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隸屬通化市。東北與輝南縣交壤,東與白山市八道江區、江源縣、靖宇縣相連,北與梅河口市毗鄰,南與通化縣相依,西與遼寧省清原縣、新賓縣接壤。東西兩極點長107公里,南北兩極點寬76.5公里,幅員面積3348.3平方公里。全縣轄13鎮、2鄉,219個行政村。居民114937戶,總人口37456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08042萬,人口自然增長率1.6%。全縣有20個民族,19個少數民族人口4037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9%。縣城柳河鎮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和交通中央。
行政區劃
柳河縣轄12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鎮:柳河鎮、孤山子鎮、五道溝鎮、駝腰嶺鎮、圣水鎮、涼水河子鎮、羅通山鎮、安口鎮、向陽鎮、紅石鎮、亨通鎮、三源浦朝鮮族鎮
鄉:時家店鄉、柳南鄉
民族鄉:姜家店朝鮮族鄉
歷史沿革
柳河縣因駐地柳樹河子屯得名。柳河縣地域最早為肅慎族居住地。戰國時屬燕國領地。秦時為遼東所屬。漢武帝時為玄菟郡轄地。漢末,扶余族興起,建立高句麗地方政權,柳河之地為其轄境。唐朝時,隸屬于安東都護府。渤海時,一部分屬渤海鴨綠府正州,一部分屬長嶺府河州。遼時,隸屬東京道。金時,隸屬咸平路咸平府。元朝時,隸屬遼陽行中書省開元路咸平府。明朝時,隸屬建州衛。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入主中原后為盛京將軍轄地,清初為盛京圍場中的鮮圍場,屬封禁重地,設兵巡守。民國二年(1913年),屬奉天省東邊道。民國九年(1920年),直屬奉天省。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日偽政權成立后,偽柳河縣隸屬偽奉天省。淪陷時期,日本侵略者實行“集家并屯”后,改為街村制,稱縣城為柳河街。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改屬偽通化省,直至日偽政權垮臺。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年)10月15日,成立柳河縣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通化專員公署。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18日,柳河縣改屬遼寧省通化專員公署。同年7月21日,改為遼寧省第四專員公署所屬。1947年2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收復柳河縣城,縣民主政府從游擊區遷回柳河鎮。仍屬遼寧省第四專員公署。1947年5月撤銷海柳清聯合縣,恢復原三縣建制。同年7月20日,柳河縣歸安屬安東省。1948年9月 4日,改屬安東省通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5月18日,劃歸遼東省通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屬遼東省。1952年6月,歸遼東省直轄。1954年8月21日,劃歸吉林省通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屬通化專區。1985年4月13日,撤銷通化專區后,改屬吉林省梅河口市,屬梅河口市管轄。1986年1月改屬通化市。

柳河縣街道
氣候環境
柳河縣地質構造分屬東西向、華夏系、新華夏系3個地質構造體系,或單獨泛起,或復合一起形成境內的地質構造輪廓。柳河縣地處長白山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境內地表由中低山地、丘陵、熔巖臺地和河谷盆地構成,互相交錯分布全境。中低山地由南龍崗、北龍崗、老嶺、罄嶺4條山脈組成,占全縣總面積的70%,最高山峰羊岔上掌海拔1 293米。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一統河、三統河流域,占全縣總面積的10%。熔巖臺地分布在縣境東南部,屬龍崗火山群,占全縣總面積的5%。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一統河、三統河、哈泥河、窩集河的沿河兩岸,占全縣總面積的15%。柳河縣地勢多在海拔400~1 000米之間,其基本特征是東南、西南高,東北低,從東南、西南向東北傾斜。
柳河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天氣,四季分明,夏季潮濕多雨,秋季溫順涼爽。 1986~2000年年均氣溫5.5℃,6月~8月月均氣溫19.5℃、22.5℃、21.1℃,年均日照2 479小時,年均降水量736毫米。
自然資源
柳河縣總土地面積320560公頃。土壤分為7個類型,其中主要有灰棕土壤221 452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69.1%,土壤母質較粗,腐植質較多,肥力較高適于發展林業生產;白漿土壤52013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16.2%,表土流失過多,肥力不高;水稻土和沖積土33395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10.4%,保水保肥,宜栽植水稻。全縣耕地面積6329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 18.9%,其中水田22732公頃。
柳河縣森林資源豐富,系長白山林區組成部分,由天然針闊混交林、次生闊葉林和人工林構成。200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56.8%,林木蓄積量1313萬立方米。由于境內植被較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動物有黑熊、野豬、狍子、馬鹿、狐貍、棒雞、丹頂鶴、野鴨、林蛙等。珍稀野生植物有人參、天麻、平貝母等。珍貴的樹種有紫椴、紅松、長白側柏、長白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等。
柳河縣地質古老,發育齊全,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灰石,儲量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北龍崗山脈;鉀長石,主要礦點在向陽鎮池大地,已探明儲量 100萬噸,孤山子、姜家店、時家店、涼水河子等鄉鎮也有分布;煤,有無煙煤和柴煤兩種,現開采的有仙人溝、半截河、向陽鎮四道溝煤礦3處;石膏,主要分布在時家店鄉,已探明儲量2000萬噸,現已開采礦點有3處,年產石膏石23萬噸;礦泉水,主要分布在涼水河子鎮,現建有礦泉水廠1處。金屬礦主要有鐵礦,全縣已探明有礦點30處,正在開采的有安口鎮后林子、向陽鎮謝家溝、二道溝鄉中和鐵礦3處;銅礦,全縣已探明有礦點13處,均未開采;金礦,全縣已探明有礦點4處,涼水河子鎮回頭溝、向陽鎮金廠溝正在開采。
柳河縣境內有一統河、三統河、哈泥河、窩集河4條主要河流,總長389.8公里,流域面積3348.3平方公里,地表水徑流年均總量11.07億立方米,可開發水能資源總量49 450千瓦。全縣有中型水庫3座,小(Ⅰ)型水庫19座,小(Ⅱ)型水庫78座,塘壩1444個,自然泡澤109處。

