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興安盟的首府。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28.3萬人,城市人口21.7萬人。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
行政區劃
轄7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3個辦事處
街道:愛國街道、和平街道、興安街道、勝利街道、鐵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永聯街道
鎮:烏蘭哈達鎮、衛東鎮
辦事處:義勒力特辦事處、太本站辦事處、哈達那拉辦事處
歷史沿革
烏蘭浩特市原名王爺廟,因清朝第三代札薩克圖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立家廟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這里成立。同年11月,王爺廟改稱為烏蘭浩特市。 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西遷。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隸屬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恢復了烏蘭浩特市建制。現為中共興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
烏蘭浩特市地處地理坐標是:東經 121°50′至122°20′,北緯45°55′至46°18′。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時,無霜期134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有耕地 27 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畝。工業用地充足,有自治區重點扶持的全區20個開發區之一——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1.24平方公里,目前有2.2平方公里完成 "三通一平" ,達到了企業入駐條件。
水資源
與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區具有較豐富的水資源。市內洮兒河、歸流河年徑流總量7.7億立方米,洮兒河上游察爾森水庫最大蓄水量13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全市年均自產水資源總量9.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徑流量7.78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1.67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境內瑩石,建筑用砂石,砂質粘土,建筑用巖石分布廣泛,儲量十分可觀。有銅、鐵、鉛、鋅、大理石等多種礦藏,其中銅產量居自治區第二位。
林業資源
全市有林地面積1.1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5.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41%。林區和山區多產木耳、蘑菇、猴頭、蕨菜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山珍,有沙參、黨參、桔梗、防風等多種中草藥材,并有飛龍、白天鵝、山雞、鹿、犴、熊、狍子、黃羊等珍禽異獸。
農畜產品資源
年產糧食穩定在5.5萬噸左右,其中優質玉米2.3萬噸,水稻2萬噸,大豆800 噸。綠色無公害水稻可年產1.5萬噸,產品熱銷北京、上海、天津等許多大中城市。牧業年度牲畜頭數15萬頭(只),以奶牛、肉羊為主。全市目前有奶牛8.5萬余頭,日產鮮奶350余噸;肉羊存欄6萬只,年產優質羊絨 3000公斤,羊毛24萬公斤,羊肉80萬公斤,皮張6.2萬張。
交通條件
烏蘭浩特機場可起降中型客機,已開通至北京,呼和浩特的國內航線;白阿(白城至阿爾山)鐵路縱貫市區南北,有烏蘭浩特始發至北京,至長春,松原,至哈爾濱,至大連,至天津,至呼和浩特等直達列車;北京到呼倫貝爾市加格達奇的111全市56個嘎查村中80%通油路。
經濟發展
2004年,全市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5.8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億元,同比增長23.1%,第二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同比增長29.6%;第三產業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9.2%。財政收入完成3.77億元,同比增長35.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161萬元,增長56.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203元。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工業已經成為全市的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以 “電力、化工、冶金建材、以乳業為重點的家畜產品加工、制藥和煙草”六大支柱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烏蘭浩特市將以兩個率先(率先在全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快發展,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總攬全局,以做大經濟總量為目標,堅持能快就不要慢的發展觀,珍惜大好來勢,搶抓發展機遇,深入實施 "工業立市、乳業強市、科教興市、旅游富民、城市化帶動、開放促發展、經濟民營化" 七大戰略,扎實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以打造工業大市為主線,著力構建力爭在項目建設、對外開放、民營經濟、整合內外資源推動大企業上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大力加強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不斷開創烏蘭浩特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主要景點
阿爾山
祖國北疆連綿的大興安嶺上,有一個山幽林靜、泉清水秀、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阿爾山。阿爾山原名為“哈倫阿爾山”,蒙古語意為“熱的神泉”。48眼礦泉分布在長540米,寬70米的狹長地帶上。阿爾山礦泉以基祛病健身的神奇妙方而聞名遐爾。距阿爾山市北2.5公里處,有著名的“五里泉”。泉水出自侏羅季火山巖的西北與東北向斷裂復合部位,為優質礦泉。水溫在6.3——6.8℃之間,四季不變。
阿爾山溫泉
內蒙古著名礦泉療養地。在大興安嶺中段西麓,蒙古語“阿爾山”意為“圣水”。有四十二個泉眼,泉區方圓僅1平方千米。各泉水溫差別明顯(1~48?°c),所含化學成分各不相同,可分別治療幾十種慢性病。
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廟坐落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之巔,始建成于1940年,這座融漢、蒙、藏三個民族建筑風格于一體的廟宇,從正面看是"山"字形。正殿當中有16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四周繪有反映成吉思汗業績的精美圖案,中央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銅像;兩偏殿陳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裝,瓷器等復制品,山門到正殿有寬10米、長158米用花崗巖砌成的81級臺階。成吉思汗廟融蒙、漢 、藏三個民族的建筑風格于一體, 采取古代漢族建筑中慣用的中軸對稱布局手法,建筑主體圓頂方身,綠帽白墻,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筑特色。
科爾沁草原
科爾沁,蒙語意為著名射手。在歷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游牧區之一,位于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北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東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 科爾沁草原有較大面積的天然牧場和近2000萬頭(只)的科爾沁紅牛、興安細毛羊和蒙古牛羊。
哈拉哈河
發源于阿爾山開發區境內的哈拉哈河流經達爾濱湖、杜鵑湖,它還匯集了蘇呼河和古爾班河等支流,干流由東向西經伊爾施流入蒙古國,屬額爾古納河水系。河長399公里,在阿爾山開發區內134.5公里最優美,河床寬40~200米,平均流量22.23/秒,年徑流量4.3億。流徑河段山環水繞,林木茂盛,郁郁蔥蔥。河中多小島、沙洲,水清流急,流量穩定,上游段與一系列火山堰塞湖連結,風光獨秀,是開展漂流觀賞風光的理想河段。
玫瑰峰
玫瑰峰位于阿爾山市區25公里處,由十幾座錯落有致,犬牙交錯的花崗巖山石組成的雄奇山峰,走進玫瑰峰會發現巖石表面有坑,這些巖石表面的坑,科學家稱之為"巖臼",認為是冰蝕或者風蝕形成。據說阿爾山玫瑰峰這種石林地貌和"巖臼"現象只有在大興安嶺克什克騰等少數地方發現,對地質研究意義重大。
|