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遂寧市,別稱斗城、遂州,四川省轄地級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與重慶市、成都市呈等距三角;是成渝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省現代產業基地,以“養心”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生態花園城市,總面積5322.25平方公里,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地處丘陵低山地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市政府駐船山區。遂寧常住人口277.2萬。
遂寧市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觀音文化重要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后,置遂寧郡。寓意“平息戰亂,遂得安寧”而得名。歷為郡、州、府、專署和縣的治所,1985年,設立遂寧地級市,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文賢之邦”“東蜀都會”之稱;孕育了陳子昂、王灼、黃峨、張鵬翮、張問陶等歷史名人;始建于隋代的靈泉寺、唐代的廣德寺歷為中國皇家禪林和觀音朝覲地。境內旅游景點眾多,包括中國死海、宋瓷博物館、龍鳳古鎮等人文景觀。
遂寧市地處四川省城鎮化發展主軸,是四川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成都平原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和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球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行政區劃】
遂寧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船山區 面積
618平方千米,人口 68萬。郵政編碼629000。區人民政府駐嘉禾東路。
安居區 面積1258平方千米,人口
81萬。郵政編碼629000。區人民政府駐安居鎮。
蓬溪縣 面積1251平方千米,人口
76萬。郵政編碼629100。縣人民政府駐赤城鎮。
射洪縣 面積149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郵政編碼629200。縣人民政府駐太和鎮。
大英縣 面積
703平方千米,人口 55萬。郵政編碼629300。縣人民政府駐蓬萊鎮。

【歷史沿革】
夏商,蜀族逐漸發展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到春秋戰國,蜀族于盆地建立了國家。在秦王朝滅蜀國前,今遂寧市境為古蜀國轄地。這里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早期蜀文化,曾是蜀國繁盛地區。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滅蜀國,建置蜀郡。蜀郡治今成都。今遂寧為蜀郡所轄。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蜀郡東部與巴郡數縣,置廣漢郡。領轄雒、新都、綿竹、什邡、涪、梓潼、白水、葭萌、郪、廣漢、甸氐道、剛氐道、陰平道十三縣。郡治置今遂寧市射洪縣柳樹鎮,距今已2200余年。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改“益州”(治今成都市城區)為庸部,改廣漢郡為就都,改廣漢縣為廣信縣。東漢時,劉秀政權恢復益州。
三國,蜀漢政權區共轄益州二十五郡,州治成都(今成都市城區),廣漢郡隸屬益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遂寧郡復置遂州,以州轄縣。唐玄宗開元仍行道轄州、縣。亦在沖要處及邊地設都管府、都護府,以都督諸州軍事并監督諸州刺史。在遂州設都督府,隸屬劍南道東川。天寶元年(742年),撤遂州置遂寧郡,以郡轄縣。乾元元年(758年),復撤遂寧郡置遂州,領轄遂寧、方義、長江、青石、蓬溪五縣。今遂寧市境分屬遂州、梓州、普州。縣地及治所全在遂寧市境的有方義、長江、射洪、通泉、蓬溪、安居六縣,縣地部分在遂寧市境、縣治在外的有遂寧、青石、崇龕(隆龕縣改名,治今潼南縣崇龕山)三縣。
北宋太祖設全國為道,太宗又設全國為路,路下設府、州、軍、監為一級,其下設縣。成為路、州(府、軍、監)、縣三級政區。咸平四年(1001年),將今四川重劃分為“四路”,總稱四川路,為四川得名之始。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州為遂寧府,領轄小溪(方義改名)、蓬溪、長江、青石、遂寧五縣。
南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改遂寧府為遂寧都督府。今遂寧市境屬遂寧都督府。縣地及其治所全部在遂寧市的有小溪、蓬溪、長江、射洪、通泉四縣,縣地部分在遂寧市境,縣治在外有遂寧、青石、安岳縣。
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之下設路,路轄府、州,府、州轄縣。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遂寧都督府為遂寧州(治地未變),隸屬四川行省順慶路(治地今南充市城區)。遂寧州領小溪(青石、遂寧兩縣并入)、蓬溪兩縣(長江縣并入)。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年廢路改府,省州改縣,后又廢府改州。布政司使下設府、州和縣兩級。遂寧州降為遂寧縣。
