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屬攀枝花市轄縣,幅員面積3326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山區地形。 鹽邊縣城是一座新建的移民城,矗立在雅龍江畔,緊靠成昆鐵路和108國道,距金江火車站和攀枝花飛機場僅30公里,距攀枝花市中心32公里。 改革開放以來,鹽邊縣抓住扶貧開發、移民搬遷和西部開發等大好機遇,圍繞"抓機遇、夯基礎、調結構、育支柱、促發展、保穩定"的工作思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縣域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交通電力、郵電通訊、廣播電視、城鎮體系、農田水利等設施都上了新的臺階。
行政區劃
鹽邊縣轄4個鎮、5個鄉、7個民族鄉:
鎮:桐子林鎮、漁門鎮、永興鎮、紅格鎮
鄉:國勝鄉、新九鄉、共和鄉、惠民鄉、益民鄉、溫泉彝族鄉、和愛彝族鄉、格薩拉彝族鄉、箐河傈僳族鄉、紅寶苗族彝族鄉、鳡魚彝族鄉、紅果彝族鄉
歷史沿革
鹽邊縣縣歷史悠久,境內三源河及雅礱江流域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了人類的墾、捕、漁、獵等生產活動。鹽邊縣古稱"大笮"。夏禹時,“茫茫禹貢,畫為九州”。“華陽黑水惟梁州”(《左傳》襄公四年)。西昌至攀枝花、云南大姚一帶(含鹽邊),屬當時九州之一的梁州邊緣地區。到周成王時,“合梁于雍”(《重印李修云南通志》民國排印,明·嘉靖纂)。鹽邊地區亦屬雍州。
1950年3月31日鹽邊解放。建國初隸屬西康省西藏自治區昌專區。1955年10月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鹽邊縣隸屬四川省西藏自治區昌專區。
1990年7月1日,原仁和區所屬的紅格、新九、新民、安寧、和愛五鄉劃歸鹽邊縣管轄。

地形地貌
全縣總面積3326.43平方公里,耕地占8.38%,水面1%,森林草坡及其它90.62%,全縣整個地面有"八分耕地,一分水,九十一分林草坡"之稱。
鹽邊縣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一般海拔1000—3000米,相對高差700--1500米,最大相對高差3228.5米。境內最高海拔4195.5(柏林山穿洞子),最低海拔967米(境界雅礱江出境處),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地面縱坡度,全縣分為南、中、北三大部份。北部山勢陡峭,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為高中山地貌;中部地勢和緩,均海拔3000米左右,為中低山地貌;南部為河谷低山區,均海拔在2000米以下。
氣候特征
鹽邊縣屬南亞熱帶干河谷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南亞熱帶干旱季風氣候特點,冬暖、春溫高、夏秋涼爽;氣溫年差較小;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干雨季分明,干季蒸發量大,雨季集中,雨量充沛,多夜雨、雷陣雨;區域性小氣候復雜多樣,熱量雨量分面不均。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呈立體氣候特征分布。年均降雨量1065.6毫米。年平均氣溫19.2℃。
年平均日照數為2307.2小時,日照百分率54%,雨季前1—5月光能極為充沛,月平均日照時數均在220小時以上。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4.7mb,相對濕度為66.6%。因地形影響,溫度垂直變化顯著,自海拔1000米到3500米,年平均氣溫由20.1℃降到6.2℃,由河谷到高山依次分布著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北溫帶,自然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動物資源十分豐富。
資源狀況
鹽邊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365萬千瓦,水能按28。5%可開發量為104萬千瓦。國家已在雅礱江段建成了330萬千瓦的二灘電站。地方政府已建成開發20座水電站,總計開發水能4萬多千瓦。
鹽邊縣自然條件優越,極利于動植物生長繁衍。農業作物主要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洋芋)、紅薯(苕)、蕎子、胡(豌))豆、白菜、韭菜等近百種蔬菜。梨、枇杷、葡萄、、香蕉、柑桔、臍橙、芒果、番木瓜、荔枝、板栗20多個種類,近500個品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在1930。66萬立方米以上,人均占有林地29。75畝,人均蓄積量在156立方米。縣內適于大中型野生動物棲息繁殖,主要以飼養豬、馬、牛、羊、驢、騾及雞、兔、鴨、鵝。
鹽邊縣地處攀西聚寶盆中,礦物資源富集。已探明有33個礦種,90多個礦點。其中,釩鈦磁鐵礦地質儲備達38億噸,居全國該礦種之首,煤儲量1.94億噸:石灰石礦、白云石礦、硅石礦等礦種儲量均有百億噸以上,其中資源條件和開發條件具備明顯優勢的有:煤、釩鈦磁鐵礦、赤鐵礦、錳、鎳、銅、鉛鋅、耐火粘土、重晶石、石墨等。縣內的釩鈦磁鐵礦、優質列煙煤、優質硅石礦產、優質碳酸鹽巖、優質重晶石、高嶺土、長石礦、石板材等資源,在四川省都占優勢,即使在礦產資源聚寶盆的攀西其儲存量和質量也是首屈一指。同時,這些寶貴的資源除可保證現有礦業的持續發展外,還具有發展高耗能、高新技術材料、玻璃、陶瓷、納米硫酸鋇、納米碳酸鈣、飾面建筑材料等工業及地質旅游等產業的資源優勢和潛力。
