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武漢市 | 宜昌市 | 黃石市 | 襄陽市 | 十堰市 | 荊州市 | 荊門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黃岡市 | 咸寧市 | 隨州市 | 仙桃市 | 潛江市
   天門市 | 神農架林區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的相關信息
湖北旅游投訴電話
湖北旅游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湖北最佳旅游時間
湖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所以到湖北旅游最好是在春秋兩季。

湖北旅游特別提醒
1.在武當山如果遇上暴雨須暫避,因為暴雨和雷暴多連在一起,暴雨如果引發泥石,雷暴亦常作滾地雷,容易傷人。
2.鄂西土家族偏處于西隅山區,離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區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過江前往,或由咸豐去湘西武陵源地區。

湖北娛樂指南
湖北省有著古老的楚文化和帶有巫楚意味的藝術形式,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已經有了民間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則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湖北豐富多樣的戲曲藝術就是在源遠流長的楚地文化基礎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就是漢劇、楚劇以及荊州花鼓戲,傳統的保留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以及《竇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領略到比京劇古老得多的劇種的獨特韻味。
首頁 >> 湖北 >> 十堰市 >> 鄖西縣
鄖西縣行政區劃圖

  鄖西縣位于十堰市西北部,鄂陜交界,鄂西北邊塞頂點,南臨漢江,北依秦嶺,西南接川陜邊境的大巴山脈,因西鄰鄖縣而得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史稱“依山帶江。”地處鄂西北山地,屬秦嶺東段。除東部天河沿岸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湖北大梁(金盆梁),海拔1832米,為縣境最高峰。漢江流經南部邊境,有天河、金錢河、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全縣下轄9個鎮、6個鄉和1個民族鄉。版圖總面積3509.6平方公里,人口51萬。

行政區劃

  鄖西縣轄9個鎮、7個鄉:

  鎮:城關鎮、土門鎮、上津鎮、店子鎮、夾河鎮、羊尾鎮、觀音鎮、馬安鎮、河夾鎮

  鄉:香口鄉、關防鄉、景陽鄉、六郎鄉、澗池鄉、安家鄉、湖北口回族鄉

歷史沿革

  古為梁州東域。西周、春秋為麇國之地,戰國屬楚。秦為漢中郡的錫縣。漢于境內增置長利縣,與錫縣同屬漢中郡;東漢時省長利入錫縣。三國魏時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陽縣,隸魏興郡。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陽為興晉,復長利與錫縣并存,仍隸魏興郡,東晉及南朝劉宋時未變。梁置上津縣。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復置長利縣。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屬商州,隸山南西道,省長利入鄖鄉、省錫縣入豐利,隸山南東道。北宋以錫義山之西為上津縣,隸商州,屬永興軍路,以東為鄖鄉,隸西南路。南宋劃上津歸金州,屬利州路。元省上津縣為上津鎮,隸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鄖鄉為鄖縣,隸襄陽路的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復置上津縣,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鄖縣的武陽五里、上津的津陽四里置鄖西縣,以位于鄖縣以西得名,屬鄖陽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鄖西,屬鄖陽府。

  民國初年鄖西屬襄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區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1947年11月16日鄖西縣城解放,設鄖西縣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屬陜西省陜南區兩鄖專區。1950年兩鄖專區劃為湖北省鄖陽專區。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并入襄陽專區,鄖西屬襄陽專區。1965年復設鄖陽專區,鄖西仍屬鄖陽專區(即以后的鄖陽地區)。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地市合并,為十堰市所轄。

鄖西夜景

地理環境

  鄖西縣地處鄂豫陜三省交界處,屬于鄂西北邊塞頂點,南臨漢江天險,北靠秦嶺山脈,西南接川陜邊境的大巴山脈,東以鄖縣為鄰,四周均為大山所圍,境內間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村落平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史稱“依山帶江。

  從地理上講,鄖西縣處于華北自然區域和華中自然區域之間,是過渡地帶,屬于“副熱帶北界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適中(一般是700-800毫米,除個別自然災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嚴冬時間短。最適合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長。由于東西部地區跨度長(長115公里),全縣氣候不夠平衡,有較大差異。如廟川(今湖北口)金銀山10月可以下雪,而縣城人還在穿夾衣服。全年平均溫度為15.4度(這是最理想的),最高是7月為27.8度,極端高溫為41.9度,極端低溫是元月份,月平均為2.5度,年均日照為1.874小時。無論溫度和日照都是很理想的基數�!�

