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轄地級市,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下轄1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14335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駐武侯區錦悅西路2號。成都市常住人口為2140.3萬人。
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美食之都。境內金沙遺址有3000年歷史,舜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漢、成漢、前蜀、后蜀等政權先后在此建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縣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成都是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西南地區的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 [248]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駐地,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地。
【行政區劃】
成都市轄12個市轄區、3個縣、5個縣級市:
青羊區
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75.3萬。郵政編碼610031。區人民政府駐江漢路222號。
錦江區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67.4萬。郵政編碼610011。區人民政府駐書院南街。
金牛區
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104.8萬。郵政編碼610036。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65號。
武侯區
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約90.7萬。郵政編碼610041。區人民政府駐武侯祠大街。
成華區
面積111平方千米,住人口80.9余萬。郵政編碼610051人民政府駐一環路東二段。
新都區
面積481平方千米,人口66.6萬。郵政編碼610500。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
溫江區
面積277平方千米,人口39.3萬。郵政編碼611130。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人和路。
龍泉驛區
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57.4萬。郵政編碼610100。區人民政府駐龍泉街道。
青白江區
面積392平方千米,人口38.5萬。郵政編碼610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
金堂縣
面積1156平方千米,人口87.3萬。郵政編碼610400�?h人民政府駐趙鎮。
雙流縣
面積1068平方千米,人口93.5萬。郵政編碼610200�?h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
郫縣
面積437平方千米,人口49.1萬。郵政編碼611730�?h人民政府駐郫筒鎮。
大邑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51.8萬。郵政編碼611330�?h人民政府駐晉原鎮。
蒲江縣
面積580平方千米,人口26.6萬。郵政編碼611630。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
新津縣
面積332平方千米,人口30.1萬。郵政編碼611430�?h人民政府駐五津鎮。
都江堰市
面積1208平方千米,人口61.7萬。郵政編碼611830。市人民政府駐灌口鎮。
崇州市
面積1090平方千米,人口65.5萬。郵政編碼611230。市人民政府駐崇陽鎮。
邛崍市
面積1377平方千米,人口65.7萬。郵政編碼611530。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
彭州市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78.6萬。郵政編碼611930。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成都具有悠久而獨特的歷史始原,文化積淀極其深厚。早在距今約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現被后世稱為“寶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墻,建筑了祭祀和集會的場所。根據“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歷史遺存,基本可以推定,至遲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成都一帶已經成為古蜀王國的中心都邑所在。
先秦時期
早期為百濮地,據《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薄妒酚洝こ兰摇氛f:“(楚武王)于是始開濮地而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前367年)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筑城池。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并蜀國,并設置蜀郡于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兩漢三國時期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
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將益州從廣漢郡雒縣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兩漢時期,成都城市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到西漢末年已成為僅次于長安的全國第二大手工商業都會。成都不僅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商品經濟活動的中心,也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重要口岸。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政權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后元氣大傷,后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從兩漢至三國蜀漢,成都精美的蜀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間高度贊賞和歡迎;這一時期,成都因出現一座專門織造蜀錦的官營作坊“錦官城”而獲得“錦官城”和“錦城”兩個別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隋唐時期
隋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臺。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臺。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劍南道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號,而成都府依然不變。廣明元年(880年),為躲避黃巢起義,唐僖宗駕幸成都。唐朝,以成都為中心的“劍南西川道”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當時有“揚一益二”之說。
五代十國時期
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后蜀”。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別稱。
宋元明清時期