鹽邊縣有攀枝花市“植物五國”之稱,野生植物有130科372屬548種。野生中草藥有104種,其中保護藥物有47種,集中產于海拔4195。5米以上,有野生中草藥天然寶庫之稱的柏林山。野生動物有36目、105科、563種,其中羚羊、小熊貓、馬鹿屬珍惜動物。鳥類有13目、16科、70余種,其中長尾棉雞屬重點保護鳥類。魚類有4目、8科、47種、其中敢魚、圓口桐魚、齊口裂腹魚、磊白甲魚已瀕臨滅絕,敢魚已基本滅絕。
經濟概況
鹽邊縣委結合鹽邊實際,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思路,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03年年初,根據鹽邊經濟已經步出谷底、走出困境、開始恢復性增長的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充分發揚民主,吸納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確立了“抓住機遇,營造環境,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培育支柱,夯實基礎,壯大實力,實現翻番”的工作思路和“圍繞一個目標(五年經濟總量翻一番),實現兩個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夯實三個基礎(交通、能源、城市建設),實施四大戰略(開放活縣、民營強縣、科教興縣、人氣旺縣),培育五大支柱(小水電、礦產業、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服務業),建成七大基地(蠶桑、蔬菜、林果、畜牧、水產、烤煙、茶葉)”的總體要求,提出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現全縣經濟總量五年翻一番”的奮斗目標,對鹽邊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通過50多年的發展,鹽邊縣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達99514萬元(不含二灘),人均GDP達5172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932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0359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6223萬元。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運行效益明顯提高,活力不斷增強,經濟建設在恢復性增長中步入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
為了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鹽邊縣成立了招商引資機構,制定出臺了《關于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關于改善投資環境的決定》等系列文件,為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創造了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鹽邊縣資源富集,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環境寬松,政策優惠,縣城區位優越,是投資建設的理想之地。
產業情況
縣城及安寧兩個工業區寬闊平坦,水、電、路等設施配套齊全,為外來客商投資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四萬畝烤煙、三萬畝蠶桑、五萬畝水果、三萬畝蔬菜、人均兩頭商品畜、一萬平方米水產、六萬畝綠茶等幾大農產品基地正在抓緊建設。主要優質農產品有金河芒果、紅格臍橙、國勝綠茶、新九大米等。工業正在形成礦產、電冶、洗選、建材、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地方產業支柱,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洗精煤、鐵礦石、鐵精礦、鈦精礦、電石、機制紙、水泥、鐵合金、紅磚等。
交通電信
交通非常便捷,交通網絡已經形成,全縣31個鄉(鎮)均實現通車,通車里程達1200公里,全縣基本實現鄉鄉通公路,通車里程達507公里(不含村道),縣內二灘庫區有5個碼頭,大小船泊600余只。成昆鐵路橫貫境內,有大小車站3個。即將修建的雅攀高速公路通過縣境,為鹽邊提供了便捷高速的交通條件。
電信業迅速發展,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均已開通聯網,地方程控網絡基本建成,可直撥國際國內,電話總裝機容量達12200門,實際裝機8263門程控電話已開通14個鄉(鎮),2000年移動電話和尋呼信號混合覆蓋率將達100% 。
