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隸屬宜賓市,縣城距宜賓市48公里。長江自西向東穿越縣境,與金沙江、岷江兩大支流在宜賓市匯合后,首經南溪縣,故南溪有“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稱。
全縣南北長40.2公里,東西寬35.4公里,幅員面積704.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28萬畝。地勢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間有平壩,海拔高度254-592.3米,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性氣候區,年均降雨量達1072.71毫米,年均無霜期達348天。全縣轄9鎮7鄉,214 個村,1619 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縣總戶數110635戶,總人口409684人;其中城鎮人口67983人,占總人口的16.7%;少數民族人口 522人,占總人口的 0.13 %;城鎮勞動者登記失業率3.9%。縣人民政府駐南溪鎮,位于宜賓、瀘州、自貢三市品字形區域中心地帶,是一座有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6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395人。
行政區劃
南溪縣轄9個鎮、6個鄉:
鎮:南溪鎮、羅龍鎮、劉家鎮、江南鎮、大觀鎮、汪家鎮、黃沙鎮、仙臨鎮、長興鎮
鄉:裴石鄉、馬家鄉、大坪鄉、石鼓鄉、林豐鄉、留賓鄉
歷史沿革
南溪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南北朝梁設南廣縣,隋仁壽初年(601-604年)因避太子楊廣諱,改為南溪縣至今。縣初治今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北岸(涪溪口至桂輪場)。唐乾符二年(875年),在仙源壩筑奮戎城(今南溪鎮)。宋乾德(963-969年)中,遷治奮戎城。南溪建縣前,隸屬犍為郡僰道縣。梁時屬戎州六同郡。隋開皇(581-600年)初廢六同郡,直屬戎州。隋大業初年(604-617年),屬犍為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屬戎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屬南溪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復屬戎州。宋乾道六年(1170年),屬敘州。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隸于敘州路。明清時,屬敘州府。1913年,廢敘州府,隸于川南道分巡。1914年,隸于永寧道分巡。1929年撤永寧道,直屬四川省。1935年至1949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12月7日南溪縣解放,1950年,南溪縣屬宜賓專區專員公署。1954年,屬宜賓專員公署。1978-1997年,屬宜賓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設市以來,隸屬宜賓市管轄。
地理位置
岷江、金沙江在宜賓匯合成為萬里長江,首經南溪滾滾東流,故稱南溪為“萬里長江第一縣”,南溪縣位于四川南部,北面為富順縣,西面為翠屏區,南面為長寧縣,東面為江安縣,地處宜賓、自貢、瀘州三市交匯腹心地帶,橫跨長江兩岸,距重慶市200公里,成都市340公里,宜賓市40公里。已列入宜賓市“十一五”建成區規劃的核心腹地,即將成為宜賓市的南溪區。

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資源
南溪縣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4.18%,土壤肥沃,以紅壤為主,PH值為酸性。境內有長江、黃沙河、龍灘河、桂溪河等河流,年徑流總量2164--3295億立方米。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多種,如白鱘、白鶴、野豬等;野生植物120科191屬309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楨楠、潤楠、油樟、龍眼、桫欏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灰石等。
南溪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現在已建成水利工程3500處,是四川省糧食、甜橙、家禽、蔬菜、蠶桑生產基地縣,生面綠化達標是和小康縣,是全國撐綠竹基地,成片種草4萬畝,年出欄“四川白鵝”500萬只,優質蔬菜7.5萬畝,優質水果4萬畝,初步形成了獨具南溪特色的綠色食品產業。
區位優勢
區位優勢突出,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南溪屬長江經濟產業帶,是宜賓市的衛星城市,縣城位于宜賓、瀘州、自貢三市交匯處,距離酒都宜賓僅40余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39公里,屬長江三級航道,已建成30萬噸級/每年深水碼頭。千噸駁船可順流直達上海。南溪與宜賓、瀘州、自貢均為二級水泥路相連,毗鄰內(江)一宜(賓)高速公路和隆納高速路,距宜賓航空港50公里,距瀘州航空港60公里,其中水泥里程達92.07公里,建有宜賓市最大的是城客運中心,縣、鄉、村三級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南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1998年至2001年,通過各種投資渠道共投入建設資金近6億元完成了舊城改造。縣城“六網一市”(道路、水、電氣、通訊、廣電和市場)進一步更新,市政建設初具規摸,市民生活水平較高,擁有現代化住宅小區多處。現年供電量達1.33億千瓦時,自來水現日生產能力3萬噸,二水廠建成后可達6萬噸,天然氣日供氣能辦4萬立方米。電話裝機容量1.5萬門,已進入國際電話自動網,可通過寬帶網或ISDN入英特網,移動通訊、傳呼覆蓋全縣各鄉鎮,實現村村通電話,全縣電話普及率達3.7%。
