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廣州市 | 深圳市 | 珠海市 | 汕頭市 | 佛山市 | 韶關市 | 河源市 | 梅州市 | 惠州市 | 汕尾市 | 東莞市 | 中山市 | 江門市 | 陽江市
   湛江市 | 茂名市 | 肇慶市 | 清遠市 | 潮州市 | 揭陽市 | 云浮市
廣州市地圖
廣州市地圖
點擊看大圖

廣州市的景區景點
   

廣州市的風景圖片
越秀區沿江中路
越秀區沿江中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美景
廣州市美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夜景
廣州市美景
廣州市美景
廣州市中山大學
廣州市中山大學
廣州市掛綠湖環湖
廣州市掛綠湖環湖
廣州市增江畫廊
廣州市增江畫廊
廣州市科學廣場
廣州市科學廣場
廣州市長堤街夜景
廣州市長堤街夜景
廣州市荔枝灣涌
廣州市荔枝灣涌
廣州市臨江帶狀公
廣州市臨江帶狀公
廣州市生物島
廣州市生物島
廣州市白云區空港
廣州市白云區空港
廣州市新港路
廣州市新港路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首頁 >> 廣東 >> 廣州市
區號:020
郵編:510000
面積:7434.4平方公里
人口:1882.7萬人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位置: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三角北部
政府駐地:越秀區府前路1號
行政區劃:11個市轄區
車牌代碼:粵A
機 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 、穗港澳直升機機場
火車站:廣州站、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廣州北站、廣州白云站
著名景點:花城廣場、廣州塔、白云山、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沙面、沙灣古鎮、陳家祠堂、華南國家植物園、寶墨園、嶺南印象園
 

地區概況

  廣州市,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下游、瀕臨南海,是廣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世界一線城市。廣州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7434.40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駐越秀區府前路1號。廣州市常住人口1882.70萬人,城鎮化率為86.76%。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揭開了廣州人文史的初頁,自秦漢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譽為“千年商都”,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廣府文化發祥地之一。廣州還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行政區劃

  廣州市轄11個市轄區:

  越秀區 面積33.80平方千米,人口117.44萬人。轄18個街道。
  海珠區 面積90.40平方千米,人口101.05萬人。轄18個街道。
  荔灣區 面積59.10平方千米,人口92.50萬人。轄22個街道。
  天河區 面積96.33平方千米,人口143萬人。轄21個街道。
  白云區 面積795.79平方千米,人口244.19萬人。轄18個街道。
  黃埔區 面積90.95平方千米,人口20.9297萬人。轄14個街道、1個鎮。
  花都區 面積970.04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轄4個街道、6個鎮。
  番禺區 面積786.15平方千米,人口176.48萬人。轄10個街道、6個鎮。
  南沙區 面積527.65平方千米,人口62.51萬人。轄3個街道、6個鎮。
  從化區 面積1974.50平方千米,人口61.85萬人。轄3個街道、5個鎮。
  增城區 面積1616.47平方千米,人口89.08萬人。轄4個街道、7個鎮。

鳥瞰廣州

歷史沿革

  廣州由秦漢起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到唐朝時,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稱為“廣州通海夷道”,其航程從廣州起,經南海、印度洋,直駛巴士拉港,到達東非赤道以南海岸,這是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到唐宋時期,廣州已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并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事務的機構——市舶司;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曾是全國惟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鴉片戰爭后,中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被迫開放廣州、上海、寧波、福州、廈門五個通商口岸,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從此結束。
  秦朝,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南越國,趙佗(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11年)。唐代末期劉巖(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南漢(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南海郡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范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范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后趙佗續任南海郡尉。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并把管轄范圍擴展到雷州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后,把原趙佗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后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后稱交州,南海郡行政范圍縮小,刺史治所在地曾移至廣信(今肇慶市封開縣,一說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于吳國,公元217年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于番禺,公元226年并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范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千米。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千米,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千米。唐末期劉巖在廣州稱帝,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并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后,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后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范圍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后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范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千米。
  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千米。解放后,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隔海相望。