電力網絡已形成國家電網為主,地方小水電為輔的縣內"北電南調,南電北送"的格局,供電保證系數高輸變電網絡完善,小水電比較發達,電力充沛,年設計發電量達1.95億千瓦/時。
社會事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縣有普通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18所(含戴帽初中),小學238所,細兒園14所。醫療衛生已形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有醫療機構42個、衛生技術人員496人、病床531張,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0歲。社會保障網絡逐步健全,全縣國有企業養老保險覆蓋面達100%,集體企業達30%。廣播人口覆蓋率9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4.3%。

格薩拉景區
鹽邊旅游
鹽邊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難得的人文景觀,繽紛的民族風情,獨特的鄉土飲食,構成了鹽邊特色旅游。峽谷幽洞鱗次櫛比,山泉奇石神奇各異,民族風情繽紛多彩,野生綠色食品種類繁多,飲食文化獨具特色,加之高山深谷海拔懸殊,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體氣候,是冬避嚴寒,夏避酷暑的旅游勝地。
鹽邊縣多山多水,山之雄奇,疑似五岳齊具;水之空靈,好比桂林漓江。鹽邊縣緊鄰鹽源縣、云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的瀘沽湖風景區,縣境內有世界聞名的二灘水電站,旅游大環境得天獨厚。海拔高度在976米至4196米之間,區域內旅游資源豐富,各種地質地貌并存,幽洞、險峰、峽谷、奇巖遍布,溫泉密集,原始森林面積廣闊,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自然風光除已被人們熟知的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紅格溫泉外,氣勢萬鈞的大水洞、神秘莫測的靈澤洞、冰柱如林的凝冰洞、云遮霧繞的白靈山以及山腰林海茫茫、山頂牛羊成群的擇木龍青山等都是得天獨厚的奇景。
(一)格薩拉生態旅游區
格薩拉生態旅游區位于攀枝花市鹽邊西北部的格薩拉鄉、溫泉鄉及箐河鄉境內。幅員面積594.23km2。處于5橫斷山脈支南端,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峰巒綿延、森林密集、有寶山修水之稱;境內自然景觀以山、水、泉、洞為主;境內居住著彝、傈僳、回、納西、泰、白、摩梭等10余個少許民族,是一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歷史文化的寶地。2004年9月開始正式大規模投入建設,到2005年底已建成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各項旅游基礎設施完善的生態旅游景區。 景區距攀枝花市中心118公里,處于紅格-二灘-漁門-格薩拉的精品旅游線上,從景區向西可達麗江,向西北可至瀘沽湖,沿省道216線向北則可遠達稻城亞丁,交通區位明顯,旅游地勢優越,已被列入大香格里拉的重要組成部分。
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由格薩拉主景區和巖口景區、靈澤洞景區箐河瀑布景區、天生橋及溫泉鄉景點四個配套景區(點)構成。目前主要完成了格薩拉生態旅游區主景區的打造,其整體布局結構為1+3+6格局,即一個中心(格薩拉彝家山寨旅游接待服務中心),三條環線(主環線、東環線和西環線),六個功能區(跑馬坪生態環境教育區、索瑪格澤濕地生態旅游區、“天然園林”生態觀光區、九道竹林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日都尼西高山牧場騎馬牧羊旅游區、立石火普野營旅游區)。具體情況見圖一:
(二)主景區景觀
九道竹林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
九道竹林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位于格薩拉主景區西南部,“天然園林”生態景觀區西側。本區是格薩拉主景區森林植被與動物資源相對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帶,以大面積分布的針闊混交原始森林景觀最為壯觀。九道竹林原始森林延綿數十公里,林中古樹參天,樹蔭遮天蔽日。景區內物種多樣,有云南松、華山松、云南紅豆杉、鐵杉、云杉、冷杉、地盤杉、杜鵑、山茶及櫟、柯、栲等。林下奇花異草,生長有松茸、蘑菇、貝母、靈芝、木耳等多種野生菌和中藥材。其中林間還棲息著許多動物,如野貓、猴、獐及多種鳥類。森林景觀隨四季變化而各具特色,春季嫩綠如茵,山花爛漫;夏季綠濤如海,山風送涼;秋季天高氣爽,可享受“森林氧吧”;冬季銀裝素裹,萬籟俱寂。在這片原始森林區內漫步,你猶如置身巨大的天然氧巴,并能聽到樹兒、草兒、鳥兒的輕語,讓你體味到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
天然園林生態觀光區
