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鎮市 | 萍鄉市 | 新余市 | 上饒市 | 鷹潭市 | 吉安市 | 贛州市 | 撫州市 | 宜春市
  
江西的相關信息
江西旅游投訴電話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江西最佳旅游時間
江西處于南嶺以北,長江以南,緯度偏低,而且距離海洋不遠。春季天氣易變,春夏之交冷暖氣流交匯于境內,梅雨連綿;夏季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偏南風;夏秋之季,氣流單一,晴熱干燥;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陰冷,氣溫低,但霜凍期短。江西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20°c,大體為南高北低,一月3~9°c,七月27~31°c,年平均降水量達1341.4~1934.4毫米。
總之,江西省氣候特點是:春寒夏熱,秋燥冬冷,四季分明,但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宜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江西旅游特別提醒
暫無內容。

江西娛樂指南
江西的大城市象別的地方一樣,有歌舞廳、游藝廳等娛樂活動。除了這些,江西比較有特色的娛樂活動主要有觀賞奇鳥的活動,南昌等地有專門的旅行團會組織到森林公園去觀鳥。
江西采茶戲是由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地方劇種,距今約有三百余年的歷史。采茶戲的產生,與盛產茶葉有關。明朝,贛南、贛東、贛北茶區每逢谷雨季節,勞動婦女上山,一邊采茶一邊唱山歌以鼓舞勞動熱情,這種在茶區流傳的山歌,被人稱為“采茶歌”。
首頁 >> 江西 >> 九江市 >> 瑞昌市

  瑞昌市,江西省轄縣級市,由九江市代管。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瑞昌地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定居。至南唐升元三年(939年),設縣名瑞昌。歷時一千余年均為縣級建制。1989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瑞昌縣設立瑞昌市。瑞昌市轄區位于贛北偏西,長江中游南岸,北襟長江“黃金水道”,東鄰九江,南接德安、武寧,西界湖北陽新,北與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 交通便捷,信息靈通,史有“通衢”之稱。全市總面積1442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轄21個鄉(鎮、場、街道)。 瑞昌居民共有18個民族,其中漢族398594人,占總人口的99.94%。

  市政府駐赤烏東路。郵編:332200  代碼:360481  區號:0792

行政區劃

  瑞昌市轄2個街道、8個鎮、8個鄉:

  街道:湓城街道、桂林街道

  鎮:碼頭鎮、白楊鎮、南義鎮、橫港鎮、范鎮、肇陳鎮、高豐鎮、夏畈鎮

  鄉:樂園鄉、洪一鄉、花園鄉、洪下鄉、橫立山鄉、黃金鄉、南陽鄉、武蛟鎮

歷史沿革

  據傳,縣西有赤烏鎮(亦曰瑞昌鎮)。東漢建安年間孫權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時有“赤烏之瑞,瑞應武昌”。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置瑞昌縣。寓祥瑞榮昌之意。

  1989年撤縣設市。1989年12月20日,民政部(民批[1989]32號)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瑞昌縣,設置瑞昌市(縣級)。現為江西省計劃單列市。1984年,設置碼頭鎮,管轄原碼頭公社(贛府廳字[1984]198號)。1989年9月27日,撤銷白楊鄉、南義鄉,設立白楊鎮、南義鎮(贛民字[1989]128號批復)。1991年3月18日,撤銷橫港鄉,設立橫港鎮(贛民字[1991]47號批復)。1992年5月6日,撤銷湓城鎮、桂林鄉,設立湓城街道辦事處、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范鎮鄉、肇陳鄉,設立范鎮、肇陳鎮(贛民字[1992]74號批復)。1994年3月12日,撤銷夏畈鄉、高豐鄉,設立夏畈鎮、高豐鎮(贛民字[1994]42號批復)。2001年12月25日同意瑞昌市撤銷和平鄉,劃歸南義鎮;撤銷峨嵋鄉、樂山鄉,劃歸橫港鎮;撤銷九源鄉,劃歸范鎮;撤銷洪嶺鄉,劃歸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流莊鄉,劃歸碼頭鎮(贛民字[2001]601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2.3萬人。2004年底,全市轄2街道8鎮8鄉。

自然地理

  地處幕阜九嶺低山丘陵區,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河流眾多,以青山為分水嶺,向東、南、西分別流經德安、陽新和市北濱江地區注入長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上下,年無霜期240-260天。

