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區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丹東市的中心城區,北倚秀麗多姿的元寶山,南臨風光迷人的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青水秀,景色秀美,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漢、滿等13個民族。面積17.46 平方公里,全區轄6個街道、1個鎮,39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人口21.3萬。
行政區劃
元寶區轄6個街道、1個鎮:
六道口街道 辦事處駐興隆街113號,人口2.64萬人,面積0.6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永安、聚寶、金水灣、天增。
七道街道 辦事處駐新華街12號,人口4.59萬人,面積3.62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于家一、于家二、城隍廟一、城隍廟二、鐵路新華、崇興、仁忠、小東溝、秀山、愛民;1個村委會:七道。
八道街道 辦事處駐寶山大街9-6號,人口2.54萬人,面積2.86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解放、天后宮、八道、新豐、平安、中寶。
九道街道 辦事處駐九道街14號,人口2.03萬人,面積4.2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勝利、九道、東堯、新源;2個村委會:蔡家、九道。
廣濟街道 辦事處駐縣前街17號,人口2.33萬人,面積0.46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縣前一、縣前二、財神廟、中富、朝鳳、崇健、廣濟。
興東街道 辦事處駐虹橋路,人口2.3萬人,面積1.05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茂生、泰美、虹橋、興建、草市。
蛤蟆塘鎮 鎮政府駐蛤蟆塘大街710號,人口3.16萬人,面積68.11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馨悅、派波、天澤;7個村委會:山城、古城、奶場、黑溝、偏坎、石橋、炮守營。
自然資源
元寶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出水溫度53℃,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極高的療養價值和開發價值。黑溝水庫是鎮特有的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將會帶動丹東旅游業的發展,并創出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這里還有著丹東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丹本高速公路的建成和八道溝至蛤蟆塘道路改造,丹東城市發展也將向蛤蟆塘鎮擴展。我們計劃充分利用蛤蟆塘鎮的資源,在5—10年的時間內,把這里開發建成一個以旅游業和工業為主的鎮,進而推動城鄉經濟的發展步伐。
區位優勢
元寶區商業歷史悠久,工業發展迅速,科教文衛發達,城市設施齊備,陸海空交通方便,通訊手段先進,且享有沿海經濟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優惠政策,有著誘人的經濟發展前景,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元寶區新安商業街,已建成國貿大廈、國際酒店、巨星大廈,新柳商業城、金元寶商業城等一批大規模、高檔次的專業化市場和餐飲、娛樂、旅游、服務設施,是丹東市最繁華的商業區。
經濟建設
元寶區作為丹東市的發祥地,歷來都是丹東市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服務業在改革開放后發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區服務網點約7600個,建筑面積達45萬平方米,服務業從業人員約8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約50%以上。已建成新柳商業城、金元寶商業城、華美科技大廈等15處專業化市場和餐飲、娛樂服務設施,此外還有家具、水產、建材等專業批發市場和7個室內綜合大市場。2008年新引進服務品牌有:大商電器丹東總店、沈陽百麗集團滔博運動城、ITAT國際品牌折扣店、沈陽澳瑞特健身俱樂部、大商新瑪特丹東店5處,新業態入駐極大地促進元寶區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
2007年元寶區服務業占全區比重為58.3%;服務業增加值為7.8億元,增速2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4億元,同比增長16.9%;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1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78.9%,增速60.9%;服務業稅收全口徑1.77億元,占全部稅收比重的64.3%,增速51%,真正擎起了元寶區的半壁江山。元寶區服務業已經初步形成布局比較合理、服務功能較為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現代化服務體系。
服務業發展程度是衡量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十一五”期間,全國各省市出現了服務業大干快上的局面。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已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重大舉措,各省市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首選,紛紛搶占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元寶區大力發展服務業條件具備、環境有利、時機成熟,元寶區服務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使其即將迎來一次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機遇。