  鄖西縣總面積3509.6平方公里(耕地約70萬畝,占11.4%;林地260萬畝,占49%;可放牧荒山70萬畝,占11.4%;水產面積1萬畝,占0.02%,其它面積(包括沙灘、水面、村莊、道路、崖石等)135萬畝,占25.6%�!∴y西縣大小山頭6500多個,其中比較高的有嵩山、黑山頭、黃龍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為秦嶺山脈。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鄖西縣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鄖西大梁楸木溝垴1853米,最低是歸仙河的度高埡子1.57米。 

自然資源

  現已探明有礦產50余種,其中金屬礦25種,非金屬礦23種。重晶石礦鄖西縣儲量達11萬噸,其品位高達12.5%~99.5%。

  得天獨厚的秦巴山區的溫和氣候,賜予各類林特品種最佳生長條件,使鄖西的林特產品在全國榜上有名。桐油產量達1244噸,居全國第二位,被譽為“油桐之鄉”;黃姜基地居全國之最,年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研發的黃姜病蟲害防治技術、黃姜有性繁殖技術、黃姜直接酸解技術填補了國家空白,獲得國家專利;煙葉質量與希臘并列世界第一,成為全國第一個香料煙基地,香料煙年產量過萬擔;杜仲基地擠身全國“四大杜仲基地”之列,芝麻油、綠豆、紅小豆,享譽省內外。鄖西縣山斟野葡萄酒業公司、山斟牌野葡萄干紅酒獲省第八屆消費者滿意產品稱號。

  鄖西縣有大小河流1557條,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沿境而過,縱貫南北的金錢河、天河、仙河屬漢江一級支流。全縣年平均流量10.3億方,可利用水量24.3億方。水能理論蘊藏量64.5萬千瓦,可開發63萬千瓦。

農產資源

  鄖西縣以黃姜、蔬菜、煙葉、畜牧為主的特色產業基本形成規模化。其中:鄖西縣一直把黃姜產業作為縣域經濟支柱產業來培植,致力于做大做強,形成了龍頭企業+產業協會+基地+農戶的黃姜產業化經營格局。目前,全縣18個鄉鎮(場、區)有307個村、2109個組、74394個農戶發展黃姜,約有35萬人、15萬個勞動力參與種植黃姜,黃姜基地面積達17尤畝,年鮮姜產量可達12萬噸。黃姜加工企業發展到12家,皂素實際生產能力達650噸/年,其中龍頭企業--湖北百科皂素生產能力達300噸。全縣各組黃姜產業協會共有217個,其中縣級1個,組級16個,村級200個;會員63155名,其中縣級93名,鄉級16786名,村級46276名,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協會網絡�,F已注冊登記了“鄖西牌”黃姜商標;制訂了黃姜系列標準,并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2年8月14日批準發布,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使鄖西真正成為“中國黃姜之鄉”和全國黃姜產業第一大縣。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實現產值1.8億元;煙葉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2046噸,實現稅收426萬元;畜牧實現收入2.1億元;新建以核桃、板栗、柿子、茶葉四大骨干品種為主的林特基地3.4萬畝。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7億元,比上年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580元,比上年增長3.53%。

經濟發展

  2011年可實現生產總值35 億元、財政收入2.5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78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倍、2.4倍和2.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億元,比2006年增加14.5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200元,年均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年均增長10.8%。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初步形成蔬菜、畜牧、林特、煙葉、蠶桑、黃姜六大特色產業,農村經濟總收入46.3億元,年均增長13.9%。工業經濟大幅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億元,年均增長39.2%。旅游產業率先突破,五龍河、龍潭河、天河AAAA級景區成功創建,連續兩屆中國(鄖西) ·天河七夕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餐飲住宿、商貿流通、地產開發、金融服務、信息通訊等第三產業日益活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幅顯著提升,2010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位先進縣”。

