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Yíngjīng)縣古稱嚴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雅安地區中部,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幅員面積1781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有人口14萬人。縣城距離省會成都175公里,前臨成都經濟輻射圈,背靠"三州"兩個扇面,在西部大開發中占據了很強的區位優勢。幅員面積1781平方千米。總人口15.04萬人(2008年末),農業人口11.21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嚴道鎮。
行政區劃
滎經縣轄2個鎮、17個鄉、2個民族鄉:
鎮:嚴道鎮、花灘鎮
鄉:六合鄉、烈太鄉、安靖鄉、烈士鄉、滎河鄉、新建鄉、泗坪鄉、新廟鄉、三合鄉、大田壩鄉、天鳳鄉、新添鄉、附城鄉、五憲鄉、煙竹鄉、青龍鄉、龍蒼溝鄉
民族鄉:民建彝族鄉、寶峰彝族鄉
歷史沿革
滎水出大相公嶺,流經城北;經水經瓦屋山,流經城南。隋置滎經口戍,唐置縣。
2006年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4號)批準:同意滎經縣寶峰鄉、民建鄉改建為寶峰彝族鄉、民建彝族鄉,同意民建彝族鄉人民政府駐地由竹陽村遷移至建樂村。
2006年,滎經縣撤銷石橋、廟崗、凰儀、石龍4個鄉,復順鄉更名為新添鄉,石滓鄉更名為龍蒼溝鄉。
地理環境
滎經縣位于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屬盆周山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縣境內四面群山環抱,河流強烈切割,嶺谷高差懸殊。全縣最高處在西部野牛山,海拔達3666米,是縣境唯一高山區;最低處在天鳳鄉滎經河岸,海拔只700米;相對高差2966米。山地面積1754.2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98.6%。河谷平壩面積24.75平方公里,僅占全縣總面積1.4%。
全縣最高處在西部野牛山,海拔達3666米,是縣境唯一高山區;最低處在天鳳鄉滎經河岸,海拔只700米;相對高差2966米。
滎經河是滎河和經河兩大支流匯合而成。兩大支流在滎經縣城東北,以90度角度交匯。而大支流的二級支流,如滎河的代黃溝、頭道水、橋溪、小河子、相嶺河,又均以90度角度匯入滎河。因此,其水系類型,屬于格狀水系。
氣候特征
滎經縣全境在北緯30度以南,屬于接近中緯度的低緯度地區。氣溫上屬亞熱帶;在大氣環流受季風的控制,因而屬季風氣候;在地形上高低相差懸殊,垂直變化大,因而具有山地氣候特。根據以上特點,滎經縣氣候類型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的山地候。但從局部地方來看,滎經氣候又具有其特點:
1、氣溫偏低與海拔相近的地方相比,由于滎經縣位于大相嶺東北坡,瓦屋山西坡,因而處于背陰面。泗坪海拔l040米,漢源縣九襄鎮海拔1055米,但九襄年均溫為16.3℃,而泗坪只13.6℃。
2、降水量全地區第一石滓鄉的金山是全省四大暴雨區之一,年均降水量達2603.l毫米,不僅列全地區第一,而且在全省和長江流域也居首位。
3、夜雨率列全地區之首夜雨多是山區谷地降水的特征。地區各縣市夜雨率均在70%上下,而滎經達78%,列全地區第一。
4、境內氣候差異大海拔不同,氣溫不同。凰儀海拔1120米,年均溫只12.4℃;嚴道鎮海拔763米,年均溫為15.5℃。山地的背風面與向風面不同,降水量不同。夏季風多從滎經東北角沿滎經河谷或雅安向斜越麂子崗人境,位于背風面的嚴道鎮年降水量只1232.9毫米;位于瓦屋山向風面的石滓鄉金山年降水量達2603毫米;大相嶺向風面的凰儀鄉麓池年降水量達2409毫米。
自然資源
滎經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占有土地21畝,高于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境內氣候宜人,降雨適中,水草豐茂,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是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食品經濟的理想之地。礦產資源更是豐富多樣,銅、鉛、鋅、錳、硫鐵礦等有(黑)色金屬蘊藏量大,品位高,質量好。滎經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0%,是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滎經還是全國首批驗收合格的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境內溪河縱橫,水流量大,水力資源十分豐富。除此之外,滎經的名貴土特產品資源和畜種資源也十分繁多。有獨步天下的滎經砂器;有品質優良,深受品茗者喜愛的"古城毛尖"、"觀音仙茶";有肉厚脆嫩的山珍佳品"滎經筍干"和森林蔬菜;有易育肥,肉質好、脂肪分布均勻的"滎經黃牛"。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大熊貓、扭角羚等珍稀動物。滎經山奇水秀,旅游資源豐富,有美麗的原始森林風光,有干年古剎、廟宇,還有名噪四海的南方絲綢古道。
在眾多的自然資源中,石材資源是滎經的一大主體優勢。全縣花崗石資源儲量在40億立方米以上,可開發利用的達10億立方米,分布面積達210平方公里,被帶為"石材王國"。滎經花崗石以紅色為主,色譯調和,美觀大方,光潔度好,放射強度低,各種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現已開發的產品"三合紅"、"滎經紅"、"新廟紅"已成為石材市場的搶手貨。縣委、政府實施資源啟動戰略,引來了無數投資者。全縣已有礦山企業60個,加工企業550家。
滎經水力資源理論儲量為6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達39萬千瓦。目前,全縣總裝機容量近10萬千瓦,電力富余,電價低廉,為發展高耗能工業提供了豐富的電力保障。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為該縣發展高耗能工業提供了原料保證。現已探明儲量的有:石灰石l億立方米,鉛鋅礦50萬金屬噸,優質錳礦30余萬噸,赤鐵礦和銅礦石儲量均為20余萬噸,優質無煙煤l億多噸,還有大量的硫鐵礦、石英石等高耗能工業所需的原輔材料。高耗能工業,已成為該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濟概況
