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宗縣,隸屬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屬云南省革命老區縣之一。東與羅平縣接壤,東南與西林縣隔江相望,南鄰邱北縣,西南與瀘西縣毗鄰,北倚陸良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師宗縣下轄3個街道,4個鎮,3個鄉。師宗縣戶籍44.13萬人,常住人口37.18萬人。
師宗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農業縣。因唐代時部落首領師宗率部聚居于匿弄甸(今師宗縣城外西華村)而得名。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行政區劃】
師宗縣轄3個街道、4個鎮、3個鄉:
街道:丹鳳街道、漾月街道、大同街道
鎮:雄壁鎮、葵山鎮、彩云鎮、竹基鎮
鄉:龍慶彝族壯族鄉、五龍壯族鄉、高良壯族苗族瑤族鄉

師宗縣地圖
【建置沿革】
先秦時期,屬古滇國屬地。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牂牁郡漏江縣地。 兩晉時,為東爨烏蠻部落。 唐宋時期,為部酋統治。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師宗由千戶改為師宗州。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云南諸路行中書省,師宗為千戶總把。憲宗三年(1253年),蒙古軍入大理,收師宗、彌勒二部,屬落蒙萬戶府。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師宗州屬廣西府;成化年間,憲宗改土官為同知,設流官知州。 清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裁邱北槽3鄉并入師宗,屬廣西府。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改邱北為隸屬師宗縣。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由州改縣,屬廣西府直隸州。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邱北從師宗分出設正縣。 民國元年至16年(公元1912-1927年),設師宗縣行政公署,隸屬蒙自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4月,羅盤地委撤銷,師宗隸屬宜良專區; 1954年,宜良專區與曲靖專區合并為曲靖專區,師宗隸屬曲靖專區。 1958年10月,師宗、羅平和瀘西合并,成立師宗縣,縣府駐師宗縣城。 1959年2月,瀘西劃并紅河州彌勒縣,師宗與羅平合并為羅平縣,縣府駐羅平縣城。 1961年7月,羅平、師宗分設,恢復師宗縣,隸屬曲靖地區。 1997年,曲靖地區撤地設市,師宗屬曲靖市所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師宗縣,位于云南省東部,在曲靖市東南部,地處滇、桂兩省(區)結合部。東與羅平縣接壤,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隔江相望,南鄰文山州邱北縣,西南與紅河州瀘西縣毗鄰,北倚陸良縣。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縣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縣城距省會昆明178千米,距市府曲靖120千米。
地質地貌 師宗縣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平均海拔1800-1900米。最高點是位于中部的菌子山,海拔2409.7米,最低點屬東南部的高良鄉壩泥河與南盤江交匯處,海拔737米。東南部南盤江沿岸的高良壯族苗族瑤族鄉、龍慶彝族壯族鄉和五龍壯族鄉的部分地區,受南盤江及其支流深切,形成山高、谷深、坡陡的特點,海拔737-1500米;中南部為剝蝕溶蝕地區,多為尖山,海拔1500-2400米,包括龍慶彝族壯族鄉、五龍壯族鄉的大部分和大同鎮的一部分;中西部為丘陵、巖溶盆地,海拔1680-2000米,包括丹鳳鎮、彩云鎮、葵山鎮、竹基鄉和大同鎮部分地區,西北部為浸蝕切割區,大山與小壩子相間,海拔1900-2300米,主要是雄壁鎮。
氣候特征 師宗縣有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氣候特征。冬春季受大陸季風的影響,晴天偏多,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干燥。夏秋季受海洋季風的影響,陰雨偏多,光照差,氣候溫涼潮濕。總的情況是終年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暖干旱,秋涼濕潤,雨熱同期,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13.9℃,平均最高氣溫19.9℃,平均最低氣溫9.7℃,7月最熱,歷年平均氣溫19.5℃,1月最冷,歷年平均氣溫6.5℃。年平均日照1735.7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04.6毫米。無霜期273天。
