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區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總面積39.9平方千米。總人口27.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3萬人。全區轄9個街道。共有71個社區、8個家委會。區政府駐中山北路。地處昌江中游,地勢較為低平。年均溫16.9℃。年降水量1687毫米,天氣四季分明。皖贛鐵路與308省道直通境區。設有景德鎮火車站和汽車東、西站。航運客貨輪通鄱陽湖直達長江。景德鎮機場距市區6千米。珠山路與中山路成十字相交,是最繁華的鬧市。明代祥集弄民居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軍委辦事處舊址在境內。龍珠閣、蓮花塘和人民公園是游覽勝地。
行政區劃
珠山區轄9個街道:石獅埠街道、新廠街道、里村街道、周路口街道、昌江街道、新村街道、珠山街道、太白園街道、昌河街道
歷史沿革
珠山原名立馬山,后因山勢蜿蜓,有五龍搶珠之說,唐代遂改稱珠山。區轄地歷朝為古鎮之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先后屬新平、新昌、浮梁縣領轄。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趙恒詔諭將昌南鎮易名為景德鎮,珠山隸屬景德鎮境地。
1970年3月設景北區。1979年3月改稱珠山區,1980年12月成立珠山區人民政府。
經濟發展
2006年,全區完成社會總產值19.41億元,全區財政總收入1.1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93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5元。
2006年,全區工業產值6.5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戶,工業園入園企業62家。商貿投資 全區現有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總數1.18萬余戶,46個專業市場。全區實際引進內資8.16億元,引進外資172萬美元。非公有制經濟貢獻稅收達9200萬元,占區財政總收入的88%以上。
交通通訊 珠山區距景德鎮羅家機場6公里,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6國道、景九高速公路直達,兼有昌江水運。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網、移動、聯通、小靈通通訊網點密布。
社會事業
2006年,全區71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總面積達到了1.3萬平方米,平均面積達到166平方米。社區居委會干部工資待遇由原來的每月250-30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月450-500元,每個社區落實了每年5000元的辦公經費。健全了社區居委會的詳細社區資料,社區信息全部實現了區、街、居三級聯網。以“社區軟、硬件建設”為重點,以開展創建“五型社區”為手段,開展學習型、服務型、康樂型、安全型、花園型社區創建活動。
珠山區設有文化局、文化館等文化機構。區屬小學9所,在校學生13000余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1999年,珠山區被評為全國科技示范城區。珠山區的人文景觀也獨具特色,最數“三古一藝”, 即古窯址、古陶瓷、古建筑和陶瓷藝術。
集中精力整治城區,環衛工作走上制度化、長效化管理軌道,為榮獲省文明、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省級園林城市作出了貢獻。
旅游景點
龍珠閣:是古代景德鎮為皇帝燒制瓷器的工廠遺址,位于景德鎮市區的東門頭,現今建筑為1990年仿古重建。龍珠閣自唐代興建以來,幾經興毀。現在重修的龍珠閣紅墻黃瓦,重檐飛翹,秀麗端莊,氣勢恢宏。明、清王朝曾在此設立御窯廠,并派督陶官距此坐鎮,監造皇宮用瓷。該閣遂成為御窯廠的代表性建筑,后逐漸衍化成景德鎮的標志性建筑。閣內陳列了明清官窯復原模型和被評為中國十大文物精品系列展的明朝極盛時期出土的官窯瓷器展。
蓮花塘:位于景德鎮市區,風景非常優美,塘邊建有當時景德鎮最為高檔的合資賓館---景德鎮合資賓館。
景德鎮陶瓷館:位于市區的蓮社北路,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一個重要展示區。該館陳列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 、五彩瓷、斗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以及景德鎮市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景德鎮陶瓷館官方簡介稱該館的陶瓷藏品真實地反映了景德鎮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展示了歷代景德鎮陶瓷工人的聰明智慧和偉大創造。景德鎮陶瓷館非常出名,旅景的中外國游客一般都會去景德鎮陶瓷館參觀游覽。
瓷器街:在景德鎮市中心的休閑廣場附近有一條很有名的小街道,地圖標識為蓮社南路,景德鎮民間一般稱它為瓷器街。在這條狹小街道的兩邊布滿了經營景德鎮瓷器的商鋪,其中以金昌利陶瓷商廈規模最大。外地旅景人士很喜歡去這條街上逛,選購自己稱心的瓷器產品。瓷器街是景德鎮現代陶瓷文化的重要展示區。
賓館酒店
·五星級:紫晶巖賓館
·四星級:景德鎮伊龍大酒店、景德鎮開門子大酒店、景德鎮大酒店、景德鎮圣山酒店
·三星級:景德鎮合資賓館、景德鎮金葉大酒店、景德鎮昌南半島酒店、景德鎮新昌江大酒店、景德鎮良友賓館、景德鎮財政賓館、景德鎮昌河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