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昆明市 | 曲靖市 | 玉溪市 | 昭通市 | 普洱市 | 保山市 | 麗江市 | 臨滄市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迪慶藏族自治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圖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圖
點擊看大圖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景區景點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風景圖片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小普陀
大理市小普陀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小普陀
大理市小普陀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古城美景
大理古城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大理市美景
首頁 >> 云南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區號:0872
郵編:671000
面積:29459平方公里
人口:330.5萬人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位置: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臨滄二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
政府駐地:大理市下關
行政區劃:轄1個縣級市、11個縣
車牌代碼:云L
機 場:大理荒草壩機場、麗江三義國際機場
火車站:大理站
著名景點:洱海、蝴蝶泉、蒼山、天龍八部影視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南詔風情島
 

地區概況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轄民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屬于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分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總面積29459平方千米。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330.5萬人。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11個縣,110個鄉鎮,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大理市下關。

  大理白族自治州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唐、宋時期分別出現了“南詔國”和“大理國”等地方政權。 1956年,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緬公路、滇藏公路交匯地,古為“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現為云南省規劃建設的滇西中心城市、區域交通樞紐和滇西物流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風景名勝旅游點區達130多處,佛教圣地雞足山、道教名山巍寶山、石窟瑰寶石寶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蒼山洱海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山自然與南詔文化遺存”是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國家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佳旅游休閑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目的地、最中國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

行政區劃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11個縣:

  大理市 面積1815平方千米,人口656361,政府駐下關街道,下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
  祥云縣 面積2425平方千米,人口406642,政府駐祥城鎮,下轄8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賓川縣 面積2563平方千米,人口33.91萬,政府駐金牛鎮,下轄8個鎮、2個民族鄉
  彌渡縣 面積1523平方千米,人口261205,政府駐彌城鎮,下轄6個鎮、2個鄉
  永平縣 面積2884平方千米,人口18.42萬,政府駐城博南東路1號,下轄3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
  云龍縣 面積4400.95平方千米,人口207344,政府駐諾鄧鎮,下轄4個鎮、7個鄉
  洱源縣 面積2614平方千米,人口248147,政府駐茈碧湖鎮,下轄6個鎮、3個鄉
  劍川縣 面積2250平方千米,人口160471,政府駐金華鎮,下轄 5個鎮、3個鄉
  鶴慶縣 面積2395平方千米,人口243031,政府駐云鶴鎮,下轄7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漾濞彝族自治縣 面積1860平方千米,人口97610,政府駐蒼山西鎮,下轄4個鎮,5個鄉
  南澗彝族自治縣 面積1738.82平方千米,人口192942,政府駐南澗鎮,下轄5個鎮,3個鄉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面積2200平方千米,人口267474,政府駐南詔鎮,下轄4個鎮,6個鄉

