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區位于遼寧省中部,遼陽市東南郊,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6公里,北距省會沈陽70公里,南距鋼都鞍山30公里,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中心,是遼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轄區有1個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人口11.18萬人,總面積70.43平方公里。享有"北方化纖城"美稱的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區,是1978年6月隨著國家特大石油化纖企業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新型城區。
行政區劃
宏偉區轄4個街道、1個鎮:
長征街道 辦事處駐朝陽街7號,人口1.71萬人,面積1.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青年湖、長征路、天景園、東方路。
新村街道 辦事處駐新村大街9-1號,人口1.93萬人,面積1.82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火炬街、鵬程園、龍頂山、觀景臺。
工農街道 辦事處駐健康路4號,人口2.18萬人,面積1.56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工農街、健康路、朝陽街、薈萃湖、奧林園。
光華街道 辦事處駐榮華街82號,人口2.86萬人,面積0.75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仙鶴湖東、仙鶴湖西、榮華街、富華街、雙陽。
曙光鎮 鎮政府駐徐家屯,人口2.5萬人,面積53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忠旺、峨眉;14個村委會:四里莊、東三里、南八屯、腰樂屯、楊家、孟家房、徐家屯、峨眉、崔家、杜家、大打白、小打白、前進、石場峪。
歷史沿革
2000年,宏偉區轄4個街道、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1778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光華街道 28193人、新村街道 17610人、長征街道 16395 人、工農街道 22404人、曙光鄉 33182人。
2002年1月8日以遼政[2002]5號文件批復:撤銷曙光鄉,設立曙光鎮。
2004年,遼政[2004]78號批復:將太子河區新華街道辦事處八棵樹社區居委會(區域面積0.42平方千米)劃歸宏偉區光華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后,太子河區區域面積為147.58平方千米,宏偉區區域面積59.06平方千米。
氣候環境
宏偉區位于遼寧省遼陽市東南部,東依千山余脈,西接遼河平原,北臨太子河濱。饅頭山,海拔108.5米,主峰位于宏偉區政府東北0.45公里處。大迫山,海拔303.4米,主峰位于宏偉區石廠峪村東南2.0公里處。
宏偉區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5-9.5攝氏度,全年降雨量700-800毫米。
經濟概況
遼陽市宏偉區唯一的鄉——曙光鄉,位于古城遼陽東南部,全國小康示范鄉。曙光鄉總面積50萬平方公里,全鄉有14個行政村,2.2萬人口,2.2萬畝耕地,山林面積1000公頃。這是兩面環山,一面臨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為林茂富庶之地。是全市第一個財政稅收超3000萬元的鄉鎮,并成為全市唯一的榮獲“全國小康示范鄉” 和“全國文明”雙項榮譽的鄉鎮。
目前已形成區屬企業、區直企業、鄉村企業三個經濟主戰場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化工、化纖、塑料、建筑材料已成為全區支柱產業。醋酸系列產品、環氧乙烷系列產品、雷尼鎳催化劑、熱熔膠、塑鋼、銅材、鋁型材、塑料編織袋等十余種產品成為地區拳頭產品。連續兩年被命名為省“發展經濟先進區”,曙光鄉被命名為省“鄉鎮企業發展百強鄉”。
高新產業
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始建于1992年,1994年被批準為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1999年11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宏偉區合并,實行經濟區劃與行政區劃合一的管理體制,這種優勢互補的強強聯合擴大了全區經濟的發展空間,提供了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優勢,為區域經濟大發展和快發展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如今的高新區,已形成了化工、化纖、塑料和建筑材料四大產業群體,出現了擁有世界大三鋁材彩色噴涂生產線之一,亞洲最大塑料紡織生產線、最大鋁型材生產線的遼寧忠旺集團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擁有了自己名牌產品。這些支柱產業,已成為全市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風景名勝
