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區,隸屬于云南省曲靖市,東及東北部與麒麟區、沾益區接壤,南與陸良縣、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區域面積1751平方千米。馬龍區下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政府駐通泉街道。馬龍區常住人口為193137人。
馬龍區位于牛頭山古隆起的北側,烏蒙山脈南部,屬云貴高原的滇東北丘陵區,地處金沙江水系與南盤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四面環山。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型氣候,冬春干旱,夏秋濕潤,季節干濕分明,年平均日照1985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 2017年,馬龍區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行政區劃】
馬龍區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
街道:通泉街道、雞頭村街道、王家莊街道、張安屯街道、舊縣街道
鎮:馬過河鎮、納章鎮
鄉:馬鳴鄉、月望鄉、大莊鄉

曲靖市馬龍區地圖
【建置沿革】
“馬龍”一詞系彝語“麻籠”譯音,意為“駐兵之城”。 馬龍區古稱銅瀨邑,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置銅瀨縣,屬益州郡。 蜀漢、兩晉時沿稱銅瀨縣,隸建寧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更名同起縣,屬郎州(南寧州)。兩爨時為西爨曲軛。 南詔稱曲軛川,屬拓東節度。宋代大理國后期稱納垢部,為三十七部之一。屬石城郡。 元初,改稱納垢千戶。領易龍百戶,屬磨彌萬戶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納垢千戶為馬龍州,改易隆百戶為通泉縣,屬曲靖路(短期曾隸仁德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通泉縣入馬龍州,隸曲靖府。宣德六年(1432年)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屬仁德府。弘治七年(1494年)改設流官知州。 清代沿稱馬龍州,隸曲靖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設縣,改稱馬龍縣行政公署,直屬于省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稱馬龍縣政府。 1950年3月,馬龍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曲靖地區專員公署(行政公署)。 1958年10月,撤銷馬龍縣建制,并入曲靖縣。后恢復馬龍縣。 2018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馬龍縣,設立曲靖市馬龍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龍區位于云南省東部,居昆明市與曲靖市麒麟區之間,東及東北部與麒麟區、沾益區接壤,南與陸良縣、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東西跨距47.25千米,南北跨度44.5千米,區域面積17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龍區位于牛頭山古隆起的北側,烏蒙山脈南部,屬云貴高原的滇東北丘陵區,地處金沙江水系與南盤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四面環山。中間山谷、丘陵,河流縱橫,由七條分別流人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河流分割為11個8平方千米以上的小壩子。地勢東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傾斜呈階梯狀下降。最高點是與陸良交界的牛頭山,海拔2493.8米;最低點是在與宜良交界的小密得村河邊,海拔1772.2米,高差721.6米。
氣候 馬龍區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型氣候,冬春干旱,夏秋濕潤,季節干濕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應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每年平均日照1985小時以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城區年均氣溫13.4℃,每年無霜期241天,風向多西南風,年均風速4.3米/秒。
水文 馬龍河:屬金沙江水系牛欄江支流,發源于松溪坡水庫上游的水箐、雙龍村一帶,流經月望鄉的西海子、小里沖、越州屯、小海子、上營、下營,然后進入通泉鎮龍泉水庫,流至馬龍區城,流程26千米。從馬龍區城又經王家莊鎮的土官寨、格里、黃壩及馬過河鎮的木龍、三家、車馬碧、白蟒河、馬過河、河邊村進入尋甸縣鳳龍灣水庫,流程33千米。由6條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小河匯集而成的地上行河,是馬龍區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灌溉最多的一條河流。徑流面積648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40%。
【社會事業】
