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楚雄彝族自治州,隸屬云南省,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區域面積28438.41平方千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楚雄彝族自治州轄2個市、8個縣。州政府駐楚雄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237.2萬人。
先秦時期,楚雄彝族自治州境主要分布著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1953年,兩專區合并為楚雄專區,設17縣。2020年12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2021年5月14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2021年12月14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入選“2019-2021年創建周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候選地區公示名單”。2021年末,楚雄彝族自治州內公路通車里程22651.87公里(含村道)。楚雄彝族自治州主要景區(點)有武定獅子山、元謀土林、彝人古鎮等。
【行政區劃】
楚雄彝族自治州轄2個市、8個縣:
楚雄市 面積4433平方千米,人口631530,政府駐鹿城鎮,下轄12個鎮、3個鄉
祿豐市 面積3536平方千米,人口35.97萬,政府駐金山鎮北辰街82號,下轄11個鎮、3個鄉
雙柏縣 面積4045平方千米,人口133884,政府駐妥甸鎮,下轄5個鎮,3個鄉
牟定縣 面積1464平方千米,人口149437,政府駐共和鎮,下轄4個鎮、3個鄉
南華縣 面積2343平方千米,人口203704,政府駐龍川鎮,下轄6個鎮、4個鄉
姚安縣 面積1803平方千米,人口164165,政府駐棟川鎮,下轄6個鎮、3個鄉
大姚縣 面積4146平方千米,人口27.96萬,政府駐金碧鎮,下轄8個鎮、4個鄉
永仁縣 面積2150平方千米,人口97985,政府駐永定鎮,下轄3個鎮、4個鄉
元謀縣 面積2025.58平方千米,人口21.77萬,政府駐元馬鎮龍川街65號,下轄3個鎮、7個鄉
武定縣 面積3322平方千米,人口239059,政府駐獅山鎮,下轄7個鎮,4個鄉

【歷史沿革】
早在170萬年前,生活在龍川江兩岸的元謀人就已進入了舊石器時代,掌握了用火技術。
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謀大墩子和永仁菜園子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后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州境先民創造了以銅鼓為特征的青銅文化,步入了奴隸社會。
先秦時期,楚雄彝族自治州境主要分布著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
西漢中期,楚雄彝族自治州境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分別隸屬于越嶲、益州二郡。
蜀漢時期,分屬建寧郡、越嶲郡和云南郡。
西晉時分屬云南、建寧二郡。
東晉咸康八年(342年),有“爨酋威楚筑城硪碌賧居之”,故有威楚之稱。
南北朝時分屬晉寧郡、興寧郡和建寧郡。
唐初,屬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
南詔時,屬拓東節度和弄棟節度。
宋,屬弄棟府、鄯闡府和威楚府。
元初,分屬威楚萬戶、羅婺萬戶和大理下萬戶,后改設路、府、州、縣,分屬中慶路、威楚開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
明代,分屬云南府、楚雄府、姚安軍民府和武定府。
清代,分屬云南府、武定直隸州、楚雄府。
民國年間,裁府、州,設道、縣,設楚雄、雙柏、廣通、鹽興、牟定、鎮南、姚安、鹽豐、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共15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分設楚雄、武定兩個專區。
1953年,兩專區合并為楚雄專區,設楚雄、鎮南、牟定、姚安、大姚、鹽豐、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廣通、鹽興、雙柏、祿勸、富民、安寧17縣。
1954年,改鎮南縣為南華縣。
1957年,劃安寧縣歸昆明市。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建州前夕并鹽興縣入廣通縣。同年又合并楚雄、南華、牟定、雙柏4縣為楚雄縣,合并姚安、大姚、鹽豐、永仁4縣為大姚縣,合并羅次、祿豐、廣通3縣為祿豐市,合并武定、元謀2縣為武定縣,劃富民縣歸昆明市。
1959~1961年間,先后恢復永仁、姚安、南華、雙柏、牟定、元謀6縣。
1983年9月,改楚雄縣為楚雄市,同年10月,劃祿勸縣歸昆明市。至此,楚雄彝族自治州形成設楚雄市和雙柏、牟定、南華、姚安、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祿豐共9縣1市的格局。
