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是常州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常州副主城區。武進區地處江蘇省南部,介于南京、上海之間。1949年~1993年武進與常州同城;1993年武進縣級機關駐地由常州市區遷至湖塘鎮區,在湖塘地區建立武進新縣城;1995年6月,武進撤縣建市,同年8月26日武進市成立;2002年4月武進市撤市設區,成為常州市武進區。全區總面積1246.6平方公里,轄14個鎮、6個街道、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戶籍人口近100萬,常住人口160萬。
行政區劃
武進區轄6個街道、14個鎮:
街道:陽湖街道、馬杭街道、新城街道、鳴凰街道、南夏墅街道、西湖街道
鎮:湖塘鎮、牛塘鎮、洛陽鎮、遙觀鎮、橫林鎮、橫山橋鎮、鄭陸鎮、雪堰鎮、前黃鎮、禮嘉鎮、鄒區鎮、嘉澤鎮、湟里鎮、奔牛鎮
高樓林立的新武進
歷史沿革
三國吳大帝孫權崇尚武功,曾以統一大業為己任,于嘉禾三年(234年)詔復丹徒為武進,取以武而進之意,故名。武進的命名,表現了孫權以武力統一全國的英雄氣概。
武進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時代武進已形成原始村落。春秋戰國時期武進稱延陵邑,為吳國季札封地,秦置延陵縣,漢改稱毗陵縣、毗壇縣,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縣,分丹徒、曲阿以東地區置武進縣,永嘉五年(311年)改稱晉陵郡、縣。此后,晉陵、武進兩縣時分時合,數易其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進、陽湖兩縣,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合并為武進縣。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區解放,武進縣城析出建立常州市,武進與常州同城。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武進屬常州市管轄。1993年7月18日武進縣政府駐地由常州市區遷至湖塘鎮。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準武進撤縣設市。2002年4月武進撤市設區,成為規劃建設中常州特大城市的南翼。
地理位置
武進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緯31°19′~31°55′、東經119°38′~120°12′。瀕太湖,銜湖(西太湖),東鄰江陰、無錫,南接宜興,西毗金壇、丹陽,北接常州城區、新北區,總面積1 246.6平方千米。境內平原寬廣,地勢低平,河網稠密。平原占總面積的99%,其中水域占總面積的27.4%,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全區有耕地4.07萬公頃。
美麗繁華的國際花園城市武進
氣候特征
氣溫 2007年,全區平均氣溫17.28℃,比常年偏高1.48℃,屬偏高年份。其中冬季平均氣溫為4℃,比常年偏低0.4℃;春季平均氣溫為16.9℃,比常年偏高2.2℃;夏季平均氣溫為27.5℃,比常年偏高0.8℃;秋季平均氣溫為18.1℃,比常年偏高0.6℃。全年中1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氣溫正常,8月、12月顯著偏高,2月、3月、5月異常偏高。全年最高氣溫≥35.0℃的高溫日14天,接近常年。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8.7℃,出現在7月25日;全年極端最低氣溫-3.4℃,出現在1月7日。
降水 2007年,全區降水量1 117.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25.6毫米,屬正常年份。其中冬季降水量181.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53.3毫米;春季降水量199.3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73.5毫米;夏季降水量613.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135.9毫米;秋季降水量193.1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41.0毫米。3月、9月、10月正常;1月、2月、4月、5月、6月、8月、11月為偏少;12月為偏多;7月為異常偏多。全年日降水量極大值為167.5毫米,出現在7月4日。梅雨從6月21日開始,7月24日出梅,梅雨日為33天,梅雨量453.2毫米。5月8日、5月24日、7月4日出現了暴雨和大暴雨,日降水量分別為89.7毫米、55.4毫米、167.5毫米。2008年1月26~28日暴雪,常州最大積雪深度為38厘米,其中武進的積雪深度創全區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新記錄。
日照 2007年,全區日照時數2 085.2小時,比常年平均值偏多145.0小時。其中冬季389.7小時,比常年少2.4小時;春季606.5小時,比常年多128.6小時;夏季568.6小時,比常年少9.0小時;秋季517.0小時,比常年多24.4小時。
自然資源
武進位于亞熱帶北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植物資源豐富,東部雪堰、潘家低山丘陵地區盛產茶葉和桃、梨、葡萄等水果。境內有太湖、滆湖(西太湖)、陽湖、宋建湖等自然湖泊,河港汊蕩縱橫交錯,其中太湖武進境內面積約35.5平方公里,湖岸線長7.1公里。淡水漁業資源豐富,適宜于魚、蟹、蝦、蚌等水產養殖。礦產資源主要有鄭陸的石膏礦,焦溪、新安等地的白泥、紫砂、陶土等,潘家、芙蓉等地的優質礦泉水。
武進市民廣場
綜合經濟
200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9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1.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79萬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比上年增加1.1萬元。完成預算內財政收入203.82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21.1%,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90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82.28億元,增長16.2%;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40977元,比上年增加5333元,增長1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91元,比上年增加2289元,增長10.3% ;農民人均純收入12341元,比上年增加1122元,增長10.0%。城鄉居民年末人均儲蓄5萬元,比年初增加0.92萬元,增長22.6%。
