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白城市,別稱“查干浩特、白城子”,吉林省轄地級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吉、黑、蒙三省(區)交界處。東南部與松原市相連,西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興安盟接壤,東部、東北部與黑龍江省大慶市、齊齊哈爾市隔江相望。 [46]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25758.73平方千米。全市轄1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全市常住人口146.75萬人。
白城市是東北地區西部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吉林省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與綠色產業基地、生態與文化旅游城市,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第四條歐亞大陸橋主要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國家“一帶一路”策略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白城市地處北緯45度黃金玉米帶,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雜糧雜豆和油料主產地,是國家八大牧區之一、商品牛羊生產基地;白城是全國唯一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范區、東北唯一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先后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禁毒示范城市”等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白城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洮北區 面積2525平方千米,人口49萬。郵政編碼137000。區人民政府駐青年南大街14號。
洮南市 面積5108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137100。市人民政府駐團結東路115號
大安市 面積4879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31300。市人民政府駐人民路21號。
鎮賚縣 面積4695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137300。縣人民政府駐鎮賚鎮。
通榆縣 面積8476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137200。縣人民政府駐開通鎮。

【歷史沿革】
經考古調查和歷史文獻記載,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已有人類生活。
商周至秦時期,為東胡游牧之地。
漢、南北朝時期,為鮮卑、夫余所居。
隋唐時,為契丹族游牧之地。
遼時,在這里設長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城四家子古城。長春州是遼朝皇帝圣宗、興宗、道宗、天祚帝等四位皇帝的行宮,是遼朝春季的政治中心,是遼代東北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金朝時期,長春州沿用繼續至金天德二年(1150年),后降為長春縣,隸肇州(前郭縣塔虎城)管轄。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復設泰州,城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
蒙元時期,先屬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屬遼陽行省泰寧路泰寧府,治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
明朝時期,隸屬奴爾干都司所轄泰寧衛。
清朝時期,屬蒙古科爾沁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批準放荒招墾。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洮南府,隸屬盛京將軍。同年設開通縣、靖安縣,隸屬洮南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大賚廳,隸屬黑龍江將軍;設安廣縣,隸屬洮南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撤將軍,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洮南府、開通縣、靖安縣、安廣縣隸屬奉天省,大賚廳隸屬黑龍江省。宣統二年(1910年),設鎮東縣,隸屬奉天省。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廳,存道、縣,境內各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和黑龍江省龍江道。民國四年(1915年),設瞻榆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東北淪陷時期,境內各縣隸屬黑龍江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東北光復后,境內各縣隸屬嫩江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先后隸屬吉江行政主任公署、嫩江省、遼吉區行政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隸屬遼北省。
1949年,隸屬黑龍江省。
1954年,劃歸吉林省。