河流水系 師宗縣河流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盤江、清水江、篆長河、黑爾河、阿那黑河、莊科河、五洛河、花桂河、便柳河、曲祖河、角家箐河、設里河、團坡河、壩泥河、壩林河、窩得河、龍甸河、界橋河、官莊河、米車河、金馬河、竹箐河、石洞河、紅土河、子午河、二允河、門前河、小江等,另有南盤江、篆長河的支流小河無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師宗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10所。其中:普通中學19所、小學150所、幼兒園138所、職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特殊學校各1所。在校學生92347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1125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初中在校學生19924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4%;小學在校學生41376人,比上年同期下降3.9%。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9.14%,高考上線率100%。
醫療衛生 師宗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89個。其中:醫院10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176個:鄉鎮衛生院7個,社區服務中心(站)及村衛生室116個,門診部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護理站5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共有病床263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09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1人。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師宗縣圖書館。 師宗縣共有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
【交通運輸】
鐵路 經過師宗縣境內的鐵路是國家一級干線電汽化南昆鐵路,鐵路在師宗境內長54.681公里,設有秧草地、馬廠、長坡嶺、師宗和新安5個車站。
公路 其中324國道在師宗境內有53.8公里,為一級公路;省道以(且)至馬(關)公路在師宗境內有85.565公里,為四級公路;省道彌(勒)至師(宗)公路在師宗境內有23.07公里,為二級公路。
【風景名勝】
師宗通玄洞
通玄洞位于師宗的丹鳳山下,分上洞(名“通玄”)、中洞(名“通幽”)、下洞(為“通源”),在滇東高原上可與沾益天生洞齊名。通玄洞中有塊巨大的鐘乳石,上面布滿了奇特的圖案和無數似字非字的東西,人稱“天書壁”。天書壁常常吸引著許多游客前去解讀和欣賞那些深奧莫測的“天文”。
師宗鳳凰谷
鳳凰谷位于曲靖市師宗縣五龍壯族鄉,溶洞垂直高度218米,是世界第一高洞。因洞中有形似鳳凰的鐘乳石,古稱巖鳳峽,傳說是鳳凰涅槃的圣地。鳳凰谷洞口陰柔婉致,狀似女陰,與藏于盧浮宮的世界名畫"生命之門"如出一轍的外形奇觀使人產生對人命之源的感悟,素有“中國生命文化主題公園”之稱。長達1.6公里的溶洞星光熠熠,鐘乳石聳峙其間,美輪美奐。谷內的女兒湖,是上天賜給鳳凰谷景區的珍貴禮物,湖畔叢林茂密,碧波蕩漾,泛舟遨游在湖上,與青山碧波融為一體,如詩如畫。
菌子山風景區
菌子山風景區位于師宗縣東南部,是集森林與喀斯特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也是云南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于2002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菌子山為師宗縣第一峰,珍奇異木遍布山野,高原草甸充滿異國情調,尤以萬傾杜鵑艷驚天下。菌子山四季景色誘人:春天賞花觀云海,夏天避暑采蘑菇,秋天摘果看紅葉,冬天踏雪數冰花。除此之外,菌子山還有四個之最:云南最大的杜鵑花自然群落,云南最大的原生態露營地,中國最具北歐風光、再現古羅馬廣場、古希臘文明遺址,世界最高仿真蘑菇建筑群。
南丹山
南丹山位于五龍壯鄉,是當地的神山,太陽西下自成丹色,故名南丹山。南丹山流傳著許多神奇的故事,其中以南丹烈女的傳說流傳最廣。很早以前,南丹山下的江戎村有一壯族婦女不幸喪夫,村中把事者愛其姿色,欲強娶為妻。該婦以丈夫祭期未滿推辭后,于深夜到丈夫墳前祭奠,然后登南丹山懸石自盡。從此,南丹烈女的身影就年年月月映在南丹山的懸崖陡壁上。南丹山億萬年巍然聳立,亙古不變,在五龍云海翻涌的時候,山峰便淹沒在銀色的霧海里,如詩如畫,亦真亦幻。
龍慶黑爾
龍慶鄉黑爾至今還保存著典型的氏族"部落"遺跡,稱為黑爾原始部落。黑爾縣城地形奇特、山水奇異,是獨具特色的高原水鄉,也是民俗風情保存完整的壯族生態村落。黑爾飛塘瀑布,九瀑十二灘傳奇迷離,瀑布連水灘,水灘接瀑布,瀑布蓋洞口,洞洞相連,相映成趣。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2年3月,入選縣域跨越發展進位縣。 2022年5月,入選第五屆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選名單。 2022年8月,被授予“云南省美麗縣城”稱號。 2023年10月,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