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中部,東鄰富源縣,南連麒麟區、馬龍區,西接會澤縣、尋甸縣,北與宣威市毗鄰,總面積2814.89平方千米。沾益區下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區政府駐地西平街道。沾益區常住人口40.44萬人。
沾益區,素有“入滇鎖鑰”之稱,是中國第三大河珠江的發源地,是云南較早的開發地。云南省革命老區、中國重要煙草基地、藥用花卉基地。著名景點有珠江源、海峰濕地、五尺道。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行政區劃】
沾益區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
街道:西平街道、龍華街道、金龍街道、花山街道
鎮:白水鎮、盤江鎮
鄉:炎方鄉、播樂鄉、大坡鄉、菱角鄉、德澤鄉
;
曲靖市沾益區地圖
【建置沿革】
舊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286~280年,楚將莊蹻率兵入滇建立滇國,沾益屬滇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派常頸督修入滇道路,由僰(今四川宜賓)至建寧(今曲靖)路寬五尺,史稱“五尺道”,經過沾益。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牂柯部宛溫縣地。 晉泰始七年( 271),置興古郡,沾益仍為宛溫地。 唐武德四年(621),置西平州(今西平街道),貞觀八年(634),改西平州為盤州(今貴州普安)。南詔屬拓東節度地。 宋,為大理國37部之一磨彌部所據,屬石城郡。 元至元十一年(1274),建立云南行省。至元十三年(1276)于曲靖路總管府下設沾益州,轄交水縣(今沾益縣)、石梁縣(今宣威市)、羅山縣(今富源縣)。 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曲靖府,裁交水、石梁、羅山3縣并入沾益州(即州轄縣),州治在今宣威縣城。天啟五年(1625),露益州安氏土司叛亂,移州治于交水城(今西平街道)。 清雍正五年(1727),割沾益州新化里至高坡頂以北之地設宣威州,以南沿為沾益州,屬曲靖軍民府。 民國2年(1913),裁府改縣,沾益州改為沾益縣。 1950年3月,沾益縣接管國民黨政權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沾益縣人民政府。 1958年4月,撤銷沾益縣,并入曲靖縣,11月撤銷馬龍縣,并入曲靖縣。 1961年4月,恢復馬龍縣。 1965年,恢復沾益縣。 1983年,撤銷沾益縣、曲靖縣,設立曲靖市。 1997年,撤銷曲靖市,設立麒麟區、沾益縣。 2016年,撤銷沾益縣,設立曲靖市沾益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沾益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中部,東鄰富源縣,南連麒麟區、馬龍區,西接會澤縣、尋甸縣,北與宣威市毗鄰,總面積2814.89平方千米。
地貌 沾益地處珠江源頭的南、北盤江分水嶺多山地帶,地貌以滇東高原丘陵為主。最高點為菱角老黎山海拔2678米,最低點為德澤熱水村牛欄江河谷海拔1650米。較大的山有馬雄山,東北—西南走向,是南、北盤江和牛欄江的分水嶺,珠江的發源地。
氣候 沾益區全年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干濕季分明,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18.6℃,極端最高溫33.1℃,極端最低溫一9.2℃,年日照時數2098小時,日照率47%,全年無霜期25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002毫米,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9%。
水文 沾益區主要河流有屬珠江流域的南盤江、北盤江,屬長江流域的牛欄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沾益區有各級各類學校246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高級中學4所、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完全小學9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24所(公辦51所,民辦73所)。 各級各類學校(園)在校生7116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4459人,初中在校生14676人,中職在校生1111人,小學在校生26317人,幼兒在園(班)1457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9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1.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沾益區圖書館。 [1]國家二級文化館:曲靖市沾益區文化館。 沾益區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鄉(鎮、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社區)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設置率100%。11個鄉(鎮、街道)建有綜合文化站,135個村(社區)建有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5個鄉(鎮、街道)及9個村(社區)歷史文化陳列館。
醫療衛生 沾益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33個,其中:公共衛生機構3個,醫療機構230個。醫療機構分別為:區醫院1個、區醫院分院1個、民營醫院4個、監獄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7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村(社區)衛生所(站)128個,門診部(所)83個。全區共有衛生人員2486人,衛生技術人員196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41人、注冊護(師)士982人、藥師(士)52人、技師(士)88人、衛生監督員10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90人、鄉村醫生321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81人、管理人員16人、工勤人員77人。
【風景名勝】
珠江源
珠江源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境內的馬雄山麓,距沾益縣城50公里,珠江源風景區占地面積為12.5平方公里,海拔2444米,屬喀斯特地貌,是著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已建成了七大景區,即入口區、源頭區、休閑區、果園區、運動區、山林區和探源懷古區。景區擁有山、水、樹、洞、花五大奇觀,珠江正源、大樹杜鵑花區、伏地松、龍溪澗、天下第一棋盤、天下第一羅盤、珠源禪寺、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等二十余個景點。
花山湖
珠江源頭第一湖——花山湖。湖區地貌屬喀斯特地貌,花山湖湖面寬廣,湖中小島星羅棋布。群島周圍棲息著各種鷗、野鴨等。
天生洞
天生洞是天然溶洞。整個溶洞共分三層,主洞深邃,支洞交錯,天生洞的景致以“奇”見長,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
七彩峽谷
從馬雄山往西,有七彩大峽谷。峽谷起自大坡,終至德澤,全長57公里。峽谷之內山高水長,兩岸石壁呈紅、黃、白、綠、藍、青、紫等各種色調故名“七彩谷”。
濕地天坑
沾益海峰自然保護區內典型的喀斯特濕地景觀以石坡子為核心,由干海子、背海子、黑灘河4塊濕地構成,面積達1005公頃,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緯度最低的濕地,棲息著黑頸鶴、斑羚等397種珍稀動物和50種水禽。區內塌陷天坑群,其中有3個還未被人為破壞過,最大的面積達0.85公頃,最深處184米。
老區播樂
“九五”播樂起義紀念館、烈士陵園、“九五”起義紀念碑位于沾益區播樂鄉。1998年“九五”播樂起義50周年之際,云南政府批準沾益縣為革命老區縣,“九五”播樂起義紀念館、“九五”播樂起義紀念址為“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沾益辣子雞 沾益辣子雞,是中國著名餐飲特產,是滇菜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產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西平鎮,有百年歷史,因其選料精殊挑剔、制作道序復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沾益小粑粑 沾益小粑粑,用火腿主料做餡的稱“火腿砣”,用豆沙、白糖主料做餡的俗稱“四兩砣”,是滇式糕點中別有風味的名特食品之一,也是國內糕點中別具風味的名特食品之一。
【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5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6月,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9月,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