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新區是沈陽市十城區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工業區。鐵西新區由鐵西區和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聯結起來的“ S ” 型區域組成,總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100萬,享受市級管理權限。鐵西新區北臨皇姑區,西接于洪區,東與和平區接界。區內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備,工業文化濃厚,城區環境優美。
行政區劃
鐵西區轄20個街道:衛工街道、十二路街道、工人村街道、輕工街道、七路街道、重工街道、啟工街道、路官街道、興齊街道、保工街道、興順街道、齊賢街道、篤工街道、艷粉街道、興華街道、云峰街道、貴和街道、興工街道、霽虹街道、凌空街道

鐵西新區一角
歷史沿革
鐵西區的歷史,有據可考的可以上溯到 27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1958年,在當時屬于鐵西行政管轄的鄭家洼子發現了古墓群。1965年,發掘了14座,到1988年已發掘41座。出土文物有青銅短劍、石器、陶器、紡輪、網墜、銅鏡以及完整的人骨和成套的車馬具等,共42種797件。經專家鑒定,距今有2700多年。這個發現證明了2700年前,鐵西地區就有了人類活動。
直到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后,將城外土地分封給八旗旗主,城西至老邊大道以南為鑲藍旗界。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被封為鄭親王,領鑲藍旗旗主。鐵西區的攬軍屯、路官屯、艷粉屯、牛心屯等地均屬鑲藍旗。攬軍屯、路官屯、艷粉屯等屬王府莊地。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變東北為日本殖民地。炮制了傀儡政權,把早已垂涎三尺的鐵西地區獨霸為投資場所,規劃為工業區。這期間日本國內新興軍閥勢力逞兇,軍事工業資本迅速增加。
1948年11月2日,沈陽宣告解放,鐵西工業區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職工群眾階級覺悟和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工廠迅速掀起了生產建設高潮。2002年6月18日,沈陽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決策,決定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成立鐵西新區。
氣候特點
日照:境內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57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70.5%。日照四季分布:春季(3-5月)最多,占28.1%;夏季(6-8月)占26.1%;秋季(9-10月)占24.2%;冬季(12-2月)占據16%。日照的月分布:5月份最多,占全20.1%;12月份最少,占全年的6.7%;日照的地理分布是東南少,西北多;年日照時數東西相差為130小時,南北相差為64小時。
氣溫:境內平均溫度為8.1度,東南部略高,西北部稍低,相差0.3,西北部地區生長期比東南部短3-5天。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4.1度,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1.4度;積溫以10度積溫最為重要和最常用,境內10度初日:4月22日,終日10月10日,持續172天,平均積溫有3440.5(度.日);無霜期為168天,終日4月25日,初日10月4日。
經濟發展
區內企業規模宏大,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大。在裝備制造產業內,聚集了數控機床、透平壓縮在沈陽創造的工業產值和利稅中,66%來自鐵西。目前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家企業入駐鐵西,其中跨國公司83個,世界500強企業21家。鐵西區環境優美,道路通暢,9條25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和幾十條國內外空中航線縱橫交織,325條街路與沈大、京沈高速公路連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街路通行網,沈陽地鐵一號線自東向西貫穿全區。區內有技術中心15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9個,市級5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萬人,30萬的產業大軍構成鐵西發展的強大力量。全區工業企 業880戶,其中規模以上252戶。堪稱“ 中國制造業之都 ”。
榮譽稱號
2002年6月18日,市委、市政府將鐵西區和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成立鐵西新區以來,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鐵西新區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新路。2007年6月9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沈陽市“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的稱號。2008年,被列入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榮獲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范獎。2009年,《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上升為國家戰略;鐵西新區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區”、“國家首批知識產權強區”、“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化示范區”、入選“新中國60大地標”。