歷史沿革

  大理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大理地區就納入了秦王朝統一的封建國家。
  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王朝在“滇王”統治區設置了益州郡。同年,漢王朝派郭昌、衛廣往擊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前105年),郭昌又兩次率兵往擊“昆明”部落,“后數年,復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云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漢王朝的疆域。
  東漢時期,大理地區隸屬于永昌郡,原西漢時設置的葉榆、邪龍、云南、比蘇四縣不變,并新設置了博南縣(今永平縣)。
  三國時期,今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為蜀國的一部分。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晉王朝把蜀漢設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來,設立寧州。
  南朝時期,中原正處于封建割據的局面,云南相繼為宋、南齊、梁、北魏、西魏、北周統治。
  隋開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楊堅派遣韋沖為南寧州總管,在云南設置了恭州、協州和昆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遣使到洱海地區招撫“昆明”蠻諸部。武德七年(624年),州都督府長史韋仁壽將兵五百人,到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縣,授其豪帥為牧宰”。天寶八年(749年)至天寶十三年(754年),唐南詔間爆發了“天寶戰爭”,在其后40年的時間內,南詔不斷向外發展,拓寬了版圖,建立了東接貴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雙版納,西抵緬甸北部,西北與吐蕃的神川(今麗江)為鄰,東北達戌州(今四川)宜賓的多民族集合體國家。
  后晉天福二年(937年),后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
  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親率中道兵,過大渡河“經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鹽源、永勝,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達今麗江境。忽必烈率軍攻取了劍川、鶴慶,由上關進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殺,大理王段興智逃到滇池地區。寶佑二年(1254年),兀良合臺繼續進軍,先后平定了大理國的五城、八府、四郡及烏、白蠻37部,在昆澤(今宜良)俘獲大理王段興智,大理國亡。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賽典赤為云南平章政事,來云南建立行省。賽典赤撤銷了原來的萬戶、千戶、百戶軍事性的建置,改設路、府、州、縣,建立了云南諸路行中書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尚設立了甸、寨、軍民府等。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標志著中央王朝對云南統治邁進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則布天下,郡縣有請則為達于省”的政令統一局面。元代云南行省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屬于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云龍甸軍民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為路,云南正式成為行省級區劃的名稱。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改行省為云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諸府州縣司;置諸指揮使司,領諸衛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臨元、金滄、洱海四道,并察諸府州縣司衛所,稱為“三司”。明代今大理州地域分隸于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
  清朝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于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隸廳。鄂爾泰任云貴總督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大理地區被劃為云南的內地。
  民國二年(1913年),云南省軍政府改清朝的迤西道為滇西道,大理地區隸屬滇西道。
  民國三年(1914年),滇西道改稱騰越道,大理地區隸屬騰越道。
  民國七年(1918年),云南縣更名祥云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中央政府通令,實行省縣兩級制,廢除道制,大理地區各縣直隸省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各地設立12個政務視察區,大理地區分屬第四區(蒙化、彌渡、祥云)、第八區(鳳儀、大理、賓川、鄧川、洱源、漾濞、永平、云龍)、第九區(鶴慶、劍川)。
  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正式成立,專署駐大理縣。
  1952年,緬寧縣由大理專區析出,劃入緬寧專區。
  1953年,大理專署移駐下關市。
  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大理專區,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東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連,北接麗江市。東西最大橫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70多千米,距昆明市331千米,總面積294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云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云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云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氣候

  大理白族自治州屬于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點顯著,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分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州內海拔最高4295.8米,最低730米,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溫度平均遞降0.6~0.7°C,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同時具有寒、溫、熱(包括亞熱帶)三帶氣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景象別具特色。氣溫:全州各地年平均氣溫12~19℃,最熱(六月)月均溫在19~25°C,無候平均氣溫≥30℃的酷熱期,35℃以上的高溫日數一般不出現或出現甚少。最冷(一月)月均溫在5.0~13°C,無候平均氣溫≤0℃的嚴寒期,年溫差12~14°C。一天內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在13~20°C。降水:全州降水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極不均勻,濕季(雨季)為5~10月,集中了83~9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的5~17%。全州年平均降水量836毫米,最多大理市1055毫米,最少賓川僅有564毫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各地無霜期225~345天,無霜期較長。

  水文

  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全州。州境內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等教育(大理大學、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大理護理職業學院、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招生13848人,在校生39608人,畢業生8724人。其中,研究生招生1112人,在校研究生2868人,畢業研究生687人;普通本、專科招生12736人,在校生36740人,畢業生8037人。各類中等專業教育(云南建設學校、大理技師學院、大理州財貿學校、大理衛校)招生4081人,在校生13342人,畢業生4676人。職業中學招生6530人,在校生18074人,畢業生6261人。普通高中招生22700人,在校生65958人,畢業生20228人。初中招生38343人,在校生114296人,畢業生38131人。普通小學招生32635人,在校生228282人,畢業生38689人。學前教育幼兒園在園108060人。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8%,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89.8%。

  文化事業

  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文化事業機構147個。其中,文化館14個,圖書館13個。全州共有廣播電臺13座,電視臺13座,有線電視用戶98.9萬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9.9%。
國家一級圖書館:大理白族自治州圖書館

