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位于鄂北,桐柏山南麓,有著獨特的區位優越,東依武漢、西鄰襄樊、北至信陽、南離荊門,交通十分便捷,312、316兩條國道,漢丹、小厲兩條鐵路和漢十、隨岳兩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居“荊楚要沖”,扼“漢襄咽喉”,系“鄂北重鎮”。隨縣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為主,兼有山地和沖積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境內北部最高點為桐柏山太白頂,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點為大洪山寶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為一片狹長的平原,稱之為隨棗走廊,是古今東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區轄面積為6989平方公里,2008年全區人口168萬。
縣人民政府駐厲山鎮。郵編:431500。行政區劃代碼:421321。區號:0722。
行政區劃
隨縣轄19個鎮:厲山鎮、高城鎮、殷店鎮、草店鎮、小林鎮、淮河鎮、萬和鎮、尚市鎮、唐縣鎮、吳山鎮、萬福鎮、新街鎮、安居鎮、環潭鎮、洪山鎮、長崗鎮、三里崗鎮、柳林鎮、均川鎮
歷史沿革
以西周封國隨為名。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戰國末屬楚,置隨縣。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置隨州。1949年屬孝感專區。1952年屬襄陽專區。1970年屬襄陽地區。1979年,析隨縣城關鎮及近郊,設立縣級隨州市。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隨縣,將隨縣的行政區域并入縣級隨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將隨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為省直轄。2000年,撤銷省直轄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原縣級隨州市行政區域為曾都區行政區域,區轄面積為6989平方公里,2008年全區人口168萬。
2009年,湖北省隨州市隨縣獲國務院批準重新設立,即在現隨州市曾都區(市政府所在地)區劃范圍內,劃出部分鄉鎮成立隨縣,曾都區繼續保留。設立于1996年的湖北團風縣一度被稱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縣,隨縣的設立改寫了這一歷史。地級隨州市期間設立時,力推“大部門制”,機構不僅沒有膨脹,反而精簡,節約大筆開支。近兩年,隨州的大部門制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自然資源
隨縣資源豐富,是全國產糧大縣、生豬大縣和著名的香菇之鄉、蕙蘭之鄉,食用菌、油桃、蜜棗、茶葉、蘭草、三黃雞等特色農產品馳名中外。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4%,活立木蓄積量近千萬立方米,約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礦產資源豐富,有黃金、鐵、重晶石、鉀長石等40多種礦產,其中重晶石儲量居全省之首,質量居全國之冠。
經濟發展
隨縣農業產業特色鮮明,是全國優質大米、優質小麥、優質棉、商品畜禽和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基本建成了優質糧、食用菌、干鮮果、畜禽、蔬菜、藥材、茶葉、速生豐產林等八大特色農業板塊。已建成50萬畝優質稻、4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10萬畝油桃、10萬畝馬鈴薯、5萬畝泡泡青等特色農產品基地。香菇、油桃、馬鈴薯、花生、板栗、蜜棗、茶葉、銀杏、蘭草、洪山雞等特色農產品馳名中外,農產品外貿出口額3000萬美元。年產糧食77.43萬噸,棉花7559噸,油料22008噸,蔬菜49.15萬噸,食用菌2.56萬噸,年畜禽出欄(籠)928.16萬頭(只)。是武漢的“菜籃子”、“米袋子”。森林覆蓋率達54.1%,活林木蓄積量超過千萬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1/20。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72.3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7.5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75元。
隨縣工業基礎條件較好。現已建成厲山紡織工業園、三里崗香菇工業園、環潭塑編工業園、均川汽配工業園、洪山罐頭工業園、草店食用菌工業園、柳林鑄造工業園、小林石材工業園等特色鄉鎮工業園區。規模工業企業185個,總產值73億元。 目前,隨縣工業園建設已啟動。10月底前,1平方公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完成,年底,3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也將告以段落。三年后,隨縣工業園將建成以機械制造、高新技術、紡織服飾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產值過50億元,利稅2億元。
社會事業
隨縣有各類學校117所,文化機構14個,衛生機構112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鎮文化館、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建設得到加強。隨縣城鎮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順利實施,新型合作醫療穩步發展。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優撫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縣內路網發達,縣、鎮、村三級道路網絡健全,基本實現“村村通”;電力充足,供電保證系數高。通訊事業快速發展,各種網絡已覆蓋城鄉。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大力推進,覆蓋率達100%。