結合元寶區實際,打造丹東市服務業第一區的發展目標為:到2012年,全區服務業總量比2007年翻一番以上,增加值突破15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7年翻一番以上,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到60%,實現服務業稅收4億元,年均增長25%,占全部稅收比重達到65%;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0%以上,每年引進大型現代服務業、企業或連鎖企業等新興業態5戶;積極引進具有現代服務功能的金融、保險、醫療、建筑業等經濟企業;積極培育新安步行街、縣前街餐飲休閑特色一條街及崇建中街風味小吃一條街;整合老商業布局,緊緊抓住城市大規模舊城改造的機遇,以市場調節的手段,完善新社區的服務業功能,形成滿足老百姓基本生活消費需求的社區服務網絡。在整合現有商業與新建服務業設施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三圈兩網”(即以規劃為統領,加強步行街、金海女人街和金山鎮商圈建設。抓住“萬村千鄉”和“雙進社區”兩個活動載體,促進市場網絡和便民服務網絡不斷完善。)的服務新格局,不斷提高元寶區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加快發展服務業意義重大,恰逢其時,元寶區要在招商引資對外開放中銳意進取,立足實際,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全力打造丹東市服務業第一區,為實現地區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工業園區
金山工業園區地處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是元寶區工、農業生產腹地,已被丹東市政府確定為丹東市的裝備制造業基地,總面積67.35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耕地面積17.250畝,山林面積50.352畝,森林覆蓋率55.2%。園區內水資源充沛,有大小河流7條,總流域長度41.36公里。園區屬溫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6℃~9℃,年平均降水量767~1152毫米。金山工業園區內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黑溝水庫風景秀美,庫區森林覆蓋率100%。黑溝水庫風景區是距丹東市城區最近的一個自然景觀區。炮守營村地熱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今這個村已開發4口地熱溫泉水井,每口井24小時自噴量達800噸。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規范有序、超前的現代化工業格局。目前,已有近百家規模較大,科技含量高的中外企業入駐金山工業園區,總投資額20億多元,形成了以電子、機械、化工、紡織、建材、印刷等支柱產業群。
工業園區是遼東連接朝鮮、韓國、日本的主要國際交通樞紐。丹沈、丹大、丹通、丹海高速公路,304、201國道,丹沈鐵路,東邊道鐵路,均在金山工業園區內交匯,并設有乘降站和出入口。距丹東火車站2公里,東邊道鐵路編組站就坐落在園區內。金山工業園區內公路縱橫交錯,形成通往全國各地的公路交通網絡。丹沈、丹大、丹通高速公路、304國道、201國道、丹東市外環路等均通過園區。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在金山工業園區內均設有出入口,有4路公交車通往金山工業園區內。金山工業園區距丹東民航機場20公里,丹東民航機場現已進入國家4C級機場行列,丹東至北京、廣州、上海、三亞、沈陽、溫州、長春等航線現已開辟,通往平壤、漢城、釜山的航線也即將開通。金山工業園區距大東港30公里,大東港是距東北北部最近的海上港口,是該省五點一線的重要項目之一。
丹東市惟一一所本科院校——遼東學院坐落在園區內,還有丹東市紡專也坐落于此,可為進駐園區的企業定向培訓人才,提供人才支持。由于地理條件優勢,園區優惠政策靈活,幾年來共有國內外50多家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丹東金丸集團、遼寧天澤產業用紡織品有限公司、丹東海達木業有限公司、丹東龍一堂藥業有限公司、金丸藥業有限公司、富格林精藝品有限公司、東發集團有限公司、宏達電子公司、先鋒泵業有限公司、曙光汽車集團等。目前,入駐園區的各類企業對金山工業園區的投資環境都十分滿意。園區共有建設用地2萬余畝,其中可用于工業項目的建設用地為1.5萬畝,旅游、倉儲用地5000余畝。隨著近幾年的項目入駐,已用地4100余畝,尚有近1.5萬余畝土地可用于建設、擺放工業項目、旅游、倉儲項目。
金山工業園目前可待開發建設的項目有:現代倉儲物流基地、中小企業孵化園、儀器儀表產業園、泵業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汽車零配件產業園、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元寶區政府制定了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到元寶區投資的優惠政策,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將提供全方位竭誠的服務,協助辦理有關批文,努力降低成本,全程跟蹤協助處理有關事宜,幫助投資者以最快的速度建設好項目。
科教文衛
