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位于南岳衡山之南,為一凹字形丘陵盆地,縣境與衡陽城區東南西三面緊鄰。衡南縣位于衡陽市東南部,縣域從東南西三面環抱衡陽市區。 衡南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名勝古跡卓然不類,是旅游勝地和避暑佳處。東有怪石嶙峋,景觀奇特的川口、麥園、桑田三大溶洞和碧波廳頃的龍溪湖;南有林蔭竹翠,萬鳥和鳴的江口鳥洲,屬全國罕見并已列入湖南省重點自然保護區,棲息鳥類160多種,總數10多萬只,西有修竹挺拔,古木參天的岐山森林公園,海拔千米。還有被譽為"衡陽第一祠堂"的省級文物單位王家祠堂(衡陽王氏祠堂)。
衡南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耕地60540公頃,轄25個鄉鎮,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辦事處,始建于1952年7月,雖時間不長,然溯源稽古,歷史悠久,從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始建酃縣,至清乾隆21年(1756)析衡陽縣東南境置清泉縣,立郡設州,析縣置府,分區建市,幾易其名,歷經滄桑2000余載。宛若碧泓清泉,流遠而源不改,又如酃湖瓊漿,時變而香永存。

衡南縣行政區劃圖
行政區劃
衡南縣轄22個鎮、2個鄉:
鎮:云集鎮、向陽鎮、廖田鎮、茶市鎮、冠市鎮、江口鎮、寶蓋鎮、花橋鎮、鐵絲塘鎮、泉溪鎮、洪山鎮、三塘鎮、譚子山鎮、雞籠鎮、柞市鎮、茅市鎮、硫市鎮、栗江鎮、近尾洲鎮、車江鎮、咸塘鎮、松江鎮
鄉:相市鄉、洲市鄉
歷史沿革
衡南縣因地處南岳衡山以南而得名。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酃縣。至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析衡陽縣東南境置清泉縣,立郡設州,析縣置府,分區建市,幾易其名。詳見《清泉縣志》((清)王闿運等修)。衡南縣始建于1952年7月,雖時間不長,然溯源稽古,歷史悠久。
2000年,衡南縣轄21個鎮、3個鄉。 2001年4月4日,將衡南縣的雨母山鄉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2004年1月19日,民政部批準同意衡南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衡陽市石鼓區中山北路遷至衡南縣云集鎮。2004年底,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

衡南云集湘江大橋
自然地理
衡南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12.06至113。08,北緯26。32至26。58。東起寶蓋鎮樟樹腳的秀丫村,西至雞籠鎮岐山的香芳村馬家嶺,東西寬度為103。3公里,南起近尾洲鎮湘水村的蘇家堡,北至咸塘鎮南家村的育家河,南北長度為55公里。
衡南縣位于南岳衡山之南,為一凹字形丘陵盆地,縣境與衡陽城區東南西三面緊鄰。全縣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暖多變、夏秋多旱、冬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征。年均氣溫17.8攝氏度,年降雨量1268.8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為287天。
衡南縣北有南岳衡山。南岳衡山是中國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境內,群峰巍峨,氣勢磅礴,72峰逶迤800里,貫穿7個縣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自古以五岳獨秀風光好,歷史悠久名氣大,佛道并存影響廣,中華壽岳眾人仰著稱于世。 衡山四時景色各極其勝,初春可玩味繁花,盛夏可觀看云海,金秋可遠眺日出,冬日可欣賞雪景。每年吸引著無數游客前往游覽觀光。現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境內有湘江、耒水、春陵江、蒸水。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東海洋山西麓,同桂江上源間有靈渠(湘桂運河)相通。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衡陽、湘潭、長沙等市到湘陰縣蘆林潭入洞庭湖。長817公里,流域面積9.2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面積4/10。
資源豐富
衡南工業發展迅速,冶煉化工、建筑建材、輕紡機電、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特色支柱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余種工業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是湖南省出口創匯大縣。
農村經濟圍繞產業化經營,糧油、畜禽、肉鴿、棉、煙、林果等產業化經營初具雛形。湘黃雞、美國落地王鴿、奈李等出口產品暢銷東南亞和其它地區;花生、油菘、棉 、茶葉名優等產品馳名全國,商業,貿易十分活躍,年成交額在20億以上。城鎮建設飛速發展,三塘鎮被評定為“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范點”,新縣城搬遷成就矚目。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文化、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競相發展。
衡南境內礦藏豐富,物產豐美,己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余種,以儲量大、品位高而馳名中外。衡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百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冶煉加工、輕紡機電、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然而,由于沒有獨立的縣城,衡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有縣無城的弊端日益明顯。因此,1996年縣委、縣政府作出了搬遷縣治、建設新縣城的決定。
區位優勢
新縣城位于衡陽市以南18公里的云集鎮,總體規劃布局分為河東、河西兩大片,分別設置行政辦公區、商業貿易區、文化娛樂區、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和商住區等五個建設區域。總控制區面積為70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14平方公里,近期建設4.8平方公里,目前已動工2.8平方公里。
新縣城區位優勢明顯,既是衡南縣的區域中心,又鄰近衡陽市區,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既能自成一體,又能受到大城市的輻射。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322國道、1814省道以及京珠、衡昆高速公路環繞縣城,湘江、耒水穿境而過,四季通航,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具有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優勢。生態環境優越,境內地勢平坦、開闊、三面環水,湘江東岸群嶺逶迤,地質條件優良,是城市建設的極佳之地,也是居住、辦廠、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規模設計科學,總體規劃系湖南省建筑規劃設計院所作,經專家多次評審通過,規劃設計起點高、標準高,具有前瞻性、科學性、整體性,建成后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園林式縣城。