  醫療衛生

  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05個,擁有床位數23575張,衛生技術人員28667人。其中,醫院111個,衛生技術人員17074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衛生技術人員629人;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個,衛生技術人員292人;婦幼保健機構13個,衛生技術人員2134人;衛生院108個,衛生技術人員4338人。

交通運輸

  航空

  大理鳳儀機場位于大理市鳳儀鎮和海東鄉交界處,距離大理市區12千米。機場有發往昆明、西雙版納、騰沖、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航班。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航行時間約為40分鐘;大理至西雙版納,每日均有航班,航行時間約為50分鐘。大理至廣州,每周一、二、四、六各有一個航班,起飛時間為中午12點40,航程約3小時,經停昆明。大理至北京,每日都有航班,經停昆明,總航程約5個小時。

  鐵路

  大理火車站位于新城東邊云嶺大道。火車站每天有4趟列車發往昆明,行程359千米。

  公路

  大理有3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一個發車處,分別為:大理客運總站、下關客運站、大運車站以及大理客運站古城發車處。大理客運總站是大理最大的長途汽車客運站。車站有發往省內昆明、麗江、六庫等地的長途客車,同時也有開往外省的長途車。
  下關客運站位于下關建設路。車站主要運營發往大理所屬郊縣以及昆明、麗江、中甸、六庫、騰沖、瑞麗、景洪等地的長途客車。車站發往麗江的長途汽車每半小時一班,最晚一班發車在下午6點半,3個半小時抵達麗江。大運客運站位于下關建設路,大運賓館旁邊。車站主要經營發往省內大理周邊郊縣以及昆明、麗江等地的長途汽車。大理客運站古城發車處在大理古城內,有開往昆明、麗江等地的長途車,途經下關。

風景名勝

  ◆洱海

  洱海,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南北長41.5公里,東西寬3至9公里,周長116公里,面積251平方公里。
  洱海是滇西高原最大的斷陷湖泊。洱海水下地形可劃分為北部有沙坪灣和紅山灣等,西岸為蒼山十八溪沖擊扇,東岸為山體切入陡岸帶;南部湖心為臺地形成湖心平臺。 洱海地處一條康藏歹字形構造褶皺帶的東部邊沿。 洱海湖盆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地塹式湖盆,其岸坡陡峭。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北有彌苴河和彌茨河注入,東南匯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水源豐富,匯水面積2565平方千米,平均容水量為28.2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湖水從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匯合注入瀾滄江。有小普陀、南詔風情島等主要景點。
  1981年,洱海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云南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設立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與蒼山地質地貌景觀區、環湖人文景觀區和高原湖泊景觀區組成的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

  ◆銀都水鄉

  銀都水鄉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新華村,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銀都和水鄉為特色,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民族工藝品加工基地和旅游商品集散地。
  新華村以白族人口為主,以金銀銅傳統民族工藝品加工聞名,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民俗文化村”。該村距大理古城128公里,麗江39公里,麗江機場12公里,交通便利。2010年接待游客2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億元。景區中心的民族百藝三市街以白族古建筑風格為主,集工藝品、餐飲小吃、民族服飾、酒吧茶藝等于一體。此外,景區內還設有全國首個專業銀器博物館——云南銀器博物館,收藏了2000多件唐宋至今的民間珍貴銀器飾品。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
  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設有大理古城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2019年10月,入選首屆“小鎮美學榜樣”名單。

  ◆西門街古建筑群

  西門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金華鎮劍川古城中心區北部的西門街中片區。古建筑群建造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至崇禎二年(1629年),是云南省現保存較完整、數量相對較多又集中的珍貴明代歷史建筑。
  西門街古建筑群由九組明代建筑院落組成,占地面積5287.45平方米,建筑面積5452.42平方米。分別為昭忠祠、何可及故居、張勉宅院、王英家宅、何桂枝宅院、段學顏宅院、陳家大院、張時宜家宅及趙將軍宅院。各院落歷史格局原貌保存完好,平面布置緊湊,功能分區主次分明,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和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2006年5月25日,西門街古建筑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始建于2002年,是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觀光旅游、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的綜合性旅游區。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主要景點由西夏王宮、珍瓏棋局、鎮南王府等多余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占地面積770畝,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共由146個單體建筑構成,是以金庸長篇小說《天龍八部》為建筑藍本和宋代、大理文化三結合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
  在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取景的有電視劇《天龍八部》《西游記》等作品。

