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宣城市簡稱“宣”,古稱宣州。是安徽省轄地級市、安徽省南部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第二個擁有繞城高速的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北連馬鞍山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常州市、無錫市,西接池州市、蕪湖市,南鄰黃山市,總面積12340平方千米。宣城市轄1個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宣城市常住人口248.7萬人。
宣城市地處沿江平原地帶,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宣城市是千年郡府地,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設丹陽郡,歷代為郡、州、府治所,先后是宣城郡、宣州、寧國府;唐朝時宣州與蘇州、杭州并列為江南三大中心城市;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宣城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成員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杭州都市圈成員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宣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宣城市還是皖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有合福、商合杭、杭黃、寧水宣、宣績、寧宣杭、宣銅、宿宣、宣銅、皖贛等11條鐵路,溧寧、溧蕪、滬渝、合蕪等9條高速公路以及22條航道貫穿境內。
【行政區劃】
宣城市轄1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宣州區 面積2533平方千米,人口83萬。郵政編碼242000。區人民政府駐疊嶂中路。
寧國市 面積244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242300。市人民政府駐河瀝溪街道。
廣德市 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
郎溪縣 面積1105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242100。縣人民政府駐建平鎮。
涇 縣 面積2059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242500。縣人民政府駐涇川鎮。
旌德縣 面積
90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242600。縣人民政府駐旌陽鎮。
績溪縣 面積1126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245300。縣人民政府駐華陽鎮。

【歷史沿革】
宣城一帶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古代文明,根據出土的古代石器和陶器,這里應屬于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擴張區。
春秋時期,吳國興起統治東南一帶。越滅吳,楚滅越,吳越楚三國相繼統治宣城一帶。
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宣城一帶屬鄣郡地。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丹陽郡郡治設在宛陵(今宣州區)。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陽郡置宣城郡,治宛陵,隸揚州。自此,宣城一直作為州、郡一級政區存在。
隋初廢郡,改南豫州(南北朝時期僑置州,后期州治宣城)為宣州,不久又改稱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間一度改稱宣城郡,以后復稱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為寧國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寧國府為寧國路,后更名為寧安府、宣城府、宣州府。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占領宣城后,復稱寧國府,直至清末。
明、清,為寧國府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州府,省直轄縣。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蕪湖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春,設宣城首席縣長,同年11月,設行政督察區,宣城為第九區,署治宣城,抗日戰爭期間移駐涇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第九區改為第六區,抗日戰爭勝利后,署治移駐蕪湖。
1949年5月,成立宣城專區,公署駐宣城,轄宣城、郎溪、廣德、涇縣、寧國5縣和宣城市(析宣城縣城關鎮置,后于1950年3月撤銷)。
1950年6月,宣城專區、蕪當專區合并為宣城專區,專員公署駐宣城,轄宣城、郎溪、廣德、涇縣、南陵、寧國、當涂7縣。
1952年1月,宣城專區撤銷,轄縣并入新成立的蕪湖專區,1971年,改稱蕪湖地區。
1980年2月,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
1982年4月,地區行政公署移駐宣城。
1983年6月,南陵、繁昌、青陽縣和九華山管理處劃屬蕪湖市,當涂縣劃歸馬鞍山市,宣城地區轄宣城、郎溪、廣德、寧國、涇縣5縣。
198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宣城縣,設立縣級宣州市,并同時設立了宣城地區。
1988年1月,績溪、旌德2縣正式劃歸宣城地區管轄,至此,宣城地區共轄6縣1市:郎溪縣、廣德縣、寧國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和宣州市。
1997年3月,國務院撤銷寧國縣建制,設立寧國市,為省轄縣級市,由宣城地區代管。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宣城地區、設立地級宣城市;原縣級宣州市撤銷,設立宣州區。
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