  2011年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8個集鎮、242個村莊規劃編制,縣城規劃區面積由2006年的9.8平方公里擴展到2011年的25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七夕大道、環城東路、環城西路、北環大道、天河路、東環路等城區骨干道路40.7公里,建設彩虹橋、小河景觀橋等橋梁20余座,建成天河廣場、七夕廣場、七夕故事園等廣場游園10萬余平方米,改建農貿、汽修等專業市場6個,修建天河、小河、二道河等水體景觀24處85公頃,建成城區公廁17座,完成保障性住房11.5萬平方米,高品位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城區“禁麻”全面完成,出租車市場有序運行,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成功創建。交通條件大幅改善。建設六郎金錢河大橋、土地嶺隧道等橋隧54座,新建旅游公路40公里,改造主干路602公里、縣鄉路926公里,硬化村級路2247公里。水利建設大力推進。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60處,除險加固水庫11座,改善灌溉面積1.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51平方公里,在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江杯”創先爭優活動中,被省政府評為優勝單位。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完成重點貧困村建設125個,實施扶貧搬遷2500戶10000人,減少貧困人口5.5萬人,店子鎮李家坡村、安家鄉神霧嶺村、香口鄉李師關村、下香口村被命名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安家鄉被列為“全省整鄉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鄉”,國家煙草專賣局、武漢市等社會扶貧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建設沼氣池1.5萬口,完成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9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6.3%。

  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3億元。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千方百計爭項目,五年累計爭取項目628個,到位資金41.3億元。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脈優勢,不遺余力抓招商,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計引進資金30億元,利用外資實現零突破,累計到位資金500萬美元。武當水泥、海嵐數控、濠歌時裝、富懋時裝、中綾繅絲等企業相繼落戶鄖西。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全力以赴建項目,項目效益充分發揮。城關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成投產,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開工建設。大力實施品牌工程,努力提升產品質量,湖北武當“白家牌”水泥、海天石化聚丙烯、金鳳油漆榮獲“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槐樹有機茶、金錢河鰱魚等14種農產品獲得國家有機、無公害認證,馬頭山羊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6家企業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發展平臺不斷完善,引進企業14家,累計投資12.1億元。城投公司融資能力不斷增強,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作用有效發揮。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1元,比上年增長19%;職工年人均工資15568元,比上年增長8.29%。農民人均純收入2705元,比上年增加342元,增長14.5%。城鄉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農村市場增長超過城鎮,餐飲業增長超過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32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城鎮7.65億元,增長24.1%,農村6.67億元,增長26.9%;全年批發零售貿易業12.29億元,增長23%;餐飲業1.9億元,增長45%;其他零售額1240萬元,增長6.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0.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41428萬元,比年初增加80948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43428萬元,比年初增加48636萬元。各項貸款余額63668萬元,比年初增加6393萬元。全年保費收入7357萬元,增長34.1%;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53萬元,增長22.8%。

交通狀況

  鄖西交通便利,襄渝鐵路沿境而過,距縣城45公里,209國道線貫穿南北。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南抵車城十堰,北達古都西安,漢江航道直通長江,可達武漢、上海。漢江公路索道橋密切了鄂陜兩省六縣的經濟交往,鐵路、公路、水路相結合的交通網絡,使鄖西成為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油路路達到目的554公里,國際國內程控電話發展到10000多門,開通了移動電話;全縣供電線路長達230桿公里,縣內有變電站6座,主變電總容量達道3萬千伏安,11萬千伏輸電線路已正式開通;全縣有各類小水電47座,總裝機1.62萬千瓦時,年發電量達到2200萬度;縣城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4.4萬噸。