現在的鐵西新區,經濟跨越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正在努力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的聚集區、現代建筑產業的核心區、現代服務業的特色區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宜居區。
城區建設
現在鐵西,已經不能用開發、起步這樣的詞來形容。隨著商業中心的繁榮、綠化環境的改善、交通設施的大大提升,鐵西已經迎來成熟的采摘季,全面進入“住時代”。
2006年,鐵西區橫向以建設大路為主軸,縱向沿興華大街聚攏商貿項目,啟動了“西部十字金廊”建設,并規劃了以其為骨架的商業新格局。 建設大路沿線已經矗立起許多可自住、可商用、可投資的多功能項目,其樓下的商業空間也被激活,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美容美發等商業業態一應俱全。同時,縱軸興華街也與橫軸建設大路齊頭并進。興華街除了有鐵西百貨的有力支撐外,還新建了魯爾大廈、滔博運動城、新瑪特、紅星美凱龍等商業項目,更有沈陽鐵西萬達廣場、華潤置地廣場、星摩爾購物廣場等規模大、體量大的商業商業項目開工建設。
改造了衛工河和細河水系,新建了污水處理廠,改造了勞動公園、興華公園等,新建了仙女湖公園和60多處街心文化園、健身園,所有公園實現了拆墻透綠,植樹300多萬株,綠化覆蓋率達到38.9%。風景秀美的仙女湖,與毗鄰的勞動公園、衛工明渠遙相呼應,讓曾經沉寂的鐵西新區西南角一下子活絡起來,煥發出勃勃生機。許多本土地產企業紛紛利用仙女湖這一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建起臨水住宅,滿足幾代鐵西人臨水而居的夙愿。宏發·長島、羅曼·松鼠灣、挪威森林、陽光·棕櫚園等樓盤都圍繞在仙女湖附近,掀起了一輪輪的置業狂潮。
從新區成立,鐵西就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建大南五橋、興華公鐵立交橋等45個重點城建項目,并將進一步貫通沈西工業走廊“五橫五縱”交通規劃建設。目前,鐵西區內的交通配套已經日臻完善。 而年底即將通車的地鐵一號線更會使鐵西大大獲益。沈陽地鐵一號線所設站位,西起鐵西新城,共有重工街站、啟工街站、保工街站、鐵西廣場站、云峰北街站等五個車站位于鐵西老城區內,沿線樓盤幾乎個個熱銷。日前張士站、鐵西廣場站已經首度亮相,這對于當地的居民及購房者來說都是絕對的利好。
公益設施:五場一館勾勒鐵西新形象 2002年以來,鐵西區文化體育和公益事業投入達3億多元,加強了工業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鑄造博物館、工人村生活館、蒸汽機博物館以及勞模紀念浮雕相繼落成。建設了規劃展示館、體育場、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等一大批社會公益設施。 目前鐵西區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檔案館、工業文化展示館和蒸汽機車博物館五場一館已經建成,大部分場館已免費開放,新增加的場館包括文化館、規劃展示館等四個場館。九館一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有望全部免費。這大大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區環境形象,且與周圍建筑構成代表鐵西形象的標志性建筑群。
風景名勝
勞動公園位于鐵西區肇工街。占地面積34.7萬平方米,有水面2.8萬平方米,是鐵西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園內有水清如鏡,盛夏可蕩舟,嚴冬可溜冰的鏡湖;有設置獨特、相映成趣的趣園;有春光明媚,秋景迷人的春秋園;有著名作家周立波陪同亞非拉作家協會栽種的“友誼樹”而得名的“友誼林”。四大景點:振興湖、友誼山、勞模路、仙人島。其中,“仙人島”位于煙波浩淼的振興湖心,是東北第一座人工霧島。島上,一個可供小憩的涼亭,聳立在蒼翠的林間。林下坡上,各色山花星星點點。而這一切美景在岸邊望去,卻又總被一層薄薄的云霧時遮時掩,忽而清晰,忽而朦朧,令人陶醉。
仙女湖公園位于沈陽鐵西新區,公園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4萬平方米,是沈陽市最大的內湖公園。仙女湖公園內碧波蕩漾,景色宜人。公園內以休閑娛樂為主題,園區內建有景觀雕塑、特色園藝小巷、兒童游藝區等,成為鐵西新區的一大新景觀。
建設公園位于鐵西區建設西路40號。占地面積7.2公頃。是一座以植物造園為主,利用植物造型美化環境的公園。樹木茂盛,花草芬芳,環境優美,步入其間給人以回歸大自然之感。園內還設有兒童樂園、花窖、旱冰場、噴泉露天舞場等等設施,為游人服務。花窖面積500平方米,內有高、中檔花卉,種類繁多,如:蘇鐵、棕葵、發財樹以及造型各異的盆景。并面向社會出售;旱冰場面積1200平方米,沈陽水泵廠在這里開設旱冰速滑教學基地,向社會招收和培養旱冰速滑人才;噴泉露天舞場面積900平方米,是游人跳交誼舞、集體舞的理想場地。鐵西區是沈陽市重工業最集中的地區,建設公園是這座工業“海洋”的綠色“寶島”。