北宋初年,成都誕生了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五代前、后蜀和兩宋,成都的繁榮再一次達于鼎盛。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占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總管府,為四川等處行中書省首府駐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設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朱元璋封其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清朝設置四川省于成都�;实哿砼伤拇ǹ偠�、成都將軍駐成都府。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并繁榮至今。
清宣統三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并擔任都督。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后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新中國成立以后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撤銷四川省,成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川西行署區的駐地。
1952年9月1日,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1993年,國務院確定成都市為西南地區的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東緣,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面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全市土地面積為14335平方千米,市區面積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31.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屬于四川盆地邊緣地區,以深丘和山地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間,最高處位于大邑縣西嶺鎮大雪塘(苗基嶺),海拔高度為5364米;東部屬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為岷江、湔江等江河沖積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帶,主要由平原、臺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處在簡陽市沱江出境處河岸,海拔高度為359米。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內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獨特地貌類型;由于氣候的顯著分異,形成明顯的不同熱量差異的垂直氣候帶,因而在區域范圍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分布又相對集中。
氣候特征
成都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雨量豐富,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除西北邊緣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區表現出的氣候特點是:夏無酷暑,冬少冰雪,氣候溫和,夏長冬短,無霜期長,秋雨和夜雨較多,風速小,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2021年,成都市年平均溫度為15.7~18.0℃;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1~38.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7~-6℃;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成都市年總降水量為734.8~1142.3毫米,降水量總體偏多。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843.9~1406.2小時。
水資源
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條干流及幾十條支流,河流縱橫,溝渠交錯,河網密度高達1.22千米/平方千米;加上馳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庫、塘、堰、渠星羅棋布。

新天府廣場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成都市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80所,新增學位8.3萬個。年末共有在蓉高校65所,在校學生120.8萬人,其中本專科學生107.2萬人,研究生11.4萬人,博士研究生2.2萬人,專任教師5.9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4所,在校學生17.5萬人,專任教師1.1萬人;普通中學643所,在校學生75.6萬人,專任教師6.3萬人;普通小學647所,在校學生127.0萬人,專任教師7.5萬人;幼兒園2840所,在園幼兒61.7萬人,專任教師5.0萬人。
文化事業
成都市共有博物館(含民辦)192個,文化館23個,公共圖書館23個。年末共有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23個,公共廣播節目26套,公共電視節目28套。共有有線電視實際用戶340.0萬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214.7萬戶。
國家一級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圖書館、錦江區圖書館、青羊區圖書館、金牛區圖書館、武侯區圖書館、成華區圖書館、龍泉驛區圖書館、青白江圖書館、新都區圖書館、溫江區圖書館、雙流區圖書館、郫都區圖書館、都江堰市圖書館、彭州市圖書館、邛崍市圖書館、崇州市圖書館、金堂縣圖書館、大邑縣圖書館、蒲江縣圖書館、新津縣圖書館、成都高新區文化體育指導服務中心、簡陽市圖書館。
醫療衛生
成都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3457個,其中醫院79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個,婦幼保健院21個。三甲醫院54家(不含婦幼保健院)。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7.6萬張,其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床位數15.0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3.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7萬人,注冊護士10.9萬人。
【交通運輸】
公路
成都市主城區設有十陵、成都東站、成都機場、城東、城北、北門、茶店子、石羊場、昭覺寺、五桂橋、五塊石、成都商貿城、新南門等13個客運中心。
鐵路
成渝線、寶成線、成昆線、達成線、遂成線5條電氣化鐵路干線在成都交匯;成渝高速鐵路、西成高速鐵路、成貴高速鐵路(含成綿樂城際鐵路)、成蒲快速鐵路等四條高速鐵路通車運營;成蘭鐵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等均在建設之中。
航空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民航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駐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國際航空、四川航空、成都航空、中國東方航空、西藏航空、祥鵬航空的基地機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位于成都簡陽市,地處成都市東南方向,飛行區等級為4F。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工建設。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
【風景名勝】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樞紐(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渠首占地面積200余畝。它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40縣(市、區)1130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游、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安仁古鎮