202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批復,同意撤銷祿豐縣,設立縣級祿豐市,以原祿豐縣的行政區域為祿豐市的行政區域,祿豐市人民政府駐金山鎮北辰街82號。祿豐市由楚雄彝族自治州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屬云貴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體部位。東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連普洱市和玉溪市,北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與麗江市相望。區域面積28438.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地勢大致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從南北展布看,具有中部高、南北低、北部比南部稍高的特點;從東西展布看,東西稍高、中部低緩。最高點為大姚縣百草嶺的主峰帽臺山,海拔3657米;最低點是雙柏縣與玉溪市新平縣交界的三江口,海拔556米。境內地層發育完全,褶皺、斷裂發育,山高谷深,地形復雜。境內多山,山地面積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盆地及江河沿岸的平壩所占面積不到10%,是一個以高中山和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區,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壩”之稱。主要山脈有東部的烏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嶺,形成三山鼎立之勢。
氣候
楚雄彝族自治州氣候宜人,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全州總的氣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長;日溫差大,年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蒸發量大,降水較云南大部偏少;冬春少雨,干旱頻發。因地形和海拔的差異,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和區域小氣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2021年全州平均年降水量738毫米,年平均氣溫17.6℃,年日照時數2681小時。
水文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跨金沙江、元江兩大水系,分水嶺以北為金沙江水系,以南為元江水系。金沙江屬長江上游段,州境內干流全長151.9公里,流域面積17091.48平方公里,涉及除雙柏縣外的7縣2市,占全州土地面積的60.1%。金沙江在州境內的主要河流有5條,都是南北向河流,其中4條是一級支流,蜻蛉河是二級支流,自西向東次序是:漁泡江、萬馬河、蜻蛉河、龍川江、猛果河。元江為紅河上游主干流,上段稱禮社江,與綠汁江匯合后稱元江,州境內干流全長164.8公里,流域面積11346.9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9.9%。流域涉及雙柏全縣及南華、楚雄、祿豐3縣市。州境內元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3條,河流從東向西的排列是綠汁江、馬龍河和禮社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高等學校3所,專任教師904人,招生8990人,在校生25852人,畢業生634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所(含成人中等專業學校9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所、職業高級中學10所和技工學校1所),專任教師1282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35人),招生9907人,在校生27660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7418人),畢業生9995人;高中24所,專任教師3596人,招生17236人,在校生49859人,畢業生15254人;初中111所,專任教師6650人,招生25363人,在校生76947人,畢業生27643人;小學656所,專任教師11106人,招生24606人,在校生 151526人,畢業生25705人。特殊教育學校3所,專任教師130人,招生100人,在校生539人,畢業生117人。幼兒園792所,專任教師3650人,在園幼兒70605人。
文化事業
楚雄彝族自治州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公共圖書館1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91.84萬冊,文化館11個,博物館8個,文管所11個,鄉鎮文化站103個。全州有廣播電視臺11個,廣播電視發射臺13座,電視覆蓋率99.72%,廣播覆蓋率99.70%。全年出版報紙312期936萬份。
醫療衛生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醫療衛生機構1784個。其中:醫院78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67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1個,衛生院115所,村衛生室1090所,門診部21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20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8所,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所,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1個,急救中心(站)2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其他衛生機構1所。有衛生技術人員20010人,其中,執業醫師5527人,執業助理醫師1328人,注冊護士916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844張,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7349張,其中,醫院床位14285張。