  高速公路方面,福銀高速公路(編號:G70)自東向西依次穿過鄖西縣的河夾鎮、城關鎮(縣城所在地)、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連接了湖北省十堰市和陜西省商洛市這兩個相鄰的地級市,進而將武漢、西安這兩個特大城市連接起來。未來西武客運專線也將通過鄖西并設站,鄖西的交通將會越來越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呈現新亮點。交通建設穩步推進,全縣通車總里程達2343.1公里,當年新增通村水泥路250.8公里。1200公里農村公路管養任務全面落實,296名農民競標獲得農村公路管養權,管養面達100%�?瓦\市場穩步發展,開通鄖西至十堰高速客運專線,投入運營高檔客車16輛,新開通農村班線15條,新增通客車村31個,新增客運車輛27輛299座,制作標志牌1007塊,建設45個候車亭、80個招呼站、1個五星級客運站和農村渡口35處。全面完成鄖漫路、觀大路水毀路段79公里路基和13座橋梁工程,鄖漫路土門至上津段40公里水泥穩定砂和兩鄖路27公里瀝青面;升等改造鄖五旅游公路18公里,建設省際農村出口路三條85公里。土地嶺隧道主隧掘進300米,六郎金錢河大橋開始橋墩作業。城鄉建設協調發展,五龍河大道一級路面建設全部完成;渡春園、城區污水處理廠、城區幼兒園、天河廣場二期工程、停車場建設有序推進,濱河東路建設全面啟動。新建城市防洪堤3680米,縣城綠化植樹1381株,植草坪9000平方米、培植花卉12000余盆、綠地面積達50萬平方米,建設人行護欄2200米,檢修路燈702盞,安裝路燈箱82個,果皮箱220只,垃圾桶120只,購吸入式垃圾清掃車等3臺,縣城綠化、亮化、凈化效果明顯,獲得省級“文明縣城”稱號。編制集鎮規劃6個、村莊規劃36個,單位修建規劃47個,鎮容村貌大為改觀。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推進有力,實施扶貧搬遷500戶2000人,解決14個鄉鎮26個村4812戶、2.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維修水窖340口、蓄水池(塔)14個(座),完成“一改三建”660戶,建設生態家園61間、垃圾池300個,硬化曬場21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490口,四旁植樹5萬株。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有效灌溉面積6.06萬畝,投資7890萬元的4個項目區19條小流域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已完成2個項目區4條小流域的治理任務,省定2座溢洪道擴挖項目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馬安關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完工,4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土門水庫除險加固等相繼開工建設。災后恢復重建迅速有力,恢復水毀基本農田18200畝,水庫除險加固21座,渠道75條92千米,河堤85處124千米,飲水管道350處19.4萬米,堰塘68處,各類水利工程912處。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年末擁有機械化總動力8.7萬千瓦,農村用電量4826萬千瓦小時。繼續實施生態公益林、低產林改造、荒山造林等工程,管護生態公益林132萬畝,人工造林8萬畝,封山育林45萬畝,四旁植樹200萬株,義務植樹160萬株,綠色通道新達標里程150公里。新建沼氣池4440口、農村能源示范點16處。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5585戶,新增206戶。移動用戶達到126043戶,新增36183戶。寬帶用戶達到6464家,比上年增加1607家,有線電話用戶達53470家。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大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和實用技術推廣,農業、工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黃姜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廢水處理一體化技術應用取得新突破。全年投入科技經費481萬元,專利申請量56件,專利授權量21件,科研項目20個,到位項目資金483萬元。年末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220人,從事科研活動352人。“普九”工作通過國家驗收,“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通過省級驗收。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鄖西汽駕”、“鄖西建工”等品牌專業達到省級重點示范標準。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課本費和住宿費,為16224名貧困寄宿生補助生活費1048萬元,為5187名中職生發放資助金389萬元,為普高1686名學生發放資助金96.6萬元,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為596名貧困大學生貸款356萬元,爭取項目資助284人發放資助金64萬元。辦學條件大幅改善,當年投資16所寄宿制學校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按時完成并投入使用。學校布局調整合理,小學108所,比上年減少22所,在校學生27404人,普通初中24所,在校學生23651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9871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604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5974人。鄖西外國語學校正式開班教學,填補民辦初中教育的空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縣人民醫院擴建項目動工興建,夾河、香口、安家3個鄉鎮衛生院和38個村衛生室建設全面完成,累計建設鄉鎮衛生院13個、村級衛生室257個,添置醫療設備一百余件,培訓鄉村醫護人員117名。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和及時處置乳制品質量事件,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得到增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健康發展,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5.53%,同比增長0.77個百分點,保持全市領先地位。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廣大民眾文明素質得到提升。

旅游文化

  鄖西有非常悠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鄖西是恐龍的故鄉。2006年,在鄖西縣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銀山,修建銀武高速公路時,發現了白堊紀時代的恐龍蛋化石群,化古成土紅色。

  鄖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鄖西神嶺白龍洞發現了八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中國科學院考證,此化石距今約45萬年到100萬年,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為"鄖西猿人".其考古點和"鄖縣猿人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相距約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鄖西黃龍洞發現了距今4至10萬年的猿人牙齒化石,填補了亞洲沒有4至10萬猿人化古的缺環。

  2010年,第一屆中國七夕天河文化旅游節·天河之愛情歌會在鄖西天河廣場舉行,李詠等明星助陣。

  2011年,第二屆中國七夕天河文化旅游節·天河之愛情歌會在鄖西天河廣場舉行,李詠,小天后蔡依林、陶喆、信樂團等明星助陣。

  2012年,第三屆中國七夕天河文化旅游節·情定天河七夕情歌會在鄖西天河廣場舉行,李詠,王小騫央視著名主持人助陣,情歌王子張信哲、楊冪、林宥嘉、李玉剛、齊秦、蕭亞軒等明星傾情演出。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