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統治時,全國廢“道”制,由省直轄府、州、廳。民國二年(1913年)又廢府、州、廳,恢復“道”制,以道統縣。民國七年(1918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將四川全省劃分為11個衛戍區域,遂寧列為第五區,割據18縣。翌年又命令將“衛戍區域”改稱“駐防區域”。史稱防區制時代。在長達17年的時間里,今遂寧市境各縣的部分或全部先后被川軍及滇軍、黔軍割據和控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統一四川軍政和財政大權,結束防區制,實行新政區制,建立四川省政府。在全川劃置18個行政督察區,每區設專員公署,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同年3月,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遂寧縣(城區鎮)。轄九縣:遂寧縣,治所城區鎮;安岳縣,治所城中鎮;中江縣,治所城廂鎮;三臺縣,治所城廂鎮;射洪縣,治所金華鎮;鹽亭縣,治所城廂鎮;蓬溪縣,治所赤城鎮;潼南縣,治所城關鄉;樂至縣,治所天池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十三師解放遂寧縣城。
1950年1月12日,遂寧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命令,以遂寧縣城(城區鎮)為專員公署駐地成立遂寧分區,隸屬川北區行署(公署駐今南充市),下轄九縣:遂寧、潼南、樂至、三臺、鹽亭、蓬溪、安岳、中江、射洪9縣。
1952年9月1日,川西、川北、川南、川東四區行署撤銷,恢復四川省建置。改分區為專區,遂寧專區隸屬四川省,仍轄遂寧、潼南、樂至、三臺、鹽亭、蓬溪、安岳、中江、射洪九縣。
1958年10月18日,撤銷遂寧專區,所轄遂寧、蓬溪、中江、三臺、射洪、鹽亭、潼南7縣劃歸綿陽專區。安岳、樂至2縣劃歸內江專區。
1985年2月8日,撤銷綿陽地區,分置遂寧、綿陽、廣元三個省轄地級市。遂寧市行政區建立。原隸屬綿陽地區的遂寧、射洪、蓬溪三縣劃為遂寧市轄縣。撤遂寧縣置遂寧市市中區。市府駐遂寧市市中區。
1997年12月28日,析原蓬溪縣西部地區置大英縣。
2003年12月18日,撤銷遂寧市市中區,分置遂寧市船山、安居兩區。
2004年12月末,遂寧市行政區轄兩區三縣。市府駐遂寧市船山區。
2019年8月16日,撤銷射洪縣,設立射洪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遂寧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西寬90.3千米,南北長108.9千米,總面積5322.25平方公里。東鄰重慶市潼南區、廣安市、南充市,南接內江市、資陽市,北靠德陽市、綿陽市,與重慶市、成都市呈等距三角。最東端是蓬溪縣群利鎮的謝家溝,最西端是大英縣河邊鎮的星花水庫,東西相距約90.3千米;最南端是安居區三家鎮的青山溝,最北端是射洪縣復興鎮的青龍嘴,南北相隔約109.8千米。涪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171千米。
地形地貌
遂寧市屬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區,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地貌類型單一,屬中生代侏羅紀巖層,經流水侵蝕、切割、堆積形成的侵蝕丘陵地貌。丘陵約占遂寧總面積的70%,河谷、臺階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間。從高空俯瞰,境內地形呈三個較明顯的特征:一是丘陵為主,平壩狹小,層狀地形較明顯;二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坡狀緩傾;三是溝谷河流縱橫。市境西北部為低山,海拔500~600米;低山以南是深丘,海拔400~500米;中部、南部中淺丘鑲嵌其中,谷坡陡峻。山形呈長垣狀魚背形;中丘為壟崗連狀的臺階形;淺丘坡度平緩,丘包呈串珠狀,零星沖積平壩散布在丘陵之間。涪江沿岸的河谷、平壩開闊。
氣候特征
遂寧市處于四川盆地中部,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2021年,全市各縣(市、區)年平均氣溫17.4-17.8℃(其中船山為17.7℃、射洪為17.4℃,蓬溪為17.5℃,大英為17.8℃),與常年比較,除蓬溪偏高0.3℃外,其余大部地區接近常年;年極端最高氣溫39-39.7℃(其中船山為39.0℃、射洪為39.2℃,蓬溪為39.2℃,大英為39.7℃),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3.5-零下1.9℃(其中船山為-2.4℃、射洪為-3.5℃,蓬溪為-1.9℃,大英為-2.8℃),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均未突破歷史極值。年降水量1129.1-1489.6毫米(其中船山為1129.1毫米,射洪為1489.6毫米,蓬溪為1137.7毫米,大英為1364.3毫米),較常年偏多2-6成;年日照時數1034.1-1282.4小時(其中船山為1034.1小時,射洪為1282.4小時,蓬溪為1119.1小時,大英為1217.1小時),接近常年。
水文水系
遂寧市中小河流眾多,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瓊江、郪江、梓江、青崗河、蓬溪河等15條。涪江全長776千米,遂寧境內171千米。涪江支流呈樹枝狀分布,境內流域面積5085.9平方千米,占遂寧面積的95.5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遂寧市有各級各類學校796所(不含高等院校),在校學生42.1萬人,專任教師3.01萬人。
