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區因青羊宮的這只神羊而得名。位于成都市中心,并向西延伸,轄1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46萬。逶迤而過的府河與南河,溫情地環抱著青羊,使她顯得優雅而高貴。青羊區,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黨政軍機關的集中地;青羊區,也是成都文化名勝古跡的聚集地。
青羊區為成都市中心區,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區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職業教育、基礎教育水平較高,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機構齊全。中國第一個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該區。2000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4.86億元。
行政區劃
青羊區轄14個街道(太升路、草市街、新華西路、少城、西御河、汪家拐、府南、草堂、光華、金沙、東坡、蘇坡、文家、黃田壩),51個社區委員會、22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青羊區為古少城地域,屬清代滿城,青羊區得名于境內一座馳名中外的道觀“青羊宮”,且觀內現存銅羊兩只,青羊宮初名青羊肆。傳說遠在周代,老子西行至函谷關,與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時說:“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后來道家遂在此建立廟宇,名青羊觀,唐代改名青羊宮。
青羊區歷史悠久,為成都少城地域,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該區擁有杜甫草堂、青羊宮、百花潭公園、文殊院、文化公園等名勝古跡。人們從唐代開始就喜歡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趕青羊宮廟會、或賀草堂人日、或聚文殊聽經。如今,青羊區的名勝古跡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處,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青羊區于1990年經區劃調整后成立,現共轄14個街道辦事處,全區面積68平方公里,總人口近46萬。
地理環境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明珠”。
成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有利于發展農業。無霜期長達300天,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年平均溫度15.2-16.7℃之間,年日照時數在1100-1400小時,濕度較大,通常在80%左右。
成都地區屬岷江、沱江水系,境內河網稠密、水利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40余條,水域面積700多平方千米,水資源總量為264億立方米;總體水能資源理論儲量為161.5萬千瓦,其中可建50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開發量大約80萬千瓦。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肥沃,類型多樣。在土壤中,以灰色及灰棕色潮土為主的平原沖擊土占50%。低山及丘陵紫色土占20%。現有耕地46.65萬公頃,林地15.62萬公頃,可利用草地3.87萬公頃。
成都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全市已發現礦產40余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2種,主要有煤、天然氣、鐵礦石、蛇紋石、芒硝、石灰石、白云石等。
成都地區土壤養份豐富,水熱協調,肥力較高,氣候適宜,農作物的品種較為齊全,水稻、小麥、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樹等種植面大,產量較高。已查明中草藥860種,可利用的野生和家種藥材672種,成都市西部山區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生物資源豐富,品類繁多,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
經濟概況
青羊區是成都乃至川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域經濟發達。該區擁有中國第一個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界、科技界投資者可在此找到對應的發展空間。青羊區199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集體經濟綜合試驗區”,被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方面開拓進取,勇于實踐,形成了較好的體制優勢和政策優勢。