1954年8月,吉林省白城子區專員公署成立,轄洮南、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乾安縣。
1955年,改稱吉林省白城專員公署(簡稱白城專署)。
1956年,長嶺、雙遼縣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簡稱前郭縣)劃歸白城專署。
1958年10月,白城鎮與部分郊區合并,設白城市(縣級);白城縣余部20個鄉鎮與洮南縣合并為洮安縣;大賚、安廣縣合并為大安縣;開通、瞻榆縣合并為通榆縣。同年11月,扶余縣劃歸為白城專署,雙遼縣劃歸四平專署。
1968年8月,成立白城專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歸白城專區(1979年7月,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73年7月,白城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1月,改稱白城地區行政公署。
1987年7月、1988年11月,洮安縣、大安縣先后改設洮南市(縣級)、大安市(縣級)。
1991年3月,前扶經濟開發管理區成立,地、廳級建制,隸屬吉林省人民政府,扶余市和前郭縣劃歸前扶經濟開發管理區。
1992年6月,設立松原市(地級),長嶺縣、乾安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劃歸松原市。
1993年8月,撤銷白城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白城市(地級)。撤銷白城市(縣級),設立洮北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總面積2.6萬平方千米。東、東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接壤;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長嶺縣毗鄰。西、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連;北、東北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長230千米,東西寬211千米。總面積25758.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城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150—180米,是潛化沙漠區。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區為鎮賚縣和大安市境內的月亮湖地區,海拔一般為130米左右。
氣候特征
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除盛夏短時間內受海洋季風影響外,全年絕大部分時間降水系統來自西風帶,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該地“光照充足,降水變率大,旱多澇少”的氣候特點。白城市四季分明, 冬長夏短,降水集中在夏季, 雨熱同期, 春季干燥多風, 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熱多雨,雨熱不均;秋季溫和涼爽且短暫;冬季干冷, 雨雪較少。年平均降水量為399.9毫米, 其中作物生長季5—9月降水量為355.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88%,部分滿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5.2℃,≥10℃活動積溫平均為2996.2℃,無霜期平均為144天,初霜日平均為9月27日,適宜中晚熟品種引進;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15小時(1961年至2000年間),風能、太陽能開發潛力大。
水文水系
白城市水域寬廣,較大河流8條。嫩江由鎮賚縣丹岱鄉十家子屯入境,在大安市四棵樹屯流出,境內江長約150千米。洮兒河由洮北區嶺下鄉半拉山入境,流經洮北區、洮南市、鎮賚縣、大安市,由月亮湖注入嫩江,境內河長302.3千米。還有霍林河、蛟流河、那金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額木太河、文牛格尺河。低洼地帶散布著湖泡700多個,提供了養殖、灌溉之利。主要有月亮湖、新荒泡,牛心套保泡、哈爾撓泡、洋沙泡、四家泡、老鴰窩泡、莫什海泡、郭家店泡、莫莫格泡、鵝頭泡、小西米泡、新平安泡、西二龍泡、他拉紅泡、小香海泡等。總水域面積270033公頃,占幅員11.8%,占全省水域面積26.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白城市擁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3707人,專任教師139人;成人高等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757人,專任教師70人。中等職業學校12所,在校學生6622人,專任教師814人;高中18所,在校學生31155人,專任教師2379人;初中105所,在校學生37582人,專任教師6463人;小學97所,在校學生65874人,專任教師6056人;幼兒園264所,附設幼兒班136個,在園幼兒22596人,專任教師1721人;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學生560人,專任教師183人。
本科院校:白城師范學院
專科院校: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白城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事業
白城市擁有文化館6個,博物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全市擁有廣播節目7套自辦頻率,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6套自辦頻道,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醫療衛生