遂寧市共有普通小學176所,招生2.8萬人,在校生17.66萬人。普通初中107所,招生3.07萬人,在校生8.95萬人。特殊教育5所,招生194人,在校生828人。普通高中31所,招生1.83萬人,在校生5.3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不含技工學校)10所,招生0.82萬人,在校生2.08萬人。
文體事業
遂寧市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6個(含民營),藝術表演場所2個(含民營),文化館6個,文化站(中心)124個,公共圖書館6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3個。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發布,該市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劃范圍。
國家一級圖書館:遂寧市安居區圖書館、射洪市圖書館
醫療衛生
遂寧市醫療衛生機構3790個,其中醫院70個(民營醫院5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86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1578張,衛生技術人員2.09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445人,注冊護士9035人。婦幼保健機構6個,執業(助理)醫師216人,注冊護士299人;鄉鎮衛生院84個,執業(助理)醫師1299人,注冊護士1422人。

【交通運輸】
遂寧市是川渝地區重要的節點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與重慶、成都一起列入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已建成鐵路"3向7線"243千米、高速公路"1環8射"359千米,實現東西南北四向高速連接,形成了成遂渝高速中軸線、成渝經濟區高速公路北環線和76千米繞城高速環線,構建了至成渝及周邊城市90分鐘交通圈。成南達萬高鐵即將開工,綿遂內城際鐵路已組建公司,遂德高速建成通車。成南高速擴容項目加快建設,遂寧安居機場建成完工。
鐵路
遂寧市有鐵路達成鐵路(成都-遂寧單線,遂寧-達州雙線),遂成鐵路(雙線),遂渝鐵路(雙線)。動車前往重慶、成都均只需1個小時。已經規劃的鐵路有:綿遂內宜鐵路(城際客運專線)。
高速公路
遂寧市境內已經建成了27個高速公路出口,放眼四川,是除成都之外,交通最發達的區域城市。已經通車的高速公路有:G42滬蓉高速公路(成都-遂寧-南充-廣安段),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遂寧-重慶段),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綿陽-遂寧段),省高速S11內遂高速公路,省高速S40遂資眉高速公路(遂寧-資陽-眉山),遂廣高速公路(遂寧-廣安),遂西高速公路(遂寧-西充)。
國省干線
遂寧市國省干線主要有G318國道、G350國道、G246國道、G247國道4條,S101、S207、S209、S306、S307、S401、S413、S414等8條省道。
航空
遂寧市境內沒有客運航空港,但周圍機場分別有綿陽南郊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三機場在遂寧皆有航空獨立售票廳。遂寧安居機場位于安居區會龍鎮接官廳村,但仍為教練機場(逐步開通客運)。
【風景名勝】
廣德寺
廣德寺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713年-741年),唐大歷十三年(788年)敕封為“禪林寺”,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敕名“廣德寺”;坐落在遂寧城西2千米處的臥龍山間,是皇帝賜封的中國觀音的著名道場,寺園森林330余畝,廟宇建設規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筑居于全省之首、西南第一。珍藏于廟內的有圣旨坊、九龍碑、宋明玉印、緬甸玉佛、善濟塔等。2006年廣德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靈泉寺
靈泉寺,國家AAAA旅游風景區,位于遂寧城東4千米,與廣德寺隔涪江相望,靈泉寺始建于隋開皇年間(581-600),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為佛教圣地歷稱:西方圣境,幾與南海普陀山齊名,已列入《全國名勝詞典》。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
觀音湖生態濕地公園
觀音湖生態濕地公園,地處涪江中游,縱貫遂寧城區,水域面積達14.8平方千米。湖中有五個島嶼。分為五彩繽紛路景觀帶和觀音文化園兩大部分;五彩繽紛路景觀帶分為運動休閑區、生態體驗區(濕地公園)、時尚商業區、綠色主題區四個區段,有生態濕地、愛情棧道、五彩疊瀑、觀光摩天輪等景點20余個;2012年項目被省文化廳評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4年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中國死海
中國死海位于四川大英縣境內,達成鐵路、成南高速公路傍城而過。來自于一億五千萬年前地球的兩次造山運動在大英縣形成的地下古鹽湖盆地,其海水(鹽鹵水)的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儲量就高達42億噸。“中國死海”海水含鹽量超過了22%,以氯化鹽為主,類似中東“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輕松的漂浮不沉。
中華侏羅紀公園
