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沈陽市 | 大連市 | 鞍山市 | 撫順市 | 本溪市 | 丹東市 | 錦州市 | 營口市 | 阜新市 | 遼陽市 | 鐵嶺市 | 朝陽市 | 盤錦市 | 葫蘆島市
 
遼寧的相關信息
遼寧旅游投訴電話
遼寧旅游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遼寧最佳旅游時間
遼寧省屬我國東部溫帶--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暖,雨量集中,春季短促多風。是東北地區太陽輻射最強、熱量最高、風力最大的地區。年平均氣溫4~10℃,1月-17~-5℃,7月21~25℃,大致分為東北低、西南高。全年無霜期約15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1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是東北降水量最多的省份。遼東山地丘陵區降水豐富,為濕潤地區。6~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省境西北部降水量較少,易發生春旱 。

遼寧旅游特別提醒
暫無。

遼寧娛樂指南
遼寧省的曲藝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早在300多年前,就有滿族的太平鼓(單鼓)和八角鼓(后改成單弦)。200年前產生了東北子弟書。100年前,沈陽有評彈、弦子書、大鼓、八角鼓等曲種。辛亥革命后,沈陽、大連、撫順等地曲藝藝術盛行。目前,遼寧省曲藝有40多種曲種,尤以自彈自唱的弦子書發展過來的東北大鼓和土生土長的民間歌舞演唱藝術——二人轉(舊名“蹦蹦”)最為有名。此外,沈陽雜技團的雜技也聞名中外 。
首頁 >> 遼寧 >> 葫蘆島市 >> 綏中縣

  綏中縣位于葫蘆島市的南部,瀕遼東灣。東隔六股河與興城市相望,南臨渤海,西與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接壤,北枕燕山余脈與建昌縣毗鄰。現轄13個鎮,17個鄉。面積2764.9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4年)。是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的故鄉。是中國農業第一大縣。中國運輸第一大縣。是中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所在地。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所在地。亞洲最大的果樹農場所在地。東北首家世界遺產地,遼寧旅游十強縣。

  縣人民政府駐綏中鎮中央路一段14號,郵編:125200。行政區劃代碼:211421。區號:0429。

行政區劃

  綏中縣轄14個鎮、5個鄉、6個民族鄉:

  鎮:綏中鎮、寬幫鎮、大王廟鎮、萬家鎮、前所鎮、高嶺鎮、前衛鎮、荒地鎮、塔山屯鎮、高臺鎮、王寶鎮、沙河鎮、小莊子鎮、西甸子鎮

  鄉:秋子溝鄉、加碑巖鄉、永安堡鄉、李家堡鄉、城郊鄉

  民族鄉:西平坡滿族鄉、葛家滿族鄉、高甸子滿族鄉、范家滿族鄉、明水滿族鄉、網戶滿族鄉

歷史沿革

  境內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綏中鎮北龍王山和鎮西破臺子都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并出土彩陶罐耳部殘片和空心鬲足等文物。這些文物屬紅山文化,和黃河流域古文化遺址淵源相同。綏中自古就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在古代隸屬關系變化頻繁。

  解放初,綏中縣隸屬遼西省。1954年綏中縣人民政府改稱綏中縣人民委員會,隸屬遼寧省錦州市。1956年11月改屬錦州專區。1959年1月復屬錦州市。1965年又屬錦州專區。1968年4月22日撤銷綏中縣人民委員會,成立綏中縣革命委員會,隸屬錦州市。1980年6月撤銷綏中縣革命委員會,復建綏中縣人民政府,仍屬錦州。1989年6月12日,綏中縣改屬遼寧省錦西市。1994年9月20日,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綏中縣隸屬葫蘆島市。

  2010年12月10日,脫離葫蘆島市直接管理,由省里代管,在行政和土地屬于葫蘆島市的基礎不變的前提下,享受"市級特權城市"制度。2010年12月10日,更為市級縣,廳級縣,省管縣制度,財政和經濟制度直接管理歸屬遼寧省省政府。

地名由來

  光緒28年(1902)六月,清廷批準分縣設置。縣取名綏中,出于求安靖平。綏,即安撫綏靖;中,即縣治在中后所。“綏中”乃永遠安寧的中后所之意。

氣候環境

  綏中縣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1/3,較高的山峰有平頂山(海拔925米),龍門山和三山,中部為起伏平緩的丘陵,東南為平原和低洼地。河流有六股河及其支流黑水河、王寶河。此外,還有九江河、狗河、石河、貓眼河等大小河流百條。一般都源短流急,季節性比較明顯。