白城市擁有醫療機構1991個,其中醫院5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個,社區服務中心11個,鄉鎮衛生院92個,村衛生室873個,門診部64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護理站865個,急救中心(站)1個,采供血機構1個,其他類13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9900張,比上年增加65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9687張,比上年增加707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8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641人,注冊護士6309人。

【交通運輸】
鐵路
白城市境內有四平至齊齊哈爾、長春至白城、通遼至讓胡路、白城至阿爾山四條鐵路。準備用20年時間贊助修建的東北亞運輸主干線(第四條歐亞大陸橋)已在運籌中。建成后,將貫通俄羅斯赤塔至蒙古喬巴山直至中國的阿爾山、并通過白城至琿春,再抵達俄羅斯勃塞圖港和扎魯比諾港。屆時,白城將成為該條國際鐵路從歐洲進入中國東北的第一重要交通樞紐。
港口
大安港是吉林省最大內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直接貿易的唯一水上通道。年吞吐能力100萬噸。貨物堆存能力達400萬噸,已成為吉黑兩省、嫩江、松花江、黑龍江三條水系上現代化港口。
大安港座落于(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區城北,港區面積2.3平方千米。經過多年修建,現已建成糧、煤、木、化、雜、輪渡、低水位等7個碼頭,年吞吐能力100萬噸,貨物堆存能力400萬噸,是吉、黑兩省“三江水系”上現代化的港口。從大安港上航可到嫩江港,下航可通往哈爾濱、佳木斯,直抵俄羅斯五個開放的港口,進入日本海。大安港已成為吉林省連接世界的水上橋梁,被譽為黃金水道。
航空
新建白城長安機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實施的國內支線機場,是吉林省“一主四輔”機場建設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白城市洮北區洮河鎮刁家屯境內,距離白城市區16.5千米,白城長安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C,5個機位站坪,可滿足B737系列、A320系列等機型的使用。

【旅游資源】
白城,位于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幅員面積2.6萬平方公里,人口202萬。坐擁松遼科爾沁,臂攬嫩江、洮兒河,頸帶大小興安嶺,懷抱向海、莫莫格。白城是一座以生態環境而著稱于世的新興城市。美麗的生態風光、奇特的人文景觀、富饒的自然資源,使這座美麗的草原鶴城成為吉林西北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國家確定的生態建設示范區,白城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在全省、全國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A級濕地向海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的故鄉,區內湖泊水域、蒲草蘆葦、沼澤草原、沙丘黃榆等多樣性原始生態,構成了向海特殊的生態景觀。久負盛名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珍禽白鶴、白鸛和丹頂鶴等多種鳥類的繁殖地,人稱“鳥類的天堂”,境內野生經濟植物720種,獸類50余種、鳥類297種。
白城的美,美在天然,貴在原始。這里草質優良,草原像地毯,像海洋,一直延伸到天邊,一望無際。藍天、綠草、白云、鶯歌、燕舞、花香,徜徉于廣袤的草原,享受著陽光的普照,再吸上一口清新的草原空氣,令人心曠神怡,陶醉于無限的遐想。白浪滔滔的嫩江水、九曲回腸的洮兒河、水美魚肥的月亮湖及大大小小的河流、泡澤,如同一條條銀絲帶縱橫交錯地鑲嵌于城市之間。豐富的水資源,為城市建設和旅游的發展提供必備的條件,更為這方土地上的兒女帶來了生命的延續和滋養。
在白城,春可見遼闊草原萬馬奔騰,夏可觀藍天碧水仙鶴飛舞,秋可聽茫茫蘆葦百鳥啼鳴,冬可賞千里雪原冰上捕魚。煙波浩渺的水泊沼澤,連綿起伏的蘆葦海,禽鳥嬉戲的百鳥樂園,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淳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悠久的遺跡文化,構成了白城特有的生態、人文景觀。
改革開發三十年來,白城日新月異,尤其是城市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草原風光、濕地風貌、民族風情、風電景觀為主的旅游格局已逐步形成,構建了全市旅游的特色品牌。在大力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的同時,經過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大力加強。我們堅信,在白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國內外投資者的大力支持下,一個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草原新中心城市,定會在21世紀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生輝,活力四射,魅力無窮。
【風景名勝】
◆向海
