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區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跨東經114°32'、114°43',北緯30°01'、30°16'。全區人口17萬,國土面積482.5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0.29%,其中耕地面積1.15萬公頃,林地面積7082公頃,水域面積1.27萬公頃。東與黃石市大冶市交界,南與咸寧市為鄰,西與武漢市江夏區接壤,處在武漢、黃石、鄂州、咸寧、黃岡、大冶六市的中心地帶。
行政區劃
梁子湖區轄4個鎮:太和鎮、東溝鎮、沼山鎮、涂家垴鎮
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楚國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地。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置黔中郡,縣境為秦黔中郡地。西漢高帝六年(前201),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并置孱陵縣,縣境歸武陵郡孱陵縣管轄。新莽始建國元年(9),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改孱陵縣為孱陵縣,縣境隨之屬建平郡孱陸縣。東漢建武年間(25~56),復西漢舊地名,縣境仍屬武陵郡孱陵縣。三國時期,吳大將呂蒙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鄰南郡太守,徒治公安城,孱陵縣改屬南郡,縣境為吳南郡孱陵縣地。
西晉太康元年(280),杜預定荊州,改南郡江南部分為南平郡,分孱陵縣置南安縣(見《《水經注》》、《《舊唐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則謂分江安立),屬南平郡。東晉,仍為南平郡屬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縣為安南縣,隸南平內史。齊承宋制,仍名安南,屬南平郡。梁武帝天監二年(503),立南安郡,不久,廢郡,仍為安南縣,屬南平郡。梁敬帝時(555~557)又立南安湘鄂,鄰安南和今湖北石首2縣。南朝陳廢南安湘鄂,安南縣仍屬南平郡(見《《隋書.地理志》》及《《東晉南北朝輿地表》》)。隋代初沿用陳名。開皇十八年(598)改安南縣為梁子湖縣,移屬巴陵郡,煬帝大業初,巴陵郡改稱羅州,縣境屬羅州。大業三年(607)廢州為郡,改羅州為巴陵郡,復屬巴陵郡。
地理環境
梁子湖區西部為梁子湖湖洼地,南部為山帶。地貌為條帶狀相間的低山丘陵,沉積盆地。地形為南邊多低山,北部和西部多丘陵和湖泊,東邊最高峰為沼山峰,海拔418米。
梁子湖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11℃,極端最高氣溫40℃,無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歷史上年積雪最深為0.23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810小時,主要災害天氣有春季的“倒春寒”,低溫連雨,夏季的大暴雨和強風,盛夏初秋季節的伏期連旱。
經濟發展
200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億元,增長10.8%,人均生產總值8483元,同比增加611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4.3億元,增長45.3%;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04億元,增長35.1%;農民人均純收入4779元,增長11.8%。值得一提的是,財政收入自建區以來,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完成1.05億元,增長17.04%。除外貿出口未達標外,本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均超額完成。