天然園林生態觀光區位于跑馬坪南側,該景區是在地勢略有波狀起伏的大面積草甸中零星分布有高3-10米,呈喬木狀的高山櫟或杜鵑樹叢,它們巧妙組成一個個天然園林似的天然園林景觀,為主景區的精品旅游區。春夏之交,那滿山遍野便開滿了紅一片、粉一 片、紫一片的野杜鵑花,它們的花朵比家種杜鵑小但確密匝的多,每一束花枝上多密密的排了二十來個小花冠兒,那一朵朵可愛的精靈在青枝綠葉的映襯下顯得生機盎然、清純典雅,總惹得游人忍不住摘一支插在頭上。這些索瑪花是與盤松共生的,盤松是一種珍貴、稀有樹種,既來耐旱又耐寒,生命力極強,是水土保持,美化環境的重要樹種,也是一種絕佳的天然園林植物,格薩拉郁郁蔥蔥的盤松林以“眼皮地下的森林”著稱。走在這萬畝盤松、野生杜鵑、大片索瑪花叢,喬、灌、草自然過渡形成的天然野生園林中美景會讓人目不接暇,嘆為觀止。
跑馬坪生態環境教育區
跑馬坪生態環境教育區位于覺嘎失山頂呈波狀起伏的亞高山草甸中,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草甸中部有一長 約200米的天然環形溝槽,雨季時溪流清澈但不見首尾。草甸東側形成若干草甸沼澤化淺水區,且有矮型高山櫟,矮林型杜鵑點綴其中。海拔3105~3185米之間。本區特色為亞高山灌叢凸現于亞高山草甸中,草甸東側形成若干草甸沼澤化淺水區大面積的高山草甸生長著茂盛的中生雜草和和禾草,為糙蘇羽衣草群系。其它主要伴生種有小米草、瀴蔢草、金蓮花、假水蘇禾龍膽等。騎馬徜徉在跑馬坪上讓人覺得天寬地迥,暢意無限。其景觀見圖二
索瑪格澤濕地旅游區
濕地又被稱為“地球之腎”,生機盎然,神秘而嫵媚,是許多鳥類等動物的棲息繁衍地,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域。
索瑪格澤濕地位于跑馬坪北西方,自索瑪格澤灘源頭向下景觀可分三帶,源頭部分由高大杉、大葉杜鵑、高大的高山櫟組成的針闊葉混交林帶,林中有地毯般美麗的草甸區,組合成天然的園林式森林草地生態景觀。自源頭向下,沿索瑪格澤溝向下游方向,形成寬谷型溝床,地表水下滲后形成若干條涓涓溪流,交織成網狀向下游方向漸成寬緩的主溪。由于河床平坦,終年流水不斷,故整個河床中的植被良好,上游密布高2-3米的高山櫟與杜鵑組成的原始密林,其間稀疏分布各種大葉杜鵑及杉、松、高大針葉林,中下段由矮型小葉杜鵑、矮型高山櫟及草甸組成沼澤濕地景觀。以小葉杜鵑分布最廣,每到3-8月不同品種杜鵑分期陸續開花,形成紅、黃、百、紫相互爭艷花的海洋。在小溪中游開闊地帶有月牙型飲馬池,自飲馬池向下游谷地漸變窄,河床變陡,河谷中除仍以矮型高山櫟、杜鵑為主外,高大的喬木樹逐漸增多,并逐漸進入峽谷地段。溪谷兩岸丘狀緩坡山地為密布的盤松景觀林帶。該區的自然景觀看點為矮型小葉杜鵑及矮型高山櫟灌叢中成片分布的亞高山沼澤濕地景觀。濕地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生長、棲息著眾多動物和微生物,其中有麋鹿、松鼠、林麝、小熊貓、四川山鷓鴣、雀鷹等多種珍稀動物,是體現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域和瀕危鳥類、遷徙候鳥以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更是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
(二)二灘國家森林公園
我縣境內的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現代化建筑與自然資源相融合的綜合型旅游景觀。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成都-峨眉山-西昌-昆明這條旅游熱線上。公園規劃面積達60多萬畝。其中二灘庫區形成的丁字型湖面15萬畝,林地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可達50%以上。它包括二灘電站大壩以上我市境內雅礱江水系整個湖面第一道山脊,直至鹽源縣的滕橋河口,公園內山巒重疊,峽谷幽深,高山平湖,綠蔭密布,是一處難得的消閑度假療養勝地。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橫斷山脈,山高坡陡,海拔1200米至4196米,為高山峽谷地貌,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公園內植被呈垂直分布,由下而上依次為常綠闊葉林、云南松林、櫟松混交林、山地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有高等物700余種,豐富的植物種群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之地,這里有野生動物400多種,珍稀動物19種。
二灘水電站
二灘水電站位于攀枝花市境內距雅礱江、金沙江交匯處33公里,是雅礱江下游河段開發的第一個梯級電站,國家大型重點能源建設項目之一。電站水庫正常水位1200米,總庫容58億立方米,屬季調節水庫,溢流式拋物線雙曲拱壩高240米,現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水電安裝6臺5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年發電量170億度,現均居全國第一,二灘水電站的建成標志著我國水電建設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主要由四部份組成: 一、大壩:此大壩是亞州第一,世界第三的雙曲拱大壩,壩高240米,壩頂高度11米,壩頂寬度56米,壩頂長度778米,總庫容58億立方米.