  地形地貌

  廣州市屬于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區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氣候特征

  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洋性氣候特征顯著,海洋和大陸對廣州市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廣州市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1.5℃~22.2℃之間,雨水資源豐富,平均年降水量為1800多毫米,年降水日數在150天左右。

  水文水系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廣州市研究生教育招生5.90萬人,在學研究生17.29萬人,畢業生4.55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46.26萬人,在校生146.86萬人,畢業生46.17萬人。技工學校招生9.31萬人,在校生27.62萬人,畢業生7.20萬人。普通中學招生23.27萬人,在校生64.30萬人,畢業生18.67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7.25萬人,在校生129.45萬人,畢業生17.67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59.82萬人。

  文化事業

  廣州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事業單位)1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分館)244個,公共圖書館(不含分館)14間。博物館和紀念館72個,國家綜合檔案館13個。全市有廣播電視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醫療衛生

  廣州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5735個,其中,醫院331個,婦幼保健機構12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6個,衛生監督機構14個。全市擁有床位11.71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0.68萬張。全市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0.4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19萬人,注冊護士9.51萬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026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86人。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2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0.32萬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56萬人;鎮衛生院31個,鎮衛生院床位0.24萬張,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0.49萬人。

交通運輸

  公路
  國道:105國道、106國道、107國道、324國道、205國道
  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廣惠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廣佛高速公路、廣三高速公路、廣肇高速公路、廣梧高速公路、廣賀高速公路、廣河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廣州市繞城高速公路、廣州機場高速公路、廣州北二環高速公路

  鐵路
  國鐵線路:京廣高速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甬廣高速鐵路(廣汕段)、廣湛高速鐵路、貴廣高速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廣中澳高速鐵路、廣河高速鐵路、京廣鐵路、廣九鐵路、廣深鐵路、廣珠鐵路、廣茂鐵路、廣梅汕鐵路、深江鐵路、南沙港鐵路
  城際鐵路:穗深城際鐵路、廣珠城際鐵路、廣佛肇城際鐵路(廣東城際)、廣清城際鐵路(廣東城際)、廣惠城際鐵路(廣東城際)、廣州東環城際鐵路(廣東城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廣東城際)、佛穗莞城際(廣東城際)、廣佛南環城際鐵路(廣東城際)、廣花城際鐵路(廣東城際)、芳白城際鐵路(廣東城際)、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廣東城際)

  航空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空中絲綢之路”重要國際航空樞紐。飛行4F級。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開通國際航線149條,通達亞、非、歐、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4月26日,二號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

  航運
  廣州市自秦漢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漢武帝時期,中國船隊從廣州出發,遠航至東南亞和南亞諸國通商貿易,東漢時期航線更遠達波斯灣。唐代,廣州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也是當時世界最長的海路航線“廣州通海夷道”的起點,中央王朝首先委派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員市舶使到廣州。宋代,在廣州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機構市舶司。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一段較長時間曾是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
  廣州港是千年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華南最大綜合性主樞紐港和集裝箱干線港,是廣州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戰略支撐,是華南地區聯通世界的重要門戶。2021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全球第四,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五。

風景名勝

  廣州塔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其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總高度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廣州塔是廣州市的地標工程,電視塔可抵御8級地震、12級臺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廣州塔塔身168~334.4米處設有“蜘蛛俠棧道”,是世界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處設有旋轉餐廳,是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塔身頂部450~454米處設有摩天輪,是世界最高摩天輪。天線桅桿455~485米處設有“極速云霄”速降游樂項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樂項目。
  廣州塔隸屬廣州城投集團,由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團負責施工,總建筑面積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開售票接待游客。廣州塔有5個功能區和多種游樂設施,包括戶外觀景平臺、摩天輪、極速云霄游樂項目,有2個觀光大廳,有懸空走廊,天梯,4D和3D動感影院,中西美食,會展設施,購物商場及科普展示廳。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為南粵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山體相當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為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面積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嶺高382米。
  白云山景色秀麗,自古以來就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如“蒲澗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歸”等,均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別以“白云松濤”和“云山錦秀”勝景兩度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及國際友人也都曾在此觀光并題名,為白云山風景區留下了不少墨寶。
  白云山,是廣州市風景區行業的第一家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也是廣州市唯一同時擁有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兩項榮譽的景區。