全區完成政策性項目14個,投資總額1.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和增幅為近年來最高。太和港大橋建成啟用,全長6.3公里的汽李線建成通車;總投資4555萬元的國土整理項目與新農村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典型經驗在全市推廣;爭取省聯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戰略協作,全力啟動梧桐湖新區開發,一次性通過新區六個規劃評審,投資2.7億元的鳳凰大道等四條主干道正在加緊建設,投資35億元的梧桐湖體育運動休閑公園等七大項目同步開工。全區創新招商模式,引進項目29個,協議投資32.2億元,其中,沼山成大制衣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建成,直接提供就業崗位千余個,在全市率先實施了廠房建設與使用分離的投資形式。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旅游品牌得到高度認同。繼續實施梁子湖生態修復等五大環保工程,第五期拆圍行動清除18處圍欄共1.59萬畝,依法關停7家違法排污的小冶煉廠,建成全省唯一的鄉鎮一級A排放標準的梁子島污水處理廠,梁子湖水域Ⅰ、Ⅱ類水質達到85%。生態旅游產業向縱深發展,投資1.7億元全面改造梁子島“一湖三地”旅游基礎設施,梁子島湖濱文化廣場等八大工程全部竣工,梁子島景區順利升至AAAA級,梁子村評為全省首批旅游名村;第十屆捕魚旅游節首次走進央視、新華網等國家傳媒,相關網頁達32萬個。全年旅游接待5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58億元,分別增長11.53%和17.3%。梁子湖旅游產業發展成效得到高度認同,榮獲“2009年全省旅游發展先進縣(市、區)”稱號。
扎實推進城鄉統籌,二元結構發生明顯變化。4個特色鎮、百里長港示范區內的5個社區、28個重點村相繼實施了規劃定位、公共設施、村莊整治、選址新建等四大類項目,完成投資5500萬元。城鄉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全區新建通村公路120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5公里,農村公路在通村達灣基礎上,開始邁向道路養護、景觀綠化的新層次。城鄉供水一體化順利實施,太和自來水廠整體移交市玉泉公司并與市區主管網聯網,全年新鋪設通村自來水管網1.7萬米,建設集中井137口,解決3.7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農村群眾開始享受與城鎮居民基本等同的公共服務。
基礎設施
省道鐵賀線縱貫全境,陸路往東與106國道、武大、京九鐵路相連,往西與107國道、京廣鐵路相通,水路經90里長港直接通江達海。
1987年建區以來,全區投入資金7300萬元,電網、路網、江堤圍垸、通訊等已能滿足需求,車站、碼頭正在興建之中;另外,興建、維修固定排澇泵站108處,178臺套,容量10590kw,抗旱泵站596年,615臺套,裝機16365kw,有效灌溉面積11641公頃,改造中低產田面積8500公頃,營建農田林網3100公頃,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區6個,面積達到5500公頃。
2005年,全區城鎮道路302.4公里,157.96萬平方米;其中高級、次高級道路74.4公里78.12萬平方米;普通道路22.8公里79.8萬平方米。年供水能力350萬噸,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4%,城區用水普及率100%。城區公汽車118輛。全區城鎮萬人擁有公交車27標臺。全區城鎮公共綠地面積41公頃,城鎮綠化覆蓋率達2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6平方米。全區現在環衛機械20輛,日清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

湖北梁子湖仙入烔風光
旅游資源
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積位居全省第二,是馳名中外的武昌魚的故鄉。梁子湖東西長82公里,南北長22公里,由316個湖汊組成,湖面42萬畝,流域面積32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北有45公里長港與長江相通,梁子湖水經長港注入長江。
梁子湖以三大特色著稱。“水清”:水體清澈,水質純凈,無任何污染。水的恬靜,魚的嬉戲,草的飄拂,島的掠影,令人賞心悅目;“秀麗”:湖山相接,水天相連,碧波蕩漾,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奇特”:湖中有寶島,島中有奇湖,湖心又有島,島湖疊嶂,水中含山,山中藏水,蔚為壯觀。凌空俯視,梁子湖宛如一顆剔透的綠寶石鑲嵌在錦秀的荊楚大地;又似一頭青牛靜臥江漢曠野,被長港如同牛繩將牛拴在長江之濱。