二、展覽中心:主要是圖片及實物展出了二灘的修建過程及秀麗的風景。
三、水庫風景:二灘電站截流后形成的巨型水庫,此湖海拔1200米,長145公里,寬700余米R“Y”字形人工湖泊,有5個小島及10多個半島互相呼應,最遠處可乘船抵達鹽源縣. 四、歐方營地:國際招標為二灘引來了一大批國外專家,共有來自世界各地共四十三個國家的600多名外國人參加了二灘建設,被戲稱為多國部隊和小聯合國。
(三)擇木龍杜鵑花海
漁門鎮至國勝約33公里。屬以山地地貌為主的中高山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條件較好。國勝至擇木龍杜鵑花海景區約23公里,景區內的百靈山是鹽源縣與鹽邊縣交界的界山,最高點穿洞子海拔4195米,是攀枝花的最高峰。群山之上,杜鵑花面積龐大,品種繁多,野生動物分布廣泛,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中國最大的野生杜鵑花海基地”的稱號。可開展徒步登山、汽車越野、馬幫體驗等戶外運動,活動內容豐富,驚險刺激,是攀枝花市旅游開發的一個亮點。
2008年4月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中國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的稱號。花海地處有雄、奇、險、秀之稱的百靈山,山中有神奇的原始森林,有廣闊豐茂的草場,有豐富的國家保護珍稀動植物……而最搶眼的就是數十萬畝連片成林的杜鵑林海是探險覽勝的絕佳選擇。
(四)漁門島
漁門鎮是攀枝花市中北部片區鄉鎮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水陸交通便捷,陸路省道“216”線縱貫全鎮南北,乘車南上可直抵鋼城攀枝花和鹽邊縣新縣城,西進可直達具有東方女兒國之稱的瀘沽湖風景區,水路乘船僅需兩小時便可以到達亞洲第一高壩——二灘大壩。這里三面環水,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市區乘車約兩小時,距優美的格薩拉風景區、著名的箐河瀑布、神秘的仙人洞、天然的溫泉僅一小時車程。
漁門島位于鹽邊縣漁門鎮境內,由香港弘達儲運船務有限公司獨資開發,作為攀枝花市三大外資企業之一的漁門島旅游(攀枝花)有限公司選定以澳洲黃金海岸為規劃藍本,融入泰國、夏威夷以及新加坡等熱帶地區的建筑特色,按照“集東南亞熱帶建筑及園林設計精華,打造高品位、充滿異國情調的活力陽光小島”為主題內容進行規劃建設,是攀枝花市一處充滿異國風情,具有現代活力的陽光休閑、療養、娛樂、會務、商務等多功能的大型度假區。
美麗的漁門島,湖面廣闊,碧波漣漪,湖山疊翠,構成了一幅樓在湖中,人在綠中,情在其中,美麗多姿、風情萬種的山水畫卷。依靠這里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我公司在湖心小島開發建設有:歐洲風情度假酒店、地方特色餐廳、玉蘭茶館、多功能歌舞廳、湖上夜總會、游泳池、水上高爾夫、康樂中心、湖畔燒烤、湖上觀光、快艇沖浪、健身室、大型多功能會議廳。同時公司還將引進先進直升機和熱氣球為游客提供空中游覽服務。接送游客游覽格薩拉風景區,欣賞萬畝盤松、杜鵑及奇特的自然景觀。
按四星級標準建設及配套的歐洲風情度假酒店——湖心假日酒店,可接待150人左右。臨湖而建的湖心島餐廳,匯川、粵、泰等各國飲食精華,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傍湖建造的風情湖上小木屋,古樸清幽,別具一格,靜坐田園風格的特色小木屋,垂釣也是一種心境。
“漁門島一號”豪華游船開設有夜總會,可容納百余人娛樂。內設歌舞廳、KTV包廂,為前來休閑度假的您提供一份難得的輕松。坐快艇沖浪,將湖光美景盡收眼底。
觀景碼頭充分體現陽光之旅,供游客體驗湖光山色,環島陽光大道總長1000米,與周邊的青山綠水融為一體,讓游客盡情享受湖島風光。
(五)紅格溫泉度假旅游區