200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7.7億元,同比增長14.3%,突破200億元大關。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6億元,增長24.6%,突破7億元大關,連續三年每年以近1.5個億的速度遞增。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7億元,增長57.1%,增幅居近3年之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1359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6243元,增長18.8%。
青羊區還是成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專業一條街眾多,尤以電訊一條街最為著名。以金融機構集中、大商廈、大賓館云集為特征的騾馬市金融、商貿圈為投資者提供巨大的商業機會。全區200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77億元。
交通狀況
航空:距青羊區僅20分鐘車程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國內四大航空港之一,已開通國際國內航240多條,年客流量500萬人次。
成渝、成昆、寶成三條鐵路干線在成都交匯,以火車西站為中心的西部物流園區正在形成。成都目前已成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成渝、成綿(陽)、成樂(山)、成南(充)、成雅(安)等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輻射華北、華南、西南地區。區內成溫路、光華大道、青羊大道、一環路、二環路、繞地高速,形成了區內“三縱七橫”的道路交通網絡,長順街、西大街等街道的改造,通向省內外的金沙客運站使青羊區內道路四通八達。
基礎設施
青羊區區位優勢獨特,投資硬環境日臻完善。區內公路四通八達,老成溫公路改擴建工程、三環路、青羊大道等建設正抓緊進行,武青路、土龍路已全線通車, “三縱七橫”的路網框架正逐漸形成;一批現代化交通樞紐工程、成都火車西站。成飛航空港正在興建,金沙汽車客運中心已投入運營;通訊極為便利,國際國內通訊網絡遍布區內各個角落,其他現代化通訊設施也具相當水平。
青羊區作為城市中心區,區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水平較高,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機構齊全,能向投資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高素質的人員和完善的配套服務。政府對來自區外的企業還能給予財政扶持。區內有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中醫院大學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
青羊區是成都市投資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世界著名商業巨頭麥德龍、國內IT行業領頭羊之一的拓普、TCL、海爾電器等均在該區投資、發展。
發展規劃
目前,青羊區按照“五區一帶”的發展規劃,積極打造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業、先進制造業等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特色支柱產業對項目和資金的集聚功能。一是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積極推進舊城改造,加快文化宮、西御街等地塊的拍賣轉讓,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振興“騾馬商圈”,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項目投入青羊。二是文化旅游區。加快實施寬窄巷子、文殊院、錦繡工場等項目建設,鼓勵和帶動投資商參與文化旅游開發。三是高尚住宅區。通過地塊拍賣和完善光華、東坡、金沙片區的基礎設施,引進有實力的開發商建設高品質住宅。四是工業集中發展區。東區充分發揮成飛集團和611 所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發展電子信息、航空電器、新型材料等配套產業,加快現代航空工業城的建設。五是青羊新區。圍繞文家老街改造、3000 畝國有土地整理及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各類資本加大投入。六是生態休閑帶。用好“拆院并院”政策,通過包裝啟動青羊綠舟公園二期、百仁、康河馬廠、高坎和繞城外側綠地“五大項目”,引進民間資本加快非城市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
旅游資源
青羊區歷史悠久,地域經濟、巴蜀文化非常發達,是成都市功能分區中的文化旅游區,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杜甫草堂、青羊宮、百花潭公園、文殊院、文化公園等。人們從唐代開始就喜歡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趕青羊宮廟會、或賀草堂人日、或聚文殊聽經。如今,青羊區的名勝古跡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處,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個融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古玩藝術等為一體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區”正在規劃建設中。