  本縣處于南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1℃。一月平均氣溫-8.3℃,最低氣溫-23.3℃,北部-24℃;七月平均氣溫24.3℃,最高氣溫36.7℃。 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 無霜期174天。

  綏中縣水資源總量為7.9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2億立方米,地下水2.76億立方米。全縣蓄水工程有大小水庫33座,控制面積727平方公里,調節水量1.18億立方米,占地表水資源量的19%。引水工程26處,河流區間徑流量利用為0.23億立方米。機電井1,266眼(含方塘)開采地下水0.71億平方米。在狗河中游有4處溫泉:老虎河溫泉,海拔145米,主泉眼水溫32.5℃,涌水量約2.5噸/小時。下屯溫泉,海拔140米,水溫32℃;新莊溫泉,海拔120-130米,水溫21-25℃;湯口溫泉,海拔95米,水溫47℃。

自然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27.65萬公頃,在葫蘆島市名列第二位。全縣人均占有0.45公頃,比全國人均0.96公頃少0.51公頃。地貌類型復雜,土壤類型多樣。山岳面積11.34萬公頃,約占總面積的41%。丘陵面積10.51公頃,約占總面積的38%。平均面積5.81公頂,約占總面積的21%。

  綏中縣發現有色金屬礦30處,分布在12個鄉、鎮;黑色金屬礦14處,分布在8個鄉、鎮;黃鐵礦11處,分布在6個鄉、鎮;黃金礦11處,分布在5個鄉鎮;石灰石礦3處,分布在3個鄉、鎮;凝灰巖礦2處,分布在2個鄉;螢石礦和重晶礦5處,分布在4個鄉、鎮。另外還有煤礦2處,石油礦1處,石棉礦1處,磷礦1處,粘土礦9處,硅石、長石礦26處,草木炭礦90處,大理石和花崗巖礦若干處。

  綏中縣在動物地理分布上處于華北、東北動物區系的延續交匯地區,屬遼西山地丘陵生物環境區。兩棲動物:共有9種,包括中國林蛙、花背蟾蜍等。爬行動物:共有21種。包括龜、棱皮龜等。哺乳動物:共有7目16科58種,常見的陸生動物有:狐、艾虎等。鳥:共有17目37科374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69種,省重點保護53種,省級有科研究價值的250種。保護鳥類主要有丹頂鶴、大天鵝、等;食鼠鳥類主要有紅隼、大狂、貓頭鷹等;食蟲鳥類主要有大杜鵑、夜鷹等;獵鳥類主要有豆雁、石雞等;觀賞類主要有翠鳥、金翅雀等。森林昆蟲:有226種,主要昆蟲約100種。

  綏中縣有野生經濟植物997種,分屬119科,51屬。主要包括:纖維類、油脂類、淀粉類、鞣料類、芳草油類、藥用類、土農藥類、觀賞類。

農業大縣

  糧食作物:綏中縣是農業大縣,種植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綏中縣地處玉米種植地帶。1、玉米是本縣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山區各鄉鎮也有部分種植。2、高梁也是本縣播種面積較大的主栽作物,集中分布在山區、丘陵各鄉鎮。3、水旱稻的種植已在本縣普遍推廣,主要分布在前衛、王寶、網戶、塔山等鄉鎮。隨著種植 業內部結構不斷調整,水稻的種植 面積逐漸增加。4、春小麥是提高全縣地指數、利用率、產出率而大力擴種的糧食作物。從1998年開始在部分鄉鎮實施“3655”節水灌溉工程,加快發展以小麥為重點的經濟田。5、谷子是縣內傳統的栽培作物。主要種植 在丘陵、山區土層較薄的坡耕地。散谷可用來加工小米,粘谷加工成面粉,做粘豆包,倍受歡迎。6、薯類主要包括土豆和地瓜。主要集中種植在小莊子、王寶。隨著人產膳食觀念的改變,地瓜和土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7、大豆是含蛋白和高脂肪的作物。主要種植在平原地和土層較厚的坡耕地。

  經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包括花生、棉花、麻類、芝麻、蘇子、雜豆等,小油料作物在本縣也有少量的種植。花生適合種植 在沙壤土質上,是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北部鄉鎮大面積種植,品種較多。