紅格陽光溫泉休閑度假旅游區距市中心30公里,紅格溫泉屬國內罕見的珍貴醫療礦泉資源,紅格溫泉以獨特的自然資源聞名遐爾,其熱礦泉為含偏硼酸的鐳、氡、硅、硫化氫復合型弱堿性氯化物——鈉性高溫醫療淡礦泉水,水溫達57℃,富含60余種礦物質,對人體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神經機能障礙、消化系統、風濕癥、關節炎等病癥有顯著聞效。具有浴后柔和滑膩而不緊繃的特點。其冷泉為含偏硅酸、鍶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極具開發價值。
紅格不但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還有三星級賓館—紅格溫泉賓館和按五星級標準建造的紅格假日酒店,集溫泉療養、休閑度假、會議接待、旅游觀光為一體。目前,紅格國家棒壘球訓練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紅格綠色運動休閑中心和田徑競訓基地正在加快建設之中,紅格陽光溫泉休閑度假旅游區已成為攀枝花市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經濟的重要窗口。
吃:紅格溫泉賓館、假日酒店、紅格集鎮及周邊農家樂品味各種大笮特色菜和鹽邊風味小吃。
住:紅格溫泉賓館、假日酒店、精品農家樂。
玩:溫泉洗浴、運動休閑、農家體驗。
購:時鮮水果、農副特產、紅格玉工藝品。
風土人情
鹽邊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縣,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納西族等十九種少數民族。全縣 31 個鄉鎮,就有12個少數民族鄉,其中還有攀枝花市唯一的一個苗族鄉。
鹽邊的少數民族能歌善舞。他們從會說話那天起,就學會了唱歌,從會走路那天起,就學會了跳舞。他們開口能歌,動腳能舞。在生活中,他們往往用歌聲、舞蹈來表達喜怒哀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鹽邊少數民族的山歌,可謂豐富多彩。除即興的山歌外,還有特定場合下的歌,如開庚歌、行媒歌、情歌、孝歌和各種祭祀歌,幾乎可以說是以歌言志,以歌傳情。
當你來到鹽邊苗寨時,伴著 搣 好年好月好時光,好朋友來到咱苗家莊,叫一聲朋友您辛苦,請喝一杯苗家的酒喲,請酒喲,一杯一杯盡情地喝,盡情喝 厖 的歌聲,淳樸好客的苗族同胞就會向你敬上一杯清香的美酒。
在彝鄉,圍著熊熊的篝火,跳起歡快的鍋莊,熱情奔放的彝家阿咪子又會向你獻上一腔真情:青菜心,白菜心,老 ? 好良心;青菜苔,白菜苔,老 ? 好人才呀。瞧著老 ? 好人才,人才好呀,小妹喜歡你呀;瞧著老 ? 好良心。良心好,小妹喜歡你呀。十年八年小妹不變心,小妹等著您呀。
鹽邊少數民族的舞蹈,大都稱為鍋莊,取材于生活,有平腳、慢三步、快三步、斑鳩吃水、公雞打架、搬包谷、一根竹了吹三刀等等。樂器有笛子、蘆笙等。只要音樂響起,男女老少手拉手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手拉手就是一片歡樂。
在鹽邊,哪里有少數民族,哪里就有山歌,哪里就有鍋莊,哪里就有濃郁的民族風情。
鹽邊少數民族文化除有豐富多彩的山歌、舞蹈外,特別耐人尋味的是彝、傈僳、苗、納西族的婚俗和風土人情。凝結了少數民族美術工藝的服飾、木器和樂器,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在少數民族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字、繪畫、音樂、舞蹈和民間故事,更是那樣的美妙動聽。親身體驗少數民族的生活,參加傳統的民俗活動,那古樸、純正的民族風情令人留連忘返。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基于此,鹽邊縣將不斷挖掘、整理、弘揚鹽邊民族文化。從今年起,鹽邊文化工作者將組隊深入民區,進行采風活動。尤其對鹽邊的彝、苗、傈僳等多種民族的山歌、舞蹈、風俗習慣等分門別類進行收集整理,編排各種民族舞蹈,收集民間傳說故事,出版民族風情書刊,利用彝族火把節、苗家花山節、傈僳族的掛青節、生態旅游節等活動,讓鹽邊民族文化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和誘人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