2019年8月5日,撤銷廣德縣,設立縣級廣德市,由宣城市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處皖南山區與沿江平原結合地帶。東與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杭州市臨安區交界,北和東北與本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溧陽市、宜興市接壤,西和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蕪湖市南陵縣、灣沚區毗鄰,南和西南與黃山市歙縣、黃山區相連。最東端在廣德市新杭鎮桃園村與長興縣交界處,最西端在涇縣桃花潭鎮菥荻村與黃山區、青陽縣交界處,最南端在績溪縣臨溪鎮臨溪村與歙縣交界處,最北端在宣州區水陽鎮光明村與當涂縣、高淳區交界處。7個縣市區中5個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3個與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風景區相連。境域東西長161.5千米,南北寬150千米,總面積123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宣城市地處東南丘陵與長江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南部中山區一般為800~1800 米,低山區500~800米,中部丘陵區一般為50~500米, 北部平原區一般在50米以下。境內有黃山、天目山、九華山三大山脈。天目山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從績溪縣東部延伸經寧國市南部進入廣德、郎溪兩縣。黃山山脈自南向北由績溪、旌德邊界經寧國市西部、涇縣東部進入宣州區和郎溪縣南部。九華山山脈在境內只分布在涇縣西部和宣州區西南部的部分低山地帶。地貌復雜多樣,大致分為山地、丘陵、盆(谷)地、崗地、平原五大類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錯;中部丘陵、崗沖起伏;北部除一部分丘陵外,絕大部分為廣袤的平原和星羅棋布的河湖港汊。山地面積2017.66平方千米,丘陵面積7948.36平方千米,平原面積2389.64平方千米。境內最高峰位于績溪縣伏嶺鎮清涼峰,海拔1787.4米;最低點位于宣州區水陽鎮金寶圩心,海拔僅5米。
氣候特征
宣城市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溫差大、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偏東風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0℃,1月平均氣溫3.3℃, 極端最低氣溫-16.0℃;7月平均氣溫28.0℃,極端最高氣溫41.5℃。平均氣溫年較差24.7℃, 最大日較差26.9℃。按平均氣溫劃分,宣城四季分別如下:春季3月16日至5月25日,夏季5月26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3月15日。生長期年平均234 天,無霜期年平均228天, 最長達242天, 最短為22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84.1小時。0℃以上持續期355天。年平均降水量1429.6毫米,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少的特點。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6天,最多達179天,最少為104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308.2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69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月最多。
水文水系
宣城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和錢塘江流域。長江流域有青弋江、水陽江和太湖三大水系,錢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和天目溪兩大水系。青弋江干流在宣城市內長87千米, 流域面積3429平方千米, 年均徑流量26.38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徽水河、琴溪河、寒亭河等。水陽江干流在宣城市內長208千米,流域面積7522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郎川河、華陽河、東津河等。太湖水系的河流有胥河和梅渚河,主要分布在寧國市東部和郎溪縣北部,太湖流域(境內)面積為240平方千米。新安江水系的河流有揚之河、登源河、大源河,分布在績溪縣,新安江流域(境內)面積為640平方千米。天目溪水系的河流有永來河和毛坦河。水陽江年最大降水量為1931.7毫米, 位于上游西津河的合莊站,年最小降水量為1145.9毫米,位于下游南漪湖南姥嘴站。
宣城境內較大湖泊有南漪湖、青龍湖及太平湖、固城湖的一部分,總面積約239平方千米。南漪湖位于宣州和郎溪交界處,又名“南湖”,面積約189平方千米。是皖南最大天然淡水湖泊,皖東南重要的水產品供應基地。青龍湖位于寧國市,是水陽江上游港口灣水庫,面積32.8平方千米。太平湖位于涇縣桃花潭鎮東面,南依黃山,北鄰九華山,是青弋政江上游陳村水庫,水域面積88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涇縣境內2平方千米,固城湖位于江蘇省高淳縣和本市宣州區之間的天然湖泊,水域面積81平方千米,宣州境內15平方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宣城市全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0.88萬人,在校生2.58萬人,畢業生0.90萬人。普通中學招生3.33萬人,在校生10.10萬人,畢業生3.4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44萬人,在校生13.57萬人,畢業生2.14萬人。幼兒園在園兒童6.49萬人。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招生5274人,在校生13677人,畢業生6745人。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招生2648人,在校生10386人,畢業生2361人。
文化事業
宣城市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文化館8個,博物館13個,劇場、影院18個。公共圖書館8個,館藏書量184.02萬冊;綜合檔案館8個,館藏檔案資料308.4萬卷(件、冊)。廣播電視臺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9.97%和99.96%。
