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縣位于宜賓市東部,地跨北緯28°22′20″—28°56′45″,東經 104°57′40″-105°14′33″。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5. 5公里,樂界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南鄰興文縣;西接南溪縣、長寧縣;北連自貢市富順縣。全縣幅員面積910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
行政區劃
江安縣轄15個鎮、4個鄉:
鎮:江安鎮、紅橋鎮、桐梓鎮、井口鎮、怡樂鎮、留耕鎮、底蓬鎮、萬里鎮、五礦鎮、迎安鎮、夕佳山鎮、水清鎮、鐵清鎮、四面山鎮、大井鎮
鄉:大妙鄉、蟠龍鄉、濫壩鄉、仁和鄉
歷史沿革
江安縣境漢為江陽縣地。東晉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割江陽縣地置漢安縣;晉孝帝太元中(376—396年)又割江陽縣地置綿水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各取江陽、漢安一字,改名江安,隸于滬州。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廢綿水縣合人江安縣,熙寧十年(1077年),縣治所由江安壩(今納溪境)遷武寧寨(即今江安鎮),至今無改。迄至清嘉慶七年(1802年)行道制前,均隸屬于滬州。后先后隸于川南永寧道、下川南道、滬州、永寧道、四川省。
1949年12月5日解放。先后為宜賓專區、宜賓地區、宜賓市轄縣。

自然地理
江安縣屬低山丘陵區,平壩占總面積的28.27%,丘陵占33.180,低山占27.5%。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36.3-1000.2米之間,全縣最高峰天皇寺海拔為1000.2米。
資源豐富,主要分布于五礦、紅橋兩鎮。據五礦普查資料顯示:工業儲量209萬噸,遠景儲量785萬噸。
縣域內天然氣主要集中于廣福、桐梓等地,六七十年代開始鉆探,現有工業氣井數十口。
全縣分布有野生動物獸類椰子貓(野貓),野兔、黃鼠狼、果子貍等10多種,椰子貓屬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禽類猴面鷹、貓頭鷹、巖老鷹、秧雞、棕胸竹雞(竹雞)等40多種,鷹類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董雞、棕胸竹雞屬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爬行類烏梢蛇、菜花蛇、松花蛇等20多種;兩棲類青蛙、琴蛙等10余種,
綜合資源
江安盛產水稻、小麥、紅薯、高粱、油菜、豆類等農作物,是全國最大的夏橙基地縣、商品糧基地縣、蠶桑生產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江安林產豐富,是省級竹類資源開發縣,全縣林地39.2萬畝,覆蓋率29.8%。境內天然氣、煤、硫、鐵、銅、石灰、方解石等十幾種礦產儲量豐富。有竹簧工藝品、夏橙、臍橙、李子、茶葉、竹蓀和磕粉等知名土特產品,羅伯遜臍橙獲省優、部優,并于94年、99年獲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夏橙86年獲省優, 99年獲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江安大白李、大紅荔枝、錦橙均是省優產品。有故宮博物院唯一監制釀造的“故宮貢酒”,2002年獲四川省食品工業協會、四川省釀酒協會“特別優秀”稱號,有獲得四川省名酒稱號的“華夏春”星級系列酒。
經濟概況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提出的奮斗目標,江安縣在本世紀頭二十年,要全面建設惠及53萬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力爭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基礎上,到2006年翻一番,到2013年翻兩番,到2020年翻三番。
江安縣的發展戰略定位是:把江安建成初具規模的宜瀘兩市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獨具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省市旅游大環線的重要支撐點,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屏障的重要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對外開放二級城市。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突出“結構調整、投資拉動”兩個重點,壯大“農業、工業、旅游”三大產業,實現“基礎設施建設、非公有制經濟、招商引資、社會事業”四大突破。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特色經濟,力促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努力實現“經濟強縣”;突出生態和文化兩大主題,保護與開發并重,大力發展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努力實現“旅游大縣”;加強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著力歷史文化名城豐富內涵的挖掘、宣傳,繁榮學術和文藝,努力實現“文化名縣”;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切實提高人民素質,倡導社會文明,改善生活質量和人居環境,努力實現“文明新縣”。