【風景名勝】
◆獅子山
獅子山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城西3km(公路10公里),主峰海拔2452m,以形似伏臥的雄獅而得名。這里自然風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牡丹花園云南獨有。獅子山古樹凌霄,林海蔽日,巉崖崢嶸,怪石嶙峋,山花浪漫,鳥語蟬鳴,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佳境,系云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獅子山風景區的入口處為古剎景區,以正續禪為中心,周圍元、明、清各時期的古跡甚多,森林茂密,古木參天。
200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被評為“楚雄文明風景旅游區”。
◆元謀土林
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因遠望如林而得名。
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內出現,以近年在中國云南元謀發現的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變遷和地貌發育過程。
元謀土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觀,在經歷了幾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后,風雨之神把元謀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狀。
因此吸引了眾多的攝影家、地質學家、知名導演前來參觀取景,在此拍攝的電影有《無極》、《千里走單騎》。
◆彝人古鎮
彝人古鎮,位于云南楚雄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太陽歷公園以西、龍川江以東、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面積3161畝,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項目始建于2004年,由偉光匯通集團總投資32億元開發運營。
彝人古鎮在建筑風格上延續了原德江城的風貌,再現了南宋時期的盛世繁華。古鎮建筑樣式匯集了云、貴、川等地的彝族民居樣式,同時深入挖掘楚雄彝族文化,參照傳統彝族村落建筑設計,畢摩房、蘇尼房、姑娘房等在此留存。
此外,營建彝人部落特色街區,組建演出團隊,每晚演出“祭火大典”,開發酒店、客棧區,為打造一個真正的旅游商業綜合體和旅游集散地建立基礎。
◆世界恐龍谷
祿豐世界恐龍谷位于楚雄州祿豐市以南23公里處川街鄉阿納村恐龍山,地處昆楚高速公路旁,距楚雄市68公里,景區占地面積共3.6平方公里,一期核心景區投資5億元人民幣,于2008年4月18日建成開放。
世界恐龍谷重現了一個失落的侏羅紀時代。世界恐龍谷是一個集遺址保護、觀光休閑、科普科考等為一體的恐龍文化旅游主題公園,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公園分為“恐龍遺址科考觀光區”“侏羅紀世界旅游區”兩大區域。 從1938年起,在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土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個體120余具,年代跨越侏羅紀早、中、晚3個時期。
中外專家認為,祿豐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
◆楚雄州博物館
楚雄州博物館位于楚雄市南門外,占地近60畝,總建筑面積11200平方米。
博物館現開設有序廳(陳列楚雄州地形沙盤)、古生物廳(陳列本州出土的恐龍、祿豐古猿,元謀古猿等古生物化石標本)、歷史文物廳(陳列元謀人等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陶瓷器等歷史文物)、彝族廳(陳列彝族生產生活用具、彝族服飾、畢摩文化等實物及彝族風俗圖片等)、楚雄州地方黨史廳(陳列云南地下黨、紅軍長征過楚雄等圖片)、書畫廳(展出書法、繪畫作品或作機動展出)、動物標本廳(陳列楚雄原生獸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標本)、報告廳(節假日、楚雄州威楚古樂團免費為博物館觀眾演奏洞經音樂)等展廳。
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環境教育基地。
◆黑井古鎮
黑井古鎮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龍之鄉”——祿豐市,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傍江,是一個久封于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云南四大古鎮之一。
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市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歷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歷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黑井文物古跡甚多, 有史前十八犁田新石器文化遺址,萬春山腰有元代摩崖。始建于元的古鹽城橋,明清護城堤,以及長 788米的順河橋。
