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位于內蒙古通遼市西部,介于東經 120°25'—121°52'、北緯43°9' —44°10'之間,東與科爾沁區毗鄰,西與翁牛特旗、阿魯科爾沁旗接壤,南與奈曼旗、科左后旗相連,北與扎魯特旗、科左中旗交界。
全鎮總區域面積22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640公頃,轄32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人口狀況: 全鎮總戶數1.6萬戶,農業人口2.1萬人5800戶,總人口6.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2萬人。
行政區劃
開魯縣轄區:
鎮:開魯鎮、大榆樹鎮、黑龍壩鎮、麥新鎮、建華鎮、小街基鎮、東風鎮、吉日嘎郎吐鎮、東來鎮、保安鎮
其它:北清河鄉、義和塔拉蘇木、清河牧場。
歷史沿革
清為東、西扎魯特二旗和阿魯科爾沁旗(簡稱三魯)共轄之地。1905年置縣,取開發三魯之意。
地形地貌
開魯縣地處西遼河沖積平原西部,地貌成因屬堆積類型,西遼河水系泛濫沉積,使沿河兩岸出現了寬闊的河漫灘。風力搬運和堆積作用,使中地形和微地形出現了沙地迭加于平地的垂直結構。形成了平原與沼坨相間排列的現代地貌輪廓。泛濫平原湖積水成地貌特征十分鮮明。全縣地勢呈西高東低,南北向中間稍微傾斜。海拔高度,自臺河口至興安鄉一線為330—250—210米,高差120米,平均高度242米,自然比降約1米/公里。
水文狀況
開魯縣屬西遼河流域,西遼河水系。西遼河、新開河、西拉木倫河、教來河、烏力吉木仁河等五條河流流經境內,總長度為320公里。
縣境內自然泡子水面積10.6萬畝。其中水面在100畝以上的有26處。大部分自然泡子為可利用水面,已利用水面13處,面積達3.78萬畝。
礦藏石油
天然堿俗稱堿土。堿地經風化脫水,地表即有白粉狀天然堿長出,掃去一層,隔幾日復出一層,春秋干燥季節為掃土堿的好季節。堿土可和泥抹房;堿土經熬制,可成為結晶體的堿,堿可食用,亦可做為洗滌劑去污,可為化工原料。全縣堿地面積約8000畝,全縣各鄉鎮都有零星分布,以清河牧場、良種場、坤都嶺鄉、麥新鎮、東來鎮分布較多。年開采量17.5萬公斤左右。
開魯盆地儲有大量石油,據勘探石油儲量在8—12億噸,儲油量凹陷總面積為6650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
國道“303”線橫貫東西,開魯至保康、開魯至東來油路南北貫通。 32個行政村全部通郵、通路、通電、通電視和廣播、通電話。全鎮高標準畦田6 .5萬畝,全部使用地下水灌溉,機電井580眼,配套460眼,其中實現低壓管灌節水灌溉1.8萬畝。舊城改造、整頓及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鎮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已完成民族路、麥新路、環城東路、新開大街的拓寬改造和新華街、東風街、團結路、曙光路油路翻修建設。給水、排污、供熱工程齊全。
經濟發展
2008全年全縣生產總值(GDP)實現79.87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0.1%,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7.70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0.0%,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9.15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8.8%,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0%;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3.02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9%,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縣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5:30:35調整到35:36:29,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歷史性突破。
工農業: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 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工業總產值0.4億元;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4.6萬頭(只),其中生豬3.2萬口、蛋雞15萬只、黃牛1630頭、奶牛 782頭現代化擠奶站3處;有林面積5.1萬畝,森林覆被率16.1 %;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元。
交通狀況
開魯境內有兩條國道經過,一條是303線,在境內總長64.6公里,另一條是111線,在境內總長15.2公里。縣內有一級公路一幅,縣級公路234. 4公里,其中油路173公里,鄉級公路934公里,其中油路77公里,村級公路1621公里,其中油路7公里。
開魯境內有兩條鐵路經過,一條是京通線(北京—通遼)東來段全長15.2公里,另一條是集通線(集寧—通遼)開魯段全長68.33公里。
文化衛生
鎮區內設縣屬高中1所(開魯一中)、初中4所(二中、三中、育英、蒙中),小學14所,其中縣屬小學4所(實驗、民主、勝利、工農);鎮區內設縣屬衛生院(站)3 所(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站)。 其它: 遠近聞名的開魯元代佛塔,巍巍聳立在城區東南,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