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鎮市 | 萍鄉市 | 新余市 | 上饒市 | 鷹潭市 | 吉安市 | 贛州市 | 撫州市 | 宜春市
  
江西的相關信息
江西旅游投訴電話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江西最佳旅游時間
江西處于南嶺以北,長江以南,緯度偏低,而且距離海洋不遠。春季天氣易變,春夏之交冷暖氣流交匯于境內,梅雨連綿;夏季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偏南風;夏秋之季,氣流單一,晴熱干燥;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陰冷,氣溫低,但霜凍期短。江西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20°c,大體為南高北低,一月3~9°c,七月27~31°c,年平均降水量達1341.4~1934.4毫米。
總之,江西省氣候特點是:春寒夏熱,秋燥冬冷,四季分明,但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宜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江西旅游特別提醒
暫無內容。

江西娛樂指南
江西的大城市象別的地方一樣,有歌舞廳、游藝廳等娛樂活動。除了這些,江西比較有特色的娛樂活動主要有觀賞奇鳥的活動,南昌等地有專門的旅行團會組織到森林公園去觀鳥。
江西采茶戲是由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地方劇種,距今約有三百余年的歷史。采茶戲的產生,與盛產茶葉有關。明朝,贛南、贛東、贛北茶區每逢谷雨季節,勞動婦女上山,一邊采茶一邊唱山歌以鼓舞勞動熱情,這種在茶區流傳的山歌,被人稱為“采茶歌”。
首頁 >> 江西 >> 贛州市 >> 尋烏縣

  尋烏縣位于江西省東南端,居贛、閩、粵三省接壤處,東經115°21′22〞-115°54′25〞、北緯24°30′40〞-25°12′10〞。東鄰福建武平縣、廣東平遠縣,南接廣東興寧市、龍川縣,西毗安遠縣、定南縣,北連會昌縣。尋烏縣轄7個鎮、8個鄉,共有4個居委會、172個行政村�?h政府駐長寧鎮東階梯,距省會南昌市560千米,距贛州市240千米。全縣南北長78千米,東西寬61千米�?偯娣e2311.38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全縣通行客家話。

行政區劃

  尋烏縣轄7個鎮、8個鄉:

  鎮:長寧鎮、晨光鎮、留車鎮、南橋鎮、吉潭鎮、澄江鎮、桂竹帽鎮

  鄉:文峰鄉、三標鄉、菖蒲鄉、龍廷鄉、丹溪鄉、項山鄉、水源鄉、羅珊鄉

歷史沿革

  明萬歷四年(1576年)置縣,取名長寧。1914年,避四川省同名之長寧縣,改為尋鄔縣,以城東有尋鄔水得名。又有尋鄔堡。1957年因字生僻,改為尋烏縣。

  1984年5月15日,設立丹溪鄉、龍廷鄉、長安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7年4月5日,澄江鄉改設澄江鎮(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 1988年5月6日,設立桂竹帽鎮,管轄上坪等七個村委會和林場的區域(贛民字[1988]44號批復)。1988年9月12日,撤銷南橋鄉、留車鄉、晨光鄉、吉潭鄉,設立南橋鎮、留車鎮、晨光鎮、吉潭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復)。1989年11月23日,設立河角鄉(贛民字[1989]149號批復)。至此,全縣轄7個鎮,12個鄉。1997年2月3日,將文峰鄉的上都等14個村委會劃歸長寧鎮,鄉政府駐地遷至田心(贛民字[1997]25號批復)。2000年1月13日,桂竹帽鎮政府駐地遷至上坪圩(贛民字[2000]7號批復)。同日,撤銷長安鄉,劃歸三標鄉;撤銷劍溪鄉、劃歸吉潭鎮;撤銷岑峰鄉,劃歸丹溪鄉;銷河角鄉,劃歸晨光鎮(贛民字[2000]8號批復)。至此,全縣轄7個鎮、8個鄉。

尋烏城北開發區

地理環境

  尋烏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占總面積的75.6%,縣境內重巒疊嶂,大小山峰聳立。據統計,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908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0座。縣內主要高峰,東面有項山甑、老鴉石、筆架山;南面有陽天嶂、亂羅嶂、西部有桂龍嶂:北部有基籠嶂、太陽關,其中項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為尋烏縣第一高峰。

