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遂寧市 >> 鄉鎮介紹 >> 文井鎮 |
![]() |
文井鎮 |
文井鎮位于蓬溪縣北部,是《天機》劇組的駐地,,據拍攝地高峰山有大約二十分鐘車程。這是一個不大的鎮子,一條主道兩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商鋪,身處鬧市,感覺街上雖算不上車水馬龍卻也是熙熙攘攘。文井鎮雖小,卻也是物華天寶,地靈人杰。“川中道教名山”高峰山自不待言,也是蓬溪縣3個省級重點小城鎮之一。文井的豆豉和泉水也被稱為“高峰雙絕”,是享譽一方的特產;在這塊土地上,還先后涌現過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李泛山等一批優秀軍人,可謂人才輩出。 行政區劃 文井鎮區劃:文峰社區、馬槽井村、楊龍廟村、花池塘村、映井場村、云臺村、高峰山村、白象山村、半邊山村、定香寺村、雙龍橋村、會仙橋村、新華村、蓮埡村、黃蓮嘴村、蓮花村、新寨村、馬鞍山村、梅埡村、百恒村、范家溝村、順天村、趙先寺村、印盒山村。 歷史沿革 原為蓬溪、西充兩縣共管,1953年劃為蓬溪,區、鄉兩級政權設在此,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 撤銷原文井區公所,由原文井、普光、新林三鄉組建而成,轄1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屬典型的淺區丘陵地貌。 地理區位 蓬溪縣文井鎮位于東經105°40′,北緯30°52′。文井鎮位于縣境北部,東鄰西充縣祥龍鄉,南連赤城鎮,西接板橋鄉、新勝鄉,北與羅戈鄉、射洪縣曹碑鎮毗鄰。鎮政府駐地文井鎮文峰街94號,距縣城17公里。它地處城北及318國道線17km,是西充、射洪、南充三縣的交界處。 文井鎮在蓬溪縣東北部高中丘糧林多經區,境內以高丘為主、中丘次之、低山低丘較少,一般海拔為360-550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7.3℃, ≥0℃積溫6278℃,≥10℃積溫5440℃,無霜期達343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60㎜,年日照1470小時。 人口民族 幅員面積66.6km2,耕 地3.4萬畝,人員總數為3.95萬。主要民族是漢族,兼有藏族、羌族、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 環境特產 全鎮林地資源豐富,林木郁郁蔥蔥,小河流水清澈見底,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較好,宜居舒適度高。文井土質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生產稻谷、玉米、小麥、紅 苕、棉花、花生、高梁、油菜籽、生豬、山羊、肉兔。林木主要有柏木、桉樹、香椿、國槐、油桐、桑樹、竹子、桃樹、廣柑。藥材(白果、杜仲),名優水果(桔橙4、7號,美國紅心柚、日本太田碰柑、福本、青見、金花 梨)。工業有石油、建材、冶金、釀造業、頁巖機磚廠、水泥預制件廠等。 經濟發展 經濟以農業為主,是本縣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區之一。常年水稻播種面積1.7萬畝,小麥0.8萬畝,花生500畝,油菜 0.7萬畝;各類水果面積1萬畝。有林地2.4萬畝(其中天然林0.2萬畝1,人工林2.2萬畝),其中經濟林36.3畝(冬桃),生態林2.0萬畝(松 柏、竹柏混交),森林覆蓋率為29.8%。 商業網點多集中文井場。全鎮有大型百貨超市3個,個體工商戶300余戶,年集市貿易額上億元。場鎮常住人口1萬人,水、電、氣、光纖閉路四通;出行方便,有直達成都、重慶、廣東長途客車;傳統手工業歷史悠久,竹編工藝技術精湛,高峰山“麻道姑”豆豉遠銷海內外。 基礎設施 境內現有市縣政府批準開放的道教場所三處:高峰山 寺、定香宮、應傳寺。其中保存完好的高峰山寺,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82年),素有“川北迷宮”之美稱。鎮內現有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五所,中、小學生八干 多人。學校各項指標九九年經省、市驗收合格。設有中心衛生院一所、一般衛生院兩所,醫療點36個,文化站一個,電影院一個,廣播電視站一個。農業金融機構 四個,保險事務所二個。二ooo年文井鎮已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總體規劃是2010年城區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場鎮人口達到1.5 萬人,鄉村公路總長達120公里。鎮內現安有程控電話500多部,移動通訊基站兩痤,光纖電視入戶率達80%。自來水廠供水60萬方。35千伏變電站一座。文教衛生、新區建設,個體經濟已全面啟動,建有專業化市場兩個。 社會事業 2003年,文井鎮進行資源組合,將鎮政府原辦公場地及全部資產劃歸文井中學,鎮政府遷至原文井小學(米市坡)辦公,文井小學遷至原文井鎮中(2002年8月鎮中并入文中)上課。使全鎮國有資產合理配制、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文井鎮交通十分便利,文井至蓬溪全程水泥路面,方便快捷,到西充縣、射洪縣全縣貫通。境內現有鄉道、村道公路56公里,已硬化32公里。通訊發展十分迅捷,電信、移動、聯通、小靈通等有線、無線網絡覆蓋全鎮,光纖電視入戶率95%。天然氣用戶1000余戶。 旅游資源 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享譽西南的川中名山“高峰山”,坐落在文井境內,距縣城25公里,距文井場鎮4公里,山上樹木蔥郁,古柏參天,風景秀麗,景色迷人。山上古剎“高峰寺”始建于唐初,續建于晚清,為川中第一名剎而飲譽海內外,殿內樓閣按“金鎖八門”、“六十四卦象”縱橫排列,深蘊“道妙玄機”,構成迷宮建筑群,在全國宮觀、寺廟中實屬罕見,享有“川北迷宮”之稱。民國時代軍政要員林森、何應欽、孫科、于佑任、馮玉祥等來此游覽避暑并提額30余匾。近年來被政府辟為道家文化場所,賓客如云,系四川三大道觀之一。2005年12月22日,號稱“天下第一老子”的老君像落成開光,由1998塊石頭塑成,共36米高,坐落在高峰山西側山腰,巍峨雄壯,栩栩如生。2005年5月,四川博遠傳媒有限公司投資上百萬元在高峰山拍攝電影《天機》,在全國上映,這樣更增添了高峰山文化氛圍和知名度。目前,高峰山已實現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已達2400萬元。 坐落在文井鎮花池塘村的“精忠祠-岳飛廟”始建于清代,后經當地政府傾力打造,現已成為川中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岳飛祠是紀念愛國英雄岳飛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每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 全鎮產業優勢凸顯,被稱為文井三寶的“文井土雞” 、“土雞蛋” 、“麻道姑豆薣”等著名品牌,現已遠銷成都、重慶、南充、遂寧等大中城市、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