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沙坪壩區是重慶主城區之一、重慶主城都市區之一,位于重慶市西南部。沙坪壩區自周朝巴國屬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于一爐,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是重慶市科教文化區,重慶大學城位于沙坪壩區西部。沙坪壩區轄21個街道、5個鎮;幅員面積約396平方千米,沙坪壩區常住人口1447345人。
城市宜居宜業。嘉陵江繞城而過,歌樂山、縉云山縱貫南北,是國家衛生區、全國文明城區、“中國天然氧吧”。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沙坪壩區作為重慶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巴渝文化核心發源地、抗戰文化重要發源地和“紅巖精神”重要發祥地,是全國首批文化先進區、全國文物保護先進區。擁有重慶談判舊址“林園”、郭沫若舊居、國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禮堂等抗戰遺址70余處。白公館、渣滓洞等遺址是全國十大紅色旅游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竹筠、王樸、陳然等革命烈士在此用血的教訓提出了“獄中八條”,持續警醒世人。1938年成立沙磁文化區,是抗戰時期全國最具活力的文化區,全國八分之一的高校師生匯聚于此,形成文化盛景“沙坪學燈”。徐悲鴻、張伯苓、冰心、巴金等名人曾云集于此,留下了《巴人汲水圖》《小桔燈》等眾多傳世精品。作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磁器口古鎮,歷來有“小重慶”美譽。傳承紅巖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單一室內劇場--重慶1949大劇院,大型紅色劇目《重慶·1949》獲評“國家級沉浸式演藝示范案例”。
【行政區劃】
沙坪壩區轄21個街道、5個鎮:
街道:小龍坎街道、沙坪壩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橋街道、石井坡街道、雙碑街道、井口街道、歌樂山街道、山洞街道、新橋街道、天星橋街道、土灣街道、覃家崗街道、陳家橋街道、聯芳街道、豐文街道、土主街道、虎溪街道、西永街道、香爐山街道
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中梁鎮、曾家鎮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沙坪壩屬巴國地。秦漢時期,屬巴郡。西晉,成漢玉衡元年(311年)置荊州。
南北朝時期,梁大寶元年(550年)置楚州。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改楚州為渝州。唐朝循隋制。屬山南西道。
宋代,崇寧元年(1102年),渝州改為恭州;屬夔州路(川峽四路之一,治今奉節)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為重慶府,屬四川行中書省;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司移駐重慶府。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重慶路。屬四川行省。明代,先后屬重慶府、夔州府、重慶衛、瞿塘衛。清代循明制。隸屬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川東道。
中華民國時期,沙坪壩隸屬于四川巴縣第一區,治所設于古鎮磁器口(龍隱鎮)。屬東川道。1939年,劃入重慶市沙磁區,成為抗戰時期中國的文化區和重慶主要工業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屬重慶市第三區,功能定位于文化區,1955年正式定名為重慶市沙坪壩區。
2016年7月18日,重慶市政府就沙區政府,同意調整陳家橋街道管轄范圍、虎溪街道管轄范圍和街道辦事處駐地,增設豐文街道、香爐山街道。
2020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撤銷土主鎮,設立土主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坪壩區位于重慶市主城區的西部,東隔嘉陵江與江北區、渝北區相望,東南緊鄰渝中區,南接九龍坡區,西依縉云山與壁山區毗鄰,北與北碚區相連。幅員面積約396平方千米,約占重慶市總面積的0.48%。
地形地貌
沙坪壩區地貌屬于川東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的一部分,呈丘陵、臺地和低山組合的地貌結構。中部歌樂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間,最高峰歌樂山云頂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東南流經沙坪壩區19.3公里。海拔最高點位于中梁山北端的白楊灣,為705.0米,海拔最低點位于區東南滴水巖瀕臨嘉陵江處,為175米。相差530米,平均海拔263米。
氣候特征
沙坪壩區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冷月平均氣溫7.8℃,最熱月平均氣溫28.5℃,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熱和春秋多變的特點。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樂山森林區年平均氣溫比山下低2℃左右。
河流水系
沙坪壩區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嘉陵江、梁灘河、虎溪河、清水溪、鳳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較大的溪河。
【社會事業】
教育
沙坪壩區區屬各類教育事業單位共330所,其中,普高12所,中職學校4所,初中17所,小學62所,幼兒園235所。教職工總人數13458人。其中,普通中學職工3407人,中職學校職工1037人,小學職工3577人,幼兒園職工5437人。專任教師9912人。其中,普通中學教師3017人,中職學校教師758人,小學教師3392人,幼兒園教師2745人。區屬各類教育事業單位招生人數49152人,其中,普高5644人,中職學校5288人,初中7530人,小學12969人,幼兒園17721人。畢業生人數37100人,其中,普高5829人,中職學校5234人,初中5845人,小學8552人,幼兒園11640人。
衛生
沙坪壩區衛生機構數522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8711張,其中,醫院、鄉鎮衛生院床位數8079張;衛生機構人員數1216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461人。
【交通運輸】
公路
沙坪壩區公路里程1300余公里,有成渝、渝遂、渝碚、上界、成渝復線等5條高速公路和319、212、210國道、107省道等8條高等級公路,到2015年,沙坪壩區將形成由5條高速公路、5座穿山隧道、5座嘉陵江橋梁、“六橫九縱”骨架路網、“兩橫三縱四聯絡”城市快速干道構成的道路交通網絡。
鐵路
沙坪壩區有中國鐵路集裝箱網絡重慶中心站、中國西南地區最大鐵路編組站、國家二級火車站等7個火車客貨站棋布沙坪壩區。
軌交
沙坪壩區共建成通車軌道一號線,軌道環線,區內軌道交通全長將達到28公里,公交化城市列車線路里程達71公里。
【風景名勝】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
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街道森林路,東臨嘉陵江。距重慶市中心16千米。海拔678米,為重慶近郊群峰之冠。是一個集體育健身、休閑度假、會議服務等三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面積43.33公頃。自然風光集山、水、林、泉、洞、云、霧為一體。自然景觀有“云頂煙云”“獅峰幽巖”等幾十處。歌樂山匯聚了紅巖文化、陪都文化、巴渝文化和宗教文化。有馬蹄井、龍泉井、云頂寺、聰明泉、巴文化雕塑長廊等歷史景點和神話傳說。