龍鼎山風景區:原始林面積6.68平方公里,景區內風景優美,四季分明,青山疊翠,湖水蕩漾,生長著百余種珍貴樹木,并棲息繁衍著山雞、野兔、松鼠、蛇等動物。那真是芳草護幽徑,野花綴草坪,山雞鳴草叢,野兔躍松間……景區內地域遼闊,山巒起伏,由大峰山,大嶺山,藏寶山和東山湖構成了一幅“三山一水”的美麗自然畫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自1993年以來,遼化公司和宏偉區政府投巨資修建了仿古長城、城門、烽火臺、鐘鼓樓、西峰秀色、東山湖、跑馬場、射擊場、炮臺和十二生肖等景點,每年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
石洞溝森林公園:占地14.2平方公里,整個區域由大泊山、金座山、雙堆山和石洞溝、狼洞溝、石柱溝自然構成,1994年已列入全省18個森林公園行列。這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四秀景色各異,有大小山峰近百座,最高峰西大崴子海拔303.4米,山巔怪石崢嶸。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園松、紅松、黑松、紫衫、槐、柞、梨、桃、杏樹等20多種,各種珍禽異鳥、野雞、山兔、刺猬、松鼠等小動物隨處可見。景區南部的金座頂景色秀麗,并建有森林標本園,森林長廊,森林浴場等基礎設施。作為城市近郊,有這樣一片尚未完全開發,處于原始狀態的山林,可以說是城市之肺,是城市的一個天然大氧吧。
龍石風景區:距城區較近,其中龍鼎山風景區從宏偉區城區步行僅需20分鐘即可到達,景區內已基本形成環山公路。即將開工建設的本溪至遼中高速公路在景區南側通過。龍石風景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優勢為未來的開發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十分重視龍石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從2005年7月起龍石風景旅游區開發建設已正式啟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龍石風景區一定會成為一個高標準、高品位的風景旅游區,宏偉區人民熱忱歡迎您來遼陽龍石風景旅游區觀光游玩、洽談合作!這里必將成就您事業的輝煌
文物古跡
玉皇廟:在宏偉區曙光鎮,始建于后金天聰四年(1630年),占地約10000余平方米,是一座規模較大的道教廟。廟體坐北朝南,建筑排列嚴謹,院內寬闊整齊。山門殿一間,塑哼哈二將,四周青磚墻環繞,鐘鼓二樓分立兩邊,正中通過大牌樓門,步上石階雙檐廡殿,殿楹金龍盤蜷,高藻金碧輝煌。大殿5楹,立匾“靈霄寶殿”,殿內端坐玉皇大帝銅像。兩廂普天星君、諸天王、金甲神站護,東西兩側,塑有28宿像。東西兩廂6間,伏魔大帝3間。玉皇廟經清代多次修繕完備,懸有天聰四年皇太極“莫不尊親”題匾及乾隆帝等題匾。有數甬碑載修葺盛事。1905年日俄戰爭時,廟內建筑遭破壞,又經“文革”毀壞,廟跡全無。僅存復修玉皇廟碑,碑陰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高祖曹振彥題名,現收藏在遼陽博物館。
普公塔:座落在宏偉區曙光鎮峨嵋村,始建于1939年,系民國時普公和尚墓塔。塔高4.1米,6面密檐、青石精雕。由下至上,分塔基、塔身、塔剎3部分。基座高1.3米,分五層。塔身高1.4米,6面,正面龕置龍頭,龕內鐫刻:“曹洞正宗二十二世應真堂上濟下生普公老和尚之塔”。其它5面鐫刻龍獅鹿松柏等圖案。塔頂高1.4米,斜鋪瓦楞,交脊下伸,外鑲龍頭,口銜風鐸;塔剎為寶瓶,瓶上置仰蓮,蓮上石剎桿,桿穿2個石珠。通身玲瓏有致,古樸多姿。1984年太子河區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寺:座落在遼陽市中華大街207號,高30米突兀而起的土臺之上。占地面積6 700平方米,建筑面積2 300平方米。觀音寺建在遼代天顯三年(928年)東丹王宮遺址上。明弘治十三年(1499年)改建為御庫,俗稱金銀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觀音寺。經雍正、乾隆、咸豐三年(1853年)、同治二年(1863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多次修葺。觀音寺是遼陽市佛教協會所在地,為市佛教活動的中心,文化古跡游覽的勝地。1983年11月14日,遼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會通明山風景區:位于遼陽縣東部山區八會鎮,距離縣政府所在地33公里。毗鄰千山,地理位置優越,是歷史名山之一,傳說上八仙每年都要來此聚會,故稱“八會”,通明山又名窟窿山,只因唐將薛禮一箭射穿山崖故而得名。唐王李世民也曾在此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通明山與歷史名剎之一的華嚴寺謠相呼應、隔道相望。還與下達河龍峰寺毗鄰,相距不到10公里。這里至今還是一處由待開發的處女地,是人們感受、回歸大自然、品位美好生活的理想勝地。近年來次游玩休閑度假者日益增多。
冷熱地公園:位于安平鄉姑嫂城村,白砬子山腳下。2002年7月被省旅游局列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上下寬約20米,南北長約500米。這里在炎熱夏季冰棱如玉,寒氣襲人,地表溫度為零下4℃左右;寒冷的冬季這里冰雪不積,熱氣繚繞,在石頭縫中,可以看見毛絨絨的青青小草,據測溫度在零上5℃左右。冷熱地奇觀為大自然未解之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