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區位于安徽省西部,東倚肥西縣,北接壽縣,南臨舒城縣、霍山縣,西連裕安區。1999年9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縣級六安市,設立金安、裕安兩區。1999年12月28日,金安區正式掛牌成立。金安區轄17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5萬,城鎮人口17.8萬人。全區總面積1654平方公里,是六安市的主城區,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區政府駐中市街道。 郵編:237005 代碼:341502 區號:0564
行政區劃
金安區轄5個街道、11個鎮、6個鄉:
街道:中市街道、東市街道、三里橋街道、望城街道、清水河街道
鎮:木廠鎮、馬頭鎮、東橋鎮、張店鎮、毛坦廠鎮、東河口鎮、雙河鎮、施橋鎮、孫崗鎮、三十鋪鎮、椿樹鎮
鄉:城北鄉、翁墩鄉、淠東鄉、中店鄉、橫塘崗鄉、先生店鄉
歷史沿革
金安區,古屬六,為氏族社會末期皋陶及其后代的封地。戰國末期屬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六縣。西漢元狩二年,劉慶為六安王,建六安國,六安之名始于此,東漢初置六安郡,三國時,六安屬魏,為廬江郡治,從西晉至隋唐、五代十國,六安時建時廢,歸屬變動頻繁。從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復置六安縣、州、郡之間變動。1949年初,六安市境大部分地區解放,分設為六安、六合兩縣和六安市;6月,三縣市合并為六安縣,屬皖北解放區六安專區,1952年4月改屬安徽省專區,1979年在六安城關新置六安市,縣市分治。1992年縣市合并,成立六安市。1999年撤消原縣級六安市,分別設立金安、裕安兩區1999年9月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9]109號)設立金安區金安區轄原縣級六安市的東市、中市、三里橋3個街道辦事處和九里溝、望城崗、翁墩、淠東、城北、先生店、中店、橫塘崗8個鄉及馬頭、東橋、木廠、雙河、孫崗、椿樹、三十鋪、張店、毛坦廠、東河口、施橋11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2004年底,金安區轄5個街道、11個鎮、6個鄉。
自然環境
地處大別山北麓,屬江淮分水嶺丘陵(崗)地區,地勢南高北低,豐樂河、淠河、杭淠等河流干渠縱貫區境。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084毫米。寧西鐵路、滬陜高速、312國道、203省道、315省道過境,淠河總干渠通航合肥。
金安物產豐富,資源充足。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鐵、鋅、石英石、大理石、膨潤土、石油等33種,開采潛力巨大。磁礦、膨潤土的蘊藏量尤為豐富。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優質糧油、茶葉、白鵝、大麻、蠶桑、中藥材、板栗、黑瓜子、特種水產等土特產品充足。世界名茶“華山銀毫”進入吉尼斯之最,“皖西羽絨”享譽全球。
經濟發展
金安區經濟基礎較好,一、二、三產業比重較為合理,發展潛力巨大。金安經濟正在駛入快車道。農村有73萬畝耕地,60萬畝山林草場,20萬畝水面,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工業擁有機械、機電、紡織、化工、羽絨等30多個門類。金安是六安市主城區,市場興旺、商業繁榮,交通、旅游、飲食等產業發達,金安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特別是近些年國家將金安區納入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通過推進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全面合作、鼓勵和支持長三角地區優先向示范區轉移產業、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等重點工作獨特的區位優勢,使金安區能夠首先接受東部地區的輻射,迎接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安徽省加大對江淮分水嶺地區的綜合治理,加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六安市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為金安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
2011年,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和全年目標任務,積極搶抓皖江城市帶示范區、合肥經濟圈、大別山革命老區等政策疊加機遇,自我加壓、超常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了速度加快、質量提升、活力顯現、后勁增強的良好勢頭,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主要執行情況如下:
1、經濟總量快速攀升,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4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了年初計劃,經濟總量首次躍過百億元大關。實現財政收入6.83億元,同比增長32.38%,超年初計劃12個百分點,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2、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0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了年初計劃。規模企業達到56家,億元企業24家,實現產值101.7億,占全區工業總產值8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同比增長40%;江淮電機、凱旋大麻、龍騰汽車等5大產業園建設快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平穩。糧食產量持續保持豐收,總產達49.2萬噸,同比增長4.6%,再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4家,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木南示范區成功爭創省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園。皖農白鵝、九棵松、豐樂源等特色農業園區初具規模。服務業發展明顯加快。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了年初計劃。旅游業加快升級。洪山石窟—皖西大裂谷、悠然南山度假區創4A景區正接受國家級評審,昭慶寺創3A景區已通過省級驗收。市場建設成為新亮點,東方汽車城、金利國際城、城北物流園等一大批億元項目開工建設。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2.5:38.7:38.8調整優化為19.2:46.2:34.6。萬元GDP能耗初核下降4%左右,減排四項指標已實現年初目標。