  長隆旅游度假區

  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漢溪大道東與長隆地鐵大道交匯處,創立于1989年。
  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是綜合性主題旅游度假區,總占地面積1萬畝,集旅游景區、酒店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長隆飛鳥樂園、廣州長隆酒店、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家等設施。
  2007年,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陳家祠堂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各類珍貴文物與現代工藝精品共計20000多件,其中國家級珍貴文物近3000件,是廣東省內博物館中收藏明清以來廣東民間工藝精品最為豐富的藝術類博物館,包括石灣陶、廣彩瓷、象牙雕刻、粵繡、廣州木雕、磚雕、石雕等多種技藝的載體,涵蓋了廣東省所有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藝門類。
  陳家祠是廣州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點,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寶墨園

  寶墨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五畝,因破四舊,文物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歷時六載,寶墨園經過四期建設,園面積擴至168畝(約10萬平方米),是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的大型嶺南文化山水園林,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全  園水景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園中澄湖流水,綠沼長河,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紫洞舫弦歌裊裊,湖面上紫帶虹飛。園中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圖》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聚家閣、寶墨藏珍、龍圖館、趙泰來藏品館等珍藏有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園中遍植櫻花,春暖花開之時,櫻花也如期綻放。
  寶墨園定期舉辦三大旅游文化節:春節期間舉辦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節;每年3月中下旬舉辦漢風古韻櫻花節;國慶黃金周舉辦番禺區嶺南水色旅游文化節。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圣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石室圣心大教堂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年耗資40萬法郎建立,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墻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1月20日,石室圣心大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嶺南印象園

  嶺南印象園位于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南部,原練溪村的區域內,總占地面積16.5 公頃,是集觀光、休閑、娛樂、住宿、餐飲、購物,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區。
  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適應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周邊旅游日益生活化的趨勢,旅游需求,將成為以嶺南建筑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融文化溯源、旅游觀光、鄉村度假、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大觀園。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嶺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時間了解嶺南文化的課堂,滿足了廣大游客一天了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沙灣古鎮

  沙灣古鎮,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河南面、珠江水系沙灣水道的西北部,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沙灣古鎮旅游區占地2300多畝,其中旅游核心區占地約265畝。 沙灣古鎮保留了約400間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各時期建筑基本坐向是從東北至西南呈線形分布,街巷布局以東西走向為主,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文物點109個。
  沙灣古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飄色之鄉”“中國龍獅之鄉”“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民間雕塑之鄉”“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2005年,沙灣古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7年5月,沙灣古鎮正式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是廣東省廣州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越秀公園主體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是廣州客家山歌、詠春拳、越秀山故事等非遺項目的重要傳承傳播陣地。
  園內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或“楚亭”)視為廣州的雛型。園內還有鎮海樓、古城墻、四方炮臺、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點。
  公園所處區域,自元代以來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南越王博物院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國重要考古遺存為依托的大型考古遺址類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隸屬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立于2021年9月8日,分為王墓和王宮兩個展區。王墓展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867號,前身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王宮展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374號,前身為南越王宮博物館 南越王博物院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宮苑、南漢王宮等考古遺址,設有“南越藏珍”“嶺南兩千年中心地”及“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等常設展覽,并不斷舉辦各類臨時特展。
  2004年,南越王博物館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為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南越王博物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299號,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采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筑力學的結構原理,采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不設一柱。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由中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先生設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01年6月25日,中山紀念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南國家植物園