梁子湖原名“娘子湖”。傳說一千多年前,這里原為高唐縣,因地殼變動,變為一片澤國。地陷前夕,有一母親孟紅玉及兒子劉潤湖,發現該處將要地陷的預兆,母子二人就分頭火速通知鄉親們撤離,大家剛往山上跑,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大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間高唐縣城沉沒了,變成了一個闊大的湖。躲過此災難而生還的鄉親們,為了感謝這娘兒倆的報信之恩,這里的人們便將此湖取名“娘子湖”。
梁子湖水經90里長港通江達海。這里既有平坦無垠的沃野,又有錦繡的山巒疊嶂,山清水秀,可謂人杰地靈,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游客提供理想的休閑、觀江處所。梁子島,四面環水,面積約2平方公里,形似一樽含情脈脈的美人魚,安臥在梁子湖的中央。島中有湖,湖中有島,其生態環境保持極為完整。
以梁子島為龍頭的生態旅游度假區,有張家樓房、瓦窯澥遺址、萬年臺、魁星樓、黃鶯嘴、梁子門、仙人洞、絆馬石、臥牛望月、扁擔洲、石板街、四官殿、高爾夫俱樂部、磨刀磯等景觀和娛樂場地。以太和鎮清峰公園、吳王古山寨為板塊的古遺址和自然景點。
有清峰寺、清峰古泉、仙人下棋、童子拜佛、觀音坐蓮、螺絲吐眼、烏雅撲泉、雙獅流涎、烏龜曬甲、銅鼓山、木魚垴、九獅朝暾、馬龍口水庫、謝埠金盆垴新石器遺址。以沼山森林公園為主體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翠竹山莊、大寺廟、雞公石、關帝廟、烽火臺、朱妃庵、龍鳳寺、曬甲山、仙人谷、羅漢崖、筆架山、鄂王臺、跑馬場、校兵場、佛澤泉、神龜望月、張衡問天、牯牛飲泉、飛鷹掠湖、金雞唱稻、鯰魚上水、羅漢觀臍、獅子開口、情人崖、茗香居、凌霄峰等景點。
以長嶺鎮自然人文景觀為代表的“張裕釗·濂亭故里”、“盛浩如烈士紀念碑”、金寺塔、三奇樓、玄武橋、亮山映月等。
還有涂家垴鎮的萬畝濕地松、杉樹基地等。這里旅游觀步數不勝數,賞心悅目并各具特色,是休閑、娛樂、觀光的勝地。
位于省境東南部,跨鄂州市與武昌縣。為構造陷落盆地,集水面積3265平方公里。湖底平均海拔約14米,水位18米時面積333.3平方公里,容積13.3億立方米。由東梁子湖、西梁子湖、牛山湖組成,略呈三菱形;中有梁子島屹立,島上梁子鎮為漁港。
水溫隨季節變化,年溫差20℃左右。湖水透明度約2.0米。水位受人工節制,常年保持18米。湖東長港為出水港,與長江相通;在其起止點附近均建有大型自動化涵閘與電力排灌站。湖內草食魚類較少,以浮游生物和貝類為食的底棲魚類較多。是著名的武昌魚(團頭魴)原產地。螃蟹亦著名。湖泊自然景觀與江漢湖群有頗大差異。具養殖、灌溉、航運之利。
特色產品
1、沼山茶油:年產量100噸,種植在海拔500米的純天然環境的山地中,無空氣污染、無化學肥料和農藥污染源,為純天然綠色食品。經先進生產工藝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生產加工而成的沼山茶油色澤清亮、營養豐富、內含豐富的維生素E及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屬心血管、高血壓病人的食療食品。
2、涂鎮茭頭:涂鎮茭頭具有白嫩單心、香脆爽口、個大肉厚等特點,富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生津解渴、解酒開胃等功效。經服酸發酵,傳統加工而成的酸甜茭頭,年成品產量2000噸。
3、謝埠超薄千張皮:謝埠千張皮已有二千年的生產歷史,其產品白如銀、薄如紙,無論何種烹調方式均特別可口,從三國時期起已贏得稱贊,現采取真空保鮮上市。
4、東溝珍珠系列裝飾品:區東溝鎮珍珠養殖已有20余年歷史,擁有雄厚的養殖技術基地。珍珠年產量100余噸,生產加工的珍珠項鏈、耳環、手鏈、十二生肖動物、飛禽走獸形態各異,工藝精致。
5、梁子湖穿心蓮:梁子湖區湘蓮年產量3000噸左右,系純天然食品,具有養心益腎、補脾健胃、潤甩、促進心血管循環等功能,對夜寐多夢、遺精、淋濁、久痢、虛瀉、婦女崩漏帶有獨特食療作用,是老幼皆宜的食品。
6、沼山紅心鹽蛋:沼山紅心鹽蛋,年產量200噸,是用雞蛋或鴨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蛋雞、蛋鴨在飼養過程中采用純糧別喂養,不喂食任何成品或半成品飼料,無任何添加劑,因此沼山鹽蛋為綠色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