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市位于“天府之國”四川之腹心,隸屬德陽市。是成都平原以北的重鎮,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說。北臨德陽市區17公里,南距成都市區23公里。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土地肥沃,市容整潔,風光秀麗,被譽為“成都的后花園”,廣漢是“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之一。經濟以工業為主,主導產業為:醫藥、輕紡、機械、食品、旅游。 廣漢市境內河流縱橫,水塘密布,6條主要河流的常年平均流量為34.29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約15.62億立方米,水質較好,水位較高,易于開采利用。
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雒城鎮漢口路108號。面積:538平方公里。人口:總人口59萬,城市人口17萬。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億元,財政總收入14.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9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3元;全年招商引資35.7億元。
行政區劃
廣漢市轄16個鎮、2個鄉:
鎮: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南興鎮、新平鎮、和興鎮、松林鎮、高坪鎮、向陽鎮、小漢鎮、金魚鎮、南豐鎮、金輪鎮、興隆鎮、新豐鎮、西高鎮
鄉:北外鄉、西外鄉
歷史沿革
秦朝時為雒縣。雒縣因雒水流經縣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鄉境五里巷。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漢郡,轄13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時期(9~23年),改益州為庸部,部牧駐雒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復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東晉時期(317~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復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3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復置雒縣。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清初,仍如明制�?滴醵辏�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1950年屬綿陽專區,1953年改屬溫江專區,1960年什邡縣并入,1963年析出復置什邡縣,1983年劃入成都市,同年劃屬德陽市。1988年撤縣設市。
地形地貌
廣漢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龍泉山脈西麓,為沱江沖積平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以平原為主;東部有淺丘,占全市面積的7.7%。海拔一般在450—590米。
境內松林鎮、雙泉鄉為丘陵低山地段,平壩因近代河流的長期切割,河間出現長堤形埂子,由西北邊境流入的青白江、鴨子河、石亭江、綿遠河及其支流白魚河、蒙陽河等,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間的地形。全境東西長36.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538.28平方公里,其中平壩占92.33%。
自然資源
全市有林業用地6928.7公頃,四旁樹折合面積1732.85公頃,按林地類型分:有林地6209.4公頃,疏林地103.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7公頃,無林地543.7公頃,難利用地40.2公頃;按經營類型分:公益林面積2881.7公頃,商品林面積3044公頃,兼用林面積962.8公頃,難造林地40.2公頃。全市林業用地率12.3%,森林覆蓋率11.3%,綠化覆蓋率14.67%,全市活立木總蓄積21.07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為67042立方米,防護林蓄積為98960立方米,薪炭林蓄積100立方米,特用林蓄積333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241立方米,散生木蓄積和四旁樹蓄積43045立方米,雜竹折合重量101990為噸。
全市耕地,平壩地區占95%,多數土層深厚,適宜農作物生長,地勢平坦,機械作業便利。土層厚度大于100厘米的占總耕地的7.43%,小于30厘米的僅占總耕地的1.5%。大部分土壤或重壤,耕性好,適耕期長,宜種范圍廣,保肥供肥性能較好。據測定,質地為中壤土的占耕地面積的37%,重壤土占26.2%,輕粘土占18.5%,輕壤土占9%,砂壤土占9.3%。
廣漢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面積大,地下水類型多樣復雜,儲存量和補給量相對較為豐富。境內四條大河湔江(鴨子河)、綿遠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屬沱江水系,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
經濟發展
