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縣,隸屬于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昭通地區的腹心地帶。大關縣地處昭通腹心地帶,歷來為滇川交通要道。是李(永和)、藍(朝鼎)農民運動揭竿起義地。境內山巒重疊,“五河”縱貫,水力、礦藏資源和土特產品豐富。鮮筍、翠華茶是當地特產,盛產優質烤煙,杜仲暢銷全國,是云南省的生漆基地縣之一。區域面積1721平方公里,大關縣常住人口為209116人。
【行政區劃】
大關縣轄8個鎮、1個鄉:
鎮:翠華鎮、玉碗鎮、木桿鎮、吉利鎮、天星鎮、高橋鎮、壽山鎮、悅樂鎮
鄉:上高橋回族彝族苗族鄉
大關縣地圖
【建置沿革】
夏、商屬粱州之域,周為竇地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大關為秦蜀郡轄地。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縣境屬犍為都朱提縣地;元封二年(公元109),屬犍為南部朱提縣地。 東漢永初元年(107),屬犍為蜀國朱提地。 蜀漢建安九年(214),在原犍為屬國的基礎上,設置朱提郡;建興三年(225),“蜀漢朱提郡領朱提、漢陽、堂瑯、南昌、南廣五縣,治朱提”,朱提縣轄今昭通、魯甸、彝良、大關、永善等地。 西晉泰始六年(270),縣境屬益州朱提郡朱提縣地,太安二年(303),屬寧州朱提郡朱提縣地。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屬寧州朱提郡轄地直至南梁。 梁太清二年(548),南梁王朝終止派遣寧州刺史,寧州地區為爨氏“竊據”,縣境荒廢。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寧州軍事后,將寧州改為“南寧州”,此時,大關屬南寧州朱提郡地。 隋開皇四年(584),大關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轄地。 唐武德元年(618)置協州,領東安、西安、湖津3縣,西安縣治所在今大關縣青龍鄉雙河場老街;湖津縣治所在今大關縣天星鄉火燒寨。這是今縣境置縣的開始。后從協州分置靖州統靖川、分協兩縣,城址分別在今縣境悅樂壩和翠華老城。唐南詔時,今縣境為東爨阿旁部,屬拓東節度管轄。 宋大理時,縣境屬烏蒙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烏蒙路隸云南行省,烏蒙路(今昭通)轄歸化州(今大關縣)、土僚長官司(今鹽津縣),此時,縣境屬云南行省烏蒙路歸化州。不久烏蒙路改為烏蒙軍民總管府,后又改為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領有烏蒙撒路、烏蒙路、東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關縣地歸屬未變。 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關屬四川布政司,今大關縣地屬云南布政司烏蒙府轄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烏蒙三府隸四川布政使司,縣境又屬四川烏蒙府轄地。 清雍正五年(1727)詔烏蒙、鎮雄二府歸滇轄,縣境歸屬云南省烏蒙府轄地。雍正六年置大關廳,設通判駐其地。 中華民國2年(1913)改稱大關。初屬滇中道,后廢道,直屬于省。民國6年將縣境黎山以北劃出14鄉新設鹽津縣。民國32年大關縣改屬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關于1950年4月解放,屬云南省昭通專區管轄。1958年10月4日鹽津、大關并縣,稱大關縣,隸屬不變。1961年4月28日,大關、鹽津分縣,各復原名,大關隸屬不變。
【地理環境】
位置疆域 大關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昭通市的腹心地帶。總面積1721平方公里。東北與鹽津縣接壤,東南與彝良縣毗鄰,南面和昭陽區接界,西北與永善縣相連。縣人民政府駐地翠華鎮,距省會昆明市534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陽區69公里,距四川省宜賓市221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山脈屬喜馬拉雅山脈烏蒙山系和五蓮峰山系。東南烏蒙山余脈在境內分4支蜿蜒北伸,其中東部1支由彝良入縣境進鹽津,南部經昭通(今昭陽區)入縣境3支。西北五蓮峰中段由永善分5支進境,其中2支北伸入鹽津。主要山峰73座,其中烏蒙山系37座,海拔1764~2785米,五蓮峰山系36座,海拔1716~2656米。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日照96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
水文 境內河流統屬金沙江流域水系,有5條主河流、30多條溪流,徑流面積1691.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21.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2.68億立方米。其中,大關河源于昭通(昭陽區)鉆溝,入縣域與灑漁河、洛澤河、高橋河相匯后,進鹽津歸入橫江,縣內全長70千米,徑流面積452.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均流量3.15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8條;灑漁河源于魯甸貓鼻子、吳水井,入縣境后于黃葛大橋匯入大關河,境內干流(含大關、永善兩縣邊界段)全長45千米,徑流面積198.1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年均流量1.27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4條;洛澤河源于貴州威寧草海,進縣境后至壽山岔河注入大關河,境內干流(大關、彝良兩縣邊界段)全長37.5千米,徑流面積392.9平方千米,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年均流量2.6億立方米,常年流水溪溝8條。
【社會事業】
教育 大關縣有職業中學1所,招生330人,在校生882人,畢業生216人。普通中學14所,普通高中招生1679人,在校生5019人,畢業生1221人;普通初中招生3091人,在校生9969人,畢業生4119人。普通小學64所,招生3377人,在校生19004人,畢業生3126人。幼兒園81所,在園幼兒6722人。
文化 大關縣有公共圖書館 1個,藏書82657冊。有線電視臺(廣播電視臺)1座,村村通廣播電視用戶26857戶,戶戶通廣播電視用戶15857戶,有線電視入戶率11.3%,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衛生 大關縣醫療衛生機構110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32張(含民營醫院),專業技術人員58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48人。
【交通運輸】
大關縣是云南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交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原通南必經之地,是連接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是有名的“南絲綢之路”之要沖。“213”國道、內昆鐵路、麻昭高速公路、昆水公路穿境而過,G85渝昆高速公路交匯穿越大關;全長59.3公里的內昆鐵路從北向南穿越大關,設有大關火車站;距昭通市機場60公里,距長江第一港水富港150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480公里,距四川省宜賓市210公里,公路、鐵路、航空組成的交通網絡已初具規模,交通十分便利。
【風景名勝】
黃連河瀑布群
大關黃連河瀑布群距昭通市大關縣城5公里,有專線公路及中巴車直達景區。沿途山花爛漫、幽谷縱橫、清泉奔涌、鳥語花香。主要景點有仙女瀑、情郎瀑、少女瀑、月老瀑、鴛鴦瀑、洞房瀑、相思瀑、對歌瀑、姊妹瀑、銀鏈瀑、迎客瀑、壽星瀑、珠簾瀑及神秘莫測、千姿百態的白象洞,令人心曠神怡的水簾長廊和使人銷魂愜意的大滑板等20多處。加上形似飛鴿的世界珍稀植物珙桐花,堪稱天下奇景。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2年5月,入選第五屆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選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