  ◆蒼山

  蒼山,亦稱點蒼山,在古籍中又有玷蒼山、熊蒼山、大理山之稱,屬喜馬拉雅造山帶南延部分之橫斷山脈云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西,是大理市與漾濞彝族自治縣的分界山嶺,山勢西北一東南走向,北起花甸壩之西的光藍壩埡口,南至西洱河,長約48千米,東西寬約18千米。蒼山山脈連脊屏列自北而南由19座山峰組成,海拔3074~4122米,最高峰馬龍峰海拔高達4122米,與西坡河谷相對高差約2500米,與東坡洱海相對高差約2100米
  蒼山屬上升的斷塊山,多懸巖峭壁和重疊瀑布群,第四紀冰川地貌和冰川堆積物十分發育。角峰、刃脊見于海拔3800米以上之處,冰斗、冰斗湖分布于海拔3300~3800米之處,冰蝕湖及其堆積物分布于海拔2900~3300米之處,冰川幽谷位于冰蝕湖之下,蒼山十八溪皆是冰川幽谷。蒼山山麓地帶分布有冰嘖礫石層和冰水砂礫層。
  蒼山行政區域上分別屬于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和洱源縣,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是國家地質公園,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是“大理巖”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劍川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又稱劍川石窟、石寶山石窟,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25千米的石鐘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寶山景區內,南面為沙溪古鎮。開鑿于南詔、大理國時期(唐宋時期)。
  石鐘山石窟分布于石鐘寺、沙登箐和獅子關三個區域。共有17個窟,其中石鐘寺區8個窟、獅子關區3個窟、沙登箐區5個窟,造像139軀,巖畫1處,碑碣5通,造像題記40則。南詔時期僅見于沙登箐1號、雕彌勒、阿彌陀佛等。其他窟龕屬大理國時期。主要有表現南詔王的“全家福”和諸大臣議政群像、大日遍照佛、明王、大黑天、毗沙門天王、梵僧像、阿嵯耶觀音等,地方特色濃厚。是研究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本土信仰以及與中原、吐蕃佛教關系的重要資料。
  1961年,石鐘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關街道羊皮村北側的佛圖寺前,約建于唐南詔時期(737~938年)。
  佛圖寺塔高30.7米,為十三級密檐式方形磚塔,塔基為二層臺方形基座,下層臺邊長19.7米,高1.2米,用毛石壘砌,條石壓沿。塔身一至四層為直砌,第五層收縮。雙層東西設佛龕,南北設夯洞,夯洞與塔心貫通,逐層交替上升。塔身正面鑲嵌明代萬歷乙亥《重修佛圖塔記》大理石碑刻,塔內發現各種文物52件,經卷47件,為研究云南省佛教藝術典籍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06年5月25日,佛圖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鎮西門村委會大紙房村東北側,是元朝文臣程鉅夫(程文海)奉元成宗敕所撰寫的碑文。碑文歌頌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功勛,對他平定大理國采取的許多政策、策略多有表述。
  元世祖平云南碑由碑座、碑身、碑額和護碑邊匡幾個部分組成。青石質顧質(石龜)碑座長3.36米,寬2.23米,高0.9米。題質頭部殘損。碑身由兩塊青石相接而成,上截碑石長(高)1.3米,下截碑石長(高)1.55米。上下兩石寬均為1.55米。該碑為一碑分刻兩石而又相承接的碑體結構,碑身之上冠以大理石質的半圓形碑額,保存完整,高1.3米,寬2.3米。整碑通高5.35米,對研究元代初年政治、軍事及云南地方史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2001年06月25日,元世祖平云南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地處下關(南詔時期的龍尾關)至大理之間的蒼山佛頂峰麓,南距下關6千米,北與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這里是大理壩子中蒼山與洱海之間陸地距離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龍尾關進入大理古城的要道。太和城的“和”,為夷語山坡之意,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
  太和城遺址是唐代云南少數民族地方王國“南詔國”建立后的第一座都城,也是南詔三座都城中城廓保存最為明顯完整的城址之一,從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定都于此至大歷十四年(779年)遷都羊苴咩城(大理古城)止作為都城前后計四十年,南詔于此期間在歷史上首次統一了云南,為南詔國、大理國及元明清時期的云南行省直至云南省奠定了地域基礎。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名千尋塔,始建于南詔勸豐佑時期(公元823年~859年),為16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屬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塔高69.13米。南北兩座小塔外觀輪廓線為錐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1172年),兩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對10級八角形密檐式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
  崇圣寺三塔集三種功能于一身,建塔藝術登峰造極,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建筑價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區

