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安區是丹東市的郊區,三面環繞市區,北與寬甸縣接壤,西與鳳城市毗連,南鄰東港市,東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地理坐標東經124°08'-124°30',北緯39°59'-40°23'。2000年1月丹東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后,全區總面積669平方公里,轄五個鎮、四個街道辦事處,59個行政村、3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萬人。
行政區劃
振安區轄4個街道、5個鎮:
鴨綠江街道辦事處駐東泰路39號,人口4.45萬人,面積20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果園溝、東泰、太平、財專、八三、鴨紙;5個村委會:武營、果園、通天、燕窩、珍珠。
珍珠街道辦事處駐珍珠街198-21號,人口2.15萬人,面積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東升、振安、振山、臨江;1個村委會:臨江。
金礦街道辦事處駐金礦北路483號,人口0.66萬人,面積39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金礦家屬委;1個村委會:板石。
太平灣街道辦事處駐興江路,人口1.64萬人,面積15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太平灣家屬委;1個村委會:望江。
五龍背鎮鎮政府駐荒灣,人口3.71萬人,面積120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金山、孟家溝、五龍背、半截溝、毛絹、毛毯、站前;11個村委會:金山、老古溝、新康、新建、五龍背、荒灣、勝利、孫家堡、和平、營臺、雙嶺。
九連城鎮鎮政府駐九連城,人口2.69萬人,面積55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套外、九連城;11個村委會:九連城、套里、套外、龍頭、上尖、下尖、河西甸子、馬市、廟嶺、馬溝、窯溝。
同興鎮鎮政府駐新興,人口1.71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新興、同興、變電、五道溝、龍母、鄭家堡、三股流、前進、光明。
樓房鎮鎮政府駐樓房,人口1.73萬人,面積114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馬家、孤山、星光、樓房、西民主、東民主、梨樹、石城。
湯山城鎮鎮政府駐湯山城,人口2.16萬人,面積227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湯山城、龍泉、龍升、龍湖、石安、太平、寺院、沙溝、河灣、佛爺溝、陡水、榆樹林、太平溝。
歷史沿革
振安區原名丹東市郊區。1957年7月,成立安東市郊區辦事處。1959年5月,撤銷安東市郊區辦事處,成立安東市郊區人民委員會,由市派出機構改為縣區級政府,下轄九連城、樓房、五龍背、蛤蟆塘、浪頭、安民、湯池、同興8個人民公社。1965年1月,安民、湯池人民公社從郊區劃歸東溝縣。1965年3月,將五路口等8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從五龍背人民公社劃出,成立五龍背鎮;將官房等11個居民委員會從浪頭人民公社劃出,成立浪頭鎮。1969年12月,元寶區鴨綠江人民公社、振興區花園人民公社劃入郊區管轄。1980年5月,丹東市郊區更名為丹東市振安區,撤銷浪頭、五龍背兩個鎮建制,設五龍背、浪頭兩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派出機構。振安區轄區范圍包括:浪頭、五龍背、蛤蟆塘、同興、樓房、九連城、花園、鴨綠江8個人民公社及浪頭、五龍背兩個街道辦事處。1985年5月,東溝縣長安鄉板石村和五龍金礦居委會劃歸振安區管轄,成立振安區金礦辦事處。1983年8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級政府機構,浪頭、五龍背、同興、九連城、蛤蟆塘、樓房6個人民公社改為鄉建制。1984年6月,原鴨綠江、花園兩個人民公社改為兩個辦事處。1985年10月,五龍背鄉和五龍背街道辦事處合并為五龍背鎮,浪頭鄉和浪頭街道辦事處合并為浪頭鎮。
1999年12月,原鳳城市湯山城鎮、原元寶區珍珠街道辦事處劃歸振安區管轄;原寬甸滿族自治縣鼓樓子鄉望江村、太平灣居民委員會劃歸振安區,成立振安區太平灣街道辦事處。原振安區蛤蟆塘鎮(不含金山、星光、武營、通天、果園5個村)、振安區鴨綠江辦事處的七道、九道、蔡家、菜委會劃歸元寶區管轄。原振安區浪頭鎮和花園街道辦事處劃歸振興區管轄。1999年12月,振安區轄五龍背、同興、樓房、九連城、湯山城5個鎮和鴨綠江、太平灣、珍珠、金礦4個街道辦事處,60個行政村。2003年,行政村調整,共撤并14個村。至2006年7月,振安區轄五龍背、同興、樓房、九連城、湯山城5個鎮和鴨綠江、太平灣、珍珠、金礦4個街道辦事處,46個行政村,347個村民小組,14個社區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539個居民小組。
人口民族
主要有漢、蒙、回、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土家、達斡爾、錫伯、俄羅斯和鄂倫春等24個民族。全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1747人,占81.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6407人,占18.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728人,增長了0.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66人,增長了0.4%。
