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成都市 >> 鄉鎮介紹 >> 福興鎮 |
![]() |
福興鎮 |
福興鎮地處龍泉山脈北段,位于四川金堂縣東部。東與金龍鎮, 南與三溪鎮、黃家鄉,西與趙家鎮、棲賢鄉、三星鎮,北與中江縣興安鄉、興隆 鎮相鄰。海拔451.4-931米。鎮人民政府駐福興場,距縣城28公里。 經濟發展 1999年鎮糧食總產量23997噸。水稻面積12226畝,年產7310噸; 小麥面積22560畝, 年產6810噸;玉米面積14790畝,年產5320噸; 豌胡豆面積 2706畝,年產320噸;油菜面積4058畝,年產菜籽630噸;花生面積2946畝,年產 530噸;蔬菜面積4917畝,年產6400噸;柑橘80萬株,年產4420噸,其中: 臍橙 44萬株,年產2800噸;其它水果(椏柑、柚子、蜜橘等)23萬株,年產1800噸;養 蠶0.10萬張,產繭20噸;食用菌2580萬袋,產食用菌3400噸。 鎮全面實施了旱 地改制和旱地育秧技術,已基本達小康。全年鎮有拖拉機54臺,抽水機29臺,電 動機38臺,柴油機140臺,1770馬力,1298千瓦;微型提灌機具8600臺套, 農機 總動力790千瓦。 基礎建設 鎮有公路里程26公里,機耕道125公里; 有機動車輛68 輛,其中:公有汽車6輛、私有機動汽車62輛。1998年投資305萬元實施山區獨柏、花林2村集雨節灌工程;投資15萬元實施東風水庫灌區商品糧基地建設; 投資36萬元整治東風水庫渠道2.9公里;投資15萬元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安裝電話63 部。1999年,投資36萬元新建公路10公里(寬4.5米);投資200萬元實施了花林、山王、蓮花礅、跳礅4村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投資20萬元整治東風水庫渠道2公里。 1999年,集鎮街道房屋面積1.6萬平方米,鋪面773間;投資70萬元,新建住房2000平方米;新建了"醬鹽街",修建了三合碑木耳市場、 福興蔬菜市場、福興綜合市場,鎮"梧桐堰"開發小區也初具規模。 產業發展 農業發展方向 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動力,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科技興農,結合福興鎮集山、丘、壩為一體的特色,突出發展蔬菜、食用菌、畜牧業等高效農業,走農業向產業化經營之路;培訓農民,教育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工業發展方向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優勢,突出發展農副產品為主的加工業,在現有工業的基礎上形成數量擴張,并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集約化發展。 第三產業發展方向 通過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改善及第一、二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大農村商品貿易流通,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及服務業。 產業布局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及產業發展方向,按照自然條件的相似性,主導產業的相關性,將全鎮劃分為“兩點、兩片”。 兩點 ⑴福興場鎮--主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服務、居住為主的二三產業,將場鎮建設成為二三產業的集聚點和人居中心;⑵東風水庫--結合東風水庫開發建設及農戶聚集點建設,積極發展餐飲娛樂、生態觀光農業,突出休閑度假主題,建成度假休閑中心。 兩片 ⑴西部經濟片區--主要位于龍泉山脈山區,集中發展反季節、秋淡季、無公害蔬菜,輔助發展畜牧養殖及林果業;⑵東部經濟片區--主要位于丘陵、壩區,大力發展以食用菌、蔬菜(南瓜)為主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積極發展商品農業,建成為城鎮服務的肉類、禽蛋、菌蔬等副食品供應基地。 基礎設施 (1)對外交通:三金路從城鎮內部穿過,對城鎮的內部各項功能有過境交通的通過能力都有較大影響。規劃將過境路改走南面邊緣路過境。統籌考慮農村路網與周邊鄉鎮連接道路的規劃與建設,對外交通汽車站及停車場,位于城鎮東側主干道旁。 (2)城鎮路網與自然地形銜接緊密,協調一致。 (3)城鎮已建水廠,設計規模和實供量分別為1000立方米/日和200立方米/日,取水為地下水。2010年水廠規模年擴建到2500立方米/日。 (4)在城鎮東南面下風下水方向設污水處理池。 (5)規劃在城鎮中部設小型普通消防站。 (6)現有電管站,郵政支局和電信營業所,規劃保留并擴大規模。 (7)燃氣站,。城鎮現使用天然氣氣源由鄰近的中江縣興隆鎮引入。規劃城鎮西面設配氣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