安仁古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規劃面積4.1平方千米,規劃邊界為西至劉湘騎馬像、東至會展路、北至繞鎮路、南至斜江河,核心景區面積3平方千米,包含公館老街、劉氏莊園博物館、建川博物館三大核心資源。 安仁古鎮距成都市區39千米,雙流國際機場36千米,成雅高鐵大邑站10千米,成溫邛高速大邑南出口8千米,大邑縣城8.5千米。
安仁古鎮先后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國家園林城鎮”,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被中宣部授予“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國博物館協會命名為唯一的“中國博物館小鎮”,被中國文物學會命名為“中國文物保護示范小鎮”,獲批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國家5A級景區”“四川省首批文旅特色小鎮”。
天府廣場
天府廣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86號,建成于2007年,是四川省及成都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天府廣場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形狀為矩形,長比寬約1.5:1,地面由淺色花崗巖條石鋪成。天府廣場正北方的是毛澤東雕像,高度達到30米。廣場分為東廣場、西廣場兩大部分,由廣場上太極云圖中部的曲線分開。東廣場為下沉式廣場,西廣場主要為噴泉景觀。景觀有太陽神鳥、魚眼龍騰噴泉、黃龍云形水瀑、烏木雕刻立碑等。廣場的太極云圖是對道教陰陽太極的體現。巨大的太陽神鳥造型位于太極圖案中心。
2018年,天府廣場獲“最美成都”十大人氣地標獎。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始建于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為君臣合祀祠廟。
武侯祠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屬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文化遺產保護區。
1961年3月4日,武侯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余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杜甫草堂占地面積近300畝,仍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草堂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熊貓大道1375號,距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3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眾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卣嫉孛娣e1000畝。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態示范工程”,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小熊貓等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于世。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動物園飼養、救治、繁育大熊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995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稱號。2006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
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景區總面積483平方千米。西嶺雪山位于西部邛崍山脈的中段、地質構造復雜地段,海拔從1260—5364米不等。景區內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終年積雪不化,為成都第一峰。西嶺雪山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屬立體氣溫帶,年平均氣溫13.2℃。
1989年9月,西嶺雪山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10日,西嶺雪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6年7月,西嶺雪山風景區內部分區域被納入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分布范圍約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600年)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再現了古代蜀國輝煌。主體文化遺存的時代約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重要遺跡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區、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5000余件,還有數以萬計的陶片、數以噸計的象牙以及數以千計的野豬獠牙和鹿角。
金沙遺址的發現,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共同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辦正覺山山麓及青龍埂等地,以僖王陵為中心,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群勝跡,是明代(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群。
五座蜀王陵分別是僖王陵、成王陵、懷王陵、惠王陵、昭王陵。其中成王陵、懷王陵、惠王陵暫未發掘對外開放。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為中心,圍繞其四周分布著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黔江悼懷王墓、懷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等十個陵墓,十陵街道也因此而得名。明蜀王陵的發現,對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寢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996年11月20日,明蜀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羊宮
青羊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于兵災�,F存建筑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重建,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青羊宮主要建筑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筑,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青羊宮是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覺寺
昭覺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昭青路333號,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在唐貞觀年間(627~649年)改為佛剎,名建元寺,唐宣宗時賜名“昭覺”。
昭覺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體布局非常完善,中軸線由大山門、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組成,兩側是觀音閣、御書樓、石佛殿(涅槃堂)、大師殿(御書樓)、先覺堂、鐘樓、鼓樓、普同塔院、圓悟禪師塔、禪堂、客堂、僧房、齋堂、放生池等等。日本和東南亞一帶的許多佛教寺廟仍把昭覺寺視為祖庭,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
