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陽湖南岸,浙贛鐵路與316、320國道交匯處,屬南昌市代管。總面積1971平方千米。總人口90萬人。全縣轄9個鎮、12個鄉、1個場。共有28個居委會、270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民和鎮中山大道,距江西省會南昌市60千米。全縣通行贛語。
縣政府駐民和鎮中山大道。郵編:331700 代碼:360124 區號:0791
行政區劃
進賢縣轄9個鎮、12個鄉:
鎮:民和鎮、李渡鎮、溫圳鎮、文港鎮、梅莊鎮、張公鎮、羅溪鎮、架橋鎮、前坊鎮
鄉:三里鄉、二塘鄉、鐘陵鄉、池溪鄉、南臺鄉、三陽集鄉、七里鄉、下埠集鄉、衙前鄉、白圩鄉、長山晏鄉、泉嶺鄉
歷史沿革
進賢縣原名鐘陵縣。據《今縣釋名》:“唐廢鐘陵入南昌,宋改置進賢鎮,尋升鎮為縣。有棲賢山,唐撫州刺史戴叔倫攜家居此因名。”晉太康元年(280年)置鐘陵縣,隸于豫章郡。宋崇寧二年(1103年)置進賢縣,屬江南西路隆興府。元屬江西行中書省龍興府,明屬江西洪都府,清屬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民國元年屬豫章道,民國15年(1926年)進賢直屬省轄,民國21年(1923年)隸屬第一行政區,民國28年隸屬十一行政區。
1949年5月16日,進賢解放,成立人民政府,隸屬于中共贛東北區黨委貴溪專區。1949年11月,隸屬南昌地區。1958年12月隸屬宜春地區。1968年2月28日,隸屬撫州地區管轄。1983年7月27日,國務院(國函字[1983]146號)批準同意將撫州地區的進賢縣劃歸南昌市管轄;同年9月30日正式實施。
自然地理
進賢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5℃,全年最冷時為1月份,平均氣溫為5℃,極端氣溫為-12.1℃,最熱時期為7月份,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40℃。無霜期,每年平均為282天,最長307天,最短250天。日照時數平均1900至2000小時。全年平均雨量為1587毫米,多雨年可達2326毫米,少雨年僅有1079毫米,降雨時間集中在4—7月,而初夏5至6月最多,隆冬12月最少。進賢土壤分為4個類型,即:水稻土92.7萬畝,紅壤128.4萬畝,潮土0.71萬畝,草甸土8萬畝。進賢縣屬于貧礦縣。已發現的金屬礦產有鐵、猛、鈷、銅、金五種,但目前均無工業意義,非金屬礦產有瓷土礦、石灰巖、煤。
進賢,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境內山、水、田園各占三分春色。糧油茶等農產品之盛,遐邇聞名,小麥、大豆、芝麻產量居全省之首,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淡水魚業重點縣”、“全國糧食食品原料(黑芝麻)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縣”、“江西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江西省果業生產重點縣”、“南昌市都市型農業和綠色環保生物食品生產基地”。 面積達32萬畝的軍山湖是全國縣域內最大淡水湖,風景秀麗、水質優良、物華天寶,有80多種淡水魚類。隨著標準化生產的不斷推進,賢湖牌大米、黑芝麻和軍山湖牌清水大閘蟹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認為綠色食品,其中軍山湖清水大閘蟹被命名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經濟建設
特色產業蓬勃,按照“做強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思路,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進賢已經形成了市場占有大、產品品牌響、競爭能力強、地方特色鮮明的“七個一”產業集群。一是醫療器械“一根針”。就是以一次性輸液器為主導的醫療器械產業。全縣現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5家,經營企業43家,2004年產值達8.95億元,吸納就業3萬余人,上交稅金1260萬元,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30%以上,目前有20家企業躋身全國醫療器械企業百強行列,其中有5家排名進入前20強。“洪達”2006年 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名推委頒發的“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8年 “洪達”系列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益康”等品牌成為江西省著名品牌;二是文化用品“一支筆”。就是以文化用筆為主導的,涵蓋毛筆、金屬筆、圓珠筆、中性筆、水芯筆五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的文化用品產業。有規模以上企業15家,2004年產值達11.63億元,吸納就業2.8萬余人,上交稅金960萬元,金屬筆國內市場份額達40%以上,毛筆國內市場份額達65%以上,萬里、羅氏、德文、派利、佳麗等30多個品牌是江西省著名品牌,有6家企業獲“中國制筆王牌企業”稱號,有3位企業家榮膺“中國制筆功勛企業家”稱號,有5家企業老總成為全國制筆業協會理事長,產業聚集的進賢縣文港鎮,已被國家授予“華夏筆都”的榮譽稱號。三是高空禮彈“一盆花”。就是以高空禮花彈為主導的煙花鞭炮產業。 2004年產值達2.3個億,產品95%以上供出口,從業人員達3700余人,上交稅金 2200余萬元。李渡煙花集團是亞洲最大的高科技、花園式煙花生產企業,產品享譽海內外,多次獲得國際金獎,國慶50周年天安門大慶、上海APEC會議黃浦江之夜、香港回歸等重要慶典活動燃放的煙花都出自這里。“李渡煙花,歡樂萬家;李渡煙花,光耀中華”,已成為一句響徹全國、家喻戶曉的廣告詞。四是食品加工“一瓶酒”。就是以李渡酒業為主導的食品加工業。李渡酒業曾與四特齊名,被列為“江西四大名酒”之一,有輝煌過去,也經歷了困境。