衡南縣大樓
經濟概況
2002年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40845萬元,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67639萬元,增長1.1%;林業產值16725萬元,增長11.5%;牧業產值48740萬元,增長7.1%;漁業產值7742萬元,增長12.9%。全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81千公頃,增長2.5%;農業機械總動力281155千瓦,增長3.5%。自來水受益村數427個,增長1.9%;通汽車村數948個,增長1.6%;通電話村數1008個,
增長2.2%;通電村數1165個,增長2.2%。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592079萬元,增長12.3%;勞務輸出近20萬人,勞務收入近5億元。
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08年衡南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1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23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2.02億元,增長19.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93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4.3:35.9:29.8,人均GDP達到12352元,增長17.58 %。
交通狀況
衡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為百粵門戶,北為三楚咽喉,東南西三面懷抱衡陽市區。湘桂鐵路,衡昆高速公路橫亙東西,武廣高速鐵路,京廣復線,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國道107,322線穿境而過,省道1807、1843線左右延伸;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栗水四季通航,衡陽機場、耒陽機場距新縣城20公里以內,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絡現已形成。
旅游資源
衡南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名勝古跡卓然不類,是旅游勝地和避暑佳處。東有怪石嶙峋,景觀奇特的川口、麥園、桑田三大溶洞和碧波廳頃的龍溪湖;南有林蔭竹翠,萬鳥和鳴的江口鳥洲,屬全國罕見并已列入湖南省重點自然保護區,棲息鳥類160多種,總數10多萬只,西有修竹挺拔,古木參天的岐山森林公園,海拔千米。還有被譽為"衡陽第一祠堂"的王家祠堂。
風土人情
在衡南縣寶蓋鎮,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10歲孩童,大部分都會吹嗩吶,到處可聞嗩吶聲聲。過去,他們對嗩吶并不熟悉,后來為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受幾位老藝人的影響,便以文化庭院為基礎,一傳十、十傳百地吹了起來,將寶蓋吹成了衡陽聞名的“嗩吶之鄉”。
“漁翁戲蚌”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形式,衡南泉溪、車江等鄉間較為流行。通過一男一女的雙人舞蹈,表現出漁翁和蚌精在戲耍中,漁翁用計將蚌清捕獲的情景。同一小旦飾蚌精,手持篾扎紙糊的蚌殼;另一小丑飾漁夫,手拿一張小網,在音樂中表演舞蹈情節,詼諧有趣,頗受觀眾歡迎。一般在春節期間與龍燈隊一齊活動。
七巧龍是衡南一個頗縣特色的龍種。原名為“狗婆蛇龍”,由桂陽傳入衡南,根據每條龍是七節,變化巧妙的特點,改名為“七巧龍”。
七巧龍龍長四丈五尺,身圍一尺三。一桿珠同時指揮四條龍起舞,或起或落,或穿或跳,或結或解,或聚或散,各自按一定的程式,一定的節奏,默契配合,組成各種不同的圖案,顯示出它短而活、舞而巧、龍多而不亂的獨特風格。在耍法上集舞蹈、雜技、武功于一龍,溶文、武、智、趣于一體,令人看來眼花繚亂,想來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