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縣位于江蘇省西北部,北鄰微山湖?偯娣e2,035.02平方千米。總人口1,204,721人(2007年末)。隸屬江蘇省徐州市。古稱“大彭氏國”,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歷史,境內歷史積淀沉雄,文化底蘊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具有“漢代三絕”之稱的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彰顯兩漢文化的精髓,特別是漢畫像石堪稱古代藝術瑰寶,與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齊名,并稱“江蘇三寶”。
縣人民政府駐銅山鎮。郵編:221100 代碼:320323 區號:0516
行政區劃
銅山縣轄8個街道、20個鎮:
街道:利國街道、三河尖街道、垞城街道、義安街道、張集街道、電廠街道、張雙樓街道、拾屯街道
鎮:銅山鎮、何橋鎮、黃集鎮、馬坡鎮、鄭集鎮、柳新鎮、劉集鎮、大彭鎮、漢王鎮、三堡鎮、棠張鎮、張集鎮、房村鎮、伊莊鎮、單集鎮、徐莊鎮、大許鎮、茅村鎮、柳泉鎮、利國鎮
歷史沿革
銅山縣在遠古的時候稱為大彭國,因其是原始社會晚期的一個民族部落,所以又稱“大彭氏國”。自秦初的彭城縣到元世祖至元2年(公元1265年)降徐州為下周,將彭城縣與徐州合并,歷經1486年。其間銅山均稱為彭城縣。曹操占據彭城后,徐州刺史部一直駐彭城,所以一些史書也以徐州代指彭城,或彭城代指徐州。元初與徐州合并后至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建立銅山縣,其間468年均稱為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銅山縣,以縣東北境有銅山(今已淪入湖中),故名?箲饎倮,縣治變化天翻地覆,直至1953年江蘇省恢復建制,才正式復設銅山縣,徐州專區之首縣。1983年1月江蘇省體制改革,銅山縣改屬徐州市領導。
2010年9月28日,根據國務院批復和省政府通知精神,撤銷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銅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銅山鎮。
自然地理
銅山縣境內主要河流有京杭大運河、廢黃河、鄭集河等。區內除微山湖、云龍湖之外,山間和山前水庫眾多。地下水主要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巖類巖溶水,分布面積大,水資源較為豐富。
銅山縣地處黃泛沖積平原與低丘陵相間地帶,屬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光、熱、水配合較好,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有利于農林牧漁的綜合發展。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時數2283小時,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0天。
資源豐富
銅山縣資源豐富、煤炭電力資源充足。銅山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21種,煤炭儲量18億噸、鐵礦石儲量1億噸、石灰巖儲量25億噸、白云巖儲量5億噸,耐火粘土儲量12億噸。徐州是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銅山區境內有徐州發電廠、華鑫發電廠、彭城發電廠等4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332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目前,徐州發電廠、華鑫發電廠和彭城發電廠正在分別籌建2×100萬KW的發電機組項目,銅山區的電力供應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經濟概況
2009年,原銅山縣緊緊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銅山”的總體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影響,克服各種困難積極應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激烈競爭和挑戰。地區生產總值(GDP)達338.11億元,同比增長14.9%?偭糠闯瑬|臺(313.63億元)24.48億元,位居蘇北第一,增幅高于東臺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78位,比上年提升8位,充分彰顯銅山縣域經濟發展逆境飛揚。
2009年縣GDP總量位居全省第15位,比上年進7位;增幅排列全省第11位,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人均GDP進5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工業用電量和人均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進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在全省51個縣(市)中排列第二,工業用電量排列第三,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排列第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列第八,其他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均排列在全省15位之前。
2009年縣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位居全省第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用電量總量分別位居全省第12位,已大步跨進蘇南地區縣(市)行列;人均GDP和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位居全省第23位和25位,這兩個指標的均量已跨進蘇中地區縣(市)行列。
2009年縣GDP總量反超東臺24.48億元,人均GDP反超東臺2524元,位居蘇北第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用電量等主要經濟指標領跑蘇北,總量繼續保持蘇北第一。
產業發展