2001年縣委、縣政府運用改制與招商引資“雙輪驅動”的辦法得以重新盤活、重煥光彩,在擴大再生產規模時,發掘出“元代無形堂燒酒作坊遺址”,被列為“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產品曾獲得“烏蘭巴托國際博覽會金獎”,“2003年中國白酒典型風格金獎”。五是鋼架結構“一張網”。就是鋼網鋼構業。這是進賢的新興朝陽產業,2004年產值達3.5億元,從業人員達6800余人,上交稅金125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3家,主要分布在進張工業走廊,初步具備了生產規模化、營銷網絡化、產業簇群化的特點,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六是特種水產“一只蟹”。就是以“軍山湖清水大閘蟹”為主導的特種水產養殖業。2004年養殖面積已達40萬畝,河蟹起水量突破200萬斤,產值達1.2 億元,吸納就業3000余人,帶動沿湖農民增收100元。“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證書和“著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等稱號。通過連續舉辦四屆鄱陽湖螃蟹節,“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生態綠色無公害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已取得出口權。七是食用菌類“一朵菇”。就是食用菌菇種植業,2004年種植面積達60萬平方米,產量達6800余噸,產值達2840萬元,吸納就業6000余人,帶動農民增收150元。“香廬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證書,正在申報“有機食品”和“江西名牌產品”稱號,產品遠銷東南亞。“七個一”特色支柱產業迅速成長,已經成為進賢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成為進賢加速崛起的“推力器”,成為進賢走向世界的“金招牌”。贏得了“筆不到進賢不齊”、“醫療器械不到進賢不全”、“高空禮花不到進賢不美”、“酒不到進賢不香”、“河蟹不到進賢不純”的美譽。
依托上述有利條件,依靠全縣人民勞動創造,近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上級黨政組織正確領導下,進賢縣委、縣政府按照“立足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擴大內外開放,建設工業強縣”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自我加壓、負重拼搏、事在人為、爭創一流”的工作基點,始終堅持一手抓“謀求經濟跳躍式發展”,一手抓“建設生態濱湖式城市”的工作主線,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平安和諧社會,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既快又好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提前一年實現“十五”計劃的目標任務,2004年,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三大指標實現了三年翻番的大突破,總量分別達到2.19億元、1.45億元、7.1億元,與此同時,全縣人氣商氣旺盛,城鄉面貌一新,經濟景氣飆升,上下左右同心。今日的進賢,正處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正呈現裂變擴張的發展好勢頭。今年1-10月份,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0.36億元,增長19.8%;財政總收入實現2.09億元,增長19.3%;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34億元,增長14.1%;工業增加值實現21.32億元,增長32.9%;工業用電量達到1.32億千瓦時,增長47.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7億元,增長37.8%;實際引進內資達到13.70億元,增長12.9%,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220萬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在實力壯大、盤子擴大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高位運行、快速增長的強勁。
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農業戰勝了年初罕見的冰雪災害的侵害,取得穩定發展的好成績。全年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現價)440887萬元,比去年增長9.51%。其中:農業產值150984萬元,比去年增長7.8 %;林業總產值3842萬元,增長10.0 %;牧業產值144909萬元,增長16.34%;漁業產值133596萬元,增長5.8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556萬元,增長10.0%。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273350萬元,其中農業增加值97142萬元,增長10.2%;林業增加值3035萬元,增長8.8%;牧業增加值76380萬元,增長9.2%;漁業增加值92600萬元,增長9.9%;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增加值4193萬元,增長12.8%。
產品產量: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5740公頃,比去年增長5.9%,其中稻谷種植面積76297公頃,比去年增長5.62%,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7021公頃,比去年增長5.30%,棉花種植面積523公頃,比去年減少29.7%,蔬菜種植面積6517公頃,比去年增長1.2%。
