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部,屬保定市管轄。地處北緯38°09~39°09,東經115°19~115°46。東與容城縣、安新縣交界,南與清苑縣、北市區為鄰,西與滿城縣、易縣接壤,北與定興縣相連,總面積723平方公里。轄7鎮7鄉,一個城區辦事處,304個行政村。全縣實有耕地678090畝,總戶數158556戶,總人口5615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847人。縣內以漢族為主,回、滿、壯、蒙等民族合睦相處。
徐水縣位置圖
行政區劃
徐水縣轄7個鎮、7個鄉:
鎮:安肅鎮、崔莊鎮、遂城鎮、高林村鎮、漕河鎮、大因鎮、大王店鎮
鄉:東史端鄉、留村鄉、正村鄉、瀑河鄉、義聯莊鄉、戶木鄉、東釜山鄉
歷史沿革
徐水歷史悠久,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1986年,在南莊頭遺址發現一批動物遺骸、植物種子、石器、陶片和人類生活、生產遺跡,經國家考古權威部門鑒定認為,該遺跡晚于山頂洞人早于磁山文化,距今一萬年左右。填補了我國北方舊石器晚期至磁山、裴李崗新石器文化的空白,該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水地當沖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屬古燕地,戰國時期,是燕趙會戰前沿。西漢初期,始置北新城縣,處所在今縣城西南10公里,即漕河附近。后建制屢易,先后有朔平、新城、新昌、遂城、安肅等名。宋時,為邊陲城鎮。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將楊延昭鎮守的武遂城遺跡猶存,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小興州部分移民至此,境內人煙日稠。徐水一名始于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因縣城南有徐河而得名。1937年,徐水縣城淪陷為日軍占領區,1948年7月20日,縣城解放。同年8月,徐水縣人民民主政府從西黑山村遷至縣城。1958年9月21日,容城、安新兩縣及定興縣南部29個村并入徐水縣。1960年12月9日和1962年3月27日,安新縣、容城縣分別從徐水分出,徐水縣恢復原建制。1994年起,屬保定市至今未變。
地理氣候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是縣城西北象山,海拔447米,最低點在縣城東南大因鎮的李家迪城村,海拔8米。依照形態和成因不同,全縣可劃分為兩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大致以大王店為界,以西為剝蝕堆積作用形成的丘陵區,面積9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2.6%,以東為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山前傾斜平原區,自然坡度1‰左右。
屬大陸性季風氣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自然環境良好。年平均氣溫11.9℃,年無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2744.9小時。
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開闊。耕作條件良好,水利設施完善。2006年末,農村擁有大中型拖拉機965臺,農用排灌機械13320臺,機井11389眼。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902185畝(含復種面積),糧食總產量365120噸,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8637萬元,農業商品率71.2℅。
自然資源
西部山區礦產資源品種多樣,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目前已探明的礦藏有板石、高嶺土、白云石、鐵礦石等。板石資源主要分布于東釜山鄉、義聯莊鄉,儲量為4億立方米,是世界三大板石主產區之一。產品具有稀缺、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耐腐蝕、無放射、色澤鮮明、永不褪色,質感和強度俱佳,在國際建材市場享有很高聲譽,主要用于房屋內裝,出口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高嶺土資源主要分布在義聯莊鄉五香坡附近,儲量為350萬立方米,主要用于日用陶瓷、造紙、化學工業等。石灰石資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區,埋藏淺,易開發,品位高,儲量十分豐富。白云石為冶金用熔劑原料,礦床位于象山西北側及釜山腳下,開采潛力大,經濟價值高。
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河流有瀑河、漕河、萍河,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能夠保證。城市供水管網布置合理,水質良好。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從滿城縣白堡村東北進入該縣,先后穿越義聯莊、大王店、東釜山3個鄉鎮、13個行政村,渠線長13公里。總干渠采用明渠輸水形式,設計流量為170—50立方米每秒,渠底寬22.5—7米,水深5—3.8米,在渠道兩側有8米寬的防護林帶。天津干渠從該縣西黑山村西分水向東至天津市外環河,途經大王店、遂城、戶木、高林村、東史端5個鄉鎮、31個行政村,境內長33公里,采用混凝土全箱涵自流輸水形式,設計流量為50立方米每秒。南水北調中線為該縣設兩個分水口門:一是總干渠劉莊泵站,主要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問題。二是天津干渠郎五莊分水口門,給縣城蓄水0.96立方米每秒,主要供城區生活和工業用水。
勞動力資源豐富。頗受京津等地大中型工業企業、服務企業、建筑施工單位和縣內高新企業歡迎。目前,全縣有10萬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轉移就業。兩年來,僅向中國石油北京銷售公司就累計輸出勞務3000余人。
古跡遺存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旅游資源有待開發。釜山黃帝臺、偉人臥像、神仙洞、瀑河水庫、燕長城、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以及縣內近年新興的眾多農業采摘園、觀光園,都是具有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
經濟發展
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8.3億元,2003年以來年均遞增13.7%,比2002年增長46.9%;三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6億元,年均遞增24.4%,比2002年增長92.4%;財政收入達到3.74億元,年均遞增15%,比2002年增長52%;農民人均純收入4369元,年均遞增 7.8%,比2002年增長25.3%。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保定市前列。
