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處在邵陽市西南五縣市中心,湖南湘西南中心城市,為湘桂門戶,素有黔巫要地之稱。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共約7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0萬。
武岡歷史悠久。東周時系楚地,秦屬長沙郡。公元前179年,始設武岡縣于今市郊七里橋,后置都梁侯國。宋元為府、路、軍、州治,明清代兩代為府、州。1913年9月廢州為縣,1994年2月18日撤縣設市。武岡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有山林面積99.24萬畝,主要有松、杉、柳等材林和油桐、油茶、板栗、柑桔等經濟林,活立蓄積量156萬立方米。探明極富開采價值的礦藏主要有煤、鐵、錳、鋁等21種。
行政區劃
武岡市轄2個街道、8個鎮、9個鄉:
街道:轅門口街道、迎春亭街道
鎮:鄧元泰鎮、灣頭橋鎮、文坪鎮、荊竹鋪鎮、椆樹塘鎮、鄧家鋪鎮、龍溪鎮、司馬沖鎮
鄉:龍田鄉、頭堂鄉、安樂鄉、大甸鄉、馬坪鄉、晏田鄉、秦橋鄉、水浸坪鄉、雙牌鄉
歷史沿革
相傳,宋朝宣和年間,呂洞賓路過此地,見山城武岡物產豐富,風景秀美,在沿途的石壁上寫下“止戈”兩個大字,“止戈”兩宇相合,就是一個“武”字,聯想起周圍起伏的山崗,就是“武岡”的歷史內涵。 武岡建置歷史悠久,5000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秦漢建縣制。漢文、景帝年間(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岡縣,縣治今市城區,屬長沙郡。
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封長沙定王之子劉遂為都梁候國敬候,候址今市城郊七里橋,世襲歷時13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都梁縣,屬零陵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復為武岡縣,屬昭陵郡。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升為武岡軍,軍治今市城區,屬荊州湖南路,轄武岡、綏寧、新寧縣。元置武岡路總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岡路為武岡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岡府為武岡州,轄新寧縣,屬寶慶府。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鞭(朱元璋第18子)從云南遷武岡州城,翌年建王邸,世襲14代,歷時272年。
清順治四年(1647年即南明永歷二年)四月,桂王朱由榔遷武岡,以岷王府為皇宮,改武岡州為奉天府;八月,永歷帝敗走黔滇,武岡復為州。清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新寧縣直屬寶慶府。民國2年(1913年),9月廢州改為武岡縣,屬湘江道(民國11年,廢道直屬省);民國26年,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成立后,武岡縣屬湖南省邵陽專區(邵陽地區)。1986年1月,武岡縣屬邵陽市。1994年2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消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屬邵陽市代管。
氣候特征
武岡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全年日照時數在1134.6~1601.5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6.1℃,年平均降水量1218.5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數9.8天,相對濕度年平均在75~83%之間,年平均有霜日數為17.1天,全年冰凍平均天數為8.7天,境內除盛夏與初秋盛行偏南風,主要風向為偏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八至九級。武岡系湘西南邊陲河源區域,地表切割強烈,河川水系發育,且呈樹枝狀分布。資水、巫水、渠水與潯江皆發源于境內。
自然地理
武岡位于雪峰山東南麓與南嶺山脈北緣,屬湘南丘陵區向云貴高原隆起的過渡地帶。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國家森林公園云山。地形地貌多樣,有獨特小氣候的山丘崗地平原齊全。全市有耕地36.6千公頃,水田占耕地的80%,有林地面積61.3千公頃,宜牧草山坡59.4千頃,草埂14.7千公頃,水域面積5.68千公頃。其中山塘水庫面積2.92千公頃。森林面積大,水源充足,有大小溪流150多條,山塘水庫星羅棋布,資水自西向東斜貫武岡全境,流程64.5千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資源十分豐富,供銅鵝采食的野生雜草達30多種,且生長十分繁茂。但環境尚需保護。
資江在邵陽縣霞塘云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海》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其中河源至武岡縣城關鎮,長49.1公里,山高谷峽,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為6.85‰。武岡縣城至洞口縣黃橋鎮河段長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黃橋鎮至邵陽縣雙江口河段長86. 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岡至雙江口間的河面由50米漸增至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緩,或淺灘急流。南源為夫夷水(夫彝水),又稱羅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金紫山,于新寧縣窯市鎮六坪村塔子寨進入市境,經崀山、金石、白沙、回龍寺,邵陽縣塘田市、塘渡口,于雙江口與赧水匯合。境內流長155公里,流域面積3150平方公里,境內河段平均坡降為0.46‰。新寧縣城至雙江口河面寬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后始稱資江,‘向北流經九公橋、邵陽市區、新邵縣,于岱水橋鄉筱溪村流出市境。雙江口至筱溪河段長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內流域面積4754.6平方公里。市區至新邵縣小廟頭間因匯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寬200-300米。小廟頭至筱溪間兩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急,河面一般寬100米左右,最窄處僅30米。資江流貫于山地與丘陵之間,干流東、西段狹窄,山脈逼近,受局部地形影響,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積不大。河長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6.3%;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0.1%。
