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長寧區,上海市轄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西部, 東與靜安區、徐匯區毗鄰,西、南與閔行區相接,北與普陀區、嘉定區相連。區域面積37.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46萬。下轄9個街道、1個鎮,185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江蘇路街道長寧路599號。
長寧區境內交通有新華路、江蘇路、延安路、長寧路、虹橋路等主要道路,延安路高架、內環線、中環線、外環線和上海地鐵2、3、4、10、15號線通過區境。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位于區域西部。長寧擁有上海最集中的涉外高標準住宅商務辦公綜合區古北新區、老上海傳統的高級住宅區新華路、虹橋花園別墅區、蘇州河沿線中高檔住宅區和普通新村住宅區。位于長寧的國家級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則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現代化商務區之一,外國領事館、500強企業等聚集林立,為滬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長寧紀念地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慶齡陵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等。文化體育設施有劉海粟美術館等。
【行政區劃】
長寧區轄9個街道、1個鎮:
街道:華陽路街道、新華路街道、江蘇路街道、天山路街道、周家橋街道、虹橋街道、仙霞新村街道、程家橋街道、北新涇街道
鎮:新涇鎮

【歷史沿革】
唐天寶十年(751年),境地屬華亭縣高昌鄉。
兩宋時期,境內先后出現村落和集市,東有法華,西有北新涇。元時歸屬上海縣。
明時,法華興隆成為集鎮。清乾嘉年間,法華鎮興旺鼎盛,為上海縣西部首要集鎮。清末,法華鎮人口漸減,建置為鄉。境域東北部曹家渡開始崛起,西部新涇等地改屬蒲淞鎮。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區境劃歸上海特別市,東屬法華區,西屬蒲淞區。抗日戰爭期間屬滬西區。
抗日戰爭勝利后,區境分屬長寧區(1948年9月~1949年6月間曾改稱法曹區)、新涇區。
1949年5月區境解放,區接管委員會設4個接管專員辦事處,廢除保甲制度。
1950年冬季,區人民政府設6個冬防辦事處,1951年6月,冬防辦事處改為區政府派出人員辦事處,1952年10月改稱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
長寧區東起長寧路,折江蘇路、武定西路、萬航渡路、鎮寧路、華山路、興國路,與靜安區、徐匯區毗鄰;西與閔行區接壤;南從虹橋國際機場南圍墻,折滬杭鐵路徐虹支線、滬杭鐵路、淮海西路、淮海中路與閔行區、徐匯區相連;北達吳淞江,折萬航渡后路,與嘉定區、普陀區為鄰。
地貌
長寧區境地面平坦,海拔吳淞0點高程2.50~4.50米,西部略高,東部稍低。北新涇及虹橋機場附近為4.00~4.50米,向東至中山西路——滬杭鐵路地區為3.50~4.00米,滬杭鐵路以東至中山公園之間為3.00~3.50米,中山公園以東直至與普陀區、靜安區相鄰處為2.50~3.00米。近百年隨著經濟發展,興建房屋,過量開發地下水,過路車輛增多,自1986~1990年,地面沉降累計2.04厘米,北新涇累計沉降1.93厘米。
河流
長寧區境域內河網密布、港汊交錯,屬吳淞江水系。有大小河汊55條,集中于區境西部,長度在1.50公里以上者僅5條,最短的直挺浜僅120米。吳淞江為區境干流,一級支流有新涇港、許浦港、中漁浦,二級支流主要有周家浜、野奴涇、新漁浦等。
氣候
長寧區境內四季分明,區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北部,溫和濕潤。
長寧區一般冬至至立春最冷,日最低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40余天。光緒十八年(1893年),測得-12.10℃極端最低氣溫。7~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7.4℃。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酷暑天氣,每年約10余天。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多達55天,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同年7月12日,測得40.2℃極端最高氣溫。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長寧區教育系統各單位共計106所。在校學生57317人;教職工7339人,其中,專任教師5379人,教育部門教職工 6375人,其中,事業編制人數6201人;專任教師4845人,其中,事業編制專任教師4739人。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比重99.8%,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重95.5%,高中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重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99.1%。
文化事業
長寧圖書館是文化部認證的一級圖書館,也是全國文明單位,還是國內首個面向境外人士的閱覽中心,國務院新聞辦曾向長寧區圖書館授牌“中國之窗”。
長寧少年兒童圖書館是上海唯一一家獨立建制的區級少年兒童圖書館。2016年6月,搬遷至愚園路重新開館,并于2017年建立了“長耳兔閱讀俱樂部”。
長寧區共有14家風格各異的實體書店,不但有上海書城、新華書集這類老字號綜合性書城,還有繽谷廣場百新書局、高島屋百貨“字里行間”等新型書店書吧,還有言幾又、愚園路“好久不讀”、幸福里“幸福集薈”、稻城書店等集藝術設計和文學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書店。
醫療衛生
長寧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3所。實有病床8545張。各級衛生技術人員1246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455人,注冊護士5673人,藥師(士)508人,技師(士)124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587人。醫療機構門急診總量823.4萬人次,其中,區屬醫院占比69.96%。區屬醫院病床使用率93.1%。嬰兒死亡率(戶籍)0.85‰,孕產婦死亡率0。