  華南國家植物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天源路1190號,占地面積333公頃,由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中科院、廣東省和廣州市合作共建,是中國設立的第二個國家植物園,是中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華南國家植物園依托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有兩個園區。廣州園區包括植物遷地保護及對外開放園區和科學研究園區。肇慶鼎湖山園區即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暨樹木園。
  2022年5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廣東省廣州市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2022年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在廣州揭牌成立。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廣州”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概念,距今已經有1796年歷史(截至2022年),“廣州”二字在歷史上的地域含義因時而異。西漢年間,長江以南被劃分為三個州:揚州、荊州、交州。交州屬下設立九郡,廣州就屬于交州南海郡。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后,頒布圣旨稱: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希望地方官員以懷柔政策管理此地。州府所在地因此定名為“廣信”(一說今廣西梧州,一說今廣東封開),“廣州”之“廣”因此得名。
  “廣州”這一地名出現在三國年間。226年,孫權考慮到嶺南地區過于遼闊,不易管轄,又因交州刺史士燮勢力太大,遂決定把交州一拆為二,史稱“交廣分治”,“廣州”作為一個地名從此出現,合浦以西為交州,合浦以東為廣州。廣州轄區范圍相當于今廣東、廣西之大部。在隋朝前期,隋文帝設置了廣州總管府。

  人文
  廣州文化主要是屬于嶺南文化的“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次之 [234]。廣府文化即廣府民系的文化,是指珠三角廣州府地區使用粵方言的漢族居民的文化 [81]。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藝術、宗教、戲劇、音樂、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

  非遺
  廣州市共有市級非遺代表作118項(人類非遺項目2項、國家級項目21項、省級項目81項),非遺傳承人208名(國家級12名、省級79名),非遺傳承基地47個。

  學派
  南宋時期,南宋名臣崔與之與弟子李昴英在廣州創立了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學術流派--菊坡學派,是當時嶺南學術的主流學派,他們強調的是經世致用的學問。李昴英是嶺南歷史上第一位探花,其重要門生有張鎮孫、陳大震、李春叟、何文季等。明代,湛若水在繼承陳白沙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甘泉學派”。清代,廣州形成了以陳澧為代表的“東塾學派”,其著作《漢儒通義》論證了漢學與宋學門戶之見是毫無依據的,主張打破門戶之見;《東塾讀書記》更傳到日本,成為日本高等學校治漢學專業的必讀書。鴉片戰爭后,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培養維新變法人才以變法強國,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武術
  廣州黃埔龍形拳是龍形拳的重要流派。1850年前后,歸善縣(惠州市)梁化圩客家人林合隨來到當地的福建南少林和尚海豐、廣進練習南少林武術。后來他加以改良,遂成開派宗師。是一種以意導形、攻守合一的傳統南派拳術。

  舞蹈
  廣府龍舞又稱廣府大金龍,屬中國龍舞中的“南龍”,廣府龍舞源自隋唐時期祭拜南海神的習俗,后逐漸演變成新年春節、迎神賽會的助陣表演,成為人們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民俗,并逐漸流傳至港澳地區。

  文學
  東漢,廣州漢議郎學者楊孚寫出了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異物志》,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宋代,珠三角成為嶺南文學中心,廣州的崔與之、李昴英是有全國影響的人物,崔與之更是開嶺南宋詞之始。明代,廣州以南園前五子、南園后五子詩社為代表的文人社團盛行 [16-18]。清代,廣州出現了以“嶺南三大家”和“嶺南七子”為代表的一批詩人,使嶺南詩壇與中原、江浙詩壇三足鼎立。“嶺南三大家”的詩作在清代詩壇享有極高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民俗
  廣州迎春花市在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廣州民俗還有飄色、醒獅、龍獅、鰲魚舞、黃閣麒麟舞、市橋水色、魚燈、乞巧、鳳舞、八音鑼鼓、木魚書、龍舟、北帝誕、生菜會、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等。

