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全縣有國土面積4223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7.7%。縣城駐地恩樂鎮距省會昆明434公里,距普洱市駐地思茅180公里。鎮沅縣轄8鎮1鄉。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79503人。
【行政區劃】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轄8個鎮、1個鄉:
鎮: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振太鎮、九甲鎮、古城鎮、和平鎮
鄉:田壩鄉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地圖
【建置沿革】
前109年以前,今鎮沅縣境屬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據點),“勐達光”忙于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鎮沅縣境為當地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故地設永昌郡;今鎮沅縣境屬永昌郡。 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今鎮沅縣境屬云南郡。 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鎮沅縣境仍屬云南郡。 420年,東晉滅亡,之后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云南高原;今鎮沅縣境為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漢譯“南詔國”);765年,“勐舍龍”在“勐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勐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鎮沅縣境屬銀生節度柳追和城。 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漢裔官員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谷”設銀生節度;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鎮沅縣境先屬銀生節度、后屬威楚府。 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在大理國故地設云南等處行中書省,裁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轄區,設路、府、州、縣等行政區,威楚萬戶改設威楚路;今鎮沅縣境屬威楚路開南州、威遠州。 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國)歸附明朝、其地分設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等行政區;1384年,“勐卯弄”迫于壓力也歸附明朝、其地設麓川平緬宣慰司,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也分別升級為府;1385年,“勐卯弄”為懲罰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討“勐谷”,俄陶敗逃大理府白崖川求救于明朝;1388年,“勐卯弄”軍在定邊之戰中敗于明軍,被迫與明朝講和;明朝仍置麓川平緬宣慰司、“勐谷”仍歸其節制,俄陶也在明朝力保下回“勐谷”;今鎮沅縣境屬麓川平緬宣慰司。 1412年,鎮沅府東南增設祿谷長官司(今鎮沅縣古城鄉與墨江縣新撫鄉)、歸鎮沅土知府節制。 1659年,清軍攻下云南后,仍沿明制設設鎮沅府、領祿谷長官司。 1727年,鎮沅府世襲傣族土知府刀瀚被清廷逮捕,鎮沅府改土歸流;同年,鎮沅府所轄祿谷長官司、云南行省所轄者樂甸長官司改土歸流,轄地合設恩樂縣,劃屬鎮沅府。 1730年,清朝在行省之下設道,鎮沅府屬迤東道;1735年,直隸威遠廳降為散廳,劃歸鎮沅府;鎮沅府所轄壩朗、壩木、壩癡等地劃予元江府;1766年,鎮沅府改屬迤南道;1770年,鎮沅府降為鎮沅州、直隸迤南道,原鎮沅府所轄威遠廳劃歸普洱府;1840年,恩樂縣、鎮沅州合并為直隸鎮沅廳(廳治恩樂縣舊址),屬迤南道。 1913年,民國政府改鎮沅廳改為鎮沅縣,屬迤南道(先改滇南道、后改普洱道);1929年,民國政府裁道,縣一級行政區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專員管轄,鎮沅縣先后歸第十二區、第十五區、第十區、第一區、第四區、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1950年3月,鎮沅縣成立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1年4月,寧洱專區改為普洱專區,鎮沅縣屬普洱專區;1953年3月,普洱專區改為思茅專區,鎮沅縣屬思茅專區。 1959年1月,鎮沅縣新撫公社(面積968平方千米)劃歸墨江縣。 1960年9月,裁撤鎮沅縣,轄地分別劃歸景谷縣、景東縣、墨江縣、新平縣;公元1962年3月,劃歸景谷縣、景東縣的原鎮沅縣轄地恢復鎮沅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為思茅地區,鎮沅縣屬思茅地區。 1990年,撤銷鎮沅縣、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2001年,撤銷勐大鄉、設立勐大鎮。 2003年,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思茅市,共轄3個鎮(恩樂、按板、勐大),8個鄉(振太、里崴、田壩、古城、三章田、九甲、者東、和平),10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2006年,三章田鄉、者東鄉合并為者東鎮,鎮政府駐原者東鄉政府;撤銷里崴鄉、轄地并入勐大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7年,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地級普洱市。
【地理環境】
位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東接新平,東南與墨江、普洱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相望,南連景谷,北與景東、雙柏接壤。全縣有面積4223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7.7%。縣城駐地恩樂鎮距省會昆明434公里,距普洱市駐地思茅180公里。
地形 鎮沅地處云南省高原西南部,云貴高原西側。地勢可概括為:“四河(者干河、恩樂河、勐統河、景谷河)流經兩山下(哀牢山、無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兩小壩(恩樂、勐統),形似東馳一駿馬”。 鎮沅縣處于橫斷山脈縱谷區東南余梢,云嶺余脈的哀牢山和無量山縱貫全境,與河流相間,構成北高南低、北向南走的“五谷五嶺”地貌輪廓。鎮沅平均海拔1376米。