  優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溫暖的氣候,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全市耕地面積28.4萬畝,林地面積111.5萬畝,可放養水面12.4萬畝。盛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芝麻、紅薯、茶葉等。土特農產品苧麻被譽為“綠色金子”,曾獲南洋國際博覽會優質獎,纖維含量高達73.7%,在全國苧麻品種中獨樹一幟。瑞昌山藥,菜藥兼用,早在唐代列為貢品,是營養保健食品中的上乘產品。瑞昌培育的“廬山香”中華獼猴桃是全國同類中的最佳品種,曾多次榮獲農業部金獎,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產品。近年,高山逆時令蔬菜異軍突起,形成產業化格局,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畜牧業已趨向規模化;水產養殖,品種繁多,魚、蝦、蟹、鰻魚等水產品年產量達1250萬斤,且開發潛力仍然很大。

  瑞昌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金屬礦產以金、銀、銅為主,鐵、錫、鉛、鋅、鉬、鈷、鎂儲量也很大。黃金生產名列全省榜首,享有“萬兩黃金市”之譽,現已探明凈黃金儲量達80噸,礦點56個。儲量在2號以上的礦點就有7個,且埋藏淺,品位高(5.3克/噸左右)。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云灰巖、煤、硫、鎂質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為主的石材資源儲量巨大,已探明儲量3.5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南義、夏畈、黃金、橫立山等鄉鎮。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石灰石儲量25億立方米以上,全市大部分鄉鎮均有蘊藏,尤其是碼頭鎮儲量大,質量好,目前已成為亞東水泥廠年產150萬噸水泥的原料基地。與金屬礦伴生的硫礦儲量也很大,僅武山銅礦區、洋雞山金礦區已探明儲量就有1246萬噸。夏畈鎮的鎂質粘土,范鎮、南義的瓷土資源有待開發,前景看好。

經濟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5年全市完成地區總產值25.5億元,比1990年6.55億元增長289%,年均增長19%。財政收入大幅增長。2005年完成28769萬元,是1990年2492.9萬元的11倍,年均增長18.5%。固定資產投資逐年攀升。近五年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45億元,是建市頭11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倍,完成了亞東水泥擴建和“836”工程等一批事關瑞昌市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已逐步成為推動市域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2.7億元,是1990年工業總產值的5.5倍,建材、紡織服裝、采礦冶煉、機械制造四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2%。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的基本戰略的實施。10多年來,抓住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外資企業紛至沓來。僅“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市外資金就達40億元,超過歷史總和。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44個,億元項目7個,重大項目引進取得新突破,一座工業新城正在迅速崛起于贛北大地長江之濱。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業產業化、特色化、市場化步伐加快。2001年,計劃確定建立六大優質農產品基地,即:5萬畝高山蔬菜基地(含山藥基地),8萬畝優質苧麻基地,3萬畝優質獼猴桃基地,10萬畝優質油菜基地,10萬畝優質稻基地,2萬畝中藥材基地。2003年又將珍珠養殖基地列為多種經營開發項目。到2005年,高效經濟作物占種植業比重達75%,養殖業占農業的比重達59%。近幾年來,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僅2005年,全市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購買農機具補貼456萬元,發放各種造林項目資金1515萬元,爭取山藥項目資金420萬元,政府安排20萬元資金設立生豬生產發展基金,新增農戶小額貸款2526萬元,從而充分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20.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70413噸;山藥種植面積發展到近3萬畝;生豬出欄20.3萬頭,比1990年12.2萬頭增加8.5萬頭。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加大。僅“十五”期間,爭取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2200萬元,農業水利及以工代賑資金659萬元,縣鄉公路建設資金1400萬元,老建扶貧資金210萬元,完成鄉村公路304公里,完成水利工程修建項目2000多處,新增旱澇保收面積2.6萬畝。小康示范村創建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效。九江市100個示范村莊中瑞昌有8個,碼頭鎮上田、高豐鎮周家灣、范鎮上屋李、武蛟上湖等10多個村莊,被分別評為省、市小康示范村。示范村莊按主導產業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湖區鄉鎮大力發展螃蟹、甲魚、彭澤鯽等特種水產養殖,山區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及生豬養殖,均取得可喜成果。

  第三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2005年,全市服務業發展到1141家,其中僅賓館、酒店就有455家,能設宴席50桌以上的賓館酒家有20多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億元,比1990年1.39億元增長5.2倍。三類產業結構由1990年49:33.6:17.4調整為22:53:25。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快速發展。至2005年,全市注冊私營企業有362家,比1990年14家增加24.85倍;個體工商戶有7460戶,比1990年5039戶增加2421戶。

