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縣,隸屬云南省玉溪市。地處云南中西部,玉溪市西北,東與安寧市、晉寧區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隔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市、安寧市兩縣市接壤。隸屬玉溪市。東南距玉溪市機關駐地紅塔區146公里,東北距省會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級公路從縣城可直達昆明、楚雄等地。縣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政府駐地龍泉鎮。易門縣常住人口為151671人。
易門風景名勝約三十余處,景區景點分布于易門縣四鄉三鎮。易門風景名勝主要有譽為“滇西第一名勝”的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和聞名遐爾的大龍泉“二月二”戲會;有鐘奇秀麗被譽為“金三峽”的大谷廠水庫;有迄今1.5億年侏羅紀恐龍化石群等,還有靜樂庵、岔河、間歇泉、石蓮寺、馬頭山、雙龍寺、梅營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區。
【行政區劃】
易門縣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
街道:龍泉街道、六街街道
鎮:綠汁鎮
鄉:浦貝彝族鄉、十街彝族鄉、銅廠彝族鄉、小街鄉

易門縣地圖
【建置沿革】
易門古為梁州地。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縣,名雙柏,屬益州郡所領雙柏縣,轄境包括今易門、雙柏、新平。 東漢同于西漢。 蜀漢時,屬庲降都督領、建寧郡。。 南朝齊梁之際,屬晉寧郡,實為爨氏據有。 唐初,屬鉤州,更名唐封。南詔國時,屬拓東節度轄地。大理國時屬鄯闡府,為高福世守之地。 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門立夷門千戶所,屬巨橋(今昆陽)萬戶府,十三年(1276年),改為置縣,因縣“西有泉曰夷源,訛作易門,”隸屬中慶路所領昆陽州。 明朝時,屬云南府昆陽州。 清代因襲未變。 民國時,屬滇中道。 1950年1月,屬滇中專員公署,3月后屬玉溪專員公署。 1970年,后屬玉溪地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易門縣地處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東與安寧市、晉寧區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隔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市、安寧市兩縣市接壤。縣城龍泉鎮。縣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
地形 境內最高點為北部小街鄉甲浦老黑山頂雀窩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點是綠汁鎮南部爐房村旁易門與雙柏、峨山交界處的綠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為東、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蝕性盆地,東南面為中山河谷地帶,全境狀似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響,較陡峭,山谷相間、地形復雜。
氣候 屬中亞熱帶氣候,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立體氣候明顯,縣內具有熱帶到溫帶的氣候類型。2000年,極端最高溫度31.5℃(8月25日),極端高低氣溫-2.0℃(1月6日),全年平均氣溫16.3℃,日照數為1706小時,降雨量為856.9毫米。
【風景名勝】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的森林公園,修于唐朝末年,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動的中心。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明清以來倍受人們稱贊的“易門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畫家董一道譽為“滇西第一名勝”。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三山環抱,園內古木參天,亭閣別致,有古老的國家珍稀樹種櫸木和紅豆樹。園內泉水清澈。公園內建有占地13200㎡的國內大型的百鳥園,放養著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白鷴、錦雞(國家二級保護)等。公園內,陳列著1987年在易門十街鄉腳家店發掘的恐龍化石,據專家鑒定已有1.8億年,年代僅次于云南省的恐龍之鄉-祿豐恐龍化石。
靜樂庵
靜樂庵,位于易門縣城北約30公里的六街鎮茶樹三賢村后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前殿、左右廂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廚房組成。寺內五株胸徑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樹,擎天垂蓋,掩映著雄峙的山門,山門建筑為十二角翹磚木雙檐結構,青瓦頂,上檐四角有綠色琉璃瓦龍尾翹起,下檐八角用黃色琉璃瓦翹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兩棵撐起上檐,正大門頭橫額上書“云巖勝景”四個大字,左右小門橫額分別上書“禪林”和“雙柏”,正面和后面石階上,各立有兩棵1.5米高的紅砂石望柱頭,望柱頭前石階上各雕有一只紅沙石雄獅把守。大雄寶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對應,此殿為一檐九檁木式歇山土木結構建筑,面寬五間,分別為明間、次間、盡間,通面闊18.3米,通進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黃色琉璃瓦寶頂,高1.9米,兩頭翹角垂脊均用深綠色琉璃瓦鋪成內卷龍尾裝飾。瓦面正面有一組深黃色琉璃瓦鋪成的三菱形圖案。前廓檐柱為大雀式結構造型。分別有喜鵲、百鶴、騰龍、奔馬、雄獅、猴子、大象、麒麟、蓮花等空雕、浮雕。后廊通面由46幅古畫組成天棚。格子門共22扇,上格浮雕線寶花,中間為四瓣花對角空雕,下格為浮雕花及浮雕獸頭,上封頂橫貫“八仙過海”、“出水芙蓉”等古畫27幅。中殿于1955年失火焚毀。庵內所立的一塊孔雀花大埋石碑記。 2001年8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龍泉大寺
龍泉大寺,位于易門縣城西3公里的大龍泉。龍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據《續修易門縣志》卷之七·風俗志記載:“二月二日,軍民備牲醴,官詣大龍泉祭祀、宴會、演劇。”大寺前堂樓上為官員觀戲之場所,又稱“官亭”。現存大寺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所建。面寬三間,通面闊12.6米,屬七檁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結構建筑,層次為前廊、進深、后廊,通進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為小雀式裝飾,有空雕騰龍、喜鵲、獅子等。大寺正面有臺階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廂房面寬均為七間,通面闊4.5米,通進深均為7.25米,均為一檐面層抬梁減柱硬山式土木結構建筑。大寺前堂屬二檐三層七檁式的木楔減柱,減上層間架硬山土木結構建筑,上層面寬三間,中下層面寬七間。整個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2001年8月3日,龍泉大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民間節日】
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是十街鄉彝族傳統節日中最為盛大的狂歡節日。
二月二 3月2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有“二月二”傳統戲會,外地游客和本地百姓萬人匯集。 [10]易門縣“二月二”戲會是歷史最為悠久、名聲最為響亮、規模最為宏大、最具代表性的群眾性民間文化活動。
花山節 苗族“花山節”每三年舉辦一次。“花山節”,既有驚險刺激的斗牛比賽,還有熱鬧十足的商貿街,當地苗族群眾還自編自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藝歌舞。極富濃郁的苗族文化色彩,吸引了附近村寨各族群眾紛至沓來。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易門縣為2019年國家衛生縣城。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2年8月,被授予“云南省美麗縣城”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