長排低矮的土磚平房小商店,幾乎家家做蕎麥粑,供來往行人充饑,兼營油鹽雜貨、草鞋、皮絲煙和香紙爆燭。蕎麥粑,用養麥粉做成,芝麻粉拌紅糖作餡,蒸熟后吃起來既甜又香,經濟實惠。

【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黃石市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2019年8月13日,黃石市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11月,黃石市獲得“湖北省雙擁模范城(縣)”榮譽稱號。同年11月28日,黃石市被評為2020年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同年12月25日,黃石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2年1月,黃石市入選科技部新一批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城市名單。同年2月,全國愛衛會確認黃石市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同年4月,黃石市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同年6月,黃石市獲評2021年度“全省服務業發展突出貢獻市”。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湖北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