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成都市 >> 鄉鎮介紹 >> 韓場鎮 |
![]() |
韓場鎮 |
韓場鎮地處四川省大邑、新津、邛崍三縣的交界處,離新津縣城只有8公里,離成雅、成樂高速公路10余公里,離普興火車站、青龍場火車站20公里,大新公路橫穿韓場鎮,交通便利,地理優越,是投資建廠的理想地方。 全鎮轄4個村,2個社區,58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15763人,幅員面積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42畝。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示點小城鎮”、四川省貿易廳推介創建“三綠食品”無公害生產基地、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2001年和2003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百強協會”、2004年被省食用菌協會評為“省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鎮”,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決定為大邑縣“推進城鎮化進程重點鎮”、2005年7月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蘑菇生產優秀基地鎮”和“食用菌行業先進協會”。 歷史沿革 韓場鄉位于大邑縣東南。鄉人民政府駐地韓場,距縣城26公里左右。鄉依治得名。清代乾隆時,今韓場地區屬南忠鄉地;清咸豐起編為下南鄉十甲,設乾羽、同樂、仁義(簡稱“上三團”)和守望、太平、和義、××(簡稱“下四團”)7個團,團下設甲、牌。 民國2年,十甲改為十區。22年,下南鄉改為第四區。24年上三團地置十里鄉,轄9個保,治所在十里場。十區下四團地置韓鎮,轄10個保,治所在韓場。25年8月,十里鄉并入韓鎮。韓鎮乃轄19個保。27年4月縮編為16個保。29年,韓鎮改為韓鎮鄉,轄16個保,150個甲。次年1月縮編為8個保,116個甲。37年調整為106個甲。 解放后,韓鎮鄉仍置。1950年4月,鄉治安委員會駐朱倉,后遷劉墩子,再遷韓場。同年11月,保、甲改為村、小組。1951年5月土改結束時,8個村調整為12個村。村下為居民小組。1953年9月,鐵溪、正和村劃出歸聚龍鄉。1955年11月,聚龍鄉建制撤銷,鐵溪、正和村還屬韓鎮鄉。 1958年10月,此鄉成立群鋒人民公社,下轄12個管理區,47個生產隊。次年初,群鋒公社改為韓場公社。1960年下半年,新津縣境并入大邑縣期間,龍馬鄉第一管理區劃來。1961年8月,龍馬鄉復置,仍劃出還屬。同時,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全鄉轄12個生產大隊,67個生產隊。1962年調整為93個生產隊。1968年11月,韓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韓場公社,不再同時稱韓鎮鄉。1984年3月,韓場公社改為韓場鄉,下轄12個村,85個村民小組。 區位優勢 縱向有大(邑)新(津)路(2004年,將拓寬成27米的省級通道),橫向有董韓路貫穿全境。東靠新津縣,西鄰邛崍市,距大邑縣城23公里,距新津縣城7.5公里,距成(都)雅(安)高速僅10公里,距火車站15公里,35分鐘內可到成都,半小時內可到雙流國際機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緊鄰新津縣城,既有現代生活的氛圍,又有田園牧歌似的幽靜,是居家、辦企業的首選去處。 自然優勢 轄區內屬于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左右,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 產業優勢 韓場鎮享有“中國蘑菇之鄉”美譽。食用菌種植戶占全鎮總戶數的83%以上,主要種植雙孢蘑菇。2008年雙孢蘑菇種植面積預計達到5000畝,其中大棚、高棚蘑菇2100畝,露地種植蘑菇2900畝,此外雞腿菇、平菇、金針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種植也具一定規模。預計食用菌加工、銷售3萬噸,產值實現2億元。2003年韓場鎮依托食用菌產業優勢構建“食品工業園”,入駐企業有:蘭田工業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綠盛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漳州嘉億制罐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此外尚有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業20余個,中、小型企業食用菌年加工量達12000多噸。鮮蘑菇銷售網點遍及福建、西藏、北京、重慶、青島、甘肅、河南、西安、香港、臺灣等地;蘑菇系列罐頭、干片、鹽漬菇等銷往日本、韓國、法國、中東和歐洲等17個國家和地區。 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核心區位于成都市大邑縣韓場鎮,建設規劃占地2000畝,首期建設優質肉雞育種中心、優質兔育種中心、四川省種豬性能測定中心、四川胚胎工程產業化示范基地(含牛、羊胚胎工程)、優質豬育種研究基地(“三中心、兩基地”)和一個公共服務區。2008年占地800余畝,已投產企業5個,在建企業2個,待建企業1個。企業名稱分別為:1、四川鍵宇胚胎有限公司;2、四川大恒家禽育種公司;3、四川齊卡免業有限公司;4、四川興牧種禽有限公司;5、四川太盛畜禽制藥有限公司;6、四川畜科飼料有限公司;7、四川中牧飼料貿易有限責任公司;8、奇龍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協議總投資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671萬元。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核心區建成投產后,年均稅后利潤為835.5萬元。 小城鎮建設 集鎮舊街全部改建,集鎮內八條寬敞的街道,規劃新建了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千禧街”、“回苑街”、“創業大道”等,2008年城鎮區域面積達2.5平方公里,綠化面積0.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5500余人。已成為附近十多個鄉鎮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同時、積極抓好以集鎮為中心的區域規劃,力爭在3年內,基本形成1個中心地帶、2個集中發展區相互帶動的城鎮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