蘭山林場
農業狀況
柳河農業發展迅速,大農業格局初步形成。全縣以生產水稻、玉米、大豆為主,正常年糧豆總 產量25萬噸,可提供商品糧10萬噸,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 全縣林木蓄積量達1,318萬立方米, 每年可產紅松、落葉松、柞、榆、楊、楸、椴和黃 菠蘿等優質木材6萬立方米。鮮人參常年產量50 萬公斤。畜牧業迅速發展,以華龍公司為龍頭的養 雞業形成年產3000萬只的規模。以凱帝公司為龍 頭的養豬業形成飼養、加工30萬頭的規模。分割 精包裝牛肉、豬肉、雞肉和火腿腸等暢銷上海、大 慶、長春等國內各大城市,其中有些產品已出口遠銷日本、朝鮮、俄羅斯。全縣以葡萄、梨和山渣為主的果樹發展到7萬畝。烤煙生產有較大發展。
工業狀況
柳河工業穩步發展,基礎工業門類較多,全縣工業企業2,191家,其中國有51家,集體企業 1531,887家。經過產業、產品結構 調整,已形成了具有本縣特點的新型工業結構。醫 藥、建材、食品工業成為支柱產業,機械、燃料、 化工、輕紡、包裝裝潢、玻璃鋼、礦產和土畜產品 加工工業都有可觀的發展遠景。主要工業產品產 量均有大幅度增長,并創出一批名牌產品和拳頭 產品。 “保鮮人參”和“濃縮葡萄汁”獲北京“七 五”星火博覽會金獎和銀獎, “555”神威丸獲全國 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金獎,石棉橡膠板、Y系列電 機、液化石油氣鋼瓶、并聯電力電容器、乙肝靈、 感冒通、中國液體蛤蟆油和長青雄栓等一大批產 品分別獲部、省優質產品獎。
基礎設施
柳河城鎮建設成果顯著,投資環境優越。縣城柳河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大街平坦筆直, 建筑鱗次櫛比。煤氣管道進入千家萬戶。文化設施 齊備。全國縣級醫療條件一流。交通發達。梅集鐵路、303國道、營白公路貫穿境內。火車直達北京、 青島、天津、沈陽、長春、大連。五條縣級公路連 接各鄉鎮。并與鄰近縣市公路相接。柳河機場有航班直飛北京,方便快捷。萬門程控電話、移動電話提供服務方便。庫容750 萬立方米的柳河水庫,日夜為縣城提供生產、生活 用水,北山、城南兩個二次變電所可滿足生產、生活用電。
柳河城鄉環境建設成果顯著。縣城柳河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鎮內共有道路30條,總長34公里,總面積39萬平方米,鋪裝率達到79%,人均道路5.5平方米。全長5.36公里的柳河大街平坦筆直,橫貫全城;鎮內綠地面積達2224畝,人均綠地4.72平方米;管道煤氣進入千家萬戶,供氣用戶達6960戶;城鄉居住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城鎮人均居住面積6.68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8.l平方米。全縣文化體育設施齊備,衛生、廣播電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以縣醫院、中醫院為主體的三級醫療網絡已經形成,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縣醫院現有固定資產2416萬元,其規模、設備和技術水平均達到省內縣級醫院一流水平,醫療服務半徑不斷擴大,現擁有全身滑環式螺旋CT機、核磁共振顯像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儀和數字減影等先進醫療設備,可成功開展胸、腹、腦外科等高難手術及各種輔助診斷檢查。全縣有線電視網發展迅速,城鄉用戶達到3.8萬戶,鎮內可收看22個頻道的有線節目,鄉鎮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的目標。

旅游資源
柳河縣地處長白山區,森林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主要旅游景點有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和羅通山旅游風景區。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是集動植物自然保護區與旅游開發區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占有山林近萬畝,游覽路線8公里。園內有寺廟、亭臺樓閣9處,其中福興寺占地8 000平方米,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建筑面積860平方米。羅通山旅游風景區占地6 267公頃,海拔1 090米,集古城、峻峰、奇洞、幽林于一體。區內有古城遺址1座,是吉林省境內較大古城遺址,1981年、2001年分別被吉林省和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