2002年11月,重慶歌樂山森林公園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3年,歌樂山森林公園被評為重慶市體育主題公園。2005年,歌樂山森林公園被評為全國十二個優秀體育公園。2013年7月26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設立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
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南街1號,沙坪壩區東北部嘉陵江畔。北距沙坪壩中心5千米,重慶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
磁器口古鎮總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鎮核心區14.3萬平方米,分布于馬鞍山東側和東南側。古鎮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橫街為骨架,42條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橫街向馬鞍山脊和溪溝邊緣呈枝狀發展,形成特征明顯的樹枝狀平面格局。
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鎮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鎮當選“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2022年8月23日,磁器口古鎮景區入選重慶市智慧旅游景區典型案例。2022年9月,磁器口古鎮入選全國“非遺旅游景區”。
三峽廣場
三峽廣場位于沙坪壩區歌樂山下,始建于1997年,是重慶沙坪壩區委、區政府抓住機遇、審時度勢、順應民心、發揮優勢、作出正確決策后,由沙坪壩區建委具體實施建設的集商貿、文化、景觀、休閑于一體的大型城市廣場。
三峽廣場既是中國西部建成的較大的廣場之一,位于沙坪壩鬧市中心,呈十字形。也是重慶城市廣場中的精品工程。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鑄就了雄奇的長江三峽。共和國的偉大力量,造就了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三峽工程,為我民群眾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在這里修建了三峽廣場。三峽廣場的興建,傾注了重慶人對三峽的無比熱愛,對三峽工程的深厚情感。
重慶抗戰名人舊居
重慶沙坪壩抗戰名人舊居景區位于沙坪壩區大學城,包括重慶郭沫若舊居、重慶馮玉祥舊居、重慶張治中舊居三處景點。
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全家院子)。舊居占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筑面積1566平方米,建筑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
馮玉祥舊居位于沙坪壩區陳家橋鎮白鶴村,為晚清普通民居,木結構穿逗式梁架,單檐懸山式屋頂,上鋪小青瓦片,舊居總占地面積2937.5平方米。舊居分上下兩重堂結構,上院為副官、后勤士兵居住地,下院為馮玉祥及子女、警衛居住地,是由前一壩、內三個天井組成的三套四合院式建筑群。
重慶張治中舊居地處沙坪壩區土主鎮三圣宮村。三圣宮為依山就勢而建的坡地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積5333.36平方米。原為清代宗教廟宇,是宗教文化中少數體現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沙坪公園
沙坪公園是重慶市一級達標公園,始建于1957年,占地258畝,綠地率76%,是一個以植物造景為主,集游覽、休閑、娛樂、健身、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群眾文化公園。
沙坪公園相繼榮獲國家建設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國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單位”、建設部團中央 “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婦聯“巾幗文明崗”,重慶市“最佳文明單位”、市園林局“先進城市公園”等榮譽稱號。
2022年1月,沙坪公園被列入重慶首批歷史名園名單。
2023年5月14日,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2022年重慶市重點公園。
平頂山公園
平頂山公園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小龍坎。公園依平頂山而建,以山地園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占地16萬平方米。屬城市公園類自然風景旅游景區。
公園有圣泉茶莊、鳥語長廊、五虎嶺、兒童快活林、石刻文化、書卷長廊、辛亥義軍過境碑、觀景長廊及玉蘭寨等景點,其中玉蘭寨又稱“鼓樓寨”,光緒24年,宮府為防范大足余蠻子的義軍攻打重慶而在山上構筑山寨和鼓樓。近年來,為完善其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接待能力,公園還修建了一座集休閑、健身、觀景、住宿為一體的精品商務酒店,酒店總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它以古典園林式設計為主體,黃墻紅瓦,風格極為雅致。公園為免費公園,吸引了眾多市民觀光游覽。
【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沙坪壩區文廣新局代表“捧著”由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獎牌從北京載譽歸來。
2007年8月,沙坪壩區委、區政府獲得了重慶市抗洪救災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2012年2月,沙坪壩區被重慶市綠化委員會、市林業局、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授予“重慶市級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6月,沙坪壩區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8年12月,全國校足辦、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同意設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的函》,沙坪壩區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2019年1月,重慶市沙坪壩區在“第六屆旅游業融合與創新論壇暨2018旅游業最美中國榜”上獲“首批全國文化旅游勝地”榮譽。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同年11月,被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警備區命名為“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范城(縣)”;同年11月,被中央文明辦列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0年11月17日,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獎2020中國樓宇經濟煥新發展城區獎。
2020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2021年1月18日,獲“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名單公示。
2022年1月,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名單。
2022年,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