基礎設施

  城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1990年以來,瑞昌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瑞昌城區變大了。實施城市“東進北移西擴”戰略,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90年的6平方公里擴展到2005年的13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由1990年的34776人增加到2005年92837人。城市道路暢通了。黃金路、潯陽東路、楊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已經或正在變得更寬敞,主城區內以二縱五橫為主干道、十縱五橫為次干道的路網骨架基本形成。城市變靚了。僅“十五”期間,累計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一億多元,硬化道路77.3萬平方米;新城區綠化率達36%,主次干道旁全部種植以香樟、廣玉蘭為主的行道樹,交通隔離帶種植多種不同的花木,形成各種圖案,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大街小巷安裝各種路燈、景觀燈一萬余盞,亮燈率達98%以上,瑞昌城成了“不夜城”。城市品位功能增強了。完成了城防大堤、五里橋排水交通樞紐、第二水廠、城東泵站、市民休閑廣場、皇家大酒店、金橋大市場、府東移民新區、武九鐵路復線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大力實施城市凈化、綠化、亮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同時,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瑞南線、立肇線、瑞碼線、316國道瑞昌段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縣鄉公路198公里,全市160個行政村有110個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完成投資8804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實現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農民居住環境也在日益改善。1990年以來,市政府已將新農村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行全面規劃、典型示范、積極引導、逐步實施,使新農村建設出現跨越式發展。1999年底開始實施第二、第四期移民建鎮工程,總投資6500多萬元,建設府東新區1個,擴建集鎮1個,建設中心村、基層村17個,安排移民2549戶9537人。

交通狀況

  瑞昌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瑞昌市區是贛西北交通樞紐,東至九江市區34公里,南抵省會南昌市196公里,西北距武漢市253公里,北到長江南岸碼頭23公里。九(江)武(漢)鐵路、公路在此交匯,兩條省際公路直通湘、鄂,與京九、京廣大動脈溝通,規劃建設中的杭瑞高速穿境而過,與福銀、九景、九合等高速互聯成網,商貿物流極為便利。作為市區副中心區的碼頭鎮,僅距市區20余公里,位處長江“黃金水道”,且具有長達19.5公里的優良長江岸線,上通漢渝,下達寧滬,為對接“長珠閩”經濟圈,建設新興的港口工業城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杭瑞高速貫穿全境,九江至瑞昌高速公路的建成縮短了南昌到武漢的距離,緩解了九江長江大橋、湖北武黃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縮短了上海、杭州到湖北、重慶等中西部地區100多公里的距離,還把昌九、九景、景婺黃、京珠等高速公路有機地聯系起來,大大地改善了江西西北地區的出行條件,完善江西高速公路網,對開發沿線的旅游、礦產資源,拉動贛西北地區及江西經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此外,還將大大加強了長江三角洲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輻射功能,對江西環鄱陽湖經濟圈、武漢經濟區將產生深遠影響,對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兩基”教育達到國家標準;基礎教育得到加強,創辦了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調整合并教學網點160個,改革了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和高中辦學體制,實施了小學五年制向六年制順利過渡。2005年小學、初中學生鞏固率分別達到99%和97%。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普通高考錄取人數和錄取率持續在九江市保持領先位置,連續三年獲九江市“高中教育質量優勝獎”。同時職業教育、成年人教育也得到快速發展。

  科技興市戰略有效推進,科技組織和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據2005年統計,全市有專業性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55個,共有會員5082人。全市科技人員由1989年的3166人發展到6620人,增加一倍多。其中自然科技人員5530人,社會科學人員1090人,占科技人員總數分別為84%和16%。1990年以來,市政府先后編制了“八五”、“九五”、“十五”科技發展規劃和2015年規劃綱要,提出各個時期的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積極開展科技下鄉、科技入企活動,農業先進技術推廣和工業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1990~2005年,全市共有301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43項,九江市級52項,瑞昌市級201項。獲國家專利48項,獲九江市級以上獎勵14項。瑞昌選育的“廬山香”獼猴桃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銅獎,并被評為全國四大優良品種之一;江西航海儀器廠研制的AWIIO轉杯式燃燒器和AWIID雙燃料轉杯式燃燒器先后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廠礦企業和農村積極創辦文化俱樂部、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豐富了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強了文物保護,銅嶺古銅礦遺址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正在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線電視升級改造和聯網步伐加快,126個行政村實現光纜聯網,農村廣播電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現鄉鄉通有線電視。