元寶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十分發達,區內有2所高等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7所中學,20所小學和59所幼兒園,有電影院、俱樂部五處,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以及數十家歌舞廳,有市級醫院2所,區級醫院2所,衛生院6所,紅十字醫院1所,衛生防疫站1所。
旅游景點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鴨綠江:位于丹東境內鴨綠江下游的渾江口至江海分界處的沿江區,鴨綠江全長210公里,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景區以水景為主線,山景相依托,名勝古跡歷史久遠,游一江可觀賞中朝兩國風光。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由六大景區100多個景點組成,基中有浩瀚秀美的水豐湖、雄峙江畔的虎山長城、彈痕累累的鴨綠江大橋、我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最北端的江海分界原先和古人類洞穴遺址、原始村落遺址和現代園林建筑等,構成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凰山:是遼寧四大名山之一,位于丹東市西北57公里處,北距沈陽市213公里,西南距大連市300公里,占地24平方公里,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氣勢雄偉壯麗,四季景色各異,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以其“景、峰、險、石、洞、泉、物、廟、刻、跡”等十大景觀為主線、重點景觀100多處,集“雄、險、幽、奇、秀”于一身,其景色集中、險夷莫測。環山的廟宇、石刻和其它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卷。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遼寧省東部的寬西北山區。西與本溪縣毗鄰,北與桓仁縣接壤。屬長白山脈老嶺支脈,平均海拔600米,最高峰摩天嶺海拔1205米,有森林面積6萬余畝。全區內山峰俊秀,奇石林立,古樹參天,溪流潺潺,幾乎我國所有的名山在這里都能尋到它們的縮影,具有“奇、特、俊、險”的景色特點。這里還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園,木本植物有50科、170多種。草本植物有987種之多。野生動物有黑熊、野豬、水獺等十幾種,鳥類有鴛鴦等數十種,還有豐富的林蛙資源。
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位于寬甸滿族自治縣北部,方圓近百里,占地11.2萬畝,是遼寧省最大的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該區屬長白山余脈千山山系,保護區內1000米以上高峰有8座,最高峰1270.5米,山高林密,古樹參天,怪石嵯峨,白云漂繞。保護區內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著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殖,這里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及森林動物,其中高等植物100種,433類、986種,42個變種;有脊椎動物180余種,昆蟲1000多種。不僅自然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而且其固有的生態環境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也為游客提供了無比優美的自然風光。
大孤山風景區:位于丹東西南100公里處,東臨大洋河,南瀕黃海,峭拔突兀,孤峙海濱,總面積42平方公里,由大孤山古建筑群、小島和鹿島三個景區組成。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結合體,有天后宮以及十多個宮、殿,及戲樓,石佛塔和觀海亭組成。站在觀海亭舉目南眺,黃海碧波和鹿島風光盡收眼底。小島風景區主要由14個開關獨特的島嶼、遼闊的海域以及引人入勝的海水浴場組成,小島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小島南側為前陽灘,其水秀沙白,是一天然海水浴場。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于風景秀麗的鴨綠江畔,錦江山西麓的抗美援朝紀念館,由紀念塔、陳列館、全景畫館3大主體建筑組成,占地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的紀念塔總高53米、象征IM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陳列館為三層主體建筑,設有10個展室,陳列著500余幅珍貴的照片、1000余件文物,再現了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宏偉場面。全景畫館高24米,直徑44米,綜合動用現代科技手段,將繪畫、塑型與燈光、音響融為一體、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扭轉朝鮮戰局“清川江畔圍殲戰”的歷史場面、畫面高18米,周長132米,風俗站在電動轉椅看臺上,可以在藝術欣賞中,領略到當年這場戰爭的宏偉氣勢和志愿戰士的英雄氣概。
省級風景名勝區青山溝:位于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北部山區,景區位居八面威山面麓至千層山的青山綠水之間,面積約127平方公里,由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3個景區、126個景點、36條瀑布組成。該區風景秀麗,水秀山青,氣勢恢弘,植被多為原始林態,樹林蔥郁,峽谷幽深,怪石林立,溪水潺潺,飛瀑壯觀,景色迷人。其青山溝中青山湖景區,水域遼闊,上下長達百余里,湖區面積2.2萬畝,水深30~70米,湖水清澈碧綠,兩岸萬木參天,遮天蔽日,群山環繞。該景區以水為主,以山為輔、山水勻映。飛瀑澗景區,是青山溝風景區最具特色的景區,其青山飛瀑,溪流從32米高的峽谷斷層處飛涌而下,景致十分壯觀。其下游為仙女潭,潭北面山峰有抗聯英雄楊靖宇將軍的臨時指揮所遺址。