  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21千米,距大麗高速公路15千米,景區位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和怒江的交通要塞關鍵節點。景區由石寶山和沙溪古鎮二部分組成,總面積達300平方千米,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石寶山景區歷史悠久,古跡薈萃,主要由石鐘山石窟、寶相寺、金頂寺、海云居、石龍民族文化村組成。沙溪古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上的寺登街是世界紀念建筑遺產和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鎮是一個縱貫2500多年古道歷史、生生不息的古道重鎮,是中國西南地區“活的樓蘭”,是一部凝固的茶馬古道歷史,是研究茶馬古道歷史的“活”標本。

  ◆南詔風情島

  大理南詔風情島是洱海三島之一,位于蒼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黃金地段---洱源縣東南端的雙廊鄉境內。
  該島四面環水,東靠著名佛教圣地雞足山,北接石寶山,南連大理,西對蒼山洱海,因占據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故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 ,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美譽。
  大理南詔風情島被列為云南省25個旅游精品項目之一,并是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定點接待單位。

  ◆石門關景區

  漾濞石門關也叫大理蒼山石門關,是蒼山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距昆明市約399公里,距大理市24公里,距漾濞縣城8公里,景區規劃面積28.2平方公里。景區于1993年經省政府審定,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于2001年評定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著名景觀有霧鎖石門、福國晚鐘、澄明虛谷、崖澗幽蘭、霞客忘歸、碧潭濺玉、萬卷天書、凌云棧道、玉皇涌翠、蒼山夕照等多個景點。
  “天開石門,走進蒼山”,大理蒼山石門關這個未被破壞的旅游“處女地”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來自五湖自海的國內外養生、度假、休閑游客!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地處大理214國道西側,橫斷山脈的點蒼山十九峰—云弄峰下,鑲嵌在蒼山洱海之間,占地面積210100平方米。
  蝴蝶泉方圓五十多平方米,水深六米,是在花崗巖石上露區的斷裂帶上形成的一種裂隙泉,泉水由沖積扇上部的礫石下涌瀉出來,匯集在碧藍茹翠的池潭內。泉池四周鑲嵌著大理石欄桿,蝴蝶泉西壁的大理石上,鐫刻郭沫若題寫的“蝴蝶泉”三個大字。池邊的蝴蝶樹,像一條青龍橫臥于泉池上。

歷史文化

  音樂
  白族音樂洞經古樂原為一種道教音樂。在明代時期由內地傳入西南。隨后,在長久的歷史演化之中,這種道教音樂慢慢地為西南少數民族所接受,并逐漸融入了民族音樂與樂器,最終形成了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洞經古樂。
  巍山洞經音樂與大理洞經音樂為洞經音樂的兩個分支。巍山洞經音樂融入了南詔音樂的古典與莊重;大理洞經音樂融入了白族民樂的優美與動聽。雖然音色之中偶有區別,但是在樂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鑼、鼓、二胡、三弦、繞、鈴子等為伴奏。