中華侏羅紀公園(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有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群,園區共有硅化木遺跡10余處550多根、恐龍化石遺跡3處、地質地貌景觀8處、水體景觀5處以及人文景觀6處。先后被中國古生物學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命名為“四川省科普基地”,列入四川省自然遺產地,是國家級AAAA景區,是第八屆國際侏羅系大會的重要科考現場。
龍鳳古鎮
龍鳳古鎮,地處遂寧市船山區以南是一座千年的興寧古都。素有“千年龍脈地,萬世佛緣鄉”美譽的川中第一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漢武帝時,妙莊王劉駒在龍鳳場建都,創建了諸侯城邦國—興寧國。有妙善廣場、佛珠墻、采蓮灣、游龍棧道、錦屏橋、席氏莊園、博物館等景點。
宋瓷博物館
四川宋瓷博物館,又名宋朝青瓷博物館,位于遂寧市明月花園小區西山路,占地12畝,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有藏品11454件,該館所擁有的宋代瓷器,與廣漢三星自貢恐龍并稱四川文物旅游三大著名品牌;2005年被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2005年命名為“市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2006年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被命名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子昂故里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含有鎮(金華古鎮)、山(金華山)、湖(金華湖)、堤(金湖堤)、島(湖心島)、坪(西山坪)、壩(金華壩等)。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子昂讀書臺;有四川四大名觀之一—金華山道觀;有面積達20余平方千米的金湖;有10000畝水果基地;有古鎮、古建筑、古廟、古城墻、古樹、古戲臺的“六古文化”。各景點相依相連,是集“祈福納祥、求學勵志、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遂寧”作為地名,始于東晉。東晉與十六國并存,而遂寧則屬于十六國中的成漢國。當時,各國統治者之間連年混戰,成漢國統治者內部也為爭權奪位斗爭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大敗李雄遺部李勢,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當桓溫凱旋而歸,途經縣境時,但見風和日麗,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寧的氣氛。這位長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感慨萬端,一種厭惡戰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因而在這里設郡,定郡名為“遂寧”,表示“平息戰亂,遂得安寧”的意思。從此,川中丘陵中的這片紅土地,便有了一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文物
遂寧市文物保護管理機構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級文保單位3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86處。
遂寧市國有及民營博物館8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級文保單位5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6處。
非遺
遂寧市有非遺代表性項目216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15項,市級32項,縣級166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3名,省級26名,市級61名,縣級133名。
遂寧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
民俗
龍舟賽在遂寧由來已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遂寧各類民間賽龍舟活動絡繹不絕,涪江江面上百“龍”競渡的熱鬧景象更是屢屢出現。于是潛移默化之中,賽龍舟也從一種民間體育運動項目,逐步演化成為遂寧城市文化的特殊載體。
語言
遂寧方言屬西南官話成渝片。在遂寧,有一種媒人叫“紅葉”,有一種豆腐叫“灰貓兒”,有一種繩子叫“索索”,有一種吹牛叫“沖殼子”,有一種吝嗇叫“嗇家子”,有一種可憐叫“造孽”。
遂寧方言音節中,n和l不分,f和h不分,平舌和翹舌音不分。在遂寧的安居區攔江鎮、分水鄉等地,有湖南移民來四川帶來的老湘語的存留,當地話把“房fang2子”讀作wang2子,“昏hun1頭昏腦”讀作wen1頭wen1腦,“飛機”fei1讀作wei1機,“苕sao2尖”讀作zao2尖,“大樹”su4讀作大zu4。除了聲母的區別,普通話和遂寧方言在聲、韻、調上的差異也有規律可循。在普通話中帶有eng、ing這兩個后鼻韻母的音節,在遂寧方言中都讀作前鼻韻。在遂寧部分區縣,比如射洪人說話也很有特色,“菜籽開花非非黃”。
地方特產
遂寧市境內特產有射洪麥地納牛肉、大英白檸檬、船山豆腐皮、安居黃金梨、卓筒井鹽、大安舒牛肉、赤城湖魚席、射洪野香豬、安居524紅苕、蓬溪青花椒、蓬溪仙桃、俏觀英系列、竹編、觀音繡、魁山牌菜籽油、中國名酒、沱牌曲酒、‘香葉尖’系列茶、射洪麥加牛肉、省優名果牽牛山柚、安居泥腳桿花生、遂寧白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