在發展滎經經濟的過程中,縣委、縣府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以農立縣,以工富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富民裕縣”的發展思路,圍繞資源辦企業,提高效益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實現了七個突破。
一是宣傳促開放,招商引資取得突破。縣委、縣府始終堅持“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方針,把擴大開放、招商引資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先后在北京、成都、重慶、雅安、滎經等地成功地舉辦了各種研討會、座談會、投資洽談商品博覽會和“滎經杜鵑花節”。編輯出版了大型畫冊《南絲路重鎮滎經》和專輯《大眾之子周文》、拍攝和協助拍攝了《綠播群山》、《滎經小城》等9部外宣專題片、在中電視臺、四川、雅安電視臺播出、每年有300多篇有關改革開放的新聞報道見諸中央、省、地有關新聞媒體,提高了滎經的知名度。為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發揮縣內資源優勢,培植礦產、水電、高能、農業產業化及旅游資源開發等經濟增長點,相繼出臺了《關于對招商引資實行優惠和獎勵政策的決定》、《關于對各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招商引資與項目儲備實行目標責任制的決定》、并建立健全充實調整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項目咨詢委會、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等辦事機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95、96、97、98年滎經招商引資工作連連名列全區前茅。
1998年全縣引進經濟技術合作項目35個、實際引進資金11769萬元,儲備項目21個。二是發展資源性企業有明顯突破;三是鄉鎮企業發展取得突破,實現連續幾年翻番,1998年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20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四是糧食生產有新的突破,連續14年獲得豐收,連續十年創最高水平。1998年農業總產值達12540萬元,農村人平生產糧食650公斤以上。五是個體和私營企業發展取得突破。截至1998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已達6317戶,注冊資金7274萬元;私營企業235戶,注冊資金9330萬元。全縣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74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54.9%,入庫稅金2044萬元,占全縣工商稅收的53.5%。六是計生工作取得突破,受到國務院表彰;七是城鎮建設取得突破,被列為四川省百鎮試點之一,目前一個嶄新的滎經城正在崛起,飲食、娛樂、接待服務功能大大增強。
基礎設施
發展滎經經濟的過程中,縣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啟動,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科技為動力,圍繞培植財源,實行非均衡發展”的思路,全面實施資源啟動戰略,為改善投資環境,全縣開通了12000門程控電話,全縣平均20人就擁有一部電話。數字化、程控化、網絡化建設已把滎經推向信息高速公路;全縣實現了鄉鄉通水泥路,國道108線縱貫全境,作為全省首批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的滎經,已建成一個占地3.9平方公里,綜合功能齊全的新縣城。學校、醫院、商貿中心,星級飯店、游泳池、歌廳舞廳應有盡有;不僅如此,滎經對國內,國外來投資興辦企業的客商,除享受全國、全省的有關優惠政策外,還將享受我縣更多的優惠和照顧。 新千年伊始,滎經縣委、政府將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這一機遇,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熱情厚道的滎經人民將以合作者的姿態,歡迎四海賓朋到滎經這片熱土地上來開發、投資。
旅游資源
滎經的旅游資源中,與峨眉山對峙的瓦屋山雄奇峻拔,云蒸霞蔚;銅瓦殿、鐵瓦殿雖已髓歲月的流逝,淹投在歷史的長何中,但依稀的痕跡,仍能讓你感受到昔日佛家辟支道場的繁盛。離縣城30公里的龍蒼溝國家級森林公園,集南北森林之風韻:較高處,冷峻挺拔的原始云、冷杉林,透出大興安嶺的巍峨氣派;較低處,具有西雙版納熱帶原始森林風格的參天古樹,藤蔓纏繞,榮枯俱存;榮者蓬蓬勃勃,婀娜妖媚;枯者體態多姿,詩情畫意。離城不足5公里的太湖寺,始建于唐,依山迭造,山不高而幽,水不深而秀,占地百畝的一座禪院古廟,全部掩映在一片茂盛的楨楠和銀杏參天古樹中,氣勢恢宏,建置莊嚴。還有如詩如夢的古城煙雨,瓦屋神燈等滎經八大景觀。
土產特產
長毛兔:1981年滎經從上海引進長毛兔種進行飼養,經過18年的選育,培育出了“雅滎長毛兔”優良兔種。雅滎長毛兔飼養方便,抗病力強,適應性好,毛長、松軟、白凈、均勻,產毛率高,每只成年長毛兔每年可剪毛0.75公斤,年收人可達70元以上,是農民增收的好產業。
茶葉:滎經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尤以邊茶著名西南。古代統治者對邊茶實行官方專賣,以后允許商人自由貿易,他們把邊茶作為統治藏族同胞的一種手段。17世紀初,清朝統治者設廠加工制茶,以雅州(今雅安市)為中心,生產銷售到康定、西藏地區。滎經生產的邊茶稱為“南路邊茶”。
砂器:以獨特的原料,獨特的制作方式,獨特的外形和獨特的效果而獨步天下的“滎經砂器”,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黃牛:滎經從秦朝起開始養黃牛,到漢朝時農村已普遍喂養,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經過長期辛勤選育,培育出了獨具特色、品質優良、役食兩用的滎經黃牛。滎經黃牛易育肥、肉質好、脂肪分布均勻,享有“牛中之王”美譽。黃牛中等體型,體格健壯、均勻,有尖角、彎角兩大類。尖角居多,皮毛多為黃色。四肢較長,蹄小而堅,步伐勤而有力,耐粗料,以草和作物稿桿為飼料,飼養成本低,皮薄耐磨富有彈性,是制革工業的好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