  曲藝
  白族調: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時隨口興唱的一種曲調,以白族話演唱,生活氣息濃厚。
  誦經調: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誦經時所演奏的曲調。主要樂器為木魚等,曲調莊重、和諧,顯得古老、深沉。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洞經古樂,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調上還存在一定區別。
  本子曲:實際上是白族調的一種,分為獨唱和對唱。獨唱時,除了起頭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無限重復,只在節奏與感情方面略作調整;對唱時,每人八句,反復進行。
  吹吹腔:俗名“板凳戲”,是白族的古老劇種之一。吹吹腔以大理為界限,大理以南稱為南派,以北則稱為北派。兩派風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講究韻律,風格多樣,表演生動,地方色彩濃厚。
  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間說唱曲藝。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唱詞內容多為白族民間故事以及漢族的文學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藍季子會大哥》、《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本子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東腔。南腔婉轉、輕柔,北腔平直、順暢,十三腔高亢、粗獷。

  傳統工藝
  扎染:為白族的傳統工藝,歷史相當悠久。用蠟刀將蠟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隨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會留有圖案各異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圖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樣,變幻無窮。由扎染土布制作的產品非常豐富,如: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等等。
  劍川木雕:做工精細,造型多樣,形象生動、美觀,質地堅硬柔韌,可謂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墻基、門頭、窗頭、橫梁皆用石頭砌成,屋頂以板瓦為溝,筒瓦為頂。民居內部庭院多有講究,往往依據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體上有四種形式:一為“兩房一耳”,即兩幢樓房互相垂直,交叉處有一耳房;二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樓房,主房對面為照壁;三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樓房,每一處交叉點都有一耳房;四為“六合同春”,即有兩個大院,每院三幢樓房,各方的樓廊彼此相連,通行無阻,稱為“走馬轉角樓”。白族民居尤為講求蓋門樓,通常蓋門樓的形式為“一滴水”,即為普通的坡屋,樸素大方,而另一種形式“三滴水”則顯現了一種華麗,其建筑十分精美,飛檐翹角,宏偉壯觀。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顯現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裝飾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祿與安康。各種各樣的照壁也體現了主人的意愿與企盼,堪稱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藝術品。

  白族服飾
  白族服飾種類繁多,根據地區和環境的差異,可以分為山區、壩區和洱濱區的白族服飾。洱濱區白族服飾以周城、喜洲、挖色等白族服飾為代表,色彩清新明快,折射出環境的優越性。壩區白族服飾以洱源、劍川、鶴慶為主要代表,色彩以冷色調為主,主要表現在袖口、褲腿邊的裝飾。而鶴慶甸南新娘服具有宮廷的韻味,新娘帽和上衣的制作具有特色。白族服飾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豐富多彩的款式和制作工藝,展現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蘊。

  傳統節日
  繞三靈:繞三靈在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舉行,第一天,順蒼山繞到蒼山五臺峰下的圣源寺(俗稱神都),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第二天,繞到洱海邊的河俟城金圭寺(仙都),進行宗教祭祀活動;第三天,繞回馬久邑村祭祀后結束。在繞三靈會上,老年人互訴情誼,年輕人盡情歌舞,被譽為白族的“狂歡節”。
  三月街:又稱觀音市,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既是物資交流的盛會,又是賽馬、滇戲、花燈等各種文藝體育表演的中心。
  石寶山對歌會:在每年的農歷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認為當天在石寶山上舒展歌喉能夠得到吉祥與安康,因此,節日當天,周邊白族群眾多會由四面八方匯聚于大理劍川的石寶山,唱調對歌,觀光游覽。
  耍海會:又稱撈尸節。上關、喜洲一帶始于農歷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關一帶始于農歷八月初八。白族民眾身著盛裝,匯聚于洱海之畔,乘坐彩船泛游洱海、唱山歌、對調子。大理、下關地區還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

