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南岸區,隸屬重慶市。是重慶中心城區、重慶主城都市區之一,西部、北部頻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南接巴南區,總面積262.43平方千米。南岸區戶籍人口80.86萬人,常住人口120.8萬人。南岸區轄8個街道、7個鎮。南岸區人民政府駐南岸區天文街道廣福大道1號。
擁有51公里長江岸線,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嶼廣陽島�!吧匠腔ü凇薄爸鞒欠稳~”南山深林覆蓋率達52.7%,生態稟賦獨具特色,是主城重要綠色屏障。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多重政策疊加。商業、會展、居住、物流、旅游及人力資源等要素富集。西部首個國家級開發區重慶經開區、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自貿試驗區南岸板塊、中新合作示范項目等聯動發展,榮獲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區等眾多國家級稱號。南岸地處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長嘉匯城市會客廳、重慶東站樞紐新城等一批全市戰略牽引性項目集中布局。
擁有70多處自然景觀和90多處人文景觀,“江、灘、岸、坡、山”立體生態景觀錯落有致,古“巴渝十二景”中南岸獨占四景,禹涂文化傳承千年、宗教文化獨具特色、抗戰文化歷久彌新、巴渝文化精彩薈萃、紅色文化光耀神州。近年來,打造了市規劃展覽館、重慶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龍門浩老街、彈子石老街、黃桷埡老街、三峽文物保護基地、重慶國際馬戲城等城市文化新地標,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被評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地區。
【行政區劃】
南岸區轄8個街道、7個鎮:
街道: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天文街道
鎮:南坪鎮、涂山鎮、雞冠石鎮、峽口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歷史沿革】
重慶建市前,今南岸區長江以南地域屬巴縣,長江以北的郭家沱地區屬江北縣。
民國18年(1929)2月15日,重慶正式建市,市政府在重慶城長江以南設南岸管理處。民國24年2月,撤銷南岸管理處建重慶市第四區,下半年改為第六區,
民國28年,改建為重慶市第十一區、第十二區。民國30年,從巴縣劃進兩個鄉,增設重慶市第十五區。民國33年,重慶市第十一區分建為第十一區、第十八區,今南岸區境設有4個區。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
1950年6月,重慶市廢除舊建制,將長江以南4個區合并建立重慶市第五、第六區。
1952年10月,第五、第六區合并為重慶市第五區。
1955年10月,重慶市第五區命名為重慶市南岸區。
1994年4月,區政府自上新街馬鞍山遷至南坪南城大道199號。
2013年3月,南岸區人民政府由南岸區南城大道199號遷至茶園新區廣福大道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岸區,西部、北部頻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東西最大寬度24.495千米,南北最大長度16.969千米,總面積262.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岸區,展布于川東平行嶺谷的重慶向斜和明月峽背斜之間,總體上地勢東、西部高,中部低并由南向北傾斜,區內海拔在150一683米之間。
氣候
南岸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的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河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冰雪少,風小日照少,濕度大,云霧多,春早夏長,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8.5℃,無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霧日67.8天。
水文
南岸區,屬長江水系。區內匯入長江的溪河共有10條,流域面積66.3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50.9%。長江是區內最大的過境河流,從西南入境,經銅元局、南坪、海棠溪、龍門浩、玄壇廟、彈子石、雞冠石、銅鑼峽、峽口鄉,至廣陽壩東端出境,區內河段長37.3公里,落差約4米。

【交通運輸】
內環高(快)速路、繞城高速(外環)、沿江高速、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渝萬高鐵、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重慶軌道交通環線穿過南岸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南岸區有幼兒園196所(委屬17所)、小學45所(委屬4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委屬8所)、初級中學11所(委屬11所)、完全中學8所(委屬6所),另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委屬1所)、中職學校2所(委屬1所)、教師進修學院1所(委屬1所)。在校(園)共有學生167399人(其中:委屬學校學生127191人),教職工14836人(其中:委屬學校教職工9115人)。
高等高校: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文化事業
南岸區以圖書館和文化館等區級公共文化設施為引領,以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重點,實現了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全面覆蓋并免費開放,年接待群眾128萬人次左右。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礎上,打破行政界線,在群眾工作、生活的周邊打造了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20個圖書館社會分館以及3個中老年藝術大學分校、6個文化館特色分館。
【風景名勝】
重慶市南山植物園