武進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北枕長江、南瀕太湖,總面積12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萬。近5年來,武進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廢物處置、廢氣控制、節能減排、城鄉綠化、生態修復”等六大工程建設。太湖、滆湖水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修復。全區72.5%的經濟總量由各類園區完成,村鎮各類零星工業得到整治。投入15億元建設了中國常州再生資源產業示范基地,已經形成了年產值百億元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2006年-2009年,全區森林覆蓋率每年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了20%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均減少50%以上。2009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2天。
武進區已經形成了生態觀念牢固確立、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環境穩步提升、生態人居特色彰顯的良好局面。2006年,武進建成“全國生態示范區”;2007年,聯合國環境署授予武進“國際花園城市”全球金獎;2008年,各鎮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鎮;2009年,武進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區。2010年6月,武進高新區成為江蘇省第一個低碳經濟示范區。
見證實力的里程碑
社會發展
武進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5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設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自古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先后誕生了19位帝王、9名狀元和1546名進士,為全國縣級之最。境內的春秋淹城遺址是我國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進文化發達、人文薈萃,歷史上這里曾形成“陽湖文派”、“惲南田畫派”、“常州詞派”。
改革開放以來,武進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全國縣級區域經濟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在歷屆“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評比中均名列前10位,是“中國明星縣(市)”、“中國首批小康縣(市)”之一。
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事業欣欣向榮。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電等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驕人業績。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首屆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雙擁模范縣(市)”。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形勢穩定。
淹城春秋樂園
旅游資源
武進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南臨太湖,西銜西太湖,東部和東南部有低山丘陵,境內花木園藝業發達,旅游資源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淹城遺址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闔閭城遺址、寺墩遺址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林寺、白龍廟等11處,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一處:春秋淹城,國家AA級旅游景點橫山白龍觀、夏溪藝林苑2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5個。區內已設置現代城鄉游、文物古跡游、度假休閑游等特色線路和武進城區一日游、武進兩日游等綜合線路。
2010年,武進旅游業以打造“休閑旅游年”為重點,繼續加大旅游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旅游產品轉型升級。編制《武進區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并參與制定全區各景區(點)規劃。南田文化城、嘉澤玫瑰園、紫薇園、西太湖牛博園等規劃設計通過專家組評審。啟動太湖灣后庭山地塊、健康城規劃。在建設中完善和優化姬山古鎮、江南花都產業園、楊橋古街、橫山財神景區等項目規劃設計。春秋淹城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春秋樂園開園。環球動漫嬉戲谷、中華孝道園、南田文化村、太湖萬澤莊園等重點旅游項目正在建設。全年完成旅游接待5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4.5億元、旅游增加值24.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2%、42.3%和36.3%。
春秋淹城遺址,武進橫山橋鎮,武進闔閭城,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橫山白龍觀,藝林園,龍潭森林公園,陽湖廣場,滆湖(西太湖),趙翼故居,武進博物館,武進太湖灣旅游度假區。近年來,武進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推出了中國春秋淹城旅游旅游區(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春秋樂園)、武進太湖灣旅游度假區(環球動漫嬉戲谷)、西太湖攬月灣、武進三勤農業生態園等。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是目前江蘇省唯一一家超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園。
橫山風景
景區景點
中國春秋淹城旅游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占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筑。 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我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太湖灣旅游度假區:規劃控制范圍為30平方公里,主要由永豐水街區、龍灣度假區、河流文化區、盤古中心區、數字文化區以及城鎮發展控制區組成。東至雪馬公路,南至太湖(包括沿湖500米水域和大、小焦山島),西至宜興分水鎮,北至錫宜公路。規劃保護范圍為17平方公里,規劃核心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經過近十年的規劃和發展,太湖灣宛如一塊經過雕琢的璞玉,光芒璀璨,驚艷四方!