  民間信仰
  南詔土主廟:南詔土主廟是中國800萬彝胞尋根祭祖的地方,作為南詔發祥地的巍寶山,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的彝族祭祖節,省外的四川、貴州,省內的紅河、楚雄以及州內各縣市的彝族同胞齊聚巍寶山南詔土主廟,與巍山彝族同胞一起歡度延續千年的彝族祭祖節。
  白潔圣妃廟:白潔圣妃廟的由來與大理地區民間廣泛流傳著的“火燒松明樓”的傳奇故事緊密相連。千百年來,白族人民為了紀念智慧與敢于直面強權的賢淑而堅貞的白潔夫人,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節舉行祭祀活動。婦女們用鳳仙花根搗爛包手染紅指甲,即是對寧北妃(白潔夫人)以手撥土尋夫時血染指甲的懷念。
  紅山本主廟:紅山本主廟所供奉的本主為唐天寶年間曾經大敗唐將鮮于仲通和李宓的南詔軍事將領王盛、王樂和王樂寬祖孫三代。被供奉為本主后號稱“赤男靈昭威光景帝”。紅山本主每年農歷四月十四至十六日會期,漁船匯集,廟會演變成集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節日,進而形成開海節。從2008年起,大理州市政府每年在紅山半島舉行“洱海開海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白族扎染技藝、白族繞三靈、彝族打歌、南澗“彝族跳菜”、 白劇、耳子歌、劍川白曲、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建筑彩繪(白族民居彩繪)、黑茶制作技藝(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大理三月街
  省級:諾鄧火腿制作技藝

地方特產

  劍川八大碗
  劍川八大碗歷史悠久,相傳原來是大理國段白王來用招待周邊南亞、東南亞等十六個國王所用的國宴,由于這些國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葷素搭配。由于段白王是劍川院傍人,后來傳入劍川民間,成為待客的風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八大碗葷素搭配,烹調序味美可口,老少皆宜。還將把白鄉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講究意趣,體現了白族好客的情懷,富有民族特色。
  劍川八大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隱喻吉祥與祝福的名字,分別是:紅曲肉——“延年益壽”,粉蒸魚——“年年有余”,千張肉——“千歲平安”,木耳豆腐——“和和睦睦”,酥肉墊竹筍——“舒舒服服”,水粉絲——“情意綿綿”,金絲壇豆——“相思百年”,百合扣肉——“百年好合”。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間禮賓待客的一種重要的傳統禮俗,歷史悠久,早在唐樊綽《蠻書》就有記載“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飲茶習慣。從制作,到敬茶、品茗,有著一套頗為講究的儀式,現多以融合白族傳統歌舞形式呈現。細酌慢飲,賓主情誼,盡在茶中。頭道茶,經過土陶罐中文火的熏烤,香中帶苦,故名苦茶。二道茶,配制時加入了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紅糖,味甜帶乳香,故名甜茶。三道茶中放入了花椒、姜片、桂皮,集麻辣、香甜、茶香于一體,故名回味茶。大理白族三道茶,融進白族人對生活的解悟和智慧,“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意味余韻悠長。

  大理酸辣魚
  大理酸辣魚以洱海鯽魚為主材,配以紅椒、青椒、木瓜、楊梅或烏梅為原料,用土灶燒柴火煮成,有時還會放入土豆和豆腐作為輔料,在大理民間,幾乎家家會做酸辣魚,其味美鮮香、酸辣可口,一直以來都是白族家宴上的主角以及待客的“招牌”。

  乳扇
  乳扇是以鮮牛奶為食材,混合食用酸漿使其凝固,然后拉抻如扇子形狀的薄片,因而得名。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大理的乳扇。大理的牛奶還可以煎、烤、燙、燴、炸、煮、炒。

  生皮
  生皮是大理一帶的白族人民傳統的待客名菜,吃生皮的習俗相傳始于南詔時期,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所謂的生皮,就是在殺豬的時候,用稻草火燒去毛,故有“白族火燒豬”的美譽。生皮選材與制作都特別講究,選取豬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為主料,用稻草或麥秸燒火將豬皮烤至表層發黃,然后用水洗凈,以蔥、姜、辣椒、燉梅等調料調制蘸水,生蘸而食。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2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9年11月,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稱號。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
  2020年6月1日,2020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
  2020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
  2021年12月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選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名單,并予以公示。
  2021年12月14日,確定為市級2019-2021年創建周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候選地區。
  2023年1月28日,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