目前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將隨縣建設成為經濟特色和比較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提高的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朝圣地、中部地區生態旅游文化名勝地、湖北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的奮斗目標,堅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咬定發展不放松,打造實力隨縣;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打造效率隨縣;努力提高城鎮品位,打造精品隨縣;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打造信用隨縣,全力加快發展步伐。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隨縣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為加快隨縣的發展,創造更加穩定有序的環境。
旅游資源
隨縣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可開發利用價值很高。隨南有玉龍溫泉公園、林泉生態園、火山地質公園“三園”。隨北有七尖峰、桐柏山、雞鳴山“三山”。隨中有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誕生地——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形成“一主兩翼”的旅游格局。在隨縣可以春賞桃蘭夏避暑,秋品紅葉冬沐泉。2009年5月,投資2.5億元,按照4A級標準建設的炎帝神農故里景區落成,與原有老景區一脈相連,大大拓展了祭拜空間,氣勢更加巍峨、肅穆,為隨縣萬古朝宗的祭拜文化奠定了一流的硬件基礎。
2009年5月20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旅游局和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兩位國家領導人和3000余名。中外嘉賓云集隨州,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等200多家新聞媒體聚焦隨州,童安格、祖海等著名歌唱家放歌隨州,由中國社科院領銜的60多位知名專家縱論隨州,著名學者于丹和央視金牌主持人水均益、敬一丹解說隨州。隨州萬眾矚目,一夜揚名,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震撼了炎黃子孫的心靈。這次尋根節,是隨州市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文化盛會,也是湖北省2009年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文化節慶活動。尋根節的成功舉辦,為隨州走向世界找到了一個最佳的切入口,也讓隨州向世界遞交了一張最閃亮的名片。尋根節的成功舉辦,也為隨縣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洪山溫泉,位于湖北省隨州市洪山鎮。行政區界跨荊門和隨州兩市,總面積達30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7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漢東湖、長江三峽、武當山、大洪山、襄樊古隆中、通山九宮山、咸寧陸水湖)。西與京山、鐘祥緊鄰,南與孝感、北與襄樊相望,正在建設的麻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離武漢天河機場一小時車程,交通十分便捷。 大洪山溫泉、冷泉資源名聲在外,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不僅對皮膚病、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而且對鎮驚安神、清熱祛痰、解毒生肌、通脈活血、皮膚病患者等也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大洪山玉龍溫泉豐富的礦物質含量,是國內罕見型保健硫磺泉。
溫泉區內星羅棋布的溫泉池分為動感池區、火山池區、農耕文明區和楚文化池區,共包括68個風格各異、大小不一的功能溫泉池,每個溫泉池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動感溫泉池,景區擁有大型的溫泉泊浪池,超長的溫泉滑梯,可讓游客放飛心情,激爽四季。溫泉飛虹滑道、兒童水上樂園等水上游樂項目讓人回味無憂童年,泉區表演臺,將不時舉辦迷人的歌舞表演和精彩的文化活動。 百草溪養生溫泉池區,人參、蘆薈、靈芝、當歸等各類加料溫泉,功效顯著。多種養生湯以及高中低溫石板泉,讓您進入健康、夢幻的精彩世界。
農耕文明溫泉池區,置身于濃烈的文化氛圍中,可靜思、領悟人生的真諦,在炎帝池您可聆聽神農炎帝創造的農耕文明。 景區內建有各類客房400多間,可同時容納1000人住宿,目前主樓客房共建了160多套,房間以中式客房為主,舒適寬敞可觀賞美景;有20幢由名師設計的溫泉別墅,有20間精巧而舒適的溫泉小木屋,集泡、飲、視、聽和保健于一體,是您理想的私人娛樂空間。 景區內設有6間大小會議廳組成的國際會議中心,不同規模的會議室,可容納20―350人不等的各種會議接待。會議廳擁有高品質投影、進口音響及上網終端設備等,可為各類會議團體開會、商務展示等活動提供一流高效的服務。 綜合配套服務這方面,我們的SPA保健項目非常有特色。大洪山溫泉特聘了泰國SPA理療專家,結合大洪山溫泉水的獨特成分,為游客進行SPA理療服務。
安居鎮位于隨州市城西南15公里處,版圖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涢、氵差二水在鎮區交匯,位于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余公里,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鐘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