3、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圍繞“一軸、兩翼、三區、六個增長極”,加快承接平臺建設。全區各類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2.1億元,征地6000畝,建設道路48公里,新增建成區面積9.5平方公里。主平臺金安經濟開發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7億元,新征建設用地3650畝,拆遷面積8萬平方米,建設主干道17公里,新增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北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億元,新征土地2000畝,建設主干道8公里,新增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南山新區基礎設施投入4428萬元,建設道路4.3公里,新增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毛坦廠名校特色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6500萬元,新征土地290畝,建設主干道6公里。木南農業示范區、雙河、孫崗、望城等鄉鎮工業功能區加快建設,共建設主干道12.7公里,園區水電等基礎設施加快配套完善。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全區共落實引資項目256個,合同引資240.55億元,實際到位境內資金66.14億元,同比增長63.5%,超年初計劃33個百分點。其中億元項目25個,5億元以上項目8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蘭溪古鎮、康盛管業、皖江冷鏈物流等一大批大項目落戶我區。全區利用境外資金2630萬美元,同比增長55.6%;進出口總額6150萬美元,同比增長23%。市區共建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2011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8億元。
4、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城鎮步伐建設加快。全年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同比增長38.8%,超年初計劃8.8個百分點。全區共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9個,完成投資44.6億元,同比增長78.4%。實施“861”項目25個,完成投資10.95億元,同比增長2.7倍。共爭取各類政策性投資項目資金達5億元。南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工美、江淮電機產業園、大麻紡織、保健院綜合樓等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有力的拉動了投資的快速增長。加快城鎮建設。全力服務市政工程,實施中心城區重點工程拆遷項目51個,完成征地2370畝,拆遷30萬平方米。312國道升級改造金安段征遷任務基本完成,六東路升級改造已動工建設。加快集鎮建設,累計投入全區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資金13.3億元,開工建設項目80個。
交通設施
金安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理位置優越,東倚省會合肥,驅車50分鐘即可到達合肥駱崗機場,南毗舒城,西靠裕安,北倚壽縣,312國道、六舒路、六壽路三條主干道與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構成快捷便利的交通網,正在建設的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并即將投入使用,屆時金安交通更加便捷,農村村村通廣播,村村通電話,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金安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特別是近些年國家將金安區納入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通過推進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全面合作、鼓勵和支持長三角地區優先向示范區轉移產業、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等重點工作獨特的區位優勢,獨特的區位優勢,使金安區能夠首先接受東部地區的輻射,迎接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安徽省加大對江淮分水嶺地區的綜合治理,加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六安市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都為金安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
距合肥空港1小時(新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30分鐘),動車組到武漢、南京不到2小時,上海3個半小時。四條高速(寧西高速--南京至西安,商景高速一山東東營至香港,合武高速一合肥至武漢,合阜高速一合肥至阜陽)、三條國道(312國道一上海至新疆伊犁,105國道一北京至珠海,206國道一煙臺至汕頭)、三條鐵路(寧西鐵路一南京至西安,滬漢蓉鐵路一上海至武漢至成都,阜陽--六安--安慶,時速200公里)貫穿六安全境,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通車總里程8426公里,公路密度47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內設客貨中間站6個。基本實現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市區距合肥駱崗機場60余公里,空運較為便捷。這里有七條較大河流,水運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噸級輪駁船。公路客運開通跨省班線149條,跨市班線504條,跨縣班線316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