經濟狀況
2007年,全縣GDP完成31.23億元,同比增長15.1%。完成工業總產值30.2億元,同比增長40.9%;工業增加值10.2億元,同比增長31.3%。實現農業總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6.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同比增長42.1%。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5.3億元,同比增長209.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650萬元,同比增長3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4億元,同比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4019元,同比增加62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1元,同比增加1651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9%。
地方工業
軍工資源優勢突出,地方工業已形成支柱。南溪境內的南山機器廠、紅光化工廠和長慶機器廠等軍工企業縣曹生產設備、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和項目等優勢,固定資產凈值9億元。有國內唯一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射釘緊固器材科研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射釘之王”。近年來三個軍工企業在開發射釘緊固器材、摩汽配件、醫藥等民品上已邁出步子,產值達3.92億元。地方工業已形成四大支柱:一是以射釘緊固器材為龍頭的機械加工業;二是以民用炸藥、醫藥品為龍頭的化工業;三是以南福系列酒、南溪豆腐干為龍頭的食品工業;四是以水泥、瓷磚為龍頭的建材業。
駐縣企業
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雄渾蓬勃的發展生機,南溪,作為宜賓未來的工業新區,已成為一方投資熱土。五糧液、天原、絲麗雅等三大知名企業集團,把南溪作為新的戰略支點:絲麗雅集團長信實業,十一五期末銷售收入將達到10億元;天原集團天藍化工十一五期末銷售收入將達到30億元,并將建成中國五鈉基地;五糧液藥業進軍生物制藥產業,十一五期末將達到50億元;宜賓市的其他新上項目和外遷企業也紛紛把南溪作為投資的首選,南溪正成為百億工業縣、正在成為宜賓市工業發展的主要區域。
交通條件
南溪縣地處宜賓、瀘州、自貢川南三市品字形中心,距重慶市200公里,成都市340公里,宜賓市40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環境容量大,具有承接大中型企業轉移的基礎條件。
宜賓至南溪工業大道(一級路)正在建設中,2008年可全部完工,屆時,南溪縣至宜賓市的公路里程將縮短至33公里,可完全融入宜賓市半小時經濟圈。規劃的自貢至南溪一級公路,自貢段已順利開工。今年即將動工興建的宜瀘高速公路貫通南溪境內,兩條省道S206線遂筠路、S307線瀘鹽路穿境而過,使南溪縣與周邊城市有機結合。
距離宜賓火車站48公里、自貢火車站80公里、瀘州火車站55公里。
長江水路從西向東橫貫全縣流徑39.5公里,四季通航,枯水季節最小通航能力1千噸,縣內東門沱貨運碼頭岸線長480米,寬25米,前沿水深5—1O米,深水泊位3個,常年可停靠600一1000噸的船舶,年吞吐貨運量6O一1OO萬噸。羅龍、九龍灘還有兩個吞吐量3O一4O萬噸的貨運碼頭,可供企業貨運進出。南溪碼頭和汽車裝卸費用4-6元/噸。南溪縣作為宜賓市的重要港口樞紐,已列為宜賓市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設的重點,擬建多用途泊位,已啟動羅龍、九龍灘作業區建設,豐水期通航能力達3000噸級以上,枯水期通航能力達1000噸級以上。
距宜賓機場50公里,距瀘州機場50公里。南溪至宜賓、瀘州、自貢、內江四市距離較近,是宜賓城市規劃區內菜壩機場外遷,建設川南三市航空樞紐港口的最理想之地。宜賓城市規劃的空中通道——未來的川南航空樞紐港已在南溪汪家鎮和劉家鎮進行了前期選址。
基礎設施
南溪縣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縣公路里程已達1250.756km,等級外公路975.5km,共有209個村通公路。有內河里程63km(其中長江干線39km)。全年客運量5110萬人/公里,貨運量670萬噸/公里,水運客運周轉量827萬人/公里,水運貨運量735萬噸/公里。通訊設施完善,程控電話覆蓋全縣16個鄉鎮,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全境。2002年末,共有固定電話26707部,城鄉居民每百戶電話擁有量6.5 部;共有移動電話用戶28151戶,百人移動電話擁有量達6.9 部。全縣16個鄉鎮城鎮居民都使用自來水,其中縣城用水戶8659戶,年供水350萬方。電力設施完備,年供電16500萬千瓦時,總供電線路達4048公里,已有162個村完成農網改造。全縣有南溪鎮、留賓鄉等2 個鄉鎮使用天然氣,其中南溪鎮天然氣用戶達8200戶,年供氣289萬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全縣有水庫40座,其中小(一)型水庫12座,小(二)型水庫27座,總庫容達5917萬立方米;有石河堰151條,山坪塘2795口,提灌站231處,總裝機容量6430千瓦。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有云臺湖等風景旅游區。