  語言
  廣州方言,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和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粵語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廣州是粵語區的中心,廣州市區的方言是所有粵語區(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標準語,廣州話在整個粵方言中最具權威,有著粵方言“普通話”的地位。廣州方言一方面繼承、保留古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吸收一些南方非漢語的成分,與普通話和其他方言有較大的差異,具有自己特有的語音特點。普通話有4個聲調,廣州話的聲調有9個。
  廣州本地居民以講廣州話(粵語廣府片)為主,因為廣州是廣府民系的核心地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廣府民系占廣州本地人口近八成。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白云區等區,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其中增城區客家話居民約占全區戶籍人口的40%左右;花都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從化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20%;白云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7%左右等。

  繪畫
  嶺南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廣州有林良、顏宗、何浩、張譽、黎簡、謝蘭生、羅天池、居巢、居廉、蘇六朋、陳璞等。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東洋、西洋畫法,自創一格,著重寫生,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艷,學者甚眾,與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為20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另外通草畫是19世紀起源于廣州的一種繪畫藝術。

  音樂
  明清時期是嶺南古琴藝術的興盛期,著名曲目有《碧澗流泉》、《水東游》、《雙鶴聽泉》、《漁樵問答》、《鷗鷺忘機》、《平沙落雁》、《烏夜啼》等。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帶產生了廣東音樂,創作出《平湖秋月》、《楊翠喜》、《旱天雷》、《倒垂簾》、《雨打芭蕉》、《步步高》、《蕉石鳴琴》、《賽龍奪錦》等著名樂曲。20世紀40年代后,不少廣東音樂名曲更成為了國宴、迎賓音樂而被譽為“國樂”。番禺區沙灣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廣東音樂與嶺南畫派、粵劇并稱為“嶺南三秀”。

  戲曲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于廣東、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后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

  工藝
  “三雕一彩一繡”是廣州市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代表,即廣州象牙雕刻、廣州玉雕、廣州木雕、廣彩、廣繡。廣雕還包括廣州欖雕、石雕、磚雕、骨雕、貝雕等 [26]。廣彩是廣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藝品,已有300多年歷史。作為外銷瓷,廣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有“世界官窯”之稱,歐洲許多國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廣彩瓷品。廣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成為朝廷貢品,到明代中期已揚名海外,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有收藏,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廣繡的優秀作品。

  建筑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粵西地區,因其在屋的兩邊墻上筑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墻而得名。鑊耳屋象征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鰲頭”之意。在明清時期,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鄉紳方能采用,后來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主要分布在多寶路、寶華路、龍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清末至民國時期,廣州還出現了東山洋房、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租界等的歐陸風情建筑,以及從新加坡、香港等英屬殖民地傳入的騎樓建筑。
  2022年7月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廣州市歷史建筑名單,根據公布內容,廣州市第一至七批共828處歷史建筑。

  園林
  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在建筑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樸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廣州市現存的清代古典式嶺南園林有余蔭山房,是嶺南四大園林之一。

  宗教
  廣州市宗教歷史源遠流長。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屬中國本土宗教外,其余的均由國外傳入。傳入廣州市時間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蘭教于唐初傳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在明末、清初傳入廣州。廣州宗教文化底蘊深厚。至2014年末,廣州市依法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81個,信教群眾118萬人。在廣州舊中軸線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間重點寺觀教堂。

  飲食
  廣州市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廣州市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干炒牛河、廣東早茶等。廣州特色小吃有蘿卜牛腩、牛雜、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腸粉、豬腸粉、荷葉包飯、缽仔糕、雞仔餅等。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號。

飲食文化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早茶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于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號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特色小吃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2、云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都很多這種賣云吞面的小吃店。由于此品湯味濃郁,云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后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具潤肺養顏之效。
  6、龜苓膏: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么形狀它便是什么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后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餐飲名店
  廣州酒家 泮溪酒家 蓮香樓 南園酒家 新荔枝灣酒樓 陶陶居酒家 唐苑酒家 鹿鳴酒家 北園酒家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