堅持以工業跨越發展為重點,全市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項建設有序推進。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廣漢市始終堅持把工業發展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產權制度改革,集中力量抓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取得長足進步,形成了以川油宏華為龍頭的石油機械制造業和以蜀中制藥為龍頭的制藥業兩個配套的產業集群,機械、醫藥、化工行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1%,民營和股份制經濟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96%以上。廣漢市的經濟開發區是省級工業開發區之一。目前,開發區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開發區的帶動下,全市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家,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到27家,上5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增加值33.8億元、銷售收入135億元、利潤10.8億元、利稅13.9億元。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現有國家、省、德陽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形成了優質糧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和優質畜禽、水產品、中藥材等生產基地,創建了30多個農產品知名品牌,川糧米業的“川糧牌”商標2007年被評為中國名牌。廣漢市先后被列為全國100個創建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之一,全國園藝產品(蔬菜)出口創匯示范區,省優質水稻、優質油菜和優質蔬菜基地縣(市)。
城市建設穩步推進。近年來,廣漢市按照“突出重點、完善功能、加快建設”的思路,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目前,廣漢市通過“滾動開發,逐步推進”的模式,加快推進城北新區建設,按照市場化的思路,引進民間資金開發城東片區,同時抓好鴨子河古蜀文化休閑觀光風景帶建設。城市建設帶動了商品房開發,2007年,在建樓盤18個,商品房預售面積34.52萬平方米。廣漢市城市迅速擴大,建成區面積已達16.35平方公里,正逐步形成中等城市規模。
文化旅游業發展迅速。廣漢市以三星堆為龍頭的旅游業發展很快,并努力將三星堆建成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區。通過整合旅游資源,發掘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和農村改革歷史做好旅游文章,以奧運圣火傳遞活動和“保保節”、“桃花節”帶動旅游發展,2007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38萬人次,旅游業綜合收入達到17.6億元。與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健全,餐飲業發達,境內有大小酒店數十家。
基礎設施
廣漢市陸上交通發達,有寶成鐵路橫貫南北;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北新大道延長線,成青高速通道延長線,公路縱橫。
廣漢市地處四川“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中心地段,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部份,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和寶成、廣岳鐵路縱橫全境,境內每百平方公里擁有等級公路78公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坐落近郊,是中國唯一一所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高等院校,其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距西南國際航空港雙流機場僅50公里,均為高速公路,乘汽車只需20余分鐘。廣漢擁有程控電話容量12萬門,有35千伏安以上變站9座,由省網直接供電,天然氣日供氣量達19萬立方米以上,自來水日供水量達10萬噸以上。
文化教育
廣漢市教育發達,教育設施齊全。全市擁有:
本科類大學一所--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藍天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員搖籃 中國90%以上的的民航飛行員畢業于此);
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電視廣播大學一所。
國家級示范中學一所――廣漢中學
省級重點中學一所--金雁中學。
市級重點中學一所——廣漢六中
還有 廣漢二中,雒城三中,雒城二中,廣漢四中等
省級重點中專----廣漢職業中專學校, 慶玲機電等職業技術學校
旅游資源
廣漢市屬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至今遺留有較豐富的名勝古跡,其品位和旅游開發價值很高。有聞名于世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三大國際旅游精品之一的“三星堆古文化遺址”;還有古雒城城墻、銘文磚墻基,金雁湖、房湖公園、明代古寺龍居寺、文廟、漢代古墓群、古樹等。
知名旅游景點有:
三星堆遺址:為殷商時期古蜀國都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AAAA級旅游景區。
段家大院:古樸凝重的建筑風格,淳厚濃郁的民俗情調,樸真自然的生態環境,豐富深沉的文化內涵,匠心獨運,風情別具,堪稱川西古典民居的典范。
房湖公園:是唐代名相房琯貶任漢州刺史時所建。占地528000平方米,在川西各縣中均屬罕見。園內古色古香,既有蘇州式園林小巧玲瓏的特色,又有巴蜀園林中古風的神韻。
風俗習慣
廣漢保保節是由民間傳統“游百病”和拉“保保”的習俗演變而成的。歷近三百載,至今尤盛。每年正月十六,在廣漢的兩個公園里。即房湖公園及金雁湖公園舉行保保節。用拉保保這種方式來乞求小孩能平安的成長。是當地很有影響力的一個民間習俗,每到這天都要萬人空巷地出門游玩,為孩子拜干爹,結干親家,也就是"拉保保"。“保保”即是干爹。
保保節是川西平原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節日。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都會來廣漢參加保保節圣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