  尋烏境內河網密布,水力資源相當豐富。據統計,全縣共有大小河流547條,河道總長1900公里,其中集雨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3條。較大的河流有尋烏河、晨光河(水金河)、羅塘河,其中尋烏河和晨光河屬東江水系,羅塘河向北流人會昌的湘水,屬贛江水系。尋烏河發源于三標鄉三桐村的椏髻缽山,境內河道長約120公里,自北向南貫穿全縣,流經三標、水源、澄江、吉潭、長寧、文峰、南橋、留車、龍廷9個鄉鎮,于龍廷鄉斗晏村渡田出口,匯人東江。

氣候特點

  尋烏地處低緯度地區,緊靠北回歸線,東距海洋又較近,海洋對尋烏氣候起了很大的調節作用,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征是: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650.3毫米,干燥度為0.57。

  氣溫 尋烏年平均氣溫為18.9℃,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為19.9℃;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年份是1984年,為18.3℃。極端最高氣溫日是1963年9月2日,為38.2℃,出現極端最低氣溫日是1963年元月16日,為-5.5℃。

  日照 尋烏光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9.5千卡/厘米’。最多是7月,為13.7千卡/厘米’,最少是2月,為6.1千卡/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有1823.8小時,春季多陰雨天氣而日照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時數有236小時,為最高月。

  降水 尋烏年降水量的平均值為1650.3毫米。有些年份達到2000毫米以上,1961年是有記載以來總降水量最高的年份,為2488.7毫米,1991年是年總降水量最少的年份,為959.5毫米。1961年8月26日,日降水量為213.3毫米,在可查資料中,是尋烏一日最大降水量的極端值。尋烏降水量是春夏兩季多,秋冬兩季少。4至6月最多,是全縣的多雨季節,又叫主汛期。6月份是降水量最多月,平均266.6毫米;11月和12月份為全年月降水量最少月,只有40多毫米。建國后歷年來各月降水量以1966年6月為最高月,達585.4毫米,以1964年11月為最少月,整月無點滴降水。

自然資源

  尋烏是一個資源富集、物產豐饒之鄉,素有“稀土王國”、“中國蜜桔之鄉”、“江南水電大縣”之稱。境內礦產資源品種繁多,已探明的有稀土、黃金、鈾、鉛鋅、花崗巖、礦泉水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稀土儲量較大,且具有品位高、配分齊、有價元素含量高、放射性低的獨特優勢,開發前景廣闊。果業生產已具規模,面積達30余萬畝,成為江西省第一個實現農業人口人均一畝果的縣(市),“果欣”品牌享譽國內外市場。水力資源非常豐富,全縣已建成投產的電站160多座,裝機容量達10萬千瓦,縣辦電站總量名列全省第一,也是全國電氣化達標先進縣,尤其是投資2.4億元、裝機3.75萬千瓦的斗晏電站的建成發電,為尋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了新的動力。

  全縣可用于種植竹木的山地面積為27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19萬立方米,毛竹542.3萬根�?赡攴ッ�38萬根,篙竹70萬根。木資源按優勢樹種分:杉木蓄積量:28.16萬立方米,馬尾松蓄積量104.3萬立方米,硬闊蓄積量207.4萬立方米,軟闊蓄積量19.5萬立方米,國外松蓄積量1.9萬立方米。

  尋烏縣礦產資源豐富,己發現的礦種有:鎢、錫、鉬、銅、鉛、鋅、稀土、鈮鉭、鐵、鈷、金、花崗巖石材、磷、石膏、粘土,水晶、鈾、礦泉水等30余種,其中稀土為優勢礦種�!∠⊥林饕植加谖铱h的河嶺、南橋、三標等礦區。河嶺礦區平均品位為0.159%,探明儲量23.94萬砘,目前保有儲量約11萬噸; 南橋礦區品位0.149%~0.189%,探明儲量10.9萬砘,目前保有儲量約6萬噸;三標團石寨礦區品位0.102%,探明儲量0.73萬噸;澄江族亨礦區品位:0.110%,儲量2.75萬噸;項山礦區1.02萬噸。