具有唐宋風貌坊巷,明清風格的民居,古碑刻、石雕(萬春山頂古墓石雕人馬)、古塔、石牌坊(貞節牌坊)、古墓(青銅墓葬、元代火葬墓群、回漢睦族金大嬸墓、木棉花浮雕墓)、古戲臺,以及古寺廟(文廟、諸天寺、龍祠、飛來寺、香山寺)等。
◆紫溪山風景區
紫溪山風景區位于云南省楚雄市以西,距離楚雄市28公里,紫溪山整個山脈為東南向西轉北的彎月形,早在宋代以前就有“六十六座林、七十七座庵、八十八座寺”的說法,是當時有名的佛教勝地,現已辟為森林公園,是游覽和避暑的好地方。 這里的森林及奇花異木覆蓋率達96%以上,并擁有1500多種植物和自然形成的各類景致,占地43平方公里,是云南最大的森林公園。
紫溪山森林公園分為5個景區:紫溪園、萬松林、紫頂寺、功德林、極登山民族風情區。
◆石羊古鎮
石羊古鎮,又名“白井”,古為“鹽豐縣”,位于云南省大姚縣城西北部35公里處,現存的文物古跡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個,是國家AAA級旅游區,是云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60個旅游小鎮、楚雄州4個特色旅游小鎮之一,是著名的“滇國鹽都,祭孔圣地”。儒家文化、鹽文化、歷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構成石羊古鎮的特色旅游文化。
古鎮處于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間,在昆明、大理的中程旅游距離之內。古鎮的孔廟中現存當今保存最完好,體積最大的孔子銅像。
◆方山
永仁方山風景區位于永仁縣東北16公里,成昆鐵路、昆明、楚雄至攀枝花市的公路在永仁縣匯合,交通十分方便。
方山因遠眺形似方桌書案而得名。因其山高林密,濕度較大,年平均氣溫11.9℃,有“清涼世界”的美稱。整個景區有望江嶺、珍珠滴水巖、七星橋、仙女潭、老鷹巖、孔明洞、寒泉瀑布、犀牛塘八處景區景點。登上望江嶺,萬水千山盡收眼底,金沙江水滾滾東去;珍珠滴水巖上,泉水滴落,似九天飛珠……方山因其地勢險峻,又是川滇陸路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在此扎寨,屯拴數萬眾,現仍可見諸葛營遺址。方山目前開發已具一定規模,有詩綠爾儀式假村等接待設施,清涼的方山已成為攀枝花市民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太陽歷文化園
太陽歷文化園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太陽歷大道,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型文化園。
太陽歷文化園內“一海一瀑四廣場,六寨八區一條龍”巧布于林壑崗巒之間,神秘幽深,是彝州“人類、自然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九九”世博會重要景點分展項目之一。
它給彝族同胞以重返祖居、回歸圣地的親切體驗,必將成為海內外學者研究彝族文化的綜合實驗場,也是各地游覽者領略古代彝族獨特風情的自然旅游區。
◆化佛山
化佛山,又名石階山、玉屏山。位于牟定縣城西北15公里,地處金沙江一級支流龍川河上游,是龍川河的源頭,面積10005畝。屬州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秀麗,景點眾多。
化佛山高大挺拔,猶如一只雄獅,坐西向東,昂首挺胸,氣派非凡。山上古木參天,筇竹疊翠。奇樹叢生,遮天蔽日,藤樹纏結,千姿百態。林中小道,谷幽路轉,溪水潺潺,落葉如毯。古有“風靜如家居,晝夜鸞鳥啼”之贊稱。山下良田千畝,農舍煙繚。前有慶豐人工湖,水碧波平,后有茅陽峰,穿云繞霧,山前山后,相映生輝。化佛山以山雄、林幽、樹奇、花艷、寺古、塔多而譽為“滇中第一山”。有景點22處,分別集中在三個景區。
◆光祿古鎮
光祿古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縣縣城北部12公里處,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名勝古跡眾多,現保存有眾多高品質的旅游景點。光祿古鎮素有“迤西文化名邦”、“花燈之鄉”的美稱。
姚安高氏曾為南詔,大理國兩朝權臣、元、明、清三朝姚安府,姚州兩級土知府和土知州。
整個古鎮建筑成“坤”字型,古建筑眾多,古鎮歷史悠久,長期以來,一直是古代治滇重鎮。是古南方“絲綢之路”通往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的一個重要據點。中國第一個福文化古鎮——光祿古鎮。為了突出光祿古鎮的特色,姚安將重點突出光祿古鎮“福”、“壽”、“祿”、“喜”的四大特色主題,讓游客在休閑中就能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光祿古鎮是姚安縣的北大門,它是一個以歷史文化和農耕文化為主的小鎮,一年四季,田園景色輪回變化,展示了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畫卷,形成了秀美的田園風光。
◆元謀猿人遺址
元謀猿人遺址,位于云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千米。保護面積約768.15畝。元謀人化石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后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元謀猿人遺址除了不斷發現元謀人骨化石外,還出土了元謀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種骨器、石器工具,以及云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多種動物化石。元謀人遺址中還找到了炭屑和燒黑的物件,由此證明元謀人除了勞動工具,還有會使用火的可能,是已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1982年2月23日,元謀猿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民族節日