   蔬菜生產:蔬菜生產特別是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已成為綏中縣五大生產支柱之一。2000年全縣擁有蔬菜面積10,000多公頃,形成了土豆、蘿卜、韭菜、黃瓜、青椒、蕓豆等專業生產基地,年產各種蔬菜45萬噸。由于不斷推廣新技術,栽培方式由傳統栽培型向科技效益型轉化;品種結構由常規品種型向名、特、優、稀型發展;銷售渠道由自產自銷向產供銷一條龍延伸。又先后引進了西蘭花、荷蘭花、西芹等名、特、稀蔬菜品種,豐富了人民的菜籃子。

  水果生產:1986年,綏中縣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首批蘋果商品化生產基地縣。縣委、縣政府頒發《關于加速發展果品生產的決定》,掀起了發展果樹的高潮。僅87年一年就發展673萬株。到1999年,全縣果園面積36,666公頃,果樹1,228.1萬株。包括蘋果、梨、桃、李子、杏、山楂、葡萄等。水果貯藏有兩上途徑:一是農民建土窖自產自貯或附加收貯,這是主體。到1999年,全縣有農戶貯藏窖3,502座,貯藏能力5萬噸。二是恒澷加貯藏。鼐外貿公司5,000噸水果恒溫庫、果蠶局所屬400噸水果恒溫貯藏庫等。

   畜牧業:畜牧經濟是綏中縣農村經濟的五大支柱之一。1999、2000年,縣鄉政府加大畜牧業的領導力度,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調整內部產業結構,狠抓基地和示范區建設。1999年肉蛋奶產量7,593.3萬公斤,畜牧總產值實現48,927萬元。2000年畜牧業發展掀起新的高潮,縣畜牧局重點抓了5個二元雜交母豬基地建設和肉雞生產基地建設,并初成規模。前衛鎮三道村成為肉雞示范小區,年出欄肉雞90萬只。

   林業:1999年底,全縣林業用地157,536.1公頃,其中有林地129,520.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0.8%。森林活立木總蓄積168萬立方米。2000年,全縣完成植樹造林1,789.3公頂。其中用材林492.2公頂;防護林198.9公頃;經濟林514.3公頂;薪炭林583.9公頃。境內森林資源分布有以下特點:1、區域分布明顯;2、生物資源多樣性,物種繁多;3、森林防護體系較薄弱,資源結構不盡合理。到2000年,全縣人工造林合格面積達43,375.61公頃,平均每年造林2,891.71公頃。

  漁業:綏中縣海岸線長達75公里,海域廣闊,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大風口、龍屯等30多座水庫,淡水養殖也發展很快。近海有海洋生物3大類共501種,其中浮游生物160種;底棲生物189種,游泳生物152種。

工業發展

  綏中境內礦藏資源豐富,有許多礦藏急待開發。有色金屬礦工30處,黑色金屬礦14處黃鐵礦物質11處,黃金礦11處,石灰石礦3處,凝灰巖礦2處,瑩石礦和重晶石礦5處,煤礦2處,石油礦1處,石棉礦1處,磷礦1處,粘土礦9處,硅石、長石礦26處,草木灰礦90處,鹽灘193處。全縣28個鄉鎮都有礦藏,共計206個礦點。境內九條大中小河流的下游及沿海灘涂,天然形成砂場,僅河沙藏量達3億立方米,河流石場資源甚多,河流石場貯量2000多萬立方米。多年來大量砂石銷往天津、上海、沈陽、大慶等城市。日本客商曾多次來綏洽談,砂石建材已成為綏中的重要外銷品。

  綏中工業發展較晚,基礎較差。解放前只有幾家農工兼顧、設備簡陋、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手工作坊。目前全縣巳發展紡織、制革、縫紉、造紙、印刷、糧油食品加工、冶金、建筑材料、化學、機械制造等工業廠家,199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3.1%,有20余種產品被評為省級、部級、國家級優質產品。綏中電機廠是電子工業部定點單位;綏中特釀酒被譽為“小茅臺”,是省優產品;以綏中白梨為原料的紅梅罐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部優產品;山楂罐頭是省優質產品;綏中水果資源豐富,水果加工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鄉鎮企業迅速興起,正在蓬勃發展。高嶺燈具廠被譽為鄉辦企業之花,其產品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設有專柜,部分產品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區。“八五”期間,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在綏中縣前所、萬家沿海一帶建造一座目前國內單機容量和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該工程的總建設規模為每小時發電量320萬千瓦,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三爐二機,即三臺750噸鍋爐,兩臺80萬千瓦小時的發電機組,總容量為160萬千瓦小時;第二期再上兩臺80萬千瓦小時的發電機組。總投資預計64億元。