向海原名“香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科爾沁草原中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自然保護區、國際AAA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0.67萬公頃,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長 45 公里,東西最寬 42 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保護區橫跨通榆縣五個鄉鎮場、十二個村、三十二個自然屯,二萬人口在區內從事著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
向海保護區向海自然保護區最佳旅游時間系湖河相容沖地貌類型,地勢平坦,河道極不明顯,湖泊、漠、沼澤、水庫相間分布。沼澤地上生長著茂密的大片蘆葦,大大小小的水泡星羅棋布,水深一般為3米。這里年平均氣溫4.9℃,年降雨量400-450毫米,年蒸發量在1890毫米,無霜期為170天左右。區內有霍林河、額穆泰河和洮兒河三條水系;洼地中的草甸和漠上,生長著大量草本植物,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放牧區。湖泊與草甸之間,沙丘交錯起伏,生長著天然的榆樹林。四周環境幽靜,魚類及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各種水禽良好的餌料。大面積的蘆葦,為水禽的棲息繁殖提供了隱蔽的場所。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洶涌嫩江與溫柔洮兒河交匯處,總面積144000公頃,東與黑龍江省隔江相望,北與內蒙古毗鄰,是科爾沁草原上一顆璀璨明珠,是人人向往、仙鶴迷戀、神秘而古樸的人間仙境,鳥類天堂。區內河流縱橫、湖泡洼地星羅棋布,生境復雜多樣,主要有河灘苔草濕地、湖灘洼地蘆葦濕地以及堿蓬鹽沼等,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13年10月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吉林鎮賚莫莫格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
吉林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城區東北部,距城區僅1公里。濕地公園總面積2441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573公頃,濕地率64.4%,涵蓋了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庫塘、稻田共7個濕地類型,是一個集濕地保護、科研宣教、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特色公園。
吉林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不僅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濕地資源聞名遐邇,更承載著深厚的遼代契丹文化底蘊。作為遼皇春捺缽的圣地,這里曾是遼代皇帝與民同樂、處理政務的重要場所,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公園內濕地類型多樣,包括河流、湖泊、沼澤及人工濕地,構成了松嫩平原濕地的縮影,生態功能顯著,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
◆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區
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蒙語“查干”為白色之意,“浩特”為城市之意,“查干浩特”即為白城之意。查干浩特為白城的歷史名稱。為追根溯源,回歸歷史,白城市在市區西北部專辟一地,命名為“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此舉,既為發展當地旅游經濟之目的,又為白城溯源刻下歷史之印跡。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地處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三省交界處。2002年11月29日由省政府批準建立。位于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開發區內的民族風情園,整體布局按照馬頭琴外形進行設計,以展示蒙古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的積淀。是一處集吃、住、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園內的科爾沁民族風情園,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有大小蒙古包39座,可同時容納500人就餐、娛樂,是吉林省內最大的蒙古包群。
◆華嚴寺
白城華嚴寺,始建于中華民國初年。原寺坐落于市民生中學院內,當時占地面積四萬平方米。正殿三間,為磚木材料,結構精致,殿中供奉釋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東西有配殿各三間,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間廟產房屋對外出租。僧人也做道場和化緣,平時香火不斷,廟會時香火更是盛極一時,是當時白城地區的佛教活動中心。文革期間,寺院慘遭破壞,僧人遣散,經像法器蕩然無存,部分建筑因瀕臨倒塌,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徹底拆除。落實宗教政策后,由于信教群眾強烈要求恢復重建華嚴寺。一九九四年經省政府批準,同意恢復重建。
◆月亮湖水庫