銅山的主要農業生產指標位居全國和江蘇省前列。蔬菜、棉花、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150余萬畝,其中,蔬菜面積88萬畝,年產量16億公斤。奶牛存欄量2.7萬頭、生豬飼養60余萬頭、山綿羊飼養70萬只、家禽飼養2100萬羽。全區林業用地80余萬畝,活立木蓄積300萬立方米。果樹種植面積30余萬畝,果品年產量近20萬噸。2003年4月經江蘇省政府批準在原銅山縣鄭集鎮設立的省級徐州外向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已有外商獨資的徐州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駐,成為銅山的蔬菜種植、加工、銷售基地,產品遠銷亞洲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食品、機械、鋼鐵、汽車、電子等五大產業是銅山的優勢主導產業,關聯度較高,配套能力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37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3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蘇北第一位,納稅額超過500萬元的企業達到26家。銅山區是全國食品工業大縣,維維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豆奶生產企業,去年入選為“2006年全球華人企業500強”,維維牌豆奶、天山雪牌液態奶為中國名牌產品。全縣機械制造企業發展到1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阿文美馳車橋公司、ESCO耐磨件公司、全國最大的高速沖床研發基地徐鍛產業園相繼落戶我縣開發區。銅山縣利國鎮鋼鐵冶煉業歷史悠久,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東南鋼鐵等重大項目,加快450m³、550m³高爐改擴建,產品進一步向球墨鑄鐵、鑄造、線材、棒材等高端產品延伸,現已形成年產240萬噸生鐵、15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東南公司“中原”牌鋼筋成為國家免檢產品,鋼鐵冶煉業年內將成為我縣第二個百億產業。通過新上躍進正宇、徐工特汽等項目,汽車制造業快速擴張,成為全縣又一新的支柱產業,現已形成3.5萬輛輕卡、5萬輛特種工程汽車的生產能力。以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稱重電子為主體的新興電子業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目前,以銅山經濟開發區為龍頭,以10個重點工業聚集區為龍身的經濟發展格局已經形成。銅山經濟開發區為徐州市第一批省級經濟開發區,率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經過10多年的發展,總人口已達17萬人,進區各類工業企業200多家,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電子電器等三大主導產業。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10多所大中專院校坐落在開發區,人文氣息濃厚,科教成果轉化便捷,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在加快建設;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具有蘇北地區一流的產業承載能力。工業區規劃面積達到了100平方公里左右,為把開發區建成東隴海產業帶和淮海經濟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維維食品產業園、徐州冶金鑄造工業集聚區、徐州民營工程機械產業園、徐州表面處理科技產業園等10個重點工業集聚區產業特色鮮明,具備較強的承載吸納能力。
銅山人民政府設立的行政審批中心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公開收費標準、公開辦事程序,竭誠為投資者服務。為確保對投資者的回報,凡是國家和省市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在銅山縣都能夠得到充分落實;對投資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工業項目將列為重點項目并發給“綠卡”,在建設期間減免16項行政性收費;在項目用地方面,根據項目投資規模、稅收貢獻等實行一事一議的“彈性地價”;對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人民幣的大項目,作為個案辦理,可享受更加優惠的政策。銅山,始終確立“投資者是上帝”的理念,嚴格規范行政行為,努力為投資者創造安全、寬松的生產經營環境,確保投資者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交通發達
銅山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居江蘇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市都市圈核心,環抱徐州市區,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經濟特點。銅山,古有“五省通衢”之譽,今有“五通匯流”之便。公路,銅山的高速公路和國道網絡密度在全國縣級單位中是一流的,境內現有高速公路4條:霍連(霍爾果斯—連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滬(北京—上海)、徐宿寧(徐州—宿遷—南京),高速公路出入口8個。國道4條:104(北京—福州)、206(煙臺—汕頭)、310(連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峽)。鐵路,徐州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徐州火車站是全國第二大鐵路列車編組站,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銅山境內交匯,26條鐵路專用線縱橫交織,京滬高速鐵路即將建設。內陸水運,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斜貫縣域東西,有貨運碼頭55個,15條航線最大通航能力達1000噸級。遠洋運輸,銅山距離連云港、青島、上海三大港口分別為200公里、500公里和800公里。航空運輸,銅山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現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等10余條航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