【交通運輸】
長寧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處于滬寧發展軸和滬杭發展軸匯合的”Y”型支點,是上海連接長江三角洲的”橋頭堡”。區域內已建成由高架、地鐵、內外環線、市內交通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并有高速公路直通滬寧、滬杭,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重要匯聚之地。
長寧區境內交通有新華路、江蘇路、延安路、長寧路、虹橋路等主要道路,延安路高架、內環線、中環線、外環線通過區境。
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5號線通過區境。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位于區域西部,是中國的重要航空港之一。
【風景名勝】
◆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381號,緊鄰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于1954年,前身為西郊公園。上海動物園占地面積743000平方米,飼養展出動物的館舍面積有47237平方米。自建園以來,已累計接待近1億6000萬游客,是集娛樂休閑、動物知識普及、科學技術研究及野生動物保護的四大職能兼具的綜合性公園。
上海動物園內住著有“國寶”和“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以及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中國特產珍稀野生動物,還有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動物如大猩猩、非洲獅、長頸鹿、袋鼠、南美貘等。
上海動物園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十佳動物園、上海市文明單位。
◆宋慶齡陵園
宋慶齡陵園,正門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宋園路,建于1984年1月,前身為上海市萬國公墓。陵園以宋慶齡墓為中心的紀念設施、少年兒童活動區、萬國公墓名人墓和萬國公墓外籍人墓園4部分組成。
主干道東端建有宋慶齡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宋慶齡同志永垂不朽”的題詞,背面為“宋慶齡同志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曉明書寫,碑文3300余字記載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主干道盡頭是宋慶齡生平事跡陳列室。
兒童博物館位于宋慶齡陵園東南部,由綜合樓、航天館、航海館、環幕電影廳4部分組成,墓地兩側為萬國公墓的外籍人墓園和名人墓園。
1982年,國務院公布宋慶齡墓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
上海市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位于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1376弄34號(近定西路),占地面積85平方米,建筑面積224平方米。1985年7月10日,中共長寧區委決定動遷居民修復這一革命舊址,成立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1988年10月24日,上海市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一樓改為長寧區革命史料陳列室,作為陳列館的基本陳列,并對館舍進行全面大修;2002年,上海市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對基本陳列進行了改版,同年,改建北側的曬臺為會議室,兼作電化教育室。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0月,上海市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被評為第七批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榮譽稱號】
長寧10個街道(鎮)均被評為市級文明社區,成功創建了一批市級、區級文明小區、文明單位,2011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區”稱號。2017年,長寧區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2017年,長寧區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名單;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2月1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授予“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2021年4月29日,被教育部命名為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市、區)。
2021年5月31日,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公示名單。
2021年9月2日,入選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
2021年9月,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公布,長寧區入選特色基地(養老)。
2021年12月,被全國愛衛辦確定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地級及以上市)。
2022年1月,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名單。
2023年5月,獲批首批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