風土人情
成都燈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稱贊她是傳播文化的友好使者。
成都燈會西漢萌芽,東漢有形,唐代熾盛,近代成會,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建國后至今已舉辦了三十七屆。
如今成都燈會乘改革春風又較早地走出蓉城,沖出四川,推向全國,跨入世界。先后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福州、青島、武漢、烏魯木齊、太原、重慶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等省內外、國內外數十座大中城市展出,受到了國家領導人,所在地廣大群眾和港澳同胞以及國際友人的高度贊譽。對成都燈會,在北京人稱“華夏一絕”,在廣州譽為“中國燈會之最”,在深圳等地稱為“中國燈會之首”,在馬來西亞被譽為“天下第一燈”。
成都彩燈在長期的發展中,融匯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彩燈藝人們除選用傳統的竹、藤、綢、緞、金屬和白糖、玻璃、蠶繭、貝殼、瓷器等材料外,同時還不斷采用現代的激光、光纖、聲控、電腦程控等新技術、新工藝,使成都彩燈格外璀璨奪目,絢麗多姿。尤其是以成噸食糖、上萬件瓷器和玻璃瓶制成的巨型燈組,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被稱為成都燈會“三絕”。成都彩燈表現的題材非常廣泛,既有中國古典文學,又有西方名著;既有民間傳說故事,又有現代宇宙奧秘;既有飛禽走獸,又有奇花異草。成都彩燈融形、色、聲、光、動、高、大、奇、新、精和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人們稱贊她是“絢麗的詩,立體的畫、有聲的雕塑,流動的音樂”。
新年才剛剛過去一個月的農歷二月十五日,成都人就迫不及待地傾城出動,到青羊宮趕花會去了, 青羊宮“趕花會”是成都地區沿襲1000多年的風俗習慣,趕花會是成都的一大盛事,是成都人迎接春天的儀式。相傳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俗稱“花朝節”,亦是道教始祖老子的生日,道教信徒都要到青羊宮進香朝拜。故自唐五代以來,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一日前后,到青羊宮一帶逛花市、趕廟會已相沿成俗,成為成都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并且歷年有所發展。花會、廟會與物資交易會三者合一,構成成都花會的獨特風格。如今,成都萬屆花會均在與青羊宮一墻之隔的文化公園舉辦,是時,百花爭艷,北語鶯歌,游客不但可以賞花,還可以品評上百種地方風味小吃,欣賞精彩紛呈的民間藝術表演。
成都人趕花會是一件興師動眾的事。成都人從老西門老南門走出城墻,春風拂來,滿目春光。有走路的,坐轎的,坐嘰咕(雞公車)的,有坐馬車的,有坐黃包車的,還有人坐船直抵百花潭。到青羊宮燒了香,再買些農具、竹器和實用的物件。城里人來了,買些字畫、花草、玉器和小玩意兒,他們的樂趣在于春天的郊游。
地方美食
永陵路口到北巷子方向,有家九尺鵝腸火鍋店,味道鮮美,環境衛生,俺吃火鍋的唯一地方,鮮鵝腸、嫩牛肉,推薦!(109、94、25、42、302路)
博美裝飾城(就是太升南,北路交界的那個十字路口)往紅星路方向走,在工商大廈對到的那個小街里面有家錦新生煎包子,包子不咋樣,煮涼粉很好吃。(4、6、28、54、98路)
體育中心順城街那道門旁有家紅灶老家川菜館,兔頭與雙流老媽兔頭有一拼,還有霍香魚頭不能不吃(當然不吃霍香者例外),毛芋頭也不錯,蘸白糖吃起滑膩香甜。(16、99、56、75、55、64路)
西安路上棗子巷附近有家老朋友火鍋好吃,就是有點辣,雪花筍子一定要吃,又嫩又脆,還有紅味的嫩牛肉,麻辣鮮香!
西南財經大學南側門外有一家‘月梅燒烤’店,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那里的燒烤和大盤雞也很好吃,還有其他很東西,曾經在西南財大學習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店!(35、17路)
撫琴小區有一家萬春奄鹵味道還不錯。(27、34、43、11路)
蘇坡橋有一家“道君鵝腸(鴨腸)”生意只火爆~~鵝腸和鴨腸、鴨舌都是當天的,絕對新鮮(因為老板本身就是開養殖場的),價錢只公道,腸腸15塊一斤,質量絕對好!!最好吃鴛鴦鍋,白鍋的湯很滋補,燙完菜來一份銀絲粉,下到白鍋里面煮熟和到湯湯撈起來吃(不要蘸油碟)~那個感覺只有吃了才曉得了~~記到,一定要到最后一家,招牌是“道君”的,因為在它的前面沿街都開了很多火鍋,本來是想借光的,但是幾乎都火暴得不得了,“道君”就是最后一家了,且有300多桌子,和免費停車場。絕對適合廣大腸腸愛好者消費!(17、84路)
五丁橋頭的香辣蟹就是好吃。(109、33、57、25、54路)
長順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點以后去就沒有位置了。(94、13、5、58、47、109、93路)
東城根街北沿線菌王火鍋,湯鮮菌嫩,營養豐富。 (4、98路)
包家巷有個小館子“羅羊肉”,當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點。槐樹街“葉抄手”不擺了。
青羊小區有家很簡陋的串串香,才5張桌子,不過味道好極了。(27、34、11、43路)
五丁橋口光頭香辣蟹在外地比較有名。(109、33、57、25、54路)
華協電影院后面的“署前街”口,有家無名包子鋪,包子味道極好,現在還開著。 (64、4、56、62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