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簡稱巍山縣),隸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縣城東距省會昆明市391千米,北距州府大理市53千米。巍山縣北與大理市相連,東與彌渡縣毗鄰;南面與南澗、鳳慶縣相鄰;西面與漾濞、昌寧縣以漾濞江為界。巍山縣轄6鄉4鎮,全境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巍山縣常住人口為267474人。
【行政區劃】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6個鄉:
鎮:南詔鎮、廟街鎮、大倉鎮、永建鎮
鄉:巍寶山鄉、紫金鄉、馬鞍山鄉、五印鄉、牛街鄉、青華鄉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圖
【建置沿革】
巍山古稱“勐邪/蒙舍”、“勐邪龍/蒙舍龍”、“邪龍/舍龍”,屬哀牢地。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設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哀牢國,在哀牢東部、今巍山設邪龍縣。邪龍縣劃歸益州郡管轄。 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漢朝在其地設置永昌郡。邪龍縣由益州郡轉劃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邪龍縣由永昌郡劃入云南郡。巍山屬云南郡邪龍縣。 西晉滅蜀漢后,巍山亦屬云南郡邪龍縣;西晉之后,北方紛爭,巍山土目不再臣服任何政權。 公元738年,“蒙舍”的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詔國”。巍山為南詔王室直屬的蒙舍啖。 南詔滅亡后,先后隸屬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大理國的蒙舍啖。 公元1096年,大理國將蒙舍啖與銀生節度合并為蒙舍鎮,轄巍山盆地以南至西雙版納等地。巍山屬大理國蒙舍鎮。 公元1254年,元朝滅大理國。巍山屬元朝大理萬戶府。 公元1343年,元朝軍隊進攻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弄”(麓川國)、被“勐卯弄”(麓川國)軍隊追擊至漾濞江一帶,巍山被“勐卯弄”(麓川國)的刀斯郎將軍占據。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元朝在其控制區域置平緬宣慰司。巍山屬平緬宣慰司蒙舍地。 公元1382年,明朝占領“勐卯弄”(平緬宣慰司)蒙舍地、置蒙化州,任當地土目左禾為土知州。巍山屬蒙化州。 公元1409年,左伽襲土知州職;公元1448年,升蒙化州為蒙化府,封左伽為知府掌印。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直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民國初年,將蒙城、新興、安遠三鄉裁歸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羅等二十多個土城寨子歸原土司左氏管理。先為府,后改設一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縣,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縣境東與彌渡縣毗鄰,西與漾濞彝族自治縣和保山地區昌寧縣、臨滄地區鳳慶縣隔漾濞江相望,南與南澗彝族自治縣接壤,北與大理市相連。全境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巍山縣,屬云嶺橫斷山脈的南延部份,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北段地區,和大理點蒼山遙遙相望。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地勢為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海拔高差懸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
氣候特征 巍山縣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除部分高山冷涼地區及河谷低熱地區外,大部份地區都是四季如春。巍山縣年平均氣溫15.6℃,年日照總時數平均232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5892兆焦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風向多為西南風,最大風速每秒20米。
河流水系 巍山縣屬紅河和瀾滄江兩大水系,以境內西部山脈為分水嶺,山脈以西的漾濞江流域屬瀾滄江水系,山脈以東的西河流域屬紅河水系。境內主要河流有西河、漾濞江和樂秋河。
【社會事業】
教育 巍山縣擁有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初級中學13所,小學77所,幼兒園85所。全縣普通高中在校學生4458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202人,初中在校學生11217人,小學在校學生19378人,在園幼兒8706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7.05%,全縣小學毛入學率109.77%,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1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66%,高考總上線率99.91%。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087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83人,小學專任教師1104人。
衛生 巍山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3個,其中醫院3個 ,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精神病醫院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3個, 鄉鎮衛生院9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室79個、個體診所34個 ,公共衛生專業機構5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吸蟲病防治站1個、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流動人口管理站1個、衛生監督所1個 ,其他衛生機構2個 。病床實有數1246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343人。
【風景名勝】
山龍山于圖山城址
山龍山于圖山城址,位于巍山縣大倉鎮,遺址面積約五千平方米,為南詔國第一座都城遺址。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巍山縣城東南面,面積1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1992年,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也稱為南詔古城,是南詔文化的發源地。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國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榮譽稱號】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