月亮湖水庫是洮兒河末端、嫩江旁側的大型平原水庫,既可攔蓄洮兒河洪水,又可引蓄嫩江洪水。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所屬大安、鎮賚兩市(縣)交界處。月亮湖水庫始建于1974年4月,1976年8月投入運行。建庫后至1999年稱月亮泡水庫,2000年改名為月亮湖水庫,是一座防洪、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月亮湖水庫總庫容11.99億立方米。洮兒河以上集水面積3.31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5.5億立方米。水庫工程按洮兒河50年一遇,嫩江20年一遇洪水組合設計;洮兒河、嫩江50年一遇洪水組合校核。興利水位131米,相應庫容4.84億立方米,面積204平方千米。主要由土壩、蓄泄水閘、灌溉渠首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總長42千米,由1條主壩和6條副壩組成,一號壩為主壩,其余均為副壩。最大壩高9.57米,壩頂寬8米,在二號壩3+300米設有6孔哈爾金蓄泄水閘,總長56.4米,設計最大泄量910立方米每秒。設計灌溉面積2.50萬公頃,年產商品魚370萬千克。
◆包拉溫都省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包拉溫都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西遼河上游,科爾沁沙地(草原)的東緣,吉林省的西部,通榆縣的西南部。西部與內蒙古科右中旗相鄰,南部與內蒙古科左中旗相接,距通榆縣城90千米,全區南北長23千米,東西長34千米。保護區總面積62190公頃。2002年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吉政函(2002)134號成立包拉溫都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為“自然生態系統”類別,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是以蘆葦沼澤為主的濕地生態系統、天然蒙古山杏林和其它森林生態系統、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東溝濕地狩獵場
東溝濕地狩獵場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大崗子鄉、通榆縣的八面鄉、洮南市的二龍鄉交界處。
東溝濕地狩獵場的總面積5萬多公頃。在狩獵場南部,生長著蘆葦、三棱草、燈心草、水蔥、睡蓮等。
這里水生動物豐富,有多種魚類、蝦蚌及軟體動物,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狩獵場雖然人煙稀少,地處荒辟,但交通方便,四季暢通無阻,是旅游狩獵的最佳選擇。
在狩獵場中間,有4000多公頃人造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繁衍生息著占吉林省獸類總數44.4%的36種獸類動物。

【歷史文化】
非遺
白城市歷史文化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從2009年3月公布第一批到2013年11月公布第四批,共有108個非遺保護項目,在這108個非遺項目中,有省級19個,市級89個。其中,洮北區有18個;鎮賚縣有20個;洮南市有21個;通榆縣有25個;大安市有24個。在這108個非遺項目中,按保護項目類型劃分可分為五大類,即:民間美術類(包括剪紙、年畫、布貼畫)項目22個,占26%;民間生產技藝類(包括柳編、釀造、食品制作、烘爐、掛馬掌)項目42個,39%;民間工藝類(包括根雕、刺繡、燙畫)項目16個,占16 %;民間文藝(包括烏力格爾、蒙古琴書、民間故事)項目10個,占9%;民間醫學(傳統接骨、秘方)項目10個,占9 %。
吉劇
白城市培養出了一大批如常維奇、張國慶、楊慶寶、勾麗華等優秀的劇作家、作曲家、表演藝術家、導演等,保留了一批如《隊長不在家》《梟雄夢》《晚霞不是夢》等經典吉劇作品。2010年,在吉林省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上,市專業藝術演職員組成代表團經過歷時三個月的排演,其中二人轉《霸王別姬》獲得了藝術節特別大獎;小品《留守女人》、拉場戲《半夜雞叫》、拉場戲《艷遇》獲得了綜合劇目一等獎;二人轉《擰勁兒小夫妻》、拉場戲《找驢》獲得了綜合劇目二等獎。演員毛樹森獲得了四大名丑稱號,市文廣新局獲得了優秀組織獎,還囊括了導演、表演、伴奏等多個個人單項獎。

【名優特產】
黑水西瓜
黑水西瓜是吉林省洮南市的一個地方特產。由于光溫充足,地下水質優良,使黑水西瓜具有個大皮薄、沙瓤爽口的特點。黑水西瓜歷史悠久,早在百年前便是清朝宮廷貢品,70年代初曾作為國宴用品進入中南海,贏得“中南海消暑佳品”的美譽。2000年黑水西瓜榮獲“北京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金獎”;2001年榮獲“長春農博會金獎”,“神農杯”優良品種大賽金獎,同時獲“吉林名牌產品”稱號。2005年初,“洮南關東黑水”西瓜商標被吉林省工商局核準注冊,2008年4月,洮南黑水西瓜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白城香瓜
種植主要品種有“抗霸天下”、“金棚糖王”、“早抗糖王”、重茬狀元、早特甜、及早甜、金飛、香飛等優良品種。所產的香瓜含糖量高,色澤鮮艷,甘甜爽口。大安市“紅崗子”牌香瓜獲得2001—2011年七屆吉林省農業食品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
【榮譽稱號】
2019年9月,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
2019年11月3日,“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發布,白城排名第94。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命名名單。
2021年4月,被國家禁毒委命名為首批“全國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11月,擬通報表揚為“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
2021年11月,白城市在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喜獲“城市創業精品展示項目”榮譽。
2022年6月,入選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