科教文化
科教文化保持領先。1986年南溪進入全國100個基礎教育先進縣行列,1997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萬人升學率連續幾年位居宜賓市第一。南溪是四川省文化先進縣,有宜賓市唯—一家縣級電視臺。光纖加密電視網絡已覆蓋10個鄉鎮和部分村社。2000年創建省級科技先進縣獲得成功。
社會環境
社會軟環境優越,經濟發展前景美好。南溪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被評為市級文明縣城和市級衛生縣城,目前已在爭創省級衛生縣城。南溪黨政一班人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切實轉變干部作風,“民情日記”制度受到省委的肯定和推廣。南溪是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現正爭創“省模”。堅持“大開放促大開發,大開發促大發展”的方針,為鼓勵招商引資,南溪主要對項目審批、企業注冊、土地使用、稅收、規費繳納和相關配套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強化對外商的服務意識,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一企一策;實施“一扇門”服務,實行新辦企業項目代理制,讓投資者只進一家門,委托代理萬家事。堅持政務公開、公開辦事程序和收費標準,提高透明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事業
全縣有高中5所,初中22所,小學144 所,幼兒教育點25個,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在校生5855人,初中在校生18557人,小學在校生4098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5 %,小學升學率98 %,初中升學率64 %。全縣有專任教師2399人。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質量上乘、品牌響亮的省級首批示范性高中,國家級重點中學,被譽為“川南教育明珠”。學校占地225.61畝,教職工278人,83個教學班,在校生5000余名。學校教學設施齊備,有400米塑膠跑道、足球場、游泳場、天象館、科技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設施。教學成績一流,連續15年來位居全市前茅,是宜賓市規模最大的高完中和窗口學校。先后榮獲省校風示范校、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被選入《中國名校》、《中華學府志》等書。2003年12月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南溪縣高級職業中學校是全國重點職業學校。有專職教師124人,學生 2119人。學校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23600平方米。學校有一流的田徑場、實驗室等設施。全縣有縣級醫療衛生單位4個,其中國家二級甲等醫院一個,鄉鎮中心衛生院3個,一般鄉鎮衛生院16個,床位1084張。全縣有科技人員5720人。緊緊圍繞建設四川文化名縣的戰略定位,構建“大文化”格局,文化事業取得突出成績。有圖書館1個,建筑面積570平方米,藏書3萬多冊,開放了電子閱覽室;有二級乙等縣級川劇團一個,創作排演了許多優秀劇目。成功舉辦了“全民健身活動周”,第三屆龍舟賽,全縣籃球聯賽,廣場音樂會,鬧元宵焰火晚會,首屆藝術節,金竹西瓜節以及第六屆梨花節等文體活動。

文明門古城樓
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萬面,南溪有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的文明門古城樓,是長江上游沿岸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樓;有“小峨嵋”之稱的云臺山省級森林公園;距蜀南竹海、石海洞鄉等景點僅50公里;每年隆重舉辦的“梨花節”、“西瓜節”,推動了觀光旅游業的發展。目前,南溪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基本完善,功能齊備,日接待能力達1000多人,旅游業呈蓬勃發展態勢。
發展規劃
堅持“頭五年強基,再五年突破,后十年跨越,實現翻三番”總的奮斗目標,并確保實現三大階段性目標,即:到2005年,全縣實現GDP總量在1999年基礎上翻一番;到2010年,建成宜賓經濟強縣、四川文化名縣、全國生態示范縣、宜賓市的衛星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到2019年,實現GDP總量在2000年基礎上翻三番,2020年,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趕超當年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策劃了“新加坡中國風情水墨畫展”,2003、2004“新寫意水墨畫邀請展”等。1989年、1997年、1998年等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中央電視臺、亞洲電視臺等多次專題介紹,出版有《南溪作品集》數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