教育 馬龍區共有各類學校123所(含小學校點),在校學生32339人,教職工2895人,其中專任教師2596人,占教職工比重89.7%。全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5%,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91.73%,初中鞏固率103.92%,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109.20%。 主要中學:馬龍區第一中學、馬龍區第二中學、馬龍區第三中學、通泉中學、舊縣中學、馬鳴中學、馬過河中學、王家莊中學、張安屯中學、月望中學、納章中學、大莊中學、馬龍區職業技術中學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1]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馬龍區醫療機構115個,其中診所、醫務室24個。擁有床位總數893張,共有衛生工作人員1346人,衛生技術人員109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55人;注冊護士431人。年內傳染病發病率乙類為72.54/十萬、丙類為626.28/十萬。嬰兒死亡率3.2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87‰,產婦住院分娩率99.95%,防疫人員231人。全區萬人擁有衛生機構數5.36個,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50.83人,萬人擁有病床數41.6張。
文化事業 馬龍區有農村文化戶(文藝隊)184戶(支),其中文藝隊123支。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49746冊。檔案館11個,館藏總量7.01萬卷、25.85萬件,開放檔案10992卷、751件,電子檔案查閱1200次,電子檔案使用1100次,檔案數字化228萬頁,檔案數字化目錄41.7萬條。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發射臺1座,有線電視節目廣電201套、電信140套、聯通120套、移動109套,有線電視用戶40286戶(廣電10009戶、電信8207戶、移動21800戶、聯通270戶),衛星站(小鍋蓋)30070戶,全區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46%和99.07%。各類學校藏書1168265冊。其中:幼兒園藏書119386冊,小學藏書485496冊,初中藏書361548冊,高中藏書154300冊,職業高中藏書47535冊。
【交通運輸】
公路 馬龍區境內公路以昆曲高速公路為主軸,勝婉公路為支架,省道、縣道、鄉道相互交錯,構成馬龍公路交通網。國道320線經過通泉、王家莊、馬過河3個鎮,境內里程48千米。昆曲高速公路及復線經過通泉、舊縣2個街道,境內里程43.5千米。馬龍區有等級公路708.6千米,區內公路密度平均每100平方千米為43.9千米。鄉村公路好路率達90%。
鐵路 貴昆鐵路和昆沾復線在馬龍區境內設有5個車站,營運里程分別為40.15千米和47.7千米。貴昆鐵路在馬龍區境內從響水鐵路立交橋前K493+400米起,設有大海哨、雞頭村、吳官田、尹堡、馬過河5個火車站。
水運 馬龍區僅有1條水運線路,即馬過河鎮河邊村水域至尋甸縣鳳龍灣水庫。全長14千米,主要從事旅游客運線路。
【風景名勝】
野花溝
野花溝位于曲靖馬龍區西南部馬鳴鄉境內,距云南省昆明市120千米左右,深藏于馬鳴鄉80平方千米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峽谷里,是典型的原始河谷風貌,是典型的野外山水風景區。
香爐山風景區
香爐山風景區位于馬龍區舊縣街道集鎮南面,距昆曲高等級公路舊縣立交橋3千米。風景區以香爐寺為中心,遠觀見太極,兩山呈S型首尾銜接。1998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27-29]
萬畝草山
萬畝草山位于馬龍區西南,距城區38千米,距昆曲高速公路舊縣立交橋18千米。名為萬畝草山,是因為草場總面積約一萬二千余畝。
【歷史文化】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隆重的節日,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各家各戶相互串門并點燃火把,遍布于山鄉田野,認為火把可以驅邪除病,燒滅蟲害等。入夜,舉行篝火晚會,青年男女盡情彈唱、歌舞。節日期間彝民們要殺牛、殺羊祭神。
彝族火草褂 彝族“火草褂”紡織技藝源遠流長,據《南詔通記》載:“南詔國民及彝族羅婺人喜采野生火草為衣。”火草褂工序繁雜。從上山采摘火草葉到織就一件火草褂,需經“采火草、洗火草葉、撕火草絨、捻火草線、紡火草線、上線架擰線、圈火草線、提火草線和織火草布、量體裁布縫衣、鑲青布邊及釘紐扣”等多道工序,30多個工作日方能完成。 火草褂分男式女式。男式有布紐扣,鑲青布邊,無袖,前襟左右兩衽縫制口袋;女式無紐扣,不鑲邊,無袖,一前一后兩塊火草布,縫制成套頭的式樣,與圍腰搭配穿戴。2009年,火草紡織手工技藝被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地方特產】
馬龍蘋果 馬龍蘋果是馬龍區當地農民種植面積最大而且栽培歷史最早的品種,于2013年4月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性農產品證書,選育的“龍威”、“龍嘎”兩個蘋果新品種在2013年7月舉行的全國早中熟蘋果品鑒會上奪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彝家泡缸酒 泡缸酒是滇東南彝族民間的傳統佳釀,在三國時期,泡缸酒成為彝族人民祭祀、祈神、慶賀、宴請的常備佳品。
【特色飲食】
招牌菜:燜鍋黑山羊、清湯深溝雞、清湯牛肉、青椒炒干巴菌; 地方特色菜:黃燜野兔、馬龍小炒、茴香煮小魚、血辣子、姜肝、油炸三拼、茴香炒蕎絲、腌菜煮雜菌、干酸菜煮干洋芋片、紅豆臘肉、大豐收、蒸血辣子、原味豬手、剁炒野雞、墩子肉、粘山藥豆腐、白薯煮白菜、珠聯璧合、生炸牛肉、燜鍋羊肉湯泡燕麥漿粑粑、八寶雞、家鄉紅薯堡、喜洋洋、羅漢肚、三套車、農家六寶; 藥膳養生菜:附子燉雞、仙茅燉火腿腳、仙茅燉雞、小黑藥燉火腿腳、小黑藥燉雞、千針萬線草燉豬腳、青羊參燉雞、青羊參燉火腿腳; 山珍菜品:牛肝菌、炒老人頭、蒸青頭菌、五彩山藥、木耳拌核桃、油雞樅、雞樅湯; 地方小吃:洋芋餡粑粑、燕麥粑粑、珍珠洋芋、金錢洋芋餅、包谷粑粑、干酸菜煮面塊、苦蕎粑粑; 馬龍特色宴:春之美宴、夏之盛宴、秋之富宴、冬之暖宴。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9月2日,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名單公示。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認定為2021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2022年3月,入選縣域跨越發展先進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