經濟概況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自從國家出臺了免征農業稅、繼續實行糧食直補和糧種補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三農"工作來勢較好。農作物種植規模繼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已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83萬畝,同比增長5.4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8.8 萬畝,經濟作物1.32 萬畝,其他農作物12.88萬畝。新擴無病毒臍橙6000畝。特色紅茹開發共下種4.3萬斤,建成了稠樹塘木塘、灣頭橋同富、安樂德江、雙牌雙嶺等17個連片百畝的示范點。灣頭橋、龍田、轅門口、鄧元泰、文坪等鄉鎮已分別啟動了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中仔豬基地、銅鵝基地、草食動物基地、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等工程,掀起了新一輪規模養殖熱潮。銅鵝出籠54.5萬羽。清潔能源建設—沼氣國債項目全面啟動。
工業企業產銷兩旺,武岡市對規模工業企業掛牌保護,所有企業按市政府規定納入規費統一收繳范疇。從而使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企業產銷兩旺。36家規模工業企業同比增長,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現價)增速達28.3%。全市的水泥、水泥壓力管、機制磚、原煤等產銷兩旺。規模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逐月攀升,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創歷史同期的新高。鄉鎮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能源、醫藥、冶煉、機械制造、建材和農產品加工6個特色支柱產業,已新辦工業企業16家。
2009年1月29日,武岡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鹵菜之都”的稱號。今年1-5月,武岡鹵菜產業總產值為1.6億元,實現了穩中有升。為幫助鹵菜企業渡過發展難關,該市專門召開了市委常委會,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鹵菜產業的決定》。針對金融危機,武岡市委、市政府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市財政今年安排預算經費300萬元,開展保鮮技術、包裝設計攻關。今年1-5月,市委、市政府組織30家規模鹵菜企業與8家銀行召開了銀企協調會,要求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另外,市委、市政府積極幫助返鄉民工就業,規模鹵菜企業開展專題招聘會15場,有2000多名返鄉民工在鹵菜企業重新上崗。 武岡市委表示,力爭把鹵菜產業做大做強到10個億。
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5252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15338萬元、104647萬元、205277萬元,分別增長6.2%、19.0%、1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1.0%、19.9%、39.1%。全年經濟運行平穩。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7733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1.0∶18.7∶40.3調整為41.0:19.9:39.1。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67.2%上升到79.4%。
交通狀況
武岡交通便利,通迅發達。境內有公路800多公里,S219、S220兩條省道貫通全市,且緊鄰婁邵、京廣、湘桂等鐵路和320國道,2009年7月14日開工的洞新高速為武岡騰飛增添翅膀。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以主要省道為鋪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風土人情
散布在武岡地區的音樂、舞蹈、曲藝、戲劇等民間藝術之花,形式多樣,風采各別,在群眾中流傳已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群眾喜聞樂見。
“耍馬燈”。是一種熱鬧雄壯的民舞,化妝穆桂英掛帥、楊宗保為先行,率焦贊、孟良、五郎、六郎、八姐、九妹等楊家將、刀槍劍戟、戰鼓齊鳴、馬隨旗舞、馬嘶人號,顯現楊家將英雄豪邁、殺敵愛國的氣概。1985年收集在《湖南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內。
“舞獅”:城鄉都有,獅勇人健、機智靈活,有一人縱跳逗獅的,也有化妝旁獅戲舞的,耍高空,耍平地,舞姿多樣。加之舞耙弄棍,揮拳耍刀,極健康。
其它還有“蚌殼舞”、“灑扇舞”、“紙船舞”、“高腳舞”、“宗教歌舞”、“板凳龍”等。
旅游資源
武岡名勝古跡眾多。城東一公里有可與桂林七星巖、蘆笛巖媲美的法相巖;城北3公里處的同保巖內,北宋名家王安石題刻的“水崖”二字仍十分清晰。距城5公里,海拔1372.5米的云山,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這座文化歷史悠久的名山,道書載為全國七十二福地之一。云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繁多,早在明代就被禮部儀制司主事潘應星題為“一瀑飛濤,仙橋橫漢”等10景,云山經過不斷開發,已更加多姿多彩,成為武岡城市旅游的秀色景觀。武岡古城墻是最讓武岡人為之自豪的一大古跡,它高大堅固,素有:“東安獅子寶慶塔,武岡城墻甲天下”之說。相傳解放時期日軍的大炮對城墻轟炸了多日,但城墻毫發無損,實為奇跡。經過修繕,武岡保留的城墻更加具有觀賞性,讓都梁古城多了一道古色生香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