大鹿島:位于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鎮,四面環海,西海域與莊河、大連相連,東海域與大東港、丹東鴨綠江融匯,與南北朝鮮唇齒相依,海路可通全國和世界各港口,是國家批準的二類貿易口岸,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了大鹿島歷來為遼東半島海上據扼要塞。震驚中外的甲午黃海大戰就爆發在大鹿島海面,民族英雄鄧世昌及700名將士和“致遠”等4艘戰艦分別犧牲和沉沒在大鹿島海面,島上有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這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有多情的月亮島,海濱浴場,有鮮活蝦、蟹、魚、貝等數百種海產品,鮮珍品。大鹿島逐年加大以旅游服務為對象的基礎設施,現正成為海上渡假旅游圣地。
商貿旅游區: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新義州市區隔江相望,異國風情,近在咫尺。商貿旅游區是邊境經濟合作區的商貿旅游區起步區,它以鴨綠江大橋為起點,順江面下,規劃面積為1.41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商貿小區、口岸貿易區和月亮島旅游度假區。現已開辟的多條跨國旅游熱線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使這里人如潮涌,更是商賈生財聚財的黃金寶地。它以母城為依托,距火車站不到1公里,距民航機場17公里,距大東港38公里,綜合基礎設施齊備,區內擁有百門程控電話和電傳、傳真等現代化通訊系統和聲控裝置系統,自行加壓供水、集中供暖、供應管道煤氣、共電。工商、稅務、財政、勞動人事等部門提供一條龍服務、手續簡便。
虎山長城:位于鴨綠江畔,瑗河之濱,與丹東市區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這里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臨江峭立的虎耳山,于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可一覽兩國風光,舉目看去,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已修復的長城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鴨綠江畔,成為鴨綠江風景名勝中一個旅游勝地。
國門公園:位于馳名中外的鴨綠江中朝友誼橋下,是丹東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國門公園占國門公園地1公頃,其中最為壯 觀的是著名的中朝友誼大橋。在中朝友誼大橋的西側,有一座彈痕斑駁、遍體鱗傷的殘橋。現在,這段殘橋經過修整,取名“鴨綠江斷橋”,正式向游人開放。
錦江山公園:是丹東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始建于1905年,占地1350多畝,南距鴨綠江岸1.8公里。錦江山公園綠茵覆蓋,花團錦簇,一山盡得天下秀,素有“東北八景之首”的美譽。該公園分為5大觀賞區,其中山水游覽區花紅柳綠,曲徑通幽,樓臺亭榭,錯落有序,山中松柏、紫杉、櫻花和銀杏等名貴樹種隨處可見。登高遠眺,可以鳥瞰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市的全貌。
特色美食
涼拌黃蜆子主料是凈鮮黃蜆子,配料是韭青,調料是醬油、芥茉、香油。將鮮蜆子洗凈,用開水燙至開口時撈出;把蜆子肉取出,再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待用。韭青洗凈,放入開水內燙透,用涼水淘涼取出,控凈水分裝盤。上面放蜆子肉,用以上調料兌好的汁,澆上即成。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用粘米做成。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豆面餑餑是用大黃米、小黃米磨成細面,再加進豆面蒸制而成。這種餑餑顏色金黃,有粘性,味香可口。蘇葉餑餑是用粘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勻,外面用蘇葉包起來蒸熟的,有一種蘇葉的特殊香氣,別具風味。粘糕餑餑是用大黃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黃米面中間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則成。這種餑餑用油煎著吃,或蘸著糖吃都行,既香又甜。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餑餑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其前身,是滿族的一種傳統糕點——搓條餑餑。制作搓條餑餑先把蒸熟的米飯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錘反復打成面團,然后蘸黃豆面搓拉成條狀,油炸后切成塊,再灑上一層較厚的熟黃豆面即成。搓條餑餑是昔日滿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后來,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纏”,更名為薩其。有一種面帶紅糖,色如芙蓉的薩其瑪,人們又稱其為芙蓉糕。這種餑餑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滿族餑餑品種繁多,各有特色。金黃的小窩頭,酥脆的炸馓子,松軟的淋漿糕、細膩的大盆糕,此外,還有金絲糕、太陽糕、涼糕、酒糕、春餅等等,數不勝舉,各領風騷,都是滿族的傳統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