1983年,昭覺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文殊院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街66號,占地面積20余萬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年間(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
文殊院是成都市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佛教寺廟,坐北朝南,建筑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主要為木構建筑。殿宇六重,進山門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等建筑渾然一體,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軸線為主導,建筑風格主要為重檐歇山式、單檐懸山式等,皆呈內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嚴格的層次和等級區別,體現禮制的制約。文殊院是集禪林圣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圣地。
1974年,文殊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文殊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坐落在成都東門錦江南岸,以擁有望江樓古建筑群、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紀念館等文物遺跡及各類珍奇異竹而聞名中外。
望江樓公園開放區是以竹為主的園林景觀區,是全國竹子品種最多的專類公園。薛濤一生愛竹,贊頌竹“虛心能自持”,“蒼蒼勁節奇”。為紀念薛濤,后人在園內遍栽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200余種竹子,其中不乏名貴竹種,園內竹子姿態萬千,各有妙趣。人們把這幽篁如海、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全園面積188畝,分為文物保護區(39畝)和園林開放區(149畝),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里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后,年羹堯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筑了滿城,專駐滿蒙八旗官兵。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將“胡同”改為“巷子” 。二十世紀80年代,寬窄巷子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3年,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
寬窄巷子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先后獲2009年“中國特色商業步行街”、四川省歷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稱號。
永陵博物館
成都永陵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10號,總占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由文物保護區、綜合館、園林保護區三部分組成,綜合館總面積4000余平米,地下一層,地上兩層。
成都永陵墓冢保存完整,墓冢封土為半球形,高約15米、直徑80余米,內部分前、中、后三室,每室由木門間隔。墓室由十四道紅砂巖平地起券為肋,在石質墓室的外部又用了五萬塊大型青磚,構筑了墓室兩側的直墻和疊壓在上面的雙層券拱。這種縱列式護拱結構的建筑樣式承受了墓室的主要壓力,使整個陵墓顯出恢弘、壯觀的氣勢。
1961年3月,成都永陵博物館被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花潭公園
百花潭公園位于成都市區浣花溪南岸,與青羊宮、杜甫草堂相鄰,占地約135畝。公園內主要以盆景為主,在植樹配置上突出四川特色,其中尤其是以蘭花盆景享有盛名。公園內主要由磊園、白花園、慧園、西苑、國香園、盆景園等組成,其布局各具特色,非常巧妙,像置身一片花海。
百花潭的前身是成都百花潭動物園。始建于1953年,取名為“成都市百花潭動物園”,是以飼養野生動物為主的公園,占地面積50余畝,它的位置在成都新西門外的百花潭側,公園的北邊緊靠錦江,一座風格獨特的木船浮橋與動物園的正門相連,風景優美,引人入勝,特別是在夏末秋初,冬春交接之際,江內波浪起伏,岸上修竹婆娑,進入園內聽到宏亮的獸吼和悅耳的鳥鳴,使人倍感到大自然的可愛。
東安湖體育公園
東安湖體育公園(世界大運公園),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車城大道旁,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占地5000畝。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核心場館,也是2023年第18屆亞洲杯球賽成都賽區主場館。
東安湖體育公園和東安湖公園臨近,位于東安湖公園北部,東安湖體育公園于2022年6月全面開放,包含“一場三館”——4萬座的綜合運動場、1.8萬座的多功能體育館、5000座的游泳跳水館和綜合小球館,也包括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大運會火炬塔等景觀。
2022年9月,東安湖體育公園“三館”項目獲2022年度四川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公共)建筑設計一等獎。2023年,獲2022~2023 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2023年4月19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100天倒計時活動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舉行。 2023年7月24日,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舉行開館儀式。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舉行。

【名優特產】
飲食
川菜,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并以其特別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稱號,成都出產的郫縣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是川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成都市小吃:雙流老媽兔頭、夫妻肺片、擔擔面、龍抄手、鐘水餃、韓包子、三大炮、賴湯圓、甜水面、傷心涼粉、軍屯鍋盔、肥腸粉等。
成都市菜品:麻婆豆腐、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口水雞、青城山老臘肉、咸燒白、香水魚、樟茶鴨、九尺板鴨、簡陽羊肉湯、冒菜等。
成都市火鍋:皇城老媽、川西壩子、海底撈、蜀九香、大龍燚等。
手工藝
蜀繡,又稱“川繡”,是以成都市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產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綿陽等地。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合稱中國四大名繡。據文獻記載,蜀國最早的君王蠶叢已經懂得養殖桑蠶。漢末三國時,蜀錦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唐代末期,南詔進攻成都,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蜀繡,還大量劫掠蜀繡工匠,視之為奇珍異物。
蜀錦,成都市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起源于戰國時期,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蜀錦織造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蜀錦因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有中國四大名錦之首的美譽。因為漢朝時成都蜀錦織造業便已經十分發達,朝廷在成都設有專管織錦的官員,因此成都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