  東江源頭縣——尋烏,水資源豐富。全縣大小河流共547條,河流總長度為1902公里,河網密度為0.823公里/平方公里,全縣的水域面積為8310.7公頃,占全縣的總土地面積3.59%,其中:河流面積為2247.8公頃,占水域的27%,灘地面積5149公頃,占域的62%,水庫、山塘、溝渠面積為913.9公頃,占水域的11%。

  尋烏是“中國蜜桔之鄉”、“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臍橙出口基地縣”、“綠色生態果品生產縣”,率先在全省實現農業人口人均2畝果,是名符其實的果業大縣和果業強縣。目前,全縣共擁有臍橙蜜桔超過50萬畝,臍橙產量占贛南臍橙全部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尋烏縣市政中心夜景

經濟發展

  全縣生產總值達21.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4%,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39:23:38調整為35:27:38,人均生產總值由去年的5834元提高到6938元,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全年財政總收入達1.56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23.07%,同比增長41.6%。財政實力的大大增強,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特色農業格局更加凸顯。糧食面積、總產基本穩定在控制的底線上。糧食播種面積29.5萬畝,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1.06%;總產達9.8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3.59%。果業基本實現了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桔橙新開發面積1.5萬畝,完成年計劃的60%,同比減少1萬畝;桔橙產量32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10.34%,同比增長39.13%。建設綠色尋烏取得新進展。完成造林合格面積4.3萬畝,完成年計劃的107.5%,同比增長98.16%。西瓜面積、總產穩定增長。西瓜種植面積2.7萬畝,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3.85%;西瓜總產達5.2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5.26%。畜牧水產穩中趨升。肉類總產達2.85萬噸,完成年計劃的98.28%,同比增長3.6%;水產品產量0.631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0.16%,同比增長1.77%。

  工業增幅繼續高位加快,效益總體提升。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15.74%,同比增長3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04億元,同比增長101.44%。上交稅金5000萬元,同比增長112.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上交稅金三個主要經濟指標再度實現翻番目標,工業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由21%提高到33%。

  消費需求強勁增長,結構優化明顯加快。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4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0.93%,同比增長16.1%。以移動通訊為代表的通訊消費、以私人汽車為代表的交通消費、與住房相關的商品消費、以教育旅游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費均呈現加快升級趨勢。

  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引進內資項目46個,外資項目5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21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實際利用縣外資金達2.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2%;實際利用國外、境外投資達1035萬美元,完成年計劃73.93%,同比增長0.78%。出口總額610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335%,同比增長269.7%。開放合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使我縣的經濟發展后勁大大增強。

交通狀況

  尋烏縣是整個中部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空間距離最近的地方。

  國道:206國道從北到南縱貫全縣,二級水泥路面直達廣東梅州、汕頭、深圳、東莞、廣州等地,并可在數小時內到達。

  高速公路:一、G35濟廣高速:由北向南貫穿全縣(約47公里),途徑澄江鎮、吉潭鎮、南橋鎮,終于南橋鎮牛埃石并由此進入廣東境內,沿線設置有尋烏東、尋烏南橋收費站。于2011年底建成通車。二、尋全高速(尋烏至全南):該項目為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規劃的第18條地方加密線路。

  鐵路(在建):鷹汕鐵路(在建項目)由北向南貫穿尋烏縣,是內陸腹地至東南沿海地區新通道,區際干線鐵路。

基礎建設

  投資增速處于合理區間,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同比增長22.89%,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99%,同比增長25.45%。投資的穩定增長,使我縣交通、市政、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民生工程進展順利,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年實現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完成年計劃的100.15%,同比增長10.2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983元,完成年計劃的106.96%,同比增長13.1%;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13640元,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3.68%;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通村公路率達76%,全面完成市下達任務;新增沼氣用戶數1500戶,完成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25%。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方面的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使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受到了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尋烏青少年活動中心