重慶市南山植物園建于1959年,是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會員、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成員、中國植物園協會會員及中國植物園聯盟理事單位,是重慶市首批“國家重點公園”及“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是川渝乃至全國重要的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及西南地區物種多樣性研究中心。占地551公頃(8265畝),收集植物5170種,是我國特色栽培植物種質基因庫和西南地區唯一的川山茶國家種質資源庫基地,承擔著西南地區物種安全、重要植物引種馴化、植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公眾科學普及及環境教育等重大植物園責任和社會職能。
重慶市南山植物園是國內外大型亞高山植物園景觀的典型代表,規劃建設18個專類園,目前已建成薔薇園、山茶園(國際杰出茶花園)、蘭草園、盆景園、梅花園、金鷹園、一棵樹觀景園、中心景觀園、藥用植物園等9個專類觀賞園和1個展覽溫室。
一棵樹觀景園
有人說:到重慶旅游,不看山城夜景,沒吃重慶火鍋,不到解放碑打望,可不算真到過重慶,而看聞名天下的山城夜景不到一棵樹觀景園更是一大憾事。一棵樹觀景園位于南岸區南山風景區真武山半山腰,與市中心隔江相望,海拔500余米,面積500多畝,由觀景臺、閣、亭及郊野休閑區組成,具有觀景、休閑、品茗、攝影、娛樂、健身等功能。
一棵樹主觀景臺于1997年1月建成開放,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園內有一株枝繁葉茂的大黃桷樹,樹齡已達百年。黃桷樹是重慶的市樹,它不懼酷暑嚴寒,迎風舒展,恰如重慶人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這就是觀景園名稱的由來。觀景閣則建于2002年1月,6層共高28.8米,建筑面積1570平方米,外似雷達狀。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重慶黃山抗戰舊址群,又稱黃山官�。┑靥庨L江南岸的南山風景區內,最高海拔580米,占地面積280畝,是重慶主城內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游覽勝地,是重慶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抗戰文物遺址中保護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一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國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上世紀二十年代,重慶白禮洋行買辦黃云階在此購建別墅取名黃家花園,又名黃山。1938年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遷移重慶,蔣介石從黃云階手中購得黃山,黃山遂成為當時國民政府軍事、政治、外交中樞的場所,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政治舞臺,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戰區的指揮中心。黃山官邸是蔣介石當年在戰時首都重慶最愛居住的、也是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官邸。
老君洞道觀
老君洞道觀位于南山街道黃桷埡附近的老君山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道觀依山而建,氣勢雄偉。道觀原名涂山古洞,又名太極宮,是我國重要的道觀之一,有“川東第一道觀”的美稱。
據史料記載,老君洞道觀創建于隋末唐初,明代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重建,萬歷九年(1574年)冬月拓建山門與三清大殿,山門上刻有“上清仙界”四字,繪太極圖,更名“太極宮”,亦名“老君洞”。清乾隆四年(1739年)進行過大規模整修。
老君洞道觀將道觀的道教文化與南山旅游有機結合,讓道觀成為重慶宗教文化的旅游風景區,使信眾和游人既可以領悟道教文化的真締,也能享受涂山的自然美景。
老龍洞
老龍洞位于南山、南泉兩大風景區之間,洞深1379米,寬約7-10米,最寬處30米,高約15-30米,洞內常年平均氣溫18℃。洞口面向西南,高寬各5米,如龍口大張;入口處狹窄,似龍咽喉,泉流涌出終年不竭。
史載公元前2140年:“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庇砣⑼可绞霞捶畹鬯粗嗡�,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面不入[司馬遷·史記]。相傳東海龍王深感治水之艱,遂率龜相鱉臣,蟹將蝦兵相助,于是人神齊力,日以繼夜,終將九河疏竣。為謝龍王襄贊之功,禹贈涂山古洞作其幽居,老龍洞始得其名。
近年來老龍洞四周增設了餐廳、茶座、歌舞、棋牌、會議、購物、住宿等設施,龍洞鮮魚、泉水豆花、鄉村臘肉、辣子紅螺,豐富了老龍洞游覽的內容。
【地方特產】
南山臘梅
南山臘梅,重慶市南岸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2013年12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南山臘梅”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榮譽稱號】
2018年,南岸區入選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19年8月,南岸區入選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2020年1月,南岸區入選2018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設排名第一位城市;
2020年5月,南岸區入選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
2020年10月,南岸區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
2020年11月,南岸區入選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范城。
2021年5月,南岸區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2021年9月,南岸區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10月,南岸區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2022年2月,南岸區入選國家衛生城市。
2022年4月,南岸區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
2022年4月,南岸區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