全區人口中,0~14的人口為32511人,占16.4%;15~64歲的人口為150344人,占75.9%;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299人,占7.7%。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個百分點。
全區人口中,男性為101589人,占51.3%;女性為96565人,占48.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2。
氣候環境
地勢總趨向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和西南部屬多山地帶,山嶺連綿,溝壑縱橫,是畜、禽、漁、果、林等副業生產的主要地區。中部和近郊沿江一帶系鴨綠江、瑗河、大沙河等河流的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是蔬菜的主要產區。山脈屬長白山系。境內最高山峰為五龍山,海拔669.4米;大孤頂子山493米;老古城山351米;炮臺山341米。
振安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8.5℃,無霜期平均16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19毫米,累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544小時,對農作物生長有利。
境內河網密布,水源充沛。二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9條,總長558公里。其中較大的河流有鴨綠江、艾河、大沙河等。
自然資源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開采的有磷礦、大理巖、花崗閃長巖等。還有銅礦、鐵礦、鉛鋅礦、黃鐵礦等,尚未開采。
金礦:目前已發現礦產地3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即五龍金礦,探明D級以上金屬量為42300千克,保有金屬量12069千克。
硫鐵礦,已知礦產地3處,其中五道溝硫鐵礦探明D級礦石量11.20萬噸,現保有儲量9.50萬噸,為小型礦床。
鐵礦,已知礦產地3處,其中白房子鐵礦已探明D級以上儲量707.7萬噸,其中主礦體占總含量的69.50%,為小型礦床。
溫泉,是振安區境內較重要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礦產地2處,即五龍背溫泉和炮守營溫泉,均為小型礦床。其中五龍背溫泉馳名省內外,泉水溫度45-48°C,自流量10T/D,最大開采量4300-5000T/D。水溫70°C,礦化度0.3G/L,水質類型屬堿性低礦化重碳酸鈉型地下熱水。
經濟概況
振安區工業經濟已經形成以機械、化工、輕工、紡織、建材、冶金為主體,服裝、造紙、金屬等行業齊頭并進的工業體系。1999年全區工業實現總產值18.87億元,其中鎮處業實現總產值17.57億元;實現稅金14126萬元,其中鄉鎮工業實繳稅金8590萬元。
突出城郊型農業特點,已經形成蔬菜、畜牧、林果三大支柱產業和菜、肉、蛋、奶、果、花六大商品基地。1999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00元。
區委、區政府積極實施外向牽動戰略,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全區現有“三次”企業112家,出口企業33家,出口產品達17多種,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全區完成外貿出口供貨值2.5億元人民幣,完成邊境貿易額2000萬元人民幣,勞務輸出67人。
交通運輸
丹東市振安區地處遼東半島東部,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區內交通便利,公路交織成網,環城公路、沈丹鐵路、沈丹(高速)公路、鶴大公路穿越境內;丹東港、丹東機場距振安區僅幾公里,形成了公路、海運、航空互相銜接的立體化交通體系。
風景名勝
振安區歷史悠久, 山水秀麗,名勝古跡甚多。有峰巒突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五龍山,奇異壯觀的浪頭灣,還有聞名遐邇的九連城遺址、娘娘城、西安平縣遺址等。五龍背療養區更以其秀美的風景和水質極佳的溫泉吸引了眾多的游客。
五龍山坐落于丹東市區北郊地處丹東市振安區與鳳城市交界地帶,總面積56.53平方公里。丹東五龍山風景區包括五龍山和五龍背溫泉,位于丹東西北25公里的五龍背鎮。面積6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別墅群華麗典雅;新修馬路明凈寬敞,直達景區;特色餐廳精華薈萃,美食各異;燈飾工程五彩絢麗,燦若星河;景點小品整體規劃,格調高雅;靈峰禪寺香火鼎盛、雄偉莊嚴是東北最大的廟宇……五龍山,已成為一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城市公園,為江城丹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五龍山屬于長白山系余脈,全長20公里,主峰頂歧山海拔708.5米,在丘陵起伏的遼東半島顯得格外巍峨挺拔。五龍山共有90多個山峰,山中林木蔥郁秀美,峰壁聳立,清溪潺潺,鳥語花香,其溝壑峽谷之櫛比;其巨石懸崖之怪異;其廟宇古跡之靈氣都是風格迥異、自成一派,恰似一副飽含濃墨的水墨丹青。日偽時期,五龍山就以其雄、險、奇、幽、美而被列為“國立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