社會事業

  我們的祖先是勤勞聰明和富有才智的,從文峰小布、吉潭古豐、圳下等文化遺址中采集的磨制石器和種類繁多的印紋陶片中,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尋烏地區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生息并有較為先進的手工業,開創了我縣燦爛的古代文化。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科技興縣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民群眾所重視,科學技術提到較高地位,科研事業得到發展,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文化設施日臻完善。1999年重新改建的尋烏縣圖書館,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分設采編室、閱覽室、外借室、資料室和書庫,目前共有藏書3萬余冊,每年接納4萬多求知者。文化館是為群眾服務的文化機構,堅持“二為”方向,在搞好少兒文藝、攝影、美術等文藝輔導的同時,帶動全縣各鄉(鎮)、村文化站(室)的建設,努力發展大眾文化,成為群眾的文娛活動中心。新華書店也是人們攫取精神食糧的地方,縣城設有14個圖書銷售點;,除此之外,全縣還有個體書店、書攤47個。農村文化設施日益完備,電影隊、錄相室、卡拉OK廳、業余文藝宣傳隊,活躍了農村文化陣地。2000年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無償資助15萬元興建的澄江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心,成為尋烏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新亮

  尋烏的文化絢麗多彩,有形式各異的戲劇,格調不同的曲藝,風格多姿的民間燈彩。解放前,由于尋烏地處偏僻山區,文化事業十分落后。解放后,尋烏人民本著汲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宗旨,積極繼承和弘揚偉大祖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發展各項文化事業,文化設施不斷健全和完善,文化藝術大放異彩,在滿足全縣人民不同層次的各種文化需求方面,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民間文藝風格各異,絢麗多姿。尋烏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歷代流傳的文藝活動有龍燈、舞獅、迎故事、鯉魚燈、竹板歌、采茶舞、漢劇、雜技、民歌等。其中“迎故事”活動是尋烏一帶特有的民間娛樂方式,它是用戲劇人物造型,以2個以上小孩化妝成某出戲中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由數人抬著的一種活動。“迎故事”活動來源不明,活動時間各異,是尋烏群眾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每次舉辦時,數十里外的群眾攜男帶女前往觀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紅色故土

  尋烏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故土,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毛澤東同志在尋烏寫下了《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等光輝篇章。

  1927年,李大添主動找到古柏要求參加革命后,首先任中共地下交通員,當時古柏正受上級下派任務,要求秘密開辟通往閩西的革命秘密通道,應使閩粵贛交通暢通無阻,連成一片。古柏就特別派李大添負責劍溪堡方向的交通工作,并且開辟通往閩西和粵東的革命秘密通道,同時他還開辟了經尋烏羅塘和會昌筠門嶺往瑞金方向的革命秘密通道。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起義部隊按原定經贛南尋烏奪取廣東的計劃在有序進行著,沿途各地創建比較早的黨組織也時刻準備著接應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廣東黨組織更是緊鑼密鼓,摩拳擦掌,東江特委特別派了羅屏漢[1]等同志跟隨尋烏籍的交通員潘秉星提前來到尋烏找到古柏等,共同商議接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攻克廣東的戰斗準備。不料,起義部隊中途出現叛軍,為防瀉露軍機,起義部隊臨時秘密改變了行軍計劃,準備秘密經福建龍巖地區的上杭等地奪取廣東。因此所有沿途黨組織均不能知道這一行軍秘密,未有接應到南昌起義部隊。直到起義部隊在廣東普寧和揭陽一戰敗退海陸豐,各地黨組織才開始實行新的計劃策應起義部隊,特別是粵東方向的黨組織,及時按照朱德的正確指示,把潮汕一帶的起義部隊集合起來,在三河壩一仗后,讓地下交通員帶路,從福建武平撤出了戰斗。就在這危難時刻,東江特委的羅屏漢和潘秉星又與古柏一起跟李大添經尋烏劍溪往閩西的武平接應到起義部隊,最后勝利地把起義部隊經尋烏劍溪的山區小道帶到了安遠的天心鎮。

  1927年冬,劉維爐,劉維鍔和古柏等組織農民暴動隊。1928年3月,古柏等領導了尋烏貧苦農民攻打尋烏縣城國民黨縣衙,這就是尋烏有名的“三、二五”農民起義暴動。失敗后,在黃沙堅持斗爭。1929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進軍到尋鄔時,紅4軍一部與當地游擊隊合編為第21縱隊,古柏任政治委員,率部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0月組建中共尋鄔縣委,任書記兼軍事委員會主任委員,領導創建尋鄔根據地,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