氣候 鎮沅縣歸屬亞熱帶季風區內,地貌復雜,氣候垂直差異突出,形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3種氣候類型。 氣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降水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勻,雨季、干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澇;2、地貌復雜,山高谷深,“五谷五嶺”的地貌基本輪廓導致氣候垂直變化突出而水平變化微小,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3、高溫多雨同季,低溫干旱同期;積溫偏低但有效性高;降水不勻但有效降雨量多;水熱條件相配合較好,但光照及太陽總輻射與水熱條件之間不夠協調;4、有低緯度山區氣候特點,年溫差小,冬暖春早,晝夜溫差大。
【社會事業】
教育 鎮沅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2所(個),其中:中學11所(完中4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35所、幼兒園13所(含私立幼兒園6所)、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成人技校1所。共有在職教職工2222人,其中專任教師2051人。共有各級各類在校生2921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4243人、初中在校生6382人、高中在校生3208人、職業中學在校生413人、在園幼兒數497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班)率83.08%,適齡兒童凈入學率99.87%,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11.14%;初中毛入學率121.0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2.0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6%。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99.71%。
文化 鎮沅縣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0.6萬冊;博物館2個(含苦聰人歷史文化博物館),9個鄉(鎮)文化站。
衛生 鎮沅縣共有衛生行政機關2個(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醫療機構145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5個,個體醫和社會辦醫21個,村衛生室109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有住院病床編制513張,實際開放591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2.8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504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86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18人)。擁有執業醫師199人,執業助理醫師53人,注冊護士110人,藥劑人員17人,檢驗人員24人,影像、超聲人員14人,其他人員69人。全縣擁有鄉村醫生253人,計生宣傳員111人。
【風景名勝】
鎮沅縣玻烈茶馬古道景區
玻烈河景區位于鎮沅縣城南郊恩樂鎮玻烈村,距鎮沅縣城19km,景區緊鄰滇西、滇南交通要道--恩古公路和李仙江上游恩樂江,景區面積2.4km,以茶馬古道遺跡和玻烈河為核心,景區內有200余年茶馬古道重要的交通遺跡——石砌蜈蚣橋、玻烈河、天書。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歇氣坡森林公園
歇氣坡森林公園占地面積5畝,2006年由私人投資建設,一期建設已投資450萬元,完成爬山便道、1000余臺健身階梯、三座民族文化觀景塔、飲食娛樂等項目。是集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展現鎮沅縣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中心。
五臺山文筆塔
五臺山文筆塔位于按板鎮西北6.5公里處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臺山頂端。塔為磚術結構,高13米,培分七層,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該塔建于清光緒四年,系清朝花翎副將銜加二級補用都司李春陽所建。
哀牢山
哀牢山處于云南亞帶北部與亞熱帶南部的過渡地區,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地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結合部,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巨大的天然生物種的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成為云南"動、植物"王國中的"天然博物館"和"標本園",是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實驗地,哀牢山海拔達3137.6米的主峰大雪鍋山就在鎮沅境內。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鎮沅”為傣語音譯寫法,傣語漢譯的“鎮”、“遮”、“姐”、“景”、“清”是“城鎮”之意,“沅”、“野”、“也”是“糧倉”之意,“鎮沅”意為“糧倉城”。
民族文化 鎮沅縣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秋千、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余種。其中九甲鄉的鎩戲為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挽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特色美食 鎮沅縣美食有何首烏牡蠣燉肉排、油炸水蜻蜓、冬菇臘腸雞肉煲仔飯。
【榮譽稱號】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22年3月,入選縣域跨越發展先進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