沈陽蒸汽機車博物館位于沈陽市鐵西區重工北街64號,是在原沈陽鐵路蒸汽機車陳列館的基礎上,由沈陽鐵路分局與沈陽植物園共同建造的。建筑面積11300余平方米。館藏文物機車15臺,復制文物機車3臺。是國內第一大鐵路蒸汽機車博物館。館內收藏有美國、德國、日本、捷克、波蘭、羅馬尼亞、中國和前蘇聯等八個國家的機車產品。其中1907年美國生產德DB1型和PL型機車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蒸汽機車之一;我館收藏的SL7型機車是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1934年生產制造的,設計時速為130公里/小時,該車是全部12臺中僅存的一臺;我國于1957年生產的JS型機車和1960年生產的GJ型號機車是建國后自行設計的,它們為中國鐵路機車的發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館藏蒸汽機車見證了世界鐵路的發展史和工業革命的文明,同時,也記錄了中國人民那段不堪回首的被奴役的屈辱歷史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在制造年代上和歷史所賦予的使命上以及就機車本身的研究與觀賞上,都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及文物價值。
興華公園位于沈陽市鐵西區興華南大街,位于鐵西區的中部,始建于1939年,原名嘉應公園,1946年改名為興華公園。該園幾經更名修建,現在由噴泉廣場、健身廣場、休閑廣場、足療廣場、休憩長廊和老年活動中心等六大景點設施構成。春季繁花似錦,夏日綠樹成蔭。園內空氣清新、環境幽雅、道路整潔、曲徑通幽,是廣大游人休憩和娛樂的好場所。
鐵西區行政區劃一覽
衛工街道辦事處駐肇工南街176巷9號,人口6.28萬人,面積2.3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昆陽、泰山、贊東、西站、園西、中海、峨眉、北海、西環、雙江、沈遼、肇工南。
啟工街道辦事處駐重工北街北街58號,人口4.08萬人,面積6.19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簡易、廣元、東藥、團結、醫療、新西、華眾、獎工、新住、熊家崗。
重工街道辦事處駐富工一街7號,人口3.28萬人,面積1.1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同心、建業、鑄造、自化、松遼、肇工、水源、雙電、省安。
輕工街道辦事處駐重工南街13號,人口5.26萬人,面積1.1平方千米,轄15個社區居委會:南十北、南七南、南七東、南十西、重工北、富工、重工南、富工北、畫苑、強工北、南十東、富工六路、零千米、南七西、強工街南。
篤工街道辦事處駐齊賢街北二中路23號,人口2.26萬人,面積4.93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光明街北、北四路、圣工、光明街南、保糧里、人民里、勞動里。
保工街道辦事處駐保工南街59號,人口1.4萬人,面積0.76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廣仁、敬儒、長春、康寧、民強、文化宮。
興工街道辦事處駐云峰南街7門12號,人口4.7萬人,面積2.27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云星、祖工、兩洞橋、興啟、九委、沈遼東路、愛工、飛翔路、化工北巷、南七東路。
興華街道辦事處駐興華街小九路16號,人口3.96萬人,面積1.14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興華園、體育場、科技園、志成里、和平樓、勛望南、中興里、景星南、吉工。
興齊街道辦事處駐十二路1甲,人口2.18萬人,面積0.45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興盛、宏偉、興達、興樂、興望、興順。
興順街道辦事處駐齊賢南街42號,人口3萬人,面積0.64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神州、嘉業、繡工、和瑞、建五、電纜、順星。
路官街道辦事處駐獎工南街41號,人口4.93萬人,面積2.2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永合、眾樂、繁榮南、前進、長青、繁榮北、光學、永善、繁榮東、光輝、紅艷路(社區待遷回)。
霽虹街道辦事處駐興工北街30叫,人口2.67萬人,面積3.6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明郎、毛紡、北虹橋、榮華、興工、公和橋、鐵軍、愛工北、黎明公寓。
云峰街道辦事處駐國工二街45號甲,人口2.26萬人,面積0.64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建云、祥云、昌云、宏云、凌云、興云。
貴和街道辦事處駐貴和街14號,人口2.93萬人,面積0.82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景星、勛望、廣場、建大、中心、應昌。
凌空街道辦事處駐凌空二街33叫,人口6.8萬人,面積2.45平方千米,轄20個社區居委會:騰飛南、南滑翔南、滑翔東、南滑翔西、滑翔西、南滑翔路東、凌空南、凌空西、北滑翔東、凌空北、北滑翔西、北滑翔西、凌空東、萬科、騰飛北、鴻凱、醫大、南滑翔東、公電、城建花園。
艷粉街道辦事處駐紅艷路5號,人口2.59萬人,面積1.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艷陽、艷璐、樂園、紅昌、艷華、愛心、紅盛。
七路街道辦事處駐南六西路16號,轄14個社區居委會:育工、啟工、建議、星光、創意、育工東、衛工、興旺、育工南、橋園、廣宜、開發、發展、虹橋。
十二路街道辦事處駐南十二西路27巷,人口5.47萬人,面積3.34平方千米,轄16個社區居委會:雙喜、昌盛、壯工、新村、新興、前進里、新利、新華、工程里、新建、榮盛、眾樂、郭家、新鋒、圣賢、世代。
工人村街道辦事處駐贊工街南十一西路41號,人口2.15萬人,面積0.64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工百、贊西、花園、啟東、化院。
齊賢街道辦事處駐景星南街6號,人口4.51萬人,面積1.4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建二、高樓、七彩、建四、建一、建北、建南、建三、德工、衛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