春秋淹城遺址:位于武進區湖塘鎮西南,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晚期地面城池遺址,被專家稱為“冷兵器時代的城防標本,吳越爭霸的軍事堡壘”。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被常州市政府列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橫山風景旅游區:位于武進東部,與無錫相鄰,緊靠滬寧高速公路橫山橋道口,面積156公頃,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區內山勢蜿蜒曲折,山間谷嶺錯雜,泉澗淙淙,竹海果園翠綠一片,自然風光秀麗。主要名勝古跡有大林寺、白龍觀、玉泉、一壺泉、曹橫墓等,古樹名木中有逾800年的銀杏樹和逾200年的白玉蘭樹。大林寺位于橫山橋鎮橫山西麓南坡黃貓嶺之西。是南朝王八百修筑的道館,名登仙觀,后毀圮,明洪武四年重修,改為佛教禪寺,更名大林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擴建,有金剛殿、大雄寶殿、東西經樓、白云精舍及放生池等。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林寺遭嚴重破壞。1989年靜海法師率眾修復大殿、佛像和院墻,1991年3月對外開放。1995年后建成萬佛樓、藏經樓、五百羅漢殿、九層善財寶塔,并供有緬甸玉臥佛1尊。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百大寺院之一,2003年12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慧苑:位于武進區行政中心西側,占地6.8公頃,總投資1 500萬元,1997年3月開始施工,1999年5月28日建成開放,是武進中心區第一個開放式花園;▓@內建有畫經長廊、歷代花窗廊、南田亭、日晷、云霧島、河圖、歸真亭、牛車水等16個景點。栽植100余種花木,其中有從民間收集逾800年的楓樹和500年的金桂以及紫薇、楊梅等10多種古樹名木。一花一木一石都經過精心挑選和布置,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化與建筑園林藝術的完美結合,寓文于景、寓教于樂,是人民群眾休閑、賞景、娛樂的理想場所。
李公樸故居:位于武進湖塘鎮古方村東村。李公樸(1902~1946),原名永祥,號晉祥,后改名“公樸”,另取一號“樸如”,武進湖塘人,抗日救國會“七君子”之一。1997年由區、鎮政府集資30萬元在原址按原貌進行重修。故居坐北朝南由前院、門樓、前天井、花廳、后天井、二層起居樓等組成;◤d內布置“李公樸烈士生平事跡展”。主體建筑維持民國初年的傳統風格:前檐下有走廊,前檐墻用半段木窗,屋脊兩側建有風火墻。2003年8月,被常州市委宣傳部公布為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12月,被常州市政府公布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惲南田紀念館:位于武進湖塘鎮馬杭南街。惲南田(1633-1690年),名格,字壽平,號南田,有“三絕”之譽。館舍原為馬杭宋氏宗祠,1986年為紀念惲南田誕辰350周年,由武進縣人民政府撥款改建而成。紀念館坐北朝南,歇山勾連搭式建筑,分前后兩進:前進三間通面寬11米,進深7.5米,高7.8米;后進五間通面寬18米,進深5米。建筑總面積173平方米。檐下有1米寬的廊,門前有近600平方米的院子,院內花臺種植多種花卉名木,清凈幽雅。南檐正中堂檐下,有劉海粟撰書的“惲南田紀念館”橫匾一塊。正廳屏風前置惲南田半身塑像。館內陳列有惲南田的書畫作品和書跡碑刻等200余件。并收藏有劉海粟、陳大羽、吳青霞等名家作品200余件。距紀念館不遠,有惲南田墓,該墓占地640平方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淡水魚類】武進是蘇南著名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大水面魚類養殖面積達1.09萬公頃,主要淡水魚除鳊、草、鯉、鯽、鰱等大宗魚類外,還精養、溫控養殖有鱖魚、鱔魚、甲魚、鱘魚、鰻魚等10多種名貴魚類,溫控養殖面積達數千公頃。2005年生產成魚4 285.8萬千克,產值達3.80億元。
【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即銀魚、白魚、白蝦,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的特產。銀魚無刺,鮮嫩爽口,主要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供應滬寧杭等大中城市高檔飯店。白魚肉質細膩,刺軟。白蝦殼薄,晶瑩味鮮。
【茶 葉】主要產區:雪堰、潘家、漕橋、橫山橋等鎮的丘陵地區。2005年,全區茶葉產量達26萬千克。以產綠茶為主,品質高的有“碧螺春”、“陽湖新月”等。潘家鎮城灣茶場生產制作的“陽湖新月”連續多年獲江蘇省“陸羽杯”名茶評比特等獎,并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
【水蜜桃】主要產區:洛陽、雪堰、潘家、漕橋等鎮。雪堰、潘家兩鎮在民國時期就種植水蜜桃,色潤汁豐,口感甜爽,因地近無錫被稱為“無錫水蜜桃”。2005年全區桃園面積達584.8公頃,年產量達742.3萬千克。
【葡 萄】全區各地普遍種植葡萄。主要產區:洛陽、焦溪、禮嘉等鎮。在推廣種植“巨峰”、“藤稔”等豐產品種的同時,引進種植“夏黑”、“黑峰”等新品種,果大味甜。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947.07公頃,年產量達2 298.2萬千克。
【珍 珠】洛陽、鄭陸、芙蓉等鎮盛產珍珠,養蚌育珠有30多年歷史,為全國著名的“珍珠之鄉”。全區珍珠年均產量保持在12萬千克左右。洛陽珍珠交易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珍珠交易市場之一,年成交額達3000萬元。以江蘇長青集團為代表的武進珍珠業已形成產加銷一條龍,開發的珍珠產品有珍珠塔、項鏈、耳環等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