全年糧食總產量469944噸,比去年增長7.57%;其中:稻谷產量455191噸,比上年增長7.16%;油料總產量40646噸,比去年增長4.23%;肉類總產量59734噸,比去年增長18.56%;生豬年末存欄420253頭,比去年增長5.33%;水產品產量104022噸,增長10.7%。
畜牧業和漁業穩步發展。全年生豬出欄633350頭,比去年增長16.67%,年末生豬存欄420253頭,比去年增長5.33%,其中能繁殖母豬47328頭,比去年增長47.90%。全年肉類總產量59734噸,比去年增長18.56%,家禽70968(百只),比去年增長32.9%,水產品產總產量104022噸,比去年增長10.70%。
生產條件。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4914公頃,比去年增長1.2%。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01624千瓦,比去年增長19.4%,其中農用灌溉機械320730千瓦,比去年增長18.0%,農用運輸車輛5384輛,增長47.3%,機耕面積55256公頃,比去年增長12.5%,機收面積22174公頃,比去年增長20.1%。化肥施用量81011噸,比去年增長3.63%,農村用電量16543千瓦小時,比去年增長8.54%。
交通狀況
進賢,素稱“東南之藩蔽、閩浙之門戶”。居中部水陸交通之要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區位優勢愈來愈凸顯。交通大動脈浙贛鐵路由東而西穿越全境,京九鐵路擦境而過。福銀高速公路和滬瑞高速公路在溫圳交匯,并與320、316國道聯接,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昌萬公路在縣域北部穿越,給北部鄉鎮經濟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隨著南昌環城高速公路開通,進賢至省會南昌僅半小時車程,至昌北機場只需45分鐘。而至上海、杭州、福建、廈門、深圳、武漢等經濟發達城市均為六小時左右。唯其如此,進賢方能納入昌九工業走廊、昌九景工業金三角、環鄱陽湖經濟圈、環南昌半小時經濟圈,是四個經濟發展區交匯重合之地,成為江西乃至整個中部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
旅游文化
十分山水鐘靈秀,千古風流進賢能。古鐘陵,今進賢,歷來湖山蘊秀,人才輩出。五代南唐畫家董源、巨然,是中國畫南方山水畫派的開山鼻祖,畫史上有“儒之孔顏,畫之董巨”的比況,影響后世千余年。徐熙、徐崇嗣、徐崇矩父子與“黃家富貴”并稱“徐家野逸”,成為中國花鳥畫至今無出其右的一座高峰。北宋宰相、婉約詞宗晏殊及其子晏幾道,同為中國詞壇巨匠。進賢還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的祖居地,民國年間鐘陵曹氏舊譜的發現,成為完整繪制曹雪芹家族遷徙路線圖至為關鍵的一環,受到紅學大家周汝昌、胡德平先生的高度關注。近現代史上,書畫家、教育家李瑞清首開我國現代藝術教育先河。當代則有軍事理論家陶漢章,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財經作家呂諫等,僅李渡一個鎮,就有三個全國政協委員,人文之盛,可見一斑。目前,全縣有兩處“國寶”,一為李渡元代古酒窖遺址,一為七里明代院落式牌坊。其中,李渡白酒窖遺址正在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董源山水畫藝術研究、二晏詞文化研究、文港筆文化研究、李渡酒文化研究、曹雪芹祖居地史料文化研究成為文化大縣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名優特產
全縣花生播種面積10萬畝,畝產150公斤,總產1500萬公斤,梅莊鎮主產“麻殼”花生因其香甜而倍受消費者歡迎。
藜蒿:品種有紅藜蒿、白藜蒿兩種。藜蒿清香爽口,是一種蔬菜珍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特有的藥用價值,可達到降血壓、防癌抗癌、健胃等明顯的藥用效果。采用保護地栽培,從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到翌年4月,畝產可達4000-5000公斤,不僅產量比露地栽培提高30%,而且產值可增加64%(小棚)-158%(大棚)。當前我縣藜蒿栽培面積600畝,其中大棚栽培面積l00畝,主要分布于架橋鎮。
進賢縣是全國黑芝麻生產大縣,年播種面積20萬畝,畝產40公斤,總產800萬公斤,因其營養豐富和獨特的藥用價值而聞名,因產品無污染被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賢湖”牌綠色品牌。即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小磨麻油、黑芝麻糊、大麻棗、芝麻等名特系列產品。
進賢縣是全省的重點大豆生產縣之一,以富含蛋白質、油脂及多種礦物質而聞名,年播種面積20萬畝,畝產80公斤,總產1600萬公斤,可加工豆腐、豆奶、腐竹、豆醬、醬油等系列產品。
“軍山湖”牌清水大閘蟹產于地處中國江西進賢縣西北部,鄱陽湖南端的軍山湖。軍山湖面積32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縣域淡水湖。因湖區遠離工業, 湖內水碧如翠,水質無污染,生物鉺料十分豐富。其出產的清水大閘蟹,素以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體質健壯、品種純正、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且屬環保型綠色食品而享譽國內外已走俏南昌、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香港、臺灣等市場,我且能利用保活保鮮技術遠銷美國、日本等國際市場,年銷售總量60萬公斤。
地處前途的南昌贛中懶兔有限公司,現有懶兔2萬余只,其中種母兔4500只,年培育良種兔2萬只,提供商品兔12萬只。
下埠集鄉飛翔種鴿場現有美國白王、銀王良種,種鴿存籠6000余對,年可提供良種鴿2萬余對,商品鴿3萬余對。
以南昌贛中懶兔有限公司為龍頭,在前途、李渡、文港、溫圳、長山等周邊地區發展養兔專業戶200余戶,飼養種兔4萬余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