大力實施“工業立縣、項目拉動,特色農業、產業帶動”發展戰略。幾年來,全縣新上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10個,總投資45億多元,其中2006年,投資過億元項目6個。建成一批以巨力索具、太行毛紡、華龍面粉為代表的重點項目,首創輪胎、風帆蓄電池、久久檢波器、法國賽賽爾等一批投資大、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相繼落戶徐水。華龍、首創、天威、風帆、樂凱等一批知名企業在該縣投資興業。項目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骨干企業快速成長。把提高企業規模效益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依托南環路工業集中區和俊峰工業區,大力培育扶植以制造業為重點的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吊索具、石油物探設備、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優勢日益明顯,發展勢頭良好。巨力、俊峰、宏業、北奧、太行等一批骨干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效益逐年攀升。截止2006年底,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11家,利稅超千萬元企業8家,巨力集團年銷售收入超過13億元。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92.7億元,三年間年均遞增18.2%。
特色農業
通過龍頭帶動、市場拉動、科技促動,穩步推進農業主導產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農業效益穩步提高,規模特色日益顯現。一是糧食大縣。2006年末,全縣糧食總產量36.5萬噸,比2004年增長5.2%,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二是蔬菜大縣。全縣蔬菜面積15.66萬畝,以西紅柿為主的設施蔬菜達到9.6萬畝,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西紅柿之鄉”;白塔鋪蔬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4億元,是目前華北最大的西紅柿集散地。三是畜牧強縣。2006年末,全縣奶牛存欄3.39萬頭,鮮奶年產量7.8萬噸,生豬存欄24.4萬頭,年出欄47.9萬頭,是全省“綠色奶源基地縣”和首都“生豬活儲基地縣”。四是在農業龍頭方面擁有吉正養殖場、德力食品公司、大午農牧集團等6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個規模托牛所,培育打造了“恒苑”、“豹子頭”、“鋤禾”、“紅彤彤”四個農產品知名品牌,其中“豹子頭”被農業部評為名牌。
徐水縣新華書店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全縣擁有各類學校239所。其中:小學131所,初中31所,普通高中4所,職業中學1所,鄉鎮中心幼兒園46所,鄉鎮成人學校14所,教師進修學校、大午技校、縣直幼兒園、特教學校各1所,社會力量辦學8所。徐水一中、綜合高中是省級示范性高中,職教中心是國家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突出教育先導性、基礎性地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績,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高中教育發展迅速,高考成績連續三年居保定市第一,2002年至2006年,共有19人考入清華、北大、中央美院等全國名牌大學。2007年,全縣高考本一、本二、本三及專科上線四項萬人比均居全市第一。全縣綜合教育水平位居全市前列,連續8年被保定市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縣”。
衛生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城鄉人民就醫環境不斷改善。建立健全了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檢測體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全縣有縣直醫療衛生機構5家(縣醫院、二院、中醫院、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鄉鎮(中心)衛生院22家,村衛生所(站) 620個,民辦醫院4所。縣、鄉兩級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67人,專科學歷299人,中專學歷484人,副高職稱28人,中級職稱128人,初級職稱635人。擁有萬元以上大中型醫療設備125臺(件),開放床位820張。近年來,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用于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徐水縣人民醫院9層門診住院樓、疾控中心試驗樓建設和部分衛生院的改建新建工程,投資530萬元的縣第二人民醫院門診住院綜合樓2006年底建成。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入省、市先進行列,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市計生工作先進縣,2005年獲得全省計生工作先進縣和優質服務先進縣稱號。科技、文化、體育、廣播、民政、環保、土地等各項社會事業日新月異。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據縣統計局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17元,比2002年增長44.1%,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369元,比2002年增長37.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0.8平方米。
城市建設
徐水自古貿易發達,商賈云集。今天,商業設施更加完善,市場交流更加繁榮。全縣已形成九大專業市場,四個綜合市場,150多個鄉村集市、夜市和廟會市場,年市場成交總額11億元。專業市場有:白塔鋪蔬菜批發市場、城東鋼鐵市場、水磨頭廢舊物資市場、商業城小食品批發市場、長天商貿城、大王店草莓市場、正村鄉黃瓜市場、下河西建筑模板市場、北常保鋼鐵市場。綜合市場有:商業城市場、集貿東市場、集貿北市場、集貿西市場。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供應體系日臻完善。縣內有華北供電樞紐500KV、220KV大型變電站各一座,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14座。高低壓輸電線路遍布全縣,年供電量4.53億kwh。西氣東輸京石管線通過該縣,天然氣已在城區部分工商企業、家庭安裝使用。石油、煤炭供應充足,運輸便利。沼氣、太陽能、日光溫室等新型能源及設施利用較為普遍。
旅游資源
文化底蘊豐厚,古跡遺存眾多。近年來,在南莊頭遺址、瀑河遺址、韓家營一區遺址、遂城古城遺址、防陵墓群、大馬各莊漢墓等考古發掘中,先后出土了古代陶器、青銅器、青銅鼎、銅鏡、刀幣和象牙化石標本等大量珍貴文物。其中,1981年7月,防陵墓群出土的一對漢代銅馬,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大銅馬,堪稱漢代文物中的精品,為研究當時的雕塑藝術及鑄造工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軒轅黃帝釜山合符示信、燕士田光義薦荊軻刺秦、西晉名士劉伶訪友張華酒醉三年、宋將楊延昭武遂冰城之役,都在這塊土地上發生演義,歷代傳載。
縣內有明清時期確定的“舊八景”:郎峰晚翠、瀑河寒流、南岳宏宮、北極層觀、三元故里、四望荒亭、劉伶孤冢、鄭慶豐碑。有民國21年(公元1932年)確定的“新八景”:清溪印月、長虹夕照、閘崖觀魚、公園晚眺、崇宮對峙、象山勝雪、晚松竟秀、綠水芙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