交通狀況

  綏中縣地處關內外咽喉地帶,交通便利。京哈公路、沈山線鐵路、秦沈鐵路客運專線貫全境西東,綏在克公路穿越縣境東北往興城、建昌及河北省。此外,縣鄉公路把縣內各鄉鎮連接起來。綏中港是綏中地產貨水運碼頭,規模為3000噸級泊位,年吞吐量55萬噸,為全縣海上貨運、振興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旅游資源

  綏中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頗多,自然景觀獨具風采。位于李家鄉境內的京東首關“九門口”,建于明洪武14年,是明代長城中的重要關隘之一。它飛跨河谷,險峻雄奇,號稱“水上長城”,是中國古長城中的一絕。位于渤海岸邊的秦漢宮遺址,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深山峽谷中的妙峰寺雙塔、蔚為奇觀的前衛歪塔、水光瀲滟的將軍湖、以及老虎汀、下屯、新莊子、湯口等四大溫泉等,構成了著名的游覽勝地。綏中海域寬闊,是理想的天然浴場。

  三山:又稱三女峰,位于綏中縣范家鄉境內。三峰并立,高聳入云,主峰海拔710米,峰巒奇偉,形如筆架。

  天龍寺:旅游開發項目已經被綏中縣政府確定為綏中縣“十一五”期間重點項目進行開發建設,設有六個功能區。天龍寺海濱度假區建成后,將是全國獨有的寺廟和海濱集于一體的度假休閑娛樂區。通過寺廟宗教文化向人們展示綏中的風土、民族以及濃厚的文化生活氛圍。

  將軍湖:(大風口水庫)位于綏中縣城西北四十公里處,面積約26平方公里。因源湖可見一座巍巍聳立的世石,酷似一位遠眺將軍而得名。湖區周圍群山環繞,煙波浩渺,水波蕩漾。

  碣石宮:位于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里,長10公里。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海中無礁石。海濱浴場的海底坡緩,距岸邊百米之外海水僅齊胸深。

東北首家世界文化遺產—九門口水上長城

文物古跡

  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臺子村境內,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小河口長城:坐落在綏中縣永安堡鄉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是冀遼兩省的分界線。這段長城大約8.9公里長,約有31座敵樓、18座戰臺、14座烽火臺。據史料記載,小河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已有近700年的歷史。

  前衛斜塔:古稱瑞州歪塔,坐落在綏中縣西南27公里處前衛鎮內。此塔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斜塔高10米左右,塔身為青磚砌成,實心單項,分三級呈八角形。斜塔雖經千年風雨的腐蝕,但塔身上的磚雕圖案花紋仍清晰可見,此塔雖不高聳入云,但昂首望去,飛檐凌空,卻也雄偉壯觀。

  妙峰寺雙塔:位于綏中縣永安堡鄉塔子溝村,建于遼乾統年間。兩塔之間相距50米,西塔高約24米,東塔高約10米,結構、雕刻基本相同。塔身雕刻精細,形態端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周圍景致極為秀麗,山巒起伏,叢綠滴翠,桑柏如織。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碣石:位于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里,長10公里。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海中無礁石。海濱浴場的海底坡緩,距岸邊百米之外海水僅齊胸深。止錨灣東側的海域淺水區,海底坡度更緩,水拂腳面,極適于兒童游玩。

綏中特產

  綏中縣草編業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早在300年前,人們就利用秫秸編織草帽,花樣有四趟紋、三朵花、萬字花,其工藝精湛,價廉適用,是城鄉居民慣用的遮曬、遮雨的生活用具。此外,還用蒲草編草墊、蒲包和扇子等物。

  白梨是綏中特產,栽培的歷史悠久,產量較高,品質優良,馳名全國。綏中的白梨原產于燕山山系。早在明代萬歷年間山東、河北居民遷入,在西北山區落戶。后來山區人口增多,栽培的梨樹也多起來,又零星栽培發展成大面積的果園,現在綏中西北秋子溝一帶仍有300年以上的老齡梨樹。

  獼猴桃是綏中西北部山區野生的蔓性落葉果樹的果實,是土特產中的名貴產品。獼猴桃在綏中俗稱藤棗子,經科研部門堅定為軟獼猴桃,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適于鮮食和加工。1978年秋子溝公社果脯廠開始試制獼猴桃果脯。1981年,明水公社利用獼猴桃釀酒,兩年生產獼猴桃酒60噸,投入市場供人們引用,深受歡迎。大王廟鄉罐頭廠還利用獼猴桃制成一種最新飲料,銷往大連、北京等地,縣果酒廠也生產出獼猴桃小香檳酒,成為消費者爭相購買的熱門貨。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