  衛生事業有了新發展。全市建立了市、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體系,群眾看病就醫比以前更加方便高效。同時,努力加強醫風醫德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百姓治病就醫營造了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環境。近年來,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先后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城鎮醫院和南義、橫港、范鎮、桂林等衛生院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人民醫院住院大樓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同時,傳染病、地方病、婦女兒童疾病防治也取得明顯成效。計劃生育工作力度加大,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全面落實,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得到遏制,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0年以來,逐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擴大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特困救助覆蓋范圍。僅“十五”期間,累計發放低保金1850萬元;2005年發放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由2000年的2677萬元增加到5530萬元。積極推進勞動力資源整合,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城鄉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條件不斷改善。200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639元,比1990年的100.6元增加538.4元,增長5.3倍;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26元,比1990年的76元增加4.6倍。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392元,比1990年的517元增加5.6倍;人均食品支出1592元,比1990年的217元增加6.3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990年的9.69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37.3平方米,人均增加27.6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990年的22.98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43.11平方米,人均增加20.13平方米。2005年,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122臺,手機130部,電腦16臺;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101臺,固定電話81部,手機67部。2005年城鎮居民存款123137.7萬元,比1990年的7164.8萬元增加16倍;農村存款52773.3萬元,比1990年的1291萬元增加39倍。

旅游資源

  瑞昌山水秀麗,旅游資源富饒。峨嵋溶洞群幽險奇特,規模宏大,被稱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級森林公園天然麗質,景跡繁多,蔥郁古樸,渾然天成,與廬山遙相呼應,堪稱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閑避暑的理想處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嶺殷商銅采冶遺址,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有木枝護的采冶遺址,可以開發成集考古與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赤湖一碧萬頃,漁歌晚照,風光旖旎,是游覽的好去處,也是有名的水產寶庫。

  名勝古跡有銅嶺殷商銅采冶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田寺遺址、峨嵋溶洞群、青山省級森林公園、赤湖等,歷史上秦始皇登臨青山巔,程普揮兵桂林崗,蘇東坡題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戰羅城坂。

  一九八七年春,南京的三位學者對瑞昌西南部的峨嵋洞穴群進行考察后驚嘆:“此乃江南第一洞!” 峨嵋洞穴群含大小溶洞二十二個,既各具特色,又渾然一體。這些洞穴驚、險、奇、幽,美不勝收。步入這些變幻莫測、幽暗迷離的地下溶洞時,種種神奇的幻想便會油然而生:或似遨游于吳承恩的天宮水府,或似徘徊于但丁的鬼牢煉獄,或飄逸、或悚然,不免引出人生許多深沉的感嘆。峨嵋洞穴群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萬佛洞、老社洞和下畈洞。

特色文化

  1972年11月,在瑞昌發掘的西晉古墓墓磚的紋飾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瑞昌剪紙的歷史雛形。古墓磚及陪葬陶器上的許多飾紋圖案與今天民間剪紙的常用花紋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風格也如出一轍,據專家推測,瑞昌剪紙至少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漢晉年間。

  瑞昌剪紙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間風俗密切關聯。瑞昌地處南北交匯處,經過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潤與滲透,瑞昌剪紙融進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獷,漸漸形成了粗細有致、剛柔并濟的藝術特色。瑞昌剪紙采用陰陽交互、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并采取“非鏤空”的反常技法,使作品含蓄而不失典雅,神秘而又深刻。

  瑞昌剪紙口授手傳,代代相承,主要應用于宗教、祭祀、婚喪、制衣等領域。瑞昌剪紙在反映現代生活題材及采用新手法、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面,既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1986年,瑞昌剪紙被江西省文化廳納入廬山之夏文化藝術博覽會進行專題展出,同年,又被中國剪紙研究會推薦100套剪紙作品在廣交會上展出;1988年,黃志純、張友清、周少瑞等25名作者的41件作品收入中國15省市《雪花剪紙集》,同年有8件作品赴美國得克薩斯州展出并被收藏;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作品被選入北京全國剪紙展覽;1999年,在南昌市舉辦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瑞昌剪紙作品展”,20件參加全國群眾文化美術作品大展的剪紙作品全部獲獎。瑞昌剪紙以其獨有魅力吸引了從政府到民間的各個階層,“中國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也接踵而至。

  瑞昌采茶戲歷史悠久,它是黃梅采茶二次倒流(清乾隆1765年)進入贛北,與當地民間茶燈戲相結合發展而成的民間小戲,是贛北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唱腔抒情柔美、表演簡練樸實,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俗稱“糯米采茶”(以形容之甜美)。不僅有完整的正本唱腔,還有近百首小調。

  歷年來巡演于贛、鄂、皖、湘等地,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多次在省、市及國際戲劇大賽中獲獎并受到領導、專家及同仁的一致好評。瑞昌采茶戲因流傳較廣,在贛北采茶戲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