醫療衛生
宣城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469個,其中醫院6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37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7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個,村衛生室80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婦幼保健院(站、所)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站、所)1個,衛生監督所8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2017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653人,注冊護士983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879張,其中醫院13899張,衛生院3225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21張。

【交通區位】
公路
G4012溧陽—寧德高速公路、G50滬渝高速、G5011蕪湖—合肥高速公路、S03宣城—貍橋高速公路、S05宣城—桐廬高速公路、蕪雁高速(宣城段)、宣城繞城高速7條高速公路對外互聯互通,寧宣杭高速公路-高淳段、臨安段和溧寧高速-溧陽段3條省際“斷頭路”全部貫通,實現與南京、杭州都市圈高速直達。建成了宣城至滬、寧、杭等7個方向的高速公路,宣城市為全省第二個擁有環城高速的城市。
鐵路
宣城市境內合福高鐵(合肥-福州)、商合杭高鐵(商丘-合肥-杭州)、杭黃高鐵(杭州-黃山)、宣績高速鐵路開通運營。
空運
蕪湖宣城機場項目由蕪湖及宣城共同出資建設,選址蕪湖縣灣址鎮小莊,距蕪湖市中心直線距離約38千米,宣城市中心直線距離約21千米,2021年4月30日,蕪湖宣州機場正式通航。
水運
宣城市境內共有航道22條423千米,其中:三級航道54千米,四級航道6千米,六級航道88千米,七級航道159千米。全市共有內河港區7個,分別是中心港區、新河莊港區、定埠港區、水陽港區、郎溪港區、寧國港區及涇縣港區。
【風景名勝】
◆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水陽江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易名敬亭山。
敬亭山屬黃山支脈,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擁有一峰、凈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周圍60余座山頭如鳥朝鳳,簇擁在一峰周圍,下部為丘陵崗地,海拔在50米和100米之間。
2012年1月,敬亭山所在風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太極洞
太極洞,位于宣城廣德市新杭鎮,距縣城35km,因“洞面有紋,類太極圖”而得名。
太極洞古名頗多,或稱太極真境,或稱廣德埋藏,或稱長樂洞。
遠在兩漢時即已成為旅游勝地。
宋明時聲名益著,被視為人間奇景。
太極洞有“東南第一洞”的美譽,坐落于安徽省長江以南的宣城廣德市,明代大文學家馮夢龍把太極洞譽為“天下四絕”之一,200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中國最有名的道教道場之一。
◆中國鱷魚湖
中國鱷魚湖地處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現有揚子鱷近萬條。這里是一處崗巒起伏的丘陵,境內有高大喬木和灌木叢林,澤邊草叢荊棘,植被覆蓋良好。溝壑、池塘、山洼、水庫貫串其間,連成水網,是一處適宜揚子鱷棲息繁衍的理想生態環境。
中國鱷魚湖隸屬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系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主要以自然風光為依托,以珍稀動物揚子鱷為觀賞主體,是全世界最大的揚子鱷種群基地。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1990年初,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頃,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筑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
◆鄣山大峽谷
鄣山大峽谷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東南方,距縣城22公里,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這里自然原始的獨特環境里,不僅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和植物,而且景區中50多個景點各具特色和神奇,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景區內擁有43種國家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五十余個各具特色和神話傳奇的景點,其中“偉人石像、百丈巖、葫蘆潭、冠頂生花”堪稱四絕。
鄣山,東挽天目,西攜黃山。據縣志載:古稱三天子都、三王山、鄣峰。春秋時代,吳越以此為界,單體巨石百丈巖就是一塊天然的界碑。
◆查濟古鎮
查濟,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轄村,是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華寫生第一村、中國傳統村落。
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 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 座廟宇。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致。查濟村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2017年11月,查濟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高峰山
高峰山,位于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文井鎮北20公里處。海拔547米,山峰秀麗,形似棲鳳,故又稱“高鳳山”。曾以道教為主,兼具儒、佛文化,如今是龍門正宗的道教活動場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初唐,續建于晚清,擴建于民國,是得國民政府眾多元老崇敬的寶剎,受國內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題匾額“為善最樂”以譽之。高峰山有“蜀北第一名山”與“川中第一峰”的說法。因獨特的八卦迷宮建筑,又有“川北迷宮”的美稱。景區內“八卦迷宮古建筑群”和“老子石雕塑”被稱為“高峰奇觀,天下雙絕”。