“火把節”、牟定“三月會”、大姚“插花節”、永仁“賽裝節”、姚安“龍華會”、祿豐“花會”、武定“花山節”、雙柏“虎笙節”等。
文化多樣性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條件,其發展呈現出豐富性、開放性與單一性、封閉性的雙重特征。在壩區和交通沿線,由于鄰區文化的影響與歷代中原王朝的開發,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要特征的地方文化;在山區各少數民族地區,因與外界相對隔絕,保留了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但兩種文化又長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多元一體的民族地方傳統文化。
流傳至今的有大量彝族人民關于天地萬物、人類起源等各種神話、傳說和史詩,如《梅葛》、《查姆》等,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文化融合
明代大量江南移民流入州境,漢文化在城鎮、壩區內逐漸普及,本地文人大量涌現,如姚安的二陶(陶珽、陶珙)與稍后的高 映,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劉聯聲、池生春等,于文、史、哲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清末至民國,社會急劇變革,伴隨著近代教育的產生和各種新思想、新文化的傳入,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區的文化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并始終和社會的變革與救亡運動結合在一起。一些楚雄彝族自治州籍學生外出留學,投身各種新文化運動,推行社會改良,提倡文明風氣,接受馬列主義,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身。抗戰時期,內地大量文化人涉足境內,電影、攝影、報刊、文藝、戲劇演出等新興文化活動開始出現,群眾性文化活動活躍于一時,醫療、體育、自然科學也相應得到發展。
漢文化在壩區廣泛傳播的同時,山區少數民族亦“漸習漢學”,“間有中科第者”。各少數民族在與漢民族的交往過程中逐漸使用漢族語言,吸收漢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漢文化同時亦受當地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了明顯的地方特色。如花燈在壩區廣泛流傳,元謀、祿豐花燈,姚安花燈及蓮花落各有不同的風格,還產生了具有濃郁特色的彝族花燈。各地都有風格不同的山歌、秧歌、民歌,滇劇在州境亦有變異。但由于階級壓迫和民族偏見,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卻始終未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和提倡,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彝文彝書大部分僅在民間流傳,保存于畢摩手中;一些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則僅由人民世代口耳相傳,有的自生自滅。武定鳳氏土司曾興辦彝學,刊刻彝文典籍。流傳至今的大量古彝文經典記載了包括歷史、天文、文學藝術、醫學、習俗、政事等內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梅葛”,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550。
2010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彝醫藥(彝醫藥水膏藥療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項目類別,序號2。

【地方特產】
楚雄市:云泉豆瓣醬、薄荷、粉絲、絲綢、呂合米酒、紫溪茶。
祿豐:香醋、東河米、耐磨鑄鐵、汽缸套、剪刀、黑井石榴。
南華:大白蕓豆、鐵鍋、沙橋豆腐、月琴;大姚的薄殼核桃、果脯、野壩子蜂蜜。
姚安:三角糯米、茯苓、菖河蜂蜜、蕎酒、乳鴿、山藥,蓮藕。
永仁:苴卻硯、永興花椒、永橋酒;牟定的油鹵腐、喜鵲窩酒、銅炊具、化佛茶;雙柏的妥甸醬油、白竹山茶。
元謀:土鍋、龍須草、毛葉棗、熱帶水果;武定的壯雞、板栗等。
元謀:冬早蔬菜名列全國十大蔬菜基地之一。
全州:虎掌菌、松茸、牛肝菌、黑木耳等野生食用菌、“蝴蝶泉”、“桂花”、“國賓”等品牌的楚雄卷煙。
【榮譽稱號】
2020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
2020年9月29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2020年10月9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
2020年12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5月14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12月14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入選“2019-2021年創建周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候選地區公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