2007年,江安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2億元,可比增長15.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37:33:30。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77萬元,同比增長36.9%。化解縣鄉政府性債務550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9893元,凈增19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1元,凈增617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億元,同比增長63.2%。全縣招商引資到位17億元,同比增長110%。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0.2億元,比年初增加2.8億元。
農副產品
目前,江安縣正以構建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長江上中游綠色生態屏障、省旅游環境線的重要支撐點、宜瀘兩地的物資集散地為目標,以開明促開放,開放促發展,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實現農副產品的產業化、規范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推進基礎建設,三橫一豎的交通骨干網正在形成,江安長江公路大橋已將破土動工,縣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正在有序推進,發展軟硬件環境逐漸改善。
縣下所屬桐梓鎮夏橙基地、臍橙基地、趕場山李子,騎龍坳養豬場。就是安樂三岔路。
交通快捷
江安縣境內交通快捷,已形成三橫一縱的交通骨干網,長江公路大橋即將完工,發展環境日臻完善,為投資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公路:距成渝高速公路40公里,距成都328公里,重慶238公里。即將動工的宜瀘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省道307、308、309連接縣道江(安)-紅(橋)路、江(安)-石(道)路,形成我縣直達周邊市、縣完善的公路網絡。
水路:長江黃金水道在境內有38公里,江安港是宜賓物流樞紐港的次樞紐港,是川南地區、滇東北地區、黔西北地區物資經長江外運最便捷的港口。二龍口貨運碼頭、擬建的千噸級(四泊位)白沙綜合碼頭、天原化工專用碼頭形成宜賓市腹地內能源、原材料、工業品的物流集散地。千噸級貨船可直達上海。
航空:江安距宜賓航空港70公里,距瀘州航空港55公里。
鐵路:距宜賓、隆昌火車站均在80公里以內。
旅游資源
江安縣旅游資源豐富。縣內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古民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立劇專故址,有省級森林公園青峰寺等旅游景點。1986年,江安縣被國務院公布為外國人開放縣,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安縣城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紅佛寺位于江安城南的2.5公里的鐘秀峰下,2000年12月批準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據縣志記載,紅佛寺始建于南宋,據縣志記載,清康熙年間土人墾地得石佛正紅供之,故而得名:“紅佛寺”。
紅佛寺所在羅家巖鏡子坎形成的山勢被古人喻為:“蝙蝠雙翼”又形如一把護手椅。據資料記載,在這一帶過去滿山蒼松翠杉;古柏參天;藤纏蔓繞;郁郁蔥蔥;簧竹掩影;小徑通幽;山上霧靄繚繞;山澗流水潺潺。翻天坎,過平橋,溯明湖和如鏡的天堂河而上有“流杯回觴”的妙景。沿小溪傍石階慢步登高,一路上有眠云石,觀音崖等自然景觀,到此半山,紅佛寺靜臥林中,崖壁間,人們常說的“眠龍臥蛟”的大小龍洞流溢出潺潺清涼,仰眺云端,鐘秀峰宛如一口大鐘聳峙在群峰之中,屹立在鐘秀峰的南照塔也隱現在山頂蒼翠之中。
風土人情
本地民間的傳統龍燈,有火龍、彩龍兩種。火龍有紙龍和草龍:紙糊龍又稱亮龍或稱正龍、太平龍。用竹篾捆扎成型,糊以皮紙、噴以礬水,著以彩繪,最后上膠。造型頭角崢嶸,威武壯麗,充分展示出龍的氣魄。一般七至十一節,一人持一節。草龍,頭和身都用谷草扎成,但氣勢不如紙龍。兩者都以燒煙火而得名,故稱火龍。火龍于正月十二日出龍,僅限于游街、朝廟,十三至十五日燒龍。出龍時上書“上元燈會”的方排燈及魚兵蝦將等彩燈前導,并伴以鑼鼓。
解放前,每年龍燈由哥老會主辦。燒龍前即要與城區各富戶聯系,誰接龍誰不接龍,雙方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排出接龍之家的先后名次。出龍時先由燈頭高舉系著紅布的大紅紗燈打前站,依次至接龍之家,通知龍燈已到何處,使作準備。龍至時龍首向著主家,縱向排列,主家打發紅包,給持龍頭者系紅,隨即點燃鞭炮向耍龍者施放。耍龍者頭戴尖頂竹笠,赤身短褲,繞街轉圈昂首挺胸承受。耍龍頭無論鞭炮爆得如何利害,也要挺著,不能丟龍頭。否則叫做“不值價”,要“還價錢”,即賠禮道歉或受罰。即使如此,對龍頭爭奪,還往往相持不下。目的在得那塊紅布或紅綢,認為得了“紅”,今年就會交好運,霉氣被煙火燒掉。
彩龍一般五至七節,小巧玲瓏,龍衣以布為之,絢麗多彩,由三人執持表演,正月初九出龍、十五收龍。表演時,伴隨鑼節奏,翻滾盤旋起舞,動作有“枯樹盤根”、“黃龍纏腰”、“仙鵝抱蛋”等。有時也燒煙火。
春節時普遍流行于縣城和鄉村。舊時女角由男人扮演,稱“幺姑”,另一人扮丑角,舞蹈時“幺姑”翻弄手巾,腰枝扭動,丑角則手搖紙扇或上或下,圍著“幺姑”逗弄打趣,名曰“逗車”。舞蹈簡短,伴有鑼鼓節奏,每舞一次,再唱車燈詞一段。唱時鑼鼓齊息。燈詞有底本,或故事,或景物,或生活情調,其唱腔各段都用同一音樂旋律,末句重復,由觀眾幫腔齊唱,唱完一段又再起舞。如此反復,唱完整本唱詞,始告結束。時間多少,視唱詞多少而定。表演完畢,主人打發紅包,有的燒茶燙酒招待。
說“吉利子”以上各種民間舞蹈之所以名為“燈”,因到各家表演時,都有一人持紗燈前導,每至一戶,主家閉門,前導者持紗燈說“吉利子”(一種頌祝吉祥的說唱民歌),主人高興開門接燈。表演中感謝或辭行,都以“吉利子”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