2023年2月被確定為國家級4A級景區。
◆江村古建筑群
江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旌德縣城西南15公里白地鎮江村。村莊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江村為江姓聚居地古村落,始建于隋唐,明清時達鼎盛,保存建筑多為明清時期建造。村中有尚存老街、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橋、古水圳、人工湖等近200處古跡,主要建筑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父子進士坊、茂承堂、篤修堂、進修堂、黯然別墅、江澤涵故居、江冬秀故居、聚秀湖、老街等。
2005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人文勝跡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曄、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宣城人文勝跡遍布。臨風懷古,謝朓樓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四大名樓;“茲山亙百里,合敬亭山沓與云齊”的敬亭山,自南齊謝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600多篇,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詩山”;現存敬亭山麓的廣教寺雙塔,以其對唐塔風格的繼承與革新,成為全國僅存,因而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大文學家馮夢龍發現并稱為“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以三雕藝術、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稱譽海內外的績溪,歷代人才輩出,著作《笤溪漁隱叢話》的胡仔,紅頂商人、一代巨賈胡雪巖,徽墨傳人胡開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湖畔詩人”汪靜之,小品文學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鄒等,使績溪贏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黃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稱金鰲,村中聚秀湖、獅山古廟、江氏宗祠等古跡文氣盎然,江淹、江澤涵、江紹原等名流碩儒皆從此村走出;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海內外。
民俗活動
桃花潭賽龍舟活動可追溯至明朝,相傳當年漢王陳友諒與朱元璋在江西鄱陽湖戰敗后,陳部太尉張定邊攜遺侄張佑保避難到涇縣桃花潭畔,將遺侄過繼給當地翟姓改名翟敬六,招兵買馬后以賽龍舟的形式掩人耳目以達到訓練水兵的目的。因此,桃花潭的龍舟賽除了具有獨特的龍形外觀外,還有著氣勢雄壯的龍舟號子,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感染力。
地方方言
宣城市的方言,系分布在宣州、郎溪、廣德、寧國、涇縣等五個市縣內的話。各市縣的方言分歧很大,既有當地土著居民說的吳語(宣州片吳語和太湖片吳語),又有大量北來的湖北話、河南話、江淮話,也有少量南來的閩方言、客家話和湖南話。全市方言異常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外地移民形成的。清咸豐十年至同治三年(1860年至1864年),太平軍與清軍在這一帶激烈爭戰,隨后又出現了瘟疫,區內人口傷亡殆盡。清朝為了恢復農業生產,實施招墾政策,河南、湖北及安徽江北移民大量遷入,隨后少數閩、贛、湘語區及畬族移民也相繼進入該地區,該地區成為移民集中地。
名稱衍變
宣城據《韓詩外傳》“宣,顯也”,源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宣城就以吳楚名邑顯揚于開發較晚的江南地區。漢在宣邑置縣,因名宣城。

【榮譽稱號】
2015年11月,宣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6年1月,宣城市喜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16年7月,宣城市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2017年11月,宣城市被評選表彰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宣城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11月6日,宣城市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第52名。
2019年11月21日,宣城市入選“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11月25日,宣城市入選“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
2019年11月,宣城市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稱號。
2020年6月,宣城市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10月,宣城市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0年12月25日,宣城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5月,宣城市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名單。
2021年11月,宣城市擬入選“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公示名單。
2022年2月,宣城市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安徽省